?
迷迭香、鼠尾草、百里香、馬約蘭、香莢蘭、龍蒿、蒔蘿……西方香草近年來在我國受到了不少年輕人的關注與追捧,它們既是餐食時尚界的寵兒,又是美容院和園藝界的明星,儼然成為一種追求品質生活的象征和體現(xiàn)生活態(tài)度的標志。
而與此同時,東方的香草植物卻像隱士般低調,資料或者媒體上少有關于它們的報道,這一度使我很困惑:中國作為全世界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qū)之一,難道沒有幾種能與西方香草相媲美的植物?
答案當然是:有!
讓人愛恨兩重天的魚腥草
這些年,我因植物考察工作不斷穿梭于我國西南各地的山野間,曾發(fā)現(xiàn)過不少遁隱隱在民間的本土香草。它們在許多方面都不遜于西方的各類香草,要風味有風味,要顏值有顏值,而且不少種類很容易種植。
魚腥草的花
以西南地區(qū)極為常見的一種香料為例,在南方許多潮濕坡地都有它的身影,盡管很多人只把它看作蔬菜,但其“香”之濃郁、味道之獨特,完全不輸給其他香草,它就是魚腥草(Houttuyniacordata),又叫側耳根或折耳根。
魚腥草既可熟食也可作為配菜生食,“豉油汁紅椒香菜配魚腥草沙拉”(涼拌折耳根)和“蕺菜韭蔥煸煙熏豬肉”(折耳根炒臘肉)便是取材于它的名菜,而且具有地方代表性。
倘若邀上天南海北的朋友一起聚餐,面對這兩盤特色佳肴,甘之若飴的多半是西南老鄉(xiāng),而剩下的人多半會在淺嘗后緊鎖額頭與它保持3米以上的距離。
極具親和力的檸檬味香草
木姜子
與魚腥草令人愛憎分明的味道不同,散發(fā)著檸檬香味的植物總是會表現(xiàn)出大多數(shù)人都能夠接受的親和力,而中國本土就盛產不少這一類野生香草香料,如木姜子、檸檬香茅草和吉龍草等。
野外的木姜子
木姜子(Litseaspp.),這種極具代表性的中國香料之一,是樟科木姜子屬所結的青綠色小果實,無論其鮮亮的色彩還是表現(xiàn)出來的風味都極具吸引力,也因此成為著名的黔東南美食“酸湯魚”中的味道擔當。
如果恰逢新鮮的木姜子上市,那便是食者的幸運,它的味道遠比干燥的果實更具有豐富的層次感,清香中帶有一絲絲辣味與刺激感,會驚艷味蕾并留給唇齒間美妙的記憶。
將新鮮的木姜子舂碎后直接涼拌或者作為蘸料都是貴州應季的絕佳特色菜式,如果受不了鮮果略帶辛辣的口感,將它與其他食材一同炒也是令人胃口大開的菜式。
檸檬香茅草
相比木姜子而言,分布于亞洲熱帶地區(qū)的檸檬香茅草(Cymbopogoncitratus)在味道上則溫和得多,因此更適合制作甜品或者各類酸辣口的料理。
在東南亞地區(qū),各類咖喱和冬陰功湯等都離不開檸檬香茅草的影子,一些冷飲甜品中也常會加入香茅草。
在云南南部較熱的地區(qū),許多人家會在房前屋后的小院里種上幾株香茅草,烤肉時用香茅草將豬肋排一圈圈捆上,再用其他調料腌制一段時間之后下鍋油炸,一盤極具民族特色的風味菜肴“香茅草排骨”便完成了。
不過,香茅草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它秉承了禾草的特質,葉子硬且粗糙,葉緣還帶有細齒,只能作為香料調味而不適合直接入口為菜。
檸檬羅勒
另一種也具有濃郁檸檬香味的香草——檸檬羅勒(Ocimum×citriodorum)很好彌補了香茅草的不足。
羅勒家族
它是羅勒(Ocimum basilicum)與非洲羅勒(Ocimumafricanum)雜交的品種,這種在西方很流行的香草實際上運用最廣的地方是東南亞,在云南的德宏、保山和臨滄等地區(qū)也常用它來加工美味。
將豆腐和羅勒葉、大芫荽、小米辣等香草調料一起舂碎,然后用碩大的芭蕉葉或者柊葉等一些具有芳香味道的植物葉片緊緊包裹起來,再用茅草捆好置于明火上烤熟,美味的包燒豆腐便大功告成。
這類包燒的美食在炎熱的地區(qū)既有利于延長存放時間又方便攜帶,是當?shù)匕傩胀獬鰟谧骰蛘叽颢C時常備的食物,也是招待客人不可缺少的美食。
姜味草與吉龍草
本土的檸檬香草還有這2種鮮為人知,姜味草(Micromeriabiflora)主要產自云南和貴州一些海拔1600米以上的石灰?guī)r山區(qū),其味道和外形與檸檬百里香有些相似,不過卻是地道的本土香草。
姜味草
味道上除了具有檸檬的清香,還有點生姜的辛辣氣味,質感較硬因而不太適合直接拌沙拉,但若用來泡茶或制作烘焙卻是不錯的選擇。
另一種富含檸檬醛的香草叫吉龍草(Elsholtziacommunis),主要生長于云南南部地區(qū)。研究發(fā)現(xiàn)它和貴州常吃的一種蘸水調料——木姜花,又叫野香草(Elsholtziacyprianii)在味道和特征上都很相似。
吉龍草
木姜花因味道類似木姜子而得名,人們大量采摘后曬干,使用時將其花序揉碎,然后拌入蘸水或者湯料之中,使得食物風味大增。
真假難辨的薄荷
不少人在南方很多地方都見過一種稱之為薄荷的常見香料,在西南不少地區(qū)它幾乎就像小蔥大蒜一樣常見,可作為涼拌蔬菜,也可以入湯煮,還可以油炸后食用,是西部地區(qū)料理特色蔬菜之一。
也有人稱之為魚香菜,這個名字一如它本身味道的寫照,味道芬芳馥郁,辛而不辣、味中飄香,不少人初次品嘗還很難習慣。
皺葉留蘭香
但此薄荷并非真正的薄荷(Mentha canadensis),而是同屬一種名叫皺葉留蘭香(Menthacrispata)的植物,雖然在分類學上和留蘭香薄荷(Menthaspicata)十分接近,一些研究認為它可能是留蘭香的栽培變種。
薄荷
不過,如果你都一一嘗過,它們之間不小的風味差異會讓你很快區(qū)分清楚。
生于水邊的香草
同樣作為料理烹調使用的香草,水八角的名氣似乎略遜一籌,對它了解的人并不多。
水八角的學名是大葉石龍尾(Limnophilarugosa),主要產自南方一些濕熱地區(qū)的沼澤半沼澤區(qū)域,是一種濕生植物,味道有著茴香或者八角的香甜氣,因此也被稱作水茴香。
在八角比較昂貴稀少的時候,人們常將它曬干后作為八角的替代品食用。
不過,如果有條件將它作為香草鮮食口感卻更佳,作為濕生植物的水八角葉片柔嫩,入口纖維質很少,口感及香味也極為溫和,無論是拌沙拉、燒湯,還是卷入各類米餅都很美味。
生長于水邊的濕生香草植物還有一種名為水香菜的植物,學名水香薷(Elsholtziakachinensis),出自于唇形科在東亞的香草大屬香薷屬,在云南南部是極受歡迎的野生蔬菜。
水香薷
它的鮮葉纖維含量很低,口感鮮脆兼具一點薄荷的清香,但苦味卻很少,用它烹制的水香菜圓子湯是滇西南傣族的一道名菜,將它料理成各種涼拌菜式更是人們的最愛。
好山好水育香草
作為烹飪所用的食用香草,很多時候也表現(xiàn)出與所在地區(qū)的地理氣候及民俗文化環(huán)境的密切相關性。
川芎(Ligusticumsinense'Chuanxiong)屬傘形科植物,天生喜歡高海拔的濕涼環(huán)境,是許多省區(qū)都有栽培的藥用植物。它的長相類似歐芹或香菜,卻有著與之迥然不同的香味。
這種香味會讓很多初嘗的人想到中藥味,而恰恰是這種中藥香能夠去掉魚羊等肉類中較重的腥膻味,因此在云南居住在高原山地的彝族朋友時常在燉黑羊肉中加入當?shù)胤N植的新鮮的川芎和草果鮮葉,于是中藥香味與羊肉香味混合后形成另一番醇厚好聞的香味,不失為一種絕妙而神奇的味道搭配。
而另一種味道較重的香料羽葉金合歡(Acaciapennata)與川芎則完全不同,它是一種小喬木,喜歡生長于滇南較為炎熱潮濕的環(huán)境,當?shù)氐拇鲎濉⒕邦H族等常采摘其嫩葉作為蔬菜食用。
“臭菜”
羽葉金合歡神奇的撩動舌尖之處就在于其尚未成為菜品前的味道會讓人會覺得臭不可耐,因此俗名稱之為“臭菜”,類似于香椿,但當將它被切碎與蛋液混合后烹制成滇南名菜“臭菜煎蛋”后,那鮮葉之前古怪的味道因為高溫的淬煉和雞蛋的中和變?yōu)橄阄稖睾涂煽诘奶厣牢丁?/p>
跋涉千山萬水而來的香草
少數(shù)民族朋友使用的眾多香草香料中有些看似土生土長,實則純粹是外來移民,如茴藿香(Agastacherugosa)和大芫荽(Eryngium foetidum)。
茴藿香是著名中藥藿香的同屬親戚,在外貌特征上二者極為相似,但味道卻大相徑庭:茴藿香沒有藿香那種很濃的苦味和刺激味,而是有點薄荷夾雜茴香的清香甜潤。
茴藿香
它的原產地來自遙遠的北美洲,今天卻被種植在西南地區(qū)不少農家的房前屋后,是人們煮魚或者燉牛肉時喜歡放的香草調料。
大芫荽則是云南南部少數(shù)民族朋友最鐘愛的香料之一,學名刺芹,來自遙遠的中南美洲。
有趣的是,雖無法考證它在這些地區(qū)的傳播和流行的過程,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已成為西南許多少數(shù)民族代表菜式最不可缺失的調料之一,例如在云南臨滄的佤族聚居區(qū),它被稱為阿瓦芫荽,佤族代表的菜式之一雞肉爛飯就會加入大芫荽、小米辣等進行調味,人們對大芫荽的喜愛程度似乎已經遠遠超過它在原產地所受的歡迎程度。
還有一種名為香柳(Persicaria odorata)或香蓼(Polygonumodorata)的香草,在滇南不少民族菜肴中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許多特色湯菜和炒菜中它都發(fā)揮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香柳
雖然它不像茴藿香、大芫荽那樣來自遙遠的美洲,很可能是由東南亞地區(qū)遷移而來,有趣的是滇南逐漸往北,隨著自然環(huán)境和民族文化的改變,在云南北部地區(qū)便很少再見到它的蹤跡。
獨特功能的香草
香草的運用不局限于烹飪,近些年,用各類香草泡一杯清香可口兼具美容纖體功效的香草茶已成為頗受時尚白領歡迎的一種飲品。
在西方,薄荷茶、洋甘菊茶和檸檬馬鞭草茶等都是可以用茶飲方式品嘗的很有代表性的香草。
在我國西南地區(qū),同樣擁有不少美味且兼具藥用價值的香草種類。
在滇中和滇西地區(qū),冬季常常會很干燥,許多彝族的朋友會將野拔子(E.rugulosa)在夏秋之際采集后曬干,待冬日里將它泡茶喝,味道干爽清香,有潤喉清熱的效果,也是彝族名菜野拔子煮雞的主要原料。
還有一種與之相似,同樣是香薷屬的植物——東紫蘇(E.bodinieri),其自然地理分布地為滇中和滇東地區(qū)。每年夏秋之際,當?shù)卦S多市集上會擺滿曬干后的東紫蘇,是當?shù)厝藗冏钕矚g的香草涼茶材料之一,而前面提到的吉龍草等檸檬香味的香草也是和紅茶搭配極佳的香草茶材料。
東紫蘇
有些香草茶兼具不同特質和功用。
記得小時候曾喝過一種糯米香茶,入口后會感到濃濃的糯米味,和通常印象中的茶香差異巨大。細看茶葉中也沒有任何糯米的痕跡,因此一度認為這種奇妙的風味是由茶葉和糯米一起炒制形成的。
后來才知道,原來是一種名為糯米香(Strobilanthestonkiensis)的植物成就了這特別的口感。
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物資比較緊缺,制茶過程中不少細碎的茶末或者品質較差茶葉如果丟掉很可惜,但直接售賣又很難賣上價格,于是當?shù)氐娜藗兙蛯⑴疵紫銜窀赡胨楹笾瞥缮衿娴呐疵紫悴?,從而使茶葉身價倍增。
據(jù)各類資料的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各地用于食用的香草種類至少有60~80種,其中不乏許多種類具有良好的開發(fā)和推廣價值的品種,除了文章中已經提到的植物外,還有如菊花腦、紫蘇、鼠麴草、茴香金線蒲、薤白、卵葉韭、蔞葉、柊葉、香姜和靈香草等。
它們每一種就像是畫家手上的一種顏料,可以在我們的舌尖勾畫出各種味覺的色彩,為我們的生活增添無限樂趣。
文章源自科學大院微信公眾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