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將珠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而這一歷史時刻,距離我國珠算正式“申遺”已有5年,同時距離我國小學教材清除算盤也已有10年。 這10年的時間里,珠算隨著時代發(fā)展的潮流起起落落。有著超過30年珠算教育經驗的河南省珠心算高級教練師李俊杰坦言,申遺的成功對珠算的發(fā)展來說是一個嶄新的起點,它傳出的是一個清晰的信號—— —珠算不能丟。 正如中國珠算協(xié)會會長丁先覺所說,珠算“申遺”成功標志著“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演繹了中國文化的又一個精彩。 從輝煌到乏人繼承 珠算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chuàng)造,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 珠算的出現距今已有超過1800年的歷史,并在明朝達到了巔峰,彼時關于珠算文化的作品大量涌現。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珠算代表性人物之一程大位所著的《算法統(tǒng)宗》,其流傳之廣,促進了珠算的發(fā)展與推廣,至今仍被廣泛使用。 對于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人來說,珠算的記憶是小學時背著算盤、背著口訣去上學的經歷,因為它曾經是小學的必修課。 此外,珠算與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我國古代賬房先生的主要工作是記賬、算賬,而算盤正是會計賴以勝任并完成“記賬、算賬、理財”任務的得力工具。珠算還曾一度是會計學習的必修科目,是會計從業(yè)資格考試的當然內容,是一些全國性會計比賽的規(guī)定項目。 最早提出珠算申遺的安徽省黃山市文聯副主席、首任程大位紀念館館長江志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珠算文化是由會計文化孕育出來的,算盤與珠算是由古代賬房先生們在長期的算賬、理財的實踐中,于大量的計算工作之中發(fā)明出來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打得一手好算盤”是賬房先生賴以生存的謀生本領。 與此同時,珠算對中國文化的形成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如指涉某人精于計算時,“鐵算盤”一語便是對其行事嚴謹或精打細算的稱揚;“三下五除二”則形容做事干脆利落;孩子一周歲的“抓周”儀禮,就包括象征智慧和財富的算盤等。 作為申遺的親歷者之一,世界珠算心算聯合會秘書長、中國珠算心算協(xié)會顧問王朝才則感慨說:“在梳理大量資料后,我們發(fā)現,珠算這個項目在歷史上發(fā)揮的作用、價值和功績是毫無疑問的。上世紀80年代計算機普及之后,珠算的計算功能逐漸被計算機替代,我們教育行政部門也從2000年開始把珠算從課標里拿掉了。因此,在我國,珠算文化確實面臨一個無人再學、無人再繼承的風險?!?br>踏上“申遺”路 珠算“申遺”成功,也了卻了江志偉的一樁心愿。 早在2003年3月,江志偉就發(fā)表了《“中國珠算”應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長文,強烈呼吁中國珠算心算協(xié)會立即行動起來,趕快把“將‘中國珠算(中國算盤、珠算術、珠算文化、珠算式心算)’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上重要議事日程。 從此,“中國珠算”的“申遺”之路開啟。 隨后,江志偉又親自參與并操辦了“珠算(珠算文化、程大位 珠算法)”的國家級“非遺”申報。 2008年6月7日,經國務院批準,珠算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作為該遺產保護單位,中國珠算心算協(xié)會一直致力于珠算的傳承保護工作。一直參與此次“申遺”工作的中國珠算心算協(xié)會副會長蘇金秀表示,中珠協(xié)成立了珠算申報代表作名錄領導小組和工作組,組織實施具體的申報工作。在業(yè)內外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下,在珠算界同仁的努力下,工作小組精心編撰申報文本、攝制申報片,歷時5年,經多次修訂,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了申報材料,并獲得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的審議通過。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在近日召開的中國珠算列入代表作名錄新聞發(fā)布會上指出,中國珠算項目的“申遺”成功,是國際社會對中國傳統(tǒng)珠算文化的認可,對于促進中國珠算的傳承、保護和發(fā)展,提高國際社會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關注和認識,增進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間的對話與交流以及保護文化多樣性都具有深遠意義。 “申遺”成功,振奮了珠算界。 “可以說,此次珠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有助于促進國家和社會對珠算文化傳承和研究保護的重視?!倍∠扔X說。 在蘇金秀看來,目前,珠算在計算領域的實用功能退居次 要地位,而其教育價值則被不斷挖掘,文化價值得以接續(xù)。 在江志偉看來,對于珠算文化今后的發(fā)展而言,“申遺”成功確實是一次非常好的契機?!半m然現在社會和學界關于如何將珠算傳承下去還有些見仁見智,但只要有利于算盤和珠算文化的傳承就好,因為傳承就是最好的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