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已至,雖說暑氣并未褪去,但秋天的美味沒有來遲。南方的初秋,河鮮的美味往往成為人們翹首以盼的佳肴。早在漢代文豪枚乘的《七發(fā)》中,吳客向楚太子描述飲食之美,講到了“鮮鯉之鱠,秋黃之蘇”,意思就是用秋天的紫蘇葉搭配生切鯉魚片食用鮮美無比。而在現(xiàn)代人們的餐桌上,像韓式烤肉,湘菜烤魚旁邊都會出現(xiàn)紫蘇的影子。那么人們眼中這看似不起眼的紫色配菜到底有什么神奇功效呢?
紫蘇,又稱桂荏、白蘇、赤蘇等,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異的芳香,其最顯眼的特征就是區(qū)別于其他綠色植物的紫色葉子。紫蘇名字的由來有一則趣聞……
綜上,紫蘇在中醫(yī)里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功效,常用于風寒感冒、咳嗽嘔惡、脾胃氣滯、妊娠嘔吐及魚蟹中毒等病證。因為紫蘇性溫、味辛,能夠解表散寒,發(fā)汗力較強,對于外感風寒出現(xiàn)的表證,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另外,它能夠行氣、寬中、除脹、和胃止嘔,用于治療中焦氣機郁滯出現(xiàn)的胸脘脹滿、惡心、嘔逆等癥狀。因為辛能行善,具有理氣安胎的功效,對于氣瘀以后出現(xiàn)的上逆、胸悶、嘔吐、胎動不安,有良好的調(diào)理作用。紫蘇還能夠解魚蟹中毒而出現(xiàn)的腹痛、泄瀉癥狀。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紫蘇葉主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紫蘇醛、紫蘇酮、左旋檸檬烯及少量α-蒎烯等,還含精氨酸、苷類、鞣質(zhì),以及銅、鉻、鋅、鎳、鐵等微量元素。紫蘇葉具有鎮(zhèn)靜鎮(zhèn)痛、解熱、抗炎、抗過敏、抗病原菌、抗腫瘤、降血脂及抗氧化、保肝等作用,對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葡萄球菌,以及身體出現(xiàn)的霉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組方:紫蘇葉、桑白皮、青皮、五味子、杏仁、麻黃、炙甘草各5克。
功效: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主治:外感風寒束肺。證見咳嗽痰多,頭痛,發(fā)熱惡寒,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浮。
①本方證以發(fā)熱惡寒,咳嗽,痰多,脈浮為辨證要點。
②本方可用治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
2、杏蘇散
組方:紫蘇葉9克,半夏9克,茯苓9克,前胡9克,苦桔梗9克,枳殼6克,甘草3克,生姜三片,大棗3枚,杏仁9克,橘皮6克,水煎溫服。
功用:輕宣涼燥,理肺化痰。
主治:秋季外感涼燥證,惡寒無汗,頭微痛,咳嗽痰稀色白,鼻塞咽干,苔白,脈弦。
3、香蘇散
組方:香附子120克炒香,去毛,紫蘇葉120克,炙甘草30克,陳皮60克,上述四藥共研成粗粉。每日三次,每次取藥粉9克,水煎熱服。
功用:疏散風寒,理氣和中。
主治:外感風寒,胸脘(胃)氣滯證,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胸脘(胃)部痞悶,不思飲食,舌苔薄白,脈浮。
材料:紫蘇、砂仁各10克,枸杞子葉500克,鯽魚1條,姜片、鹽、香油各適量。
制作:
①枸杞子葉洗凈切段;鯽魚收拾干凈;砂仁洗凈,裝入棉布袋中。
②將所有材料和藥袋一同入鍋,加水煮熟,去藥袋,淋香油即可。
功效:具有溫胃化濕、止嘔安胎之效。
2.紫蘇燜鴨
材料:鴨750g,紫蘇一小把,香蔥一小把,輔料生姜,料酒,白糖,醬油,油,生粉,鹽各適量。
制作:
①鴨處理干凈斬件。生姜切片,香蔥切段,紫蘇切碎。
②鍋內(nèi)加水煮開,放入姜片、料酒,倒入鴨肉焯水約兩分鐘,撈出沖洗干凈。
③熱鍋下姜片煸出香味再倒少許油、鴨肉炒至干身。
④沿鍋邊倒入料酒去腥,加水過面,中火燜煮約20分鐘。
⑤倒入紫蘇翻炒幾下,加鹽、醬油、糖調(diào)味。
⑥出鍋前淋上少許生粉水煮開,撒上蔥段,裝盤。
功效:鴨肉性味甘、寒,入肺胃腎經(jīng),有滋補、養(yǎng)胃、補腎、除癆熱骨蒸、消水腫、止熱痢、止咳化痰等作用。鮮紫蘇葉與鴨肉同食,不僅可以減少鴨肉的寒氣,還起到更好的滋陰補虛之效。
3.紫蘇葉飲
材料:紫蘇鮮葉3—5片。白糖適量。
制作:
①將紫蘇葉洗凈瀝水,放入杯內(nèi)用開水沖泡。
②加入白糖,放涼即可當飲料飲用。
功效:此飲具有健胃解暑的功效。健康人在炎熱天氣飲用,可增強食欲,助消化,防暑降溫,還可預(yù)防感冒,胸腹脹滿等病癥。
1、溫病及氣弱表虛者忌服。
2、《本草經(jīng)疏》:病屬陰虛,因發(fā)寒熱或惡寒及頭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斂宜補故也?;鹕鲊I者亦不宜。
3、《本草通玄》:久服泄人真氣。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5:542.
[2]孫子文. 紫蘇葉有效成分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研究[D]. 太原:中北大學,2014.
[3]丁樹利,朱兆儀.紫蘇屬植物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藥·植物藥分冊,1994,9(1):4.
[4]董玲婉,周麗娜.紫蘇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藥業(yè),2008,17(1):61-62.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陳梓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