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冬病要夏治?
郭教授介紹,人們患病后就要進行治療,但治療過程中有及時與適時之分。最佳的治療時間就是根據(jù)疾病的性質、外界晝夜季節(jié)變化、人體氣血陰陽的盛衰變化選擇時間來進行治療。 比如,一般發(fā)熱的病人上午較輕、下午較重,因為上午太陽升起,體內陽氣升騰,正氣克制病邪,到了中午陽氣最盛,而到了下午隨著日落陽氣衰減,正氣不能壓制病邪,邪氣上升,所以下午病情開始加重。因此,一般急性熱性疾病最佳治療時間是上午。而一些慢性病則要根據(jù)一年季節(jié)變化和體內氣血陰陽盛衰的不同選擇最佳時間進行治療。冬季一些疾病的形成,外因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體質狀態(tài),遭受寒邪侵犯的人往往機體陽氣不足,寒邪積久不散更傷陽氣,導致內寒。所以說冬病多以寒邪侵入為外因,以患者體質的陽氣不足為內因。
哮喘冬病夏治法:貼敷
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來看,咳喘多是由于呼吸道存在慢性炎癥,由呼吸道急性感染而誘發(fā)。呼吸道感染與呼吸道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有關。如呼吸道免疫球蛋白水平偏低,病人就容易發(fā)生呼吸道感染,而“三伏天”穴位貼敷治療方法確實能提高呼吸道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和調節(jié)免疫的作用,這就是“數(shù)伏”天穴位貼敷治療咳喘病的有效根本原理。
治療方法:可采用中藥貼敷定喘,肺俞,膏肓、膻中,天突幾大穴位,從夏季“三伏”第一伏第一天開始,每隔十天治療一次,連用三次;冬季從“三九”第一天開始,每隔九天治療一次,連用三次。
成人貼敷30分鐘至2小時后取下,兒童貼敷30分鐘至1小時后取下。
寒性腸胃病冬病夏治法:溫灸
有慢性寒性腸胃病的患者,在夏季不要貪涼,不要待在過冷的空調房間,更不能將電風扇或空調冷風直接吹到肚子上,夜睡時一定要用毛巾蓋肚子,不讓肚子尤其是肚臍受寒,在飲食上不要過食生冷,不要吃冷飲,適當多吃姜湯,來鼓舞人體陽氣。
可內服中藥來補陽。寒性腸胃病患者,在夏季時在中醫(yī)師的指導下服用一些溫補脾腎的中藥,最能鼓舞人體的陽氣,脾腎陽氣充,運化功能正常,氣機調暢,腸胃病即愈,可選用附子理中湯、真人養(yǎng)臟湯、四神丸等。“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yī)生開藥方”。自古以來中醫(yī)學家和民間有“生姜治百病”之說。生姜對胃痛亦有緩解或止痛作用,用生姜一兩燒湯服解后可迅速緩解胃部受寒引起的疼痛。當然,更重要的是飲食要有規(guī)律,定時定量,少食生冷、辛辣之品。
治療方法:溫灸可調陽氣,治療寒性腸胃病。可將艾灸條每次一支,點燃對準穴位神闋、氣海、關元三個穴位,灸完為止,每日一次,十天為一療程。 (神闋穴在腹部、臍中央;氣海穴在下腹部,當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關元穴在下腹部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 )
風濕冬病夏治法:熱瓦灸
中醫(yī)認為風濕性關節(jié)炎屬痹證范疇,主要由于腠理空疏、衛(wèi)陽不固,風、寒、濕邪氣乘虛而入,以致
氣血不和、經絡阻滯而成。
炎夏治療風濕病有三大優(yōu)點。首先夏季氣溫雖高,人體氣血也值旺盛之際,此時可借藥力除濕散寒,祛風活絡,便于養(yǎng)陰助陽,扶正祛邪;其次,夏季病體易受外邪侵襲,經中藥熏蒸、針刀醫(yī)治,可保護病痛部位免受外邪入侵,同時也易于藥物透皮吸收,借純陽之熱,協(xié)同藥力將風寒濕邪驅之體外,以窮病源;再次易于養(yǎng)血益氣,補腎填髓,以求標本同治的效應。
治療方法:伏天把瓦塊放在陽光下曬至發(fā)燙。在可耐受的情況下,將瓦塊貼于筋骨痛部位,每天半小時,以不燙傷皮膚為度。也可在疼痛部位作艾柱灸。
也可以三伏天打伏針,疏通經絡氣血,達到“通則不痛”的作用,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關節(jié)痛還可以用溫經散寒的中藥煎湯熱敷關節(jié),熱敷能使局部皮膚充血,改善血液循環(huá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