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治水6
——話說蘇州之二十五
我楚狂人
一、歷史上的蘇州治水5
5.范仲淹治水1
據(jù)史料記載,宋仁宗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蘇州發(fā)大水,持續(xù)的大暴雨造成洪水泛濫。洪災(zāi)導(dǎo)致大片農(nóng)田被淹,災(zāi)民超過10萬戶。第二年,也就是宋仁宗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六月,范仲淹被朝廷調(diào)任蘇州知州。也就是說,范仲淹破例任職家鄉(xiāng),就是來治水的。范仲淹一上任,就對水患進行調(diào)查,他遍訪農(nóng)村德高望重之人,察訪水道,終于找到了蘇州地區(qū)水患頻發(fā)的關(guān)鍵所在。提出“修圍、浚河、置閘”三者并舉。疏通了茜涇、下張、七丫、白茆、滸浦等松江支流,號稱五大浦,導(dǎo)水入松江,再入長江,蘇州水患逐漸平息。
(1)面對的問題
當時范仲淹面對的問題非常復(fù)雜。
其一,東江、婁江淤塞成陸。
《禹貢》上說“三江既入,震澤底定”,這“三江”古婁江和古東江的入海河道是人工開鑿的,只有吳淞江自古以來就一直是天然形成的入海河道。在唐朝后期,我國的氣候進入一個寒潮期,導(dǎo)致海平面上升,加劇了海潮的倒灌,使得進入三江里的海沙不斷增多,古婁江和古東江的入??诤芸炀捅荒嗌澈秃I乘偃?,加上杭州灣北面捍海塘的修筑,很快就使得古婁江和古東江淤塞成陸。這樣就使得太湖水原來通過三江入海變成了只通過一江入海了。
這是范仲淹面對的現(xiàn)實問題之一。
其二,太湖上游五堰被毀,水量急增。
說起五堰,就得提到伍子胥。當年為了伐楚,伍子胥主持在現(xiàn)在的高淳開鑿了一條運河,溝通太湖和長江,以運送軍糧。后人為了紀念伍子胥,就把這條運河稱為胥溪。這條運河溝通了太湖下游的吳淞江流域和上游的青弋江、水陽江(后人稱之為九陽江)流域。由于該運河是開鑿茅山而行的,要穿越山脊,所以就形成了兩側(cè)相背傾斜的地勢。為防止汛期西水東泄,以及旱季溪河干涸,古人在胥溪上,就是在現(xiàn)在的東壩鎮(zhèn)(上壩)到定埠間修筑了五道土堰,以分級節(jié)制水流。由于這五道土堰對于胥溪航運至為關(guān)鍵,所以胥溪又被稱為五堰。
五堰一直起著節(jié)制水流的作用,一直到唐代末期才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在宋代水利專家單鍔的水利書中有記載:“由宜興而西,溧陽縣之上有五堰者,古所以節(jié)宣、歙、金陵、九陽江之眾水,由分水、銀林二堰直趨太平洲、蕪湖。后之商人由宣、歙販運簰木,東入二浙,因五堰為艱阻,因相為之謀,紿官長廢去五堰?!边@五道節(jié)制水流的土堰在唐末因商人的私利和官長的瀆職而被廢去。而入宋以后,沒有將之及時修復(fù),所以就產(chǎn)生了很大的禍害。對此,單鍔繼續(xù)分析道:“五堰既廢,宣、歙、金陵、九陽江之水或遇五六月暴漲,則皆入宜興之荊溪而入震澤,蓋上三州之水東灌蘇、常、湖也?!本褪堑搅讼募颈┯甓喟l(fā)之時,太湖上游當時三個州的水就通過宜興的荊溪一股腦兒地進入太湖,再由太湖東灌下游地勢低洼的蘇、常、湖地區(qū),造成嚴重的洪澇災(zāi)害。
這是范仲淹要面對的另一個問題。
其三,吳江塘路成為太湖洪水東趨障礙。
太湖西高東低,吳江、平望一帶,原來一直是湖水東趨宣泄的要沖,一直是一片沼澤地帶,直到唐朝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為了漕運交通,蘇州刺史王仲舒“堤松江為路”,在蘇州、吳江、平望之間修筑了一條塘堤,這就是著名的吳江塘路。著名的寶帶橋就是這時出現(xiàn),是塘路的組成部分。在范仲淹時代的宋代,吳江塘路就成了太湖洪水東趨的障礙。從而導(dǎo)致了其“橫截江流五、六十里,致震澤之水常溢而不泄,浸灌三州之田?!?/span>
這是范仲淹面對的又一個問題。
其四,塘浦圩田體系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從唐代到五代吳越國時期,吳淞江流域都是設(shè)立專門的機構(gòu)營田司來管理農(nóng)田水利的,其塘浦圩田、各支流港汊都是建有完善的堤防堰閘體系的,所以在大水之年,田里的水能很快流入塘浦港汊,而塘浦港汊里的水又能很快地進入?yún)卿两母鞔笾Я鳎Я骼锏乃帜芎芸爝M入到吳淞江主干道,進而抬高吳淞江的水位,并高于海潮水位,這樣就使得巨量的吳淞江里的清水能有效地沖刷倒灌入江的海沙,并入海。
但是,入宋以后,為了便于轉(zhuǎn)運漕糧,轉(zhuǎn)運使喬維岳把五代吳越國時期完善的塘浦圩田體系全部破壞掉了。吳淞江流域沒有了堤防堰閘體系的保護,那些塘浦港汊、大小支流就會被泥沙和海沙日漸淤塞,一遇大水或持續(xù)的暴雨,就會泄水不暢,形成嚴重的洪澇災(zāi)害。
其五,朝廷把主要資金用于國防,治水缺乏資金。
我們知道北宋建立時,北方還有幾個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權(quán),比如遼、西夏等。這些游牧部落經(jīng)常會帶著鐵騎來“叩關(guān)”,對北宋邊境進行侵擾,甚至是燒殺搶掠,所以,為了更好地加強北部邊境的防御,北宋朝廷將國庫里的錢主要都花在國防上了。朝廷對兩浙地區(qū)的越來越嚴重的占水為田的現(xiàn)象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是暗中鼓勵的,這無非是為了增加稅源。所以對范仲淹提出的關(guān)于吳淞江流域水利建設(shè)的建議并不怎么支持。
所以這些現(xiàn)實問題,使得范仲淹的治水方略的實施一波三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