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桀驁不馴的馬龍·白蘭度是美國最偉大的演員之一,“AFI百年百大明星”之一。自1950年登上大銀幕以來,白蘭度在其半個世紀的從影生涯中為觀眾塑造了無數(shù)經典形象,從《欲望號街車》到《教父》,白蘭度總共獲得過7次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兩度獲封影帝。今天剛好是他第92個生日,讓我們攜手再次走進他那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
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
美國影視演員
他,兩獲奧斯卡影帝
他,生活混沌的好萊塢“浪子”
他,晚景凄涼的落魄老人
他,孤獨一人黯然辭。
性格桀驁不馴的馬龍·白蘭度是美國最偉大的演員之一,“AFI百年百大明星”之一。自1950年登上大銀幕以來,白蘭度在其半個世紀的從影生涯中為觀眾塑造了無數(shù)經典形象,從《欲望號街車》到《教父》,白蘭度總共獲得過7次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兩度獲封影帝。白蘭度并未因出名感到興奮和喜悅,相反他玩世不恭,行為乖張,與好萊塢格格不入。20世紀60年代,他的演藝事業(yè)一度走下坡路,票房號召力逐漸下降。直到大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力邀他出演《教父》,才再度使他成為好萊塢最耀眼的明星。這部反映美國黑手黨家族的影片上映后引起轟動。白蘭度把教父唐·維克托演得出神入化,塑造了美國電影史上最經典的黑幫老大的形象,充分展現(xiàn)出他爐火純青的表演才華,他因此再次捧走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的金像。
馬龍的身后,遺留下一長串數(shù)字:
1個不朽的角色——教父,5部經典的影片——《欲望號街車》《現(xiàn)代啟示錄》《巴黎最后的探戈》《碼頭風云》《教父》;6個自殺的情婦;17個律師;大約25個不幸的子女;1100萬英鎊的巨額債務。
兩度挫折
上世紀50年代后期,就在白蘭度躊躇滿志、幻想光輝前途時,命運與他開了個玩笑,一場電影官司使他變得怪癖孤獨、沉默寡言,而其個人生活也因為放縱不羈而陷入混亂,成為好萊塢最出名的“浪子”。在接下來的十多年里,白蘭度幾乎在影壇消聲匿跡,只有《叛艦喋血記》一片是他的成功之作,他自己創(chuàng)辦的電影公司也宣告失敗。
步入晚年之后,白蘭度先是減肥差點命喪黃泉,接著長子克里斯蒂安又在1990年槍殺了妹妹切耶內的戀人達格·德羅勒。雖然克里斯蒂安自稱事出意外,但最終結局是,克里斯蒂安被判入獄10年。5年之后,切耶內仍然無法擺脫戀人被殺的悲痛,遂自殺求得解脫,當時年僅25歲。而為了幫助長子洗脫殺人罪名,白蘭度更是傾家蕩產,欠下近億美元的巨額債務,最后兩年只能靠演員工會的養(yǎng)老金度日,這次進醫(yī)院也是孤身一人———道不盡的凄涼!
“我就是我。如果必須以我頭撞墻來真實待己,那么我愿意?!?/span>
三次婚姻
白蘭度在影壇的地位無人能撼,但是這位銀幕英雄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上演著一幕幕的悲劇。一位導演曾當面斥責馬龍·白蘭度:“演戲你是個天才,可做人你卻是個大失敗者!”
白蘭度一生結過三次婚,前兩次都只維持了兩年,和第三任妻子泰麗塔在一起時,白蘭度一度認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歸宿,可是最終還是以離異收場。除此之外,白蘭度還擁有過很多情人,他自己說共有9個,但是據(jù)傳聞至少有25個,這其中有6個情人為他自殺。而他究竟有多少個子女,可能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更要命的是,所有這些子女都經歷著夢魘般的人生:有的反目成仇,有的一出生就是“癮君子”,有的被拋棄,有的被拒認。
一位影迷說:“在這個圈子里面混,他已經備受折磨,我希望他在天堂能夠安息?!币苍S就像白蘭度在影片《人魔島》里說的臺詞一樣:“我在顯微鏡里看到過惡魔的樣子,我已經把他用鏈條拴住了?!?/span>
———死亡帶走了白蘭度身上的歷史污點,留下無數(shù)傳奇與經典作品待后人評說。
兩場經典的死亡戲份
白蘭度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學派的忠實擁護者,也是方法派的代表人物。在職業(yè)生涯的后期,他有兩段經典的死亡戲,可視為這種表演技巧的最佳體現(xiàn)。
一次是在《巴黎最后的探戈》之中,白蘭度站在陽臺上被從背后開了一槍。隨后鏡頭切換到面部特寫,他似乎是帶著無限眷戀和欣慰的表情死掉了。隨后鏡頭一切,他以一個嬰兒在子宮內的姿勢倒在地上……他曾說,《巴黎最后的探戈》拍完以后,他決定再也不會為了電影從情感上毀滅自己,將情感帶入那些角色,而只是用技巧去表演。另一次死亡,是《現(xiàn)代啟示錄》里科茨上校的死亡。白蘭度還以不愿意背臺詞聞名。
“表演是所有藝術當中最沒有神秘感的一種,每當我們想要隱藏或是假裝什么時,我們就來表演,大多數(shù)人平時也生活在演戲當中。”
白蘭度是好萊塢眾所周知的雙性戀,他一生有眾多情人,但男性伴侶,始終只有一位——沃利·考克斯,一個外形孱弱的不知名喜劇演員。沃利和白蘭度一樣生于1924年,童年時就互相認識。沃利1948年開始演戲,并和白蘭度同住一間公寓。1973年,沃利去世。白蘭度受沃利妻子委托,把沃利骨灰撒在沃利曾工作過的地方,但白蘭度卻把骨灰?guī)У阶约旱脑⑺?。在自傳中,白蘭度說到,如果沃利·考克斯是個女人,他們一定會結婚。2004年,白蘭度去世,按照他的遺愿,家人把他和沃利的骨灰一起撒在了死亡之谷。
白蘭度是一個政治愛好者,他旗幟鮮明地反對美國政府的種族政策,倡導美洲原住民的權利,幫助了很多在美國的少數(shù)民族,參加過民權運動的大游行,肯尼迪競選時的籌資晚宴,在脫口秀節(jié)目上評論過這個國家的腐敗和黑暗。
因《教父》拿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時,他讓一個女演員穿著傳統(tǒng)印第安人的服裝前往,并以“電影工業(yè)不當對待印第安人”為由拒絕領獎。此舉引起了軒然大波。
他關心地球上一切不平之事,拍攝反種族隔離題材的電影《血染的季節(jié)》,要求片方將他的300萬美元片酬捐給慈善機構,還在廣播節(jié)目中表示,要下決心在南非推翻種族隔離制度。
晚年的白蘭度最大膽的舉動是接受CNN主持人拉里·金的采訪,抱怨好萊塢被猶太人控制,而這些猶太人又缺乏社會責任心。節(jié)目播出后,猶太人組織抗議,白蘭度公開道歉,聲淚俱下。仔細分析,這場表演有一絲可敬——他仍敢于得罪當權者,也有一絲可悲——那眼淚和意第緒語究竟是方法派還是純技巧?這是一個英雄和小丑揉成一團的角色。
1924年4月3日白蘭度出生于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
他自小頑皮好動,性格倔強,從不好好學習。中學畢業(yè)后他到紐約,進了一家戲劇學校攻讀表演藝術。
他和戰(zhàn)爭與軍旅的關系倒不是由于他的青春時代正逢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而是早先家人把他送往軍校,結果竟然是不歡而散——他被軍校開除!當家人給他經濟支助讓他受教育時,他選擇了戲劇。
顯然他自己的選擇來得比較高明,并且他還懂得選地點——紐約。
著名的藝術教育家早就看出白蘭度是塊演戲的材料,并預言他不出幾年定會成為美國最優(yōu)秀的演員。他的預言極快便應驗了,1943年他在紐約首次登臺獻藝,1944年在百老匯嶄露頭角,成為一位頗受矚目的人物。以后幾年他演了不少出名劇,主角配角都當過。
20世紀50年代進入電影界后,他曾飾演過許多不凡的角色。
1950年他出演他的第一部影片《男兒本色 The men》,在片中飾演主角,但并未引起人們注意。
白蘭度演出一個因為下半身麻痹而住在醫(yī)院里數(shù)月的退伍軍人。他打算將自己的表演以一種更為寬泛的傳播方式帶給全世界的影迷們。
但是他卻早早失望了,在那個男演員們都表現(xiàn)得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青澀年代里,白蘭度那張揚而略帶侵略性的表演個性是絕對不被重視的。
這時期的制片商們往往都只是看中了他的俊朗形象、健碩身材,而決不是他那敢于展現(xiàn)男人粗野放蕩的過人膽識。
所以,原本躊躇滿志的馬龍·白蘭度一下子在攝影機前消沉下來,象一個受了委屈的動物一樣,在一遍一遍的NG與轉體中埋葬著自己的野性。
1951年馬龍·白蘭度異軍突起, 出演影片《欲望號街車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他以其獨特的厚實沉穩(wěn),粗野遒勁的表演風格,成功地塑造了流氓無產者斯坦利的形象。他的出色表演使他獲得他的第一次奧斯卡獎提名。
《欲望號街車》原是一出著名的舞臺劇,改編自田納西·威廉斯的文學作品,它一向受到美國電影界及戲劇界極大的重視與喜好,像其他的許多廣受歡迎的舞臺劇一樣,好萊塢電影工業(yè)協(xié)會將之改編成電影,成就了這一部經典巨作,更成就了初出茅廬的馬龍·白蘭度。
影片導演深受英國學院派電影藝術的影響,在運鏡與節(jié)奏方面趨于立體化,對特寫切換的形象表述較為癡迷,這樣的風格使得演員有足夠的空間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天分與個性,所以,這一度無心插柳的搭配產生了一種美妙的平衡,不多也不少,將故事的沖擊力徑直體現(xiàn)無余,完整的呈現(xiàn)在觀眾的視線前。
在《亂世佳人》中,費·雯麗的演技稍顯夸張,用了太多力道,但是,那正符合了影片中靈魂人物郝思嘉的個性,要知道從英國來到好萊塢之前,費·雯麗就是莎翁戲劇的舞臺演員出身,有著許多舞臺表現(xiàn)的經驗與習慣,這樣的氛圍使得馬龍·白蘭度與之一拍即合,兩人水乳交融的舞臺化表現(xiàn)將原故事的獨特魅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接著,白蘭度在《柴巴達萬歲 Viva Zapata!》中飾演墨西哥革命領袖,獲第五屆嘎納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男主角獎、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外國男演員獎和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1953年,在《愷撒大帝 Julius Caesar》中扮演安東尼,再次榮獲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外國男演員獎和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1954年,在《碼頭風云 On the Waterfront》中,白蘭度扮演一位孤身與黑社會抗爭的碼頭工人,為此他還親身去體驗生活,真正當起一個碼頭搬運工。
他將這個角色飾演得有血有肉,使之成為美國中下層工人的光輝代表。他第三次榮獲電影學院最佳外國男演員獎和二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
這四部影片奠定了馬龍·白蘭度在美國影壇的地位。
在此期間,他在1954年《飛車黨 The Wild One》的表演,通常也會被主流評論界大書特書,那雖然只是一個混混的角色,卻意外地成為美國眾多“叛逆”青年們競向模仿的對象。
這個現(xiàn)象或許更應該歸功于美國社會“搖滾文化”的興起,比爾·哈雷式的藝術斗士們都開始將自己的奮斗史刻畫在鄉(xiāng)村公路上。因此他那桀驁不遜的表演形式更被認為是“喊出了美國青年一代的心聲”,而被塑就為永恒的經典。
《拿破侖情史 Desirée》
1955年,《紅男綠女 Guys and Dolls》取材于大卡司加上流行愛情故事,再加上好萊塢音樂的排場,以及馬龍·白蘭度、弗蘭克·西納特拉、瓊·西蒙斯的精彩表演,使得該片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喜劇片。獲第29屆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最佳音樂四項提名!
1956年,《秋月茶室 The Teahouse of the August Moon》
馬龍·白蘭度的戲路非常寬廣,1957年他在《櫻花戀 Sayonara》中扮演一位美軍少校;
1958年白蘭度在《幼獅 The Young Lions》中扮演一位納粹軍官;
1959年在《流浪者 The Fugitive Kind》中扮演一位流浪漢,他在這些影片中均有不俗的表現(xiàn)。
20世紀六十年代,他的事業(yè)出現(xiàn)了滑坡。一場電影官司使他變得怪癖孤獨、沉默寡言,幾乎于世隔絕。他變得頑世不恭,成為好萊塢最出名的“浪子”。期間,只有《叛艦喋血記》一片是他的成功之作。他自己創(chuàng)辦的電影公司也宣告失敗。他幾乎在影壇銷聲匿跡。
1961年,《獨眼龍 One-Eyed Jacks》
1962年,《叛艦喋血記 Mutiny on the Bounty》
1963年,《丑陋的美國人 The Ugly American》
1964年,《枕邊故事 Bedtime Story》
1966年,《凱德警長 The Chase》
《阿巴盧薩 The Appaloosa》
1967年,《香港女伯爵 A Countess from Hong Kong》
《禁房情變 Reflections in a Golden Eye》
他雖未必是“叛逆”角色的先驅,卻是其中最具代表性,最能發(fā)揚光大的人物。他為自己,也為觀眾建立一種風格,一種特性,一種典范。
它就是以那獨樹一幟的“反英雄”格調,突破傳統(tǒng),超越常規(guī),在影壇輝煌了十年。很少人能像他那樣,既是魅力十足的男性性感象徵,又有令人稱道的出色演技。
因此他就在影壇“不可一世”般地閃亮了十年。當人們以為他的一蹶不振終將萬劫不復時,他卻一如傳說中的火鳥,神話般地從死亡中復活,由灰燼里再生,以新的榮耀,新的璀璨,新的震驚開始了他影藝生涯的第三個十年。
此后,他又因《柴巴達萬歲 Viva Zapata!》、《凱撒大帝 Julius Caesar 》和《飛車黨 The Wild One》而獲得三次奧斯卡獎提名。
1970年,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力邀他出演影片《教父 Godfather》,馬龍·白蘭度產生極大的興趣。
這部反映美國黑手黨家族事業(yè)的影片一經上映,立刻引起社會的巨大轟動,被稱為是繼《公民凱恩》后最偉大的一部電影作品。
影片創(chuàng)下非凡的票房收入。白蘭度把老一代教父維多·柯利昂演繹得出神入化,入木三分,充分展現(xiàn)他驚人的才華。為此他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金像獎。
1972年3月15日,《教父 The Godfather 》橫空出世,并且在紐約舉行了盛大的首映禮,數(shù)以萬記的狂熱影迷,以及國務卿基辛格和眾多美國參眾議院的議員們都參加了首映,這樣隆重的場面只有1939年《亂世佳人》在亞特蘭大舉行的首映禮可以媲美,但是,影片的主角卻沒有出現(xiàn),他就是被人稱作電影異教徒的馬龍·白蘭度。
一年后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他憑借“教父”科里昂這個角色獲得了當年的最佳男主角,這是他在1954年相隔18年之后再次問鼎影帝頭銜,他的人氣重新被點燃,肖像海報再次風靡北美。
但是,他沒有出現(xiàn)在奧斯卡頒獎儀式上,他特地安排一位印地安女孩打扮的二流女演員作為代表,宣布了他的一項聲明:因為美國印第安人在影視作品中受到歧視,以及最近發(fā)生的迫害印地安人事件,他拒絕接受這份榮譽。
這就是現(xiàn)實中的馬龍·白蘭度,一個桀驁不遜的人權衛(wèi)道士,仰或是一個腦筋不太靈光的電影瘋子。
《教父》中老科里昂一角,不僅僅成為了影史上的一比濃墨重彩,更成為好萊塢電影樹立起其世界電影藝術頂尖地位的一記重要的砝碼。
老馬龍·白蘭度的形象儼然已經將剛剛竄紅的艾爾·帕西諾全盤遮掩,他一身黑色禮服接受手下膜拜的畫面,居然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為暢銷的招牌畫面,在全球流行開來。這是流行的力量,但更是馬龍·白蘭度真實的魅力所在,雖然說一位肥胖而臃腫的老人在某些人眼中早已經不堪入目,但是《教父》卻讓他神奇地流行了起來,讓他成為了影史上難以被逾越的經典。
回頭談到《教父》,與其說是老科里昂的黑幫形象打動了影迷們的心,還不如說是馬龍·白蘭度所塑造的一位慈父形象的成功演翊。
影片雖然將濃墨重彩留給了幫派仇殺的黑色段落之上,但是那影影綽綽之間由科里昂與邁克父子之間所迸放出的真情流露,卻是影片賴以成功而倍感脫俗的根本。
馬龍·白蘭度在這些段落中的作用是顯著而卓越的,要知道,他身邊多數(shù)都是一些剛剛出頭的新手,包括飾演邁克的艾爾·帕西諾,他的經驗與駕御能力始終都在平衡著這些段落的進行節(jié)奏,不僅僅為整部戲劇作好了鋪墊,更為年輕人的表現(xiàn)提供了最為生動、最為出色的一本活教材。
在電影影像中,馬龍·白蘭度以一身超凡脫俗的氣質征服了所有的人,他的喃喃自語成為全新的表演時尚,他面對大兒子尸體時的隱忍,與在病榻上面對小兒子時滿眼的淚水,都已經被無數(shù)次定格在了我們的腦海,成為永恒的記憶。
雖然那還不是真實的馬龍·白蘭度,但是我們還是愿意將老教父科里昂這個角色與彼時的馬龍·白蘭度相提并論,讓他們一同走向不朽的殿堂,一同去分享“偉大”二字的真實意義。
隨后,他又出演《巴黎的最后探戈》、《超人》、《現(xiàn)代啟示錄》和《干燥的白色季節(jié)》等片,獲得了一致的好評。其中,《干燥的白色季節(jié)》又一次讓他獲得奧斯卡獎的提名。
《巴黎最后的探戈 Ultimo tango a Parigi》是一部被藝術氛圍包裝得極為討巧的情色影片,它沒有《教父》中的暴虐與殺戮,貫穿首尾的,卻只是那曼妙而悠揚的探戈舞曲,自始至終,直到男主角被擊斃在陽臺上。
影片中那被暴力結局而終結的唯美愛情,就這樣以死亡告終,平凡得無以倫比,就像是馬龍·白蘭度臨死前從嘴里掏并粘在欄桿上的口香糖一樣,像是遭到了某種遺棄。
我們只能直呼這個角色為馬龍·白蘭度,因為他在影片中所扮演的這位情種,是一個沒有名字的男人。他看起來有點神經質,一副精力過剩的樣子,有著深深的暴力傾向。他在街頭尾隨珍的那一幕,矯健的出奇,嘴里嚼著口香糖活象個十足的混子。按照他自己的形容,他是個飽受婚姻創(chuàng)傷的倒霉蛋。所以,他始終是一派絕望透頂?shù)哪?,將憤恨發(fā)泄給一個妙齡少女,由此而引出珍這樣一個有著極其嚴重戀父情結的人物。
1976年,《大俠谷 The Missouri Breaks》
1978年,《超人 Superman》
1979年,馬龍·白蘭度參演了科波拉的另一部作品《現(xiàn)代啟示錄 Apocalypse Now》,飾演越戰(zhàn)時期脫離美軍的科茨上校。雖然出場時間不長,但馬龍·白蘭度癲狂的表演獲得了一致的好評。該片不但贏得了1979年的金棕櫚,1980年金球獎的最佳導演,也是倫敦影評人協(xié)會獎1980年年度電影的獲得者。
1989年,年邁的馬龍·白蘭度依然演出了頗具水準的影片,憑借1989年關注南非種族運動的《血染的季節(jié) A Dry White Season》中,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年邁的馬龍·白蘭度依然演出了頗具水準的影片《唐璜德馬科》和《人魔島》,再一次向人們展示了他那爐火純青的演技。
1990年,《新鮮人 The Freshman》
1994年,《唐璜德馬科 Don Juan DeMarco》
1996年,《人魔島 The Island of Dr. Moreau》
2001年,白蘭度出演了他的最后一部完整完成的影片《大買賣 The Score》,飾演羅伯特·德尼羅的老朋友兼銷贓人馬克斯。
2004年7月1日6點20分馬龍·白蘭度逝世。享年80歲。根據(jù)UCLA醫(yī)學中心批示,死因是肺部疾病。
他是耶酥卻過著魔鬼撒旦的生活
馬龍·白蘭度是個徹頭徹尾的風流種子,他不僅僅在銀幕上摹仿愛情,演繹風尚,表演死亡,迷倒世間男女,更在現(xiàn)實生活中與那些林林總總的女人相互牽連,讓人瞠目結舌,嘆服其凌亂的感情生活是如此不堪回首。而晚景仍舊是如此,子女的放蕩與無節(jié)制的生活令這個家族已然支離破碎,雖然馬龍·白蘭度臨終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子女家人能夠陪伴身邊左右,但是依照現(xiàn)實境域來看,他的這個需要儼然已經成為了奢望,成為了他一生中最為難以彌補的一幕家庭悲劇。
追溯其禍亂淵源,會發(fā)現(xiàn)一切癥結都源于女人,一切癥結也都結束于女人,很奇怪的推論。這個奇怪的推論也許正呼應了他所說的那樣:
“對于女人,就好比我在一根長長的竹竿頭上拴個皮套,然后將皮套在她們的脖子上,這樣她們就既不能離開我但也不會靠我太近……”
1952年,在拍攝《薩巴達傳》時,馬龍·白蘭度愛上墨西哥女子莫維塔·卡斯塔納達(Movita Castanada),與她共同生活數(shù)年。
1956年,馬龍·白蘭度又被印度姑娘安娜·卡什菲(Anna Kashfie)迷住,甚至贈送母親的耳環(huán)以示自己的認真。此后,莫維塔和其他女人都隱入幕后。
1957年,安娜宣稱自己懷孕,于是,馬龍娶了她。
1958年5月16日,她生下一個男孩,取名戴維,但馬龍更喜歡克里斯蒂安這個名字,于是,兩人之間爆發(fā)了一場駭人聽聞的戰(zhàn)爭,所有的欺騙、謊言和虛偽盡顯其中:馬龍和安娜相互誹謗,還招來警察助陣,在法官面前輪番登場,互相謾罵甚至大動干戈。
1960年,馬龍與懷孕在身的莫維塔結婚,生下兒子米科后,兩人很快陷入離婚官司。
1962年,在拍攝《叛艦喋血記》的外景地,白蘭度墮入19歲夏威夷少女泰麗坦的情網,但兩人生下三個孩子后最終分道揚鑣。
1965年,老馬龍死了,但怨恨并沒有隨著老一代人的離世而消亡。安娜·卡什菲出版了一本回憶錄,把馬龍描寫成一個“神經官能癥患者、雙性戀者、蹩腳的情人、沒有社會地位的家伙、宗派主義者、不能溝通的人?!?/span>白蘭度知道克里斯蒂安讀到這本書,竟雇了一位心理學家去打探兒子的想法,并在自己的臥室內安裝了麥克風。
70年代初的馬龍·白蘭度陷入債務危機,糾纏于各種骯臟的關系以及耗資巨大的影片。“世上最好的演員”只為還債而演戲,每分鐘索要的片酬高達100萬美元。他變得怪僻無比,整日把自己關在家里,只通過無線電與遠方過往的船只通訊交流。
1988年,白蘭度與自己的女傭瑪麗婭·克里斯蒂娜·瑞茲(Maria Christina Ruiz)開始交往,繼而共同生活,育有三個子女。2001年2月,兩人正式分手。瑞茲曾多次表示自己很愛馬龍,后者卻說兩人在一起完全是為了性。
1990年5月16日,克里斯蒂安殺死了切娜的男友戴格·德霍雷。戴格顴頰處被射進一顆子彈。切娜坐在沙發(fā)上,手里握著一個打火機,面前擺著一杯酸奶。人們至今搞不清楚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據(jù)白蘭度家的人講,事發(fā)原因是一場毆斗。但是據(jù)切娜自己講,“是我父親安排了一切?!?nbsp;
克里斯蒂安淪為階下囚,被判刑十年。他在服刑期間受到“地獄天使”的保護——這個“小團體”崇拜馬龍·白蘭度,視之為“野蠻團隊”的英雄。五年后,他獲得外出許可。
2001年5月4日,好萊塢二流演員羅伯特·布萊克發(fā)現(xiàn)妻子鮑尼被一顆手槍子彈打死在汽車里。鮑尼是個古怪女人,私下干些拉皮條的營生,給名人或商界人士設置陷阱,從中勒索錢財。警察在她的遺物中發(fā)現(xiàn)7個使用不同假名的駕照和一些電話錄音磁帶,其中一盤涉及克里斯蒂安·白蘭度:鮑尼在1998年與他見面時說自己懷孕了,克里斯蒂安答道:“你應該覺得幸運,因為還沒人照你腦袋開一槍。”
2002年,瑪麗婭·克里斯蒂娜·瑞茲把78歲的馬龍·白蘭度告上法庭,要求1億美元的精神賠償和每月“金額合理的生活費”,白蘭度則宣稱自己已經破產。
2003年,媒體風傳白蘭度又“意外收獲”一個明星外孫女:著名搖滾歌手考特尼·洛夫的母親——心理醫(yī)生琳達,她聲稱已經做了DNA測試,證明自己是“教父”的親生女兒,因為她的母親、小說家保拉·福克斯在上個世紀40年代曾與白蘭度有過短暫的戀情。
2004年,媒體宣稱馬龍·白蘭度債臺高筑,負債數(shù)千萬英鎊無力償還,已經瀕臨破產邊緣。
偉大的“教父”,永遠的馬龍·白蘭度,生日快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