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體小說,其書主要題材來源于《三國志》以及民間故事、雜劇等戲劇內(nèi)容。關(guān)于《三國演義》與《三國志》的關(guān)系問題,前人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例如邱復(fù)興的《曹操今論》 、劉逸生的《漫話三國》 、沈伯俊的《沈伯俊說三國》 、胡小偉的《關(guān)公崇拜溯源(上下)》 、劉海燕的《從民間到經(jīng)典:關(guān)羽形象與關(guān)羽崇拜的生成演變史論》 等研究專著,郭沫若的《替曹操翻案》 、《談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 ,翦伯贊的《應(yīng)該替曹操恢復(fù)名譽——從<赤壁之戰(zhàn)>說到曹操》 ,譚其驤的《論曹操》 ,楊柄的《曹操應(yīng)當被肯定嗎?》 ,沈伯俊的《<三國志>與<三國演義>關(guān)系三論》 、《<三國演義>思想內(nèi)涵三辨》 ,韓偉表的《<三國演義>與史志雜記淵源關(guān)系研究述評》 等研究論文,都有論點,論據(jù)充分,論證詳實。本人從這些論著中獲益良多。
但是這些研究成果對其具體材料取舍、改編等問題尚未曾深入展開,因此,本文擬從這個角度加以再認識,以期進一步領(lǐng)會《三國演義》的思想精義。《三國志》作為一部較為詳細地描述三國歷史的一本史書,無可爭議的成為《演義》最主要的取材對象。但是兩本書不僅其中許多情節(jié)不盡相同,而且其中的人物也是大相徑庭的。本文希望挖掘《演義》對《志》的材料的取舍與改編,深入了解這種取舍與改編的原因,從而表現(xiàn)《演義》作者寄托在作品中的思想精髓。
《三國演義》的版本,自問世以來,層出不窮。據(jù)專家統(tǒng)計,明代刻本有二十多種,清代刻本有七十多種。這些刻本中,有三種影響最大:(1)明嘉靖壬午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即“羅本”,(2)萬歷至天啟年間的各種《三國志傳》本,世稱“俗本”,(3)清康熙年間毛宗崗父子評改本《三國志演義》。其中又以毛宗崗父子的版本世間流傳最廣,俗稱“毛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所出版的《三國演義》即以“毛本”為基礎(chǔ),刪去毛氏的評語,糾正了其中的一些錯誤,并加上少量注釋。本文采用的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本子即為這個系列。
一
《三國演義》是一部小說,它對《三國志》的史料作了取舍和改編是必然的。我們對有關(guān)人物的事跡進行排比,就可以明確地認識這一點。限于篇幅,本文擬分《志》無《演義》有、《志》淡寫《演義》濃寫、同人不同事、同事不同人四類列表概述。
(一)《志》無《演義》有
1、吳國太細事
《三國志》 《三國演義》
《孫破虜討逆?zhèn)鳌?、《妃殯傳》中,孫堅都只有一位吳夫人,生有四男一女。小兒子孫朗,又叫孫仁,乃庶出,未表其母姓氏。 第七回:“吳夫人之妹,即為孫堅次妻,亦生一子一女:子名朗,字早安;女名仁?!?br>第三十八回:“吳夫人在臨死之前,又叮囑孫權(quán)說:‘吾妹與我共嫁汝父,則亦汝之母也;吾死之后,事吾妹如事我?!?/font>
2、美髯公千里走單騎
《三國志》 《三國演義》
本身這一回就是無中生有,在整篇《三國志》中根本就沒有這一出,只在《三國志?蜀書》中的《關(guān)張馬黃趙傳》中略有提到“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于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比绱藬⒄f不僅表明了曹操的美德,也體現(xiàn)了關(guān)羽不假思索的義氣思想。 《演義》“走單騎”這一回中遇到的所有人物,上起官府名將如五關(guān)六將,下至山賊無賴如杜遠、郭常之子等,全都是虛構(gòu)的?!吨尽分腥绱藬⒄f的原因,裴松之也說到:“臣松之以為曹公知羽不留而心嘉其志,去不遣追以成其義,自非有王霸之度,孰能至于此乎?斯實曹公之休美?!?br>在演義中如此描述只是就撰述了關(guān)羽一人獨創(chuàng)曹操數(shù)名大將,也刻畫曹操的前后反復(fù),表現(xiàn)關(guān)羽的義氣的同時也體現(xiàn)其勇武之處。
3、諸葛亮形象
《三國志》 《三國演義》
《三國志》曾用極長篇幅描述了諸葛亮,書中司馬炎下詔表彰諸葛亮盡心國事、諸葛瞻臨難死義,下令任用諸葛亮之孫諸葛京并命陳壽撰諸葛亮《故事》,為這個政治上勢不兩立的敵人樹碑立傳。 足可見出諸葛亮在書中的地位。 《演義》另有火燒新野、舌戰(zhàn)群儒、智激周瑜、南屏山祭風(fēng)、智算華容道、三氣周瑜、安居平五路、空城計、上方谷用火、五丈原攘星、遺計除魏延等事件,這些都是無中生有。
(二)《志》淡寫《演義》濃寫
1、貂蟬形象。
《三國志》 《三國演義》
貂蟬在《志》中是毫無出場以及提及姓名的必要的,而只是在《三國志?魏書?呂布減洪傳》中說到“董卓性剛而蝙,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由是陰怨卓。卓常使布守中間,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fā)覺,心不自安?!币虼耍瑓尾颊业酵踉?,訴說了自己幾乎被董卓殺死的情況。 而《演義》的小說作者就是根據(jù)這些素材,給無名無姓的董卓的這位侍婢取名貂蟬,并且虛構(gòu)了她的身世,創(chuàng)作了“王司徒巧使連環(huán)計”、“美貂蟬情間義父子”等生動故事,塑造了一個有貌有德、有膽有謀的活生生的妙齡女郎的形象,使她成為與西施、王墻、楊玉環(huán)并列的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四大美女之一,儼然是一位歷史真人了。
2、周倉形象。
《三國志》 《三國演義》
周倉在《志》中只出現(xiàn)過一幕,并且連姓名都沒有,即在《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中,我們可以找到這么一件事提及此人,書中如此寫到“語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肅歷聲呵之,辭色甚切,羽操刀起謂曰:‘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這“一人”就是周倉,沒有提及他的姓名,并且在《志》中也再找不到他的身影。 在《演義》中關(guān)羽的隨身侍衛(wèi)周倉,這個人只要看過小說都應(yīng)該記得,曾經(jīng)跟隨關(guān)羽“千里走單騎”,共赴“單刀會”,活捉龐德等,并且最終為關(guān)羽之死而自殉。這就是《演義》尊蜀的體現(xiàn)了,能將一個在史實中連姓名都未提及的人刻畫的有血有肉,羅貫中的意圖十分明顯。
3、關(guān)興、張苞形象
《三國志》 《三國演義》
在《志》中兩位少將只在《三國志?蜀書?關(guān)張馬黃趙傳》中出現(xiàn),關(guān)興“弱冠為侍中、中監(jiān)軍,數(shù)歲卒。”“苞,早夭?!迸c《演義》的描述簡直天差萬別。 在《演義》中,他們都參加了劉備征吳、孔明伐魏等多次戰(zhàn)斗,而且戰(zhàn)績卓著,是三國后期的主要英雄。
4、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
《三國志》 《三國演義》
但是在《志》中敘述極為簡單,即“(諸葛亮)聞孟獲者,為夷、漢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觀于營陣之間,問曰:‘此軍何如?’獲對曰:‘向者不知虛實,故敗。今蒙賜觀看營陣,若只如此,即定易勝耳?!列?,縱使更戰(zhàn),七縱七擒,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覆反矣。’” 在《演義》中特別安排了四回對這事進行描述,可以說是長篇敘述這一事件。
(三)同人不同事
這一類指的是在兩書中,同一個人物在某一事件中兩書不同的敘述,
1、曹操細事。
《三國志》 《三國演義》
《三國志?武帝紀》中寫到“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痹诤竺媾崴芍腥N注釋——
《魏書》曰:太祖……逃歸鄉(xiāng)里。從數(shù)騎過故人成皋呂伯奢;伯奢不在,其子與賓客共劫太祖,取馬及物,太祖手刃擊殺數(shù)人。
《世語》曰:太祖過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備賓主禮。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圖己,手劍夜殺八人而去。
孫盛《雜記》曰:太祖聞其食器聲,以為圖已,遂夜殺之。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遂行。這些注釋雖然不盡相同,但是可以肯定呂伯奢并不在家,曹操也沒有殺他。 《演義》如此描述:伯奢在家,還接待了曹操一行,并且呂伯奢在外出買酒的歸途中,被曹操殺了。雖然那個時候曹操也說了類似“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話,不過在小說中的味道完全不一樣,小說中這樣說表現(xiàn)了曹操自傲狂妄的一面,而《志》中的描寫就表現(xiàn)了他的霸氣之風(fēng)。
2、吉本事件。
《三國志》 《三國演義》
在《三國志?武帝紀》中是作如下描述的:“二十三年春正月,漢太醫(y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衛(wèi)晃等反,攻許,燒垂相長史王必營,必與穎川典農(nóng)中郎將嚴匡討斬之。” 但是在《演義》中卻寫成《吉太醫(yī)下毒遭刑》,死得是那么壯烈!而且時間也提前了十八年(時建安五年正月也),并且與衣帶詔事緊密也聯(lián)系在一起(第二十三回)。那么小說如此敘述更能體現(xiàn)曹操的殘忍與不得人心了,能夠讓宮中與世無爭的太醫(yī)都看不下去了,說明曹操的殘忍已經(jīng)觸及到人們的道德底線,為將來劉備等人的進攻曹魏鋪上道德的基石。
3、公孫越死因。
《三國志》 《三國演義》
在《三國志?二公孫陶四張傳》中是如此敘述的:“術(shù)遣越與堅攻昂,不勝,越為流矢所中死。瓚怒曰:‘余弟死,禍起于紹?!斐鲕娡团秃?。將以報紹?!币馑季褪枪珜O越是被流矢射中而死的。 但是其在《演義》中卻是這般:“公孫瓚知袁紹已據(jù)冀州,遣弟公孫越來見紹,欲分其地。紹曰:‘可請汝兄自來,吾有商議?!睫o歸。行不到五十里,道旁閃出一彪軍馬,口稱:‘我乃董丞相家將也!’亂箭射死公孫越。從人逃回見公孫瓚,報越已死。瓚大怒曰:‘袁紹誘我起兵攻韓馥,他卻就里取事;今又詐董卓兵射死吾弟,此冤如何不報!’盡起本部兵,殺奔冀州來。”這樣一來就體現(xiàn)了公孫越是有理的,被人冤殺的,更表現(xiàn)出袁紹的色厲內(nèi)荏,毫無計謀,有助于小說刻畫人物形象。
4、龐統(tǒng)形象。
《三國志》 《三國演義》
但在《三國志?龐統(tǒng)法正傳》中如此寫道:“進圍雒縣,統(tǒng)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笔穼嵵新澍P坡這一地點毫無根據(jù),無從考證,而只是羅貫中為蜀國謀臣之死烙上一種惋惜。 龐統(tǒng)是蜀國的著名謀臣,其在小說中的死寓意深刻,小說寫道:龐統(tǒng)心下甚疑,勒住馬問:“此處是何地?”數(shù)內(nèi)有新降軍士,指道:“此處地名落鳳坡?!饼嫿y(tǒng)驚曰:“吾道號鳳雛,此處名落鳳坡,不利于吾?!绷詈筌娂餐恕V宦犐狡虑耙宦暸陧?,箭如飛蝗,只望騎白馬者射來??蓱z龐統(tǒng)竟死于亂箭之下。
(四)同事不同人
本類主要關(guān)注兩書中同一件事情但主人公不同的情況,即將事件與人物移花接木,以達到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1、 關(guān)羽溫酒斬華雄
《三國志》 《三國演義》
《志》中斬華雄的是孫堅,《三國志?孫破虜討逆?zhèn)鳌罚骸皥詮?fù)相收兵,合戰(zhàn)于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nbsp;《演義》中各路英雄正在為無人能敵的華雄傷腦筋的時候,關(guān)羽“大呼出曰:‘小將愿往斬華雄頭,獻于帳下!’眾視之…………操曰:‘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關(guān)公曰:‘如不勝,請斬某頭?!俳提嚐峋埔槐?,與關(guān)公飲了上馬。關(guān)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guān)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云長提華雄之頭,擲于地上。其酒尚溫。”這就是《演義》中對《志》的最大的改編。
2、關(guān)羽斬文丑
《三國志》 《三國演義》
在《志》中,誅文丑的其實是曹操,據(jù)《三國志?武帝紀》記載:(曹操)時騎不滿六百,遂縱兵擊,大破之,斬丑。也就是說,即使不是曹操斬文丑,至少可以確定不是關(guān)羽殺的。 《三國演義》中第二十六回寫道:忽見十余騎馬,旗號翩翻,一將當頭提刀飛馬而來,乃關(guān)云長也,大喝:“賊將休走!”與文丑交馬,戰(zhàn)不三合,文丑心怯,撥馬繞河而走。關(guān)公馬快,趕上文丑,腦后一刀,將文丑斬下馬來。很自然的,將這件事情移嫁至關(guān)羽頭上,更能體現(xiàn)關(guān)羽的勇猛之力。
另外,還有閱讀理解錯誤造成的改變。例如,在《三國志?魏書?董二袁劉傳》中是這么寫的:袁熙、袁尚“為其將焦觸、張南所攻,奔遼西烏桓。觸自號幽州刺史,驅(qū)率諸郡太守令長,背袁向曹。”這兒的“觸”,本是焦觸,按照當時的書寫習(xí)慣,承前省略了“焦”字。由于古代沒有標點符號,恰好姓氏又有“烏”姓,便誤把“烏桓”和“觸”連在一起,成了“烏桓觸”。再如“俄何燒戈”。在同書《滿田牽郭傳》中是這么寫的:郭淮“進討叛羌,斬餓何、燒戈,降服者萬余落。”這兒,“餓何、燒戈”本是兩個人,但由于沒有標點,連讀成了一個人,并重新虛構(gòu)了故事。
當然,這些眾說只不過是兩書很少的一部分,筆者能力有限無法全部歸入,只能選取這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及人物進行分析。三國事件及人物紛繁復(fù)雜,兩書對同一事件或人物的描述各有千秋,值得深入思考的就是羅貫中這種對《志》材料的取舍與改編的內(nèi)在意圖,對其意圖的思考將在下一部分詳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