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兒童的經(jīng)絡,才能對癥下藥
·推拿經(jīng)絡不僅僅是帶給孩子健康和平安
孩子健健康康地成長是父母的最大心愿,你從本書中學到了推拿手法,就可以有空就給你的孩子推拿。你的初衷只是為了給孩子帶來健康和平安,但你所得到的遠遠不止這些。
以前我教過一位母親幾招推拿手法,后來,她找到我講述她和女兒之間的動人故事。
自從學會了一些小兒推拿手法后,她一有空就給孩子推拿,轉眼,女兒已經(jīng)快3歲了,看著孩子一天比一天健康,母親心里特別高興。
有一天下班回家,母親可能是受寒了,覺得有點頭疼,于是疲倦地躺在沙發(fā)上休息,女兒見到媽媽今天好像不舒服,就主動走到媽媽身邊,拿起媽媽的手,用自己的小手像模像樣地揉起來,這位母親當時就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沒想到孩子才這么一丁點兒就知道孝順媽媽了有的年輕父母會問,新生兒也需要和大人交流嗎?剛剛出生一個多月的小嬰兒已經(jīng)開始學會東張西望了,但很少專注于媽媽,媽媽就誤認為他大概不需要身體上的關愛。其實,這時候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關懷。他的肌膚需要通過父母的觸摸來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所以請有空就拿起他的小手,給他補補脾經(jīng),捏捏脊,讓他既獲得身體健康,又獲得心理健康。
父母怎樣與2~3歲孩子交流呢?2~3歲的孩子似乎總是不聽話,許多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道理,譬如好好吃飯、好好睡覺……無論輕言細語還是聲色俱厲地說上多少遍,他們總是不肯聽,因此常常令父母們煩惱不已。
如果家里的孩子不好好睡覺,可以哄他躺下來,一邊給他做推拿,一邊給他講故事聽,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小兒推拿的好處之一就是能在不經(jīng)意間把孩子的經(jīng)絡都完全舒展開了,讓他精神松弛,在不知不覺中就進入了甜美的夢鄉(xiāng)。
小兒推拿對孩子的健康是不容置疑的,同時這個過程也是愛的交流過程。天下的父母都為自己的孩子著想,但為什么很多孩子卻很叛逆,覺得自己的父母從來不關心自己呢?這是因為父母們往往礙于面子,習慣把自己的愛藏在暗處,只去默默地付出,而表面上卻顯得十分嚴厲,而孩子年齡還很小,根本不懂得如何去感受這種愛。
孩子的心靈是天底下最神奇的沃土,種下一粒小小的種子,收獲的卻是未來的人生際遇。如果父母細心呵護孩子的身體,每一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一棵沖天的白楊。
·別搞錯了,不同體質(zhì)的孩子有不同的推拿方法
毫不夸張地講,中醫(yī)學就是一座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寶庫,里面的奇珍異寶,不勝枚數(shù)。比如在對人不同體質(zhì)的歸納和分類方面,中醫(yī)學就有著很完善的理論基礎,對所有的疾病都經(jīng)過考察、總結后分定了證型,然后按照證型來治療。
就拿感冒來說吧,中醫(yī)根據(jù)感冒的癥狀先分好證型,然后再進行治療:風熱型的感冒用辛涼的中藥,風寒型的感冒用辛溫的中藥。不像西醫(yī),感冒來了什么也不問,就知道給病人灌抗生素、吊點滴,這根本是不對的。
給孩子進行保健,也得遵循這個道理。中醫(yī)學里把孩子的體質(zhì)分為健康、寒、熱、虛、濕五種類型。這樣,就可以根據(jù)孩子體質(zhì)的差異采用不同的方法來給他們進行保健,這是很科學、很明智、很人性化的方法。因為每個人天生的體質(zhì)都不一樣。
比如家里有易上火、容易便秘的熱型孩子,但其家長不懂得孩子的體質(zhì)類別,聽人家說吃羊肉當歸火鍋能補血強身,也來一鍋,全家人一起吃。大人們都吃舒服了,進了補了,可孩子不知深淺啊,一下子吃多了,再加上本來就有內(nèi)火,承受不了,于是導致喉嚨痛,情緒失常,又哭又鬧,嚴重的當場就流鼻血。下面,我們先詳細說說各種類型的孩子體質(zhì)特點,并附加上最基礎的小兒飲食保健方法以及保健方法供父母們參考:
健康型:這類孩子身體壯實,面色紅潤,精神飽滿,吃飯香,大小便正常。飲食調(diào)養(yǎng)的原則是平補陰陽,食譜廣泛,營養(yǎng)均衡。這樣就能使孩子繼續(xù)保持健康。
寒型:小孩身體和手腳冰涼,面色蒼白,不愛活動,吃飯不香,食生冷食物容易腹瀉,大便溏稀。父母應平時給孩子捏脊5次,按揉內(nèi)勞宮穴100次。此類孩子飲食調(diào)養(yǎng)的原則是溫養(yǎng)胃脾,宜多食辛甘溫之品,如羊肉、鴿肉、牛肉、雞肉、核桃、龍眼等,忌食寒涼之品,如冰凍飲料,西瓜、冬瓜等。
熱型:小孩形體壯實,面赤唇紅,不喜歡熱的東西,喜歡涼的東西,口渴時常愛喝涼水,煩躁易怒,貪吃,大便秘結。平時給孩子清天河水,天河水在孩子前臂內(nèi)側正中線,自腕至肘呈一直線,父母用食、中二指沿那條線從孩子的腕推向肘。每次推200次。此類孩子易患咽喉炎,外感后易高熱,飲食調(diào)養(yǎng)的原則是清熱為主,宜多食甘淡寒涼的食物,如苦瓜、冬瓜、蘿卜、綠豆、芹菜、鴨肉、梨、西瓜等。
虛型:這類孩子面色萎黃、少氣懶言、神疲乏力、不愛活動、汗多、飯量小、大便溏軟,平時給孩子補五臟,脾、肝、心、肺、腎各100次,就是在孩子的5個手指面分別按順時針方向旋轉推動。此類孩子易患貧血和呼吸道感染,飲食調(diào)養(yǎng)的原則是:氣血雙補,宜多食羊肉、雞肉、牛肉、海參、蝦蟹、木耳、核桃、桂圓等。忌食苦寒生冷食品,如苦瓜、綠豆等。
濕型:這類孩子喜歡吃肥甘厚膩的食物,形體多肥胖、動作遲緩、大便溏爛。平時捏脊5次,推脾經(jīng)、胃經(jīng)和板門各200次,就是從孩子的大拇指一直線推動到大魚際就可以了,這條線連結了這3個穴位。飲食原則以健脾祛濕化痰為主,宜多食高粱、苡仁、扁豆、海帶、白蘿卜、鯽魚、冬瓜、橙子等;忌食甜膩酸澀之品,如石榴、蜂蜜、大棗、糯米、冷凍飲料等。
·孩子能吃不一定是福
這里想重點說一下濕型體質(zhì),因為多數(shù)的肥胖兒童就屬于這種類型。近些年來,兒童肥胖率在全國上升,0~7歲兒童的單純性肥胖發(fā)病率從1996年的2.27%上升到2007年的4.05%,增長了近一倍。每100孩子中就至少有4個患了肥胖癥。
自古以來,中國民間一直有一些不對的觀念,例如“能吃就是福”、“胖才有份量”等說法。人們在習慣上都覺得胖嘟嘟的孩子比較可愛、健康。但當孩子長大成人后,這種肥胖會越來越明顯,而且很難控制,不但外型不再可愛了,更要命的是糖尿病、高血壓等病魔會悄悄地在肥胖兒童身上埋下隱患,爆發(fā)也會比一般兒童要早。
另外,孩子長得過胖,不僅對身體是一種傷害,對心理的傷害更大。幼兒因為年紀太小,有時候不大懂得尊重他人,在一起玩的時候,比較胖的小孩總會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歧視和嘲笑,這樣一來,他們就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變得孤僻和自卑,時間長了,心理發(fā)育肯定受到嚴重影響。
有一位母親跟我訴苦說,她的寶寶才4歲半,卻有32公斤,她一個人都快抱不動了。孩子平時就喜歡吃肥肉和那些油膩的洋快餐,尤其喜歡吃炸薯條,不帶她去吃,就鬧個不停。她特別擔心自己的寶寶會陷入惡性循環(huán),越來越胖。
我當時一聽就明白了,這孩子的體質(zhì)就是很典型的濕型。于是我就把一些專門針對這種類型孩子的推拿手法教給孩子的母親,讓她每天在家給孩子做。不出我所料,做了兩個月,孩子從原來的體重32公斤降到了26公斤,效果非常明顯。這位母親跑來當面感謝我,我鼓勵她,叫她以后也一直堅持給孩子做,不但恢復正常的體重沒問題,其他的相關疾病也都不會再找上門來了。她自己也很有信心,從此也不用再為孩子的身體狀況發(fā)愁了第二章--給孩子推拿經(jīng)絡前必須明白的基本道理
一些人自己不懂中醫(yī)的歷史淵源和基礎理論,就想當然地硬說中醫(yī)不科學,甚至歧視中醫(yī),他們又哪里懂得這“摸一摸手指頭”,是在把孩子體內(nèi)的紊亂的五臟調(diào)理到平衡水平,從而達到根治的目的。不懂這個中醫(yī)學里最基本的道理,是永遠也理解不了小兒推拿的。
要懂孩子的五臟補瀉之道
·五臟的榮損在孩子身上表現(xiàn)得特別明顯
關于人體,什么情況都可能發(fā)生。2006年,我碰到過一位奇人,他只要看你一眼就知道你身上有什么疾病,而且是百驗百靈?!度梭w使用手冊》的作者吳清忠也在給他的朋友中里巴人的信里提到過,他認識一個廣州的有特異功能的高人,一樣也是具有這么一種本事。
其實,這就是人作為一個微型的宇宙所自有的感應能力。我們每個人都有,或強或弱,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很多不了解中醫(yī)學的朋友就認為,推推孩子的手指怎么可能治病,他們不能理解也無法接受。中醫(yī)的學問博大精深,是一個宇宙范疇的事情,不是說理解就能理解的。你必須潛下心來才能悟透,實在悟不透的話就只管照著做就行了,不要懷疑,它的療效已經(jīng)經(jīng)過幾千年的驗證了,不會有錯。
最能體現(xiàn)中醫(yī)學本質(zhì)的就是“五臟”的概念,這也是整個中醫(yī)體系的一個基礎。五臟的具體功能和作用,在心智未齊、對身體的運用不如成年人那么自如的孩子身上,體現(xiàn)得尤其明顯。
就拿五臟之首的心來說,西醫(yī)理論里要是說“心”,當然就只說的是人的心臟了。但是中醫(yī)說的“心”就不光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那么一個心臟,還要擴展理解為一種非常重要的功能。心是一身之主宰,不光負責血液運行,還負責神智。
從心開始,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吧。如果孩子老是一驚一乍,表現(xiàn)得心神不安,屬心虛;孩子無緣無故就流眼淚,屬心熱;孩子身體瘦弱,坐著不動都會經(jīng)常出虛汗,屬心虛。孩子身體上總容易有原因不明的紅腫現(xiàn)象,屬心熱。
以上各病,都應從心治,推孩子的心經(jīng)(就是推中指面),對以上的癥狀都能有很好的療效。這些推拿的具體手法和要注意的穴位,我在后面還會詳細地教給大家,在這里先大致提一下。
脾負責身體元氣。氣又干涉到汗液,孩子氣弱的話,晚上睡覺就會盜汗,還會顯得很消瘦。
有時候父母會看見孩子老喜歡自己坐在那里皺著小眉頭想事情,小孩子家能有什么可愁的呢?其實,那是因為孩子的脾有問題,內(nèi)分泌不穩(wěn)定,從而影響到了情緒和思維。脾有問題,當然就要推脾經(jīng)。
肺負責聲音,孩子說話沒底氣,聲音很弱,這就說明肺虛。孩子發(fā)不出聲或者嗓音經(jīng)常忽然變得嘶啞,這表示肺內(nèi)有痰。肺還負責皮膚,孩子要是整天抓來抓去,渾身無故地發(fā)癢,那表示肺燥。另外皮膚缺少潤澤也是肺虛的表現(xiàn)之一。
出現(xiàn)了以上的癥狀,都應從肺治,推孩子的肺經(jīng),就是無名指面。
肝負責血氣,肝虛的孩子容易盜汗和抽筋。推孩子的肝經(jīng),就是食指面。
腎負責骨、齒、耳,以上器官或部位有病都應從腎治。推孩子的腎經(jīng),就是小指面。
五臟之中,脾和肺最脆弱,最容易受傷,因為,如果父母過度溺愛,把好吃的東西過多地強塞給孩子,就很容易傷脾。如果照顧疏忽,就容易導致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最容易侵襲肺,從而導致孩子感冒、發(fā)燒、咳嗽。
·小兒推拿配上五行生克的道理就所向披靡
五臟在人體內(nèi)究竟是怎么發(fā)生聯(lián)系的呢?那就要結合五行來說了。大家都知道,金、木、水、火、土為五行,萬物以土為母,在人體的醫(yī)理上也是這樣。
中醫(yī)學上有這樣的說法:脾屬土,脾土就像一位母親一樣無私地給全身輸送各種營養(yǎng),脾胃消化食物,轉化成能量,人才能生存。把五行相生的道理套用到五臟的關系上,有脾土而后生肺金;肺金生腎水;腎水生肝木;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在前的是母親,在后的是孩子,這就是五臟相生的順序。
有生亦必有克,沒有克的話,各個臟腑之間沒了制約,都想坐頭把交椅,那就成為無政府狀態(tài),肌體就不能正常工作了。所以,根據(jù)五行相克的道理,肝木克脾土;脾土克腎水;腎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肺金克肝木??说木褪菑娬?,被克的就是相對處于弱勢,這就是五臟相克的順序。
如果不明白五臟生克的道理,運用小兒推拿法的時候就會搞不清楚補和瀉的方法。很簡單,只要牢牢地記住這個就行了:實癥就瀉它的子,虛癥就補它的母。何為“母”?何為“子”?例如:脾土生肺金,即脾為母,肺為子。有了這個總方針,具體的手法做起來就更簡單明了:所謂“瀉”就是向手掌方向直推,“補”就是按著順時針方向旋轉推動。
我運用這奧妙無窮的五行相生相克關系治起小兒疾病來得心應手。比如治愈孩子的百日咳,就是因為參透了五臟在人體內(nèi)的運作和相生相克的關系。
百日咳這種病可以說是小孩的“專利”,是常見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它主要是通過咳嗽時的飛沫傳播,所以流行起來非常快。要是幼兒園里有一個孩子得了百日咳,幾天就會都傳染開。小兒推拿正好就是它的克星,掌握了正確方法的話,一推就靈,立即止咳,就這么神。
當年,就在我經(jīng)過多次的詳細研究,決心把五臟五行的規(guī)律運用在小兒推拿之際,一位婦女抱著她5歲的寶寶來找到我,說是孩子得了百日咳。我就讓婦女抱著孩子坐著,然后逗孩子,讓他伸出左手。我摸著孩子那小小的手指頭,就開始給他推拿了。
病理其實很簡單,因為肺虛了才容易感染上百日咳這種病,按上文我給大家講過的,就應該直接去補肺的母親,也就是補脾土,在孩子的大拇指面沿著順時針方向旋轉推動,推300次,這是最主要的。
然后再調(diào)理一下其他方面。肺虛了,肺的孩子也會虛,強壯一下肺的孩子,就是補腎水300次,在寶寶的小指面順時針方向旋轉推動。肺虛了,為防肺的強敵乘虛而入,所以先削減肺的敵人的力量。將寶寶食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線推動,清肝木200次。
肺虛了,又怕肺的手下敗將來尋仇,先壓一下肺的手下敗將,就是將寶寶中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線推動,清心火200次。
肺里有邪氣,所以再清肺金300次,將寶寶的無名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線推動。
為了達到一個最完美的結果,除了五臟之外,我再揉孩子的外勞宮(就是手背中心)200次來祛寒邪;推三關300次給寶寶補補氣血(三關在前臂陽面靠大拇指那一直線,從腕推向肘);揉肺俞穴50次,加強一下治療力度。這就是我運用五臟、五行原則來治療百日咳的全過程。
這么一套推拿做完后,效果真是立竿見影,孩子回家睡了一夜,第二天來復診時,咳嗽就基本好了。面對恢復了健康的孩子那快樂的小臉,我雖然表面上很平靜,內(nèi)心卻是激動不已。兒童是父母的寄托,如果將來能把這套手法推廣到每個家庭,使兒童常見疾病從此銷聲匿跡,那將福澤多少孩子啊,這可是一件件功德無量的事情??!
五個小小手指,這么輕輕摸上一摸,就能產(chǎn)生匪夷所思的巨大力量,頑固病魔便都俯首稱臣,落荒而逃。
一些人自己不懂中醫(yī)的歷史淵源和基礎理論,就想當然地硬說中醫(yī)不科學,甚至歧視中醫(yī),他們又哪里懂得這“摸一摸手指頭”,其實是在把孩子體內(nèi)紊亂的五臟調(diào)理到平衡水平從而達到根治疾病的目的。不懂這個中醫(yī)學里最基本的道理,是永遠也理解不了小兒推拿這門中國傳統(tǒng)絕學的。
別讓病癥抹黑孩子的臉
·有病說不出的孩子最可憐
中醫(yī)學里的診斷程序,大家都知道,“望聞問切”嘛??墒蔷唧w是怎么回事,具體應該怎么去做,就不甚了解了。
“望”,是中醫(yī)四診里的最基礎也是最主要的一步,是從外在的表象入手,通過嚴密的分析和論證,來判斷有病之人的內(nèi)在狀況和變化,即“以表知里”。
《管子·地數(shù)》中提到,上有丹砂的地方,下面就有黃金;上有慈石的地方,下面就有銅金;上有陵石的地方,下面就有鉛錫赤銅……這都是“以表知里”在地質(zhì)學方面的應用。
用在人體身上同樣是這個道理。中醫(yī)學常用這種方法來揣測、分析、判斷內(nèi)臟的狀況。“臟”在古代就是“藏”的意思,即是隱藏在身體內(nèi)的器官。可以借助觀察分析身體外在的生理、病理現(xiàn)象,來判斷內(nèi)在臟腑的功能特點,而古人在這方面積累了極豐富的經(jīng)驗。
例如,通過觀察分析脈象、舌象、面色及心胸部癥狀等外在的癥狀,就可以了解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與異常,并由此作出診斷,決定治療。
又例如,根據(jù)聲音的低微還是響亮,可以判斷肺氣虛還是不虛;舌色鮮紅還是正常,可以判斷體內(nèi)積有熱毒等等。
人體是內(nèi)部有著復雜聯(lián)系又不便于打開的暗箱,打開后就會干擾破壞原有的精妙狀態(tài),用“以表知里”的方法來觀察生命活體變化的過程,??蓽y知身體內(nèi)部的大致聯(lián)系及其變化規(guī)律。
細心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病了的時候,他們都能馬上發(fā)現(xiàn)孩子的臉色就跟平常不一樣。其實,只要掌握孩子望診的方法,不但能看出病因,而且還能先知先覺,準確預防。1~3歲的孩子都還不會說話或者表達不清楚自己的感覺,要是大人也都不注意學會觀察自己的孩子,那他們該多無助啊。
·望孩子面相,知五臟癥狀
正如前文所說,體內(nèi)有五臟,雖然五臟在體內(nèi)不可望見,但是五官作為人體經(jīng)絡的“官之苗”,就可以像鏡子一樣把藏在深處的五臟的狀態(tài)一一顯示出來。
比如說面色紅紫,表示心有熱;而面色淡白,就說明身體虛弱。鼻準與牙床是脾之竅,鼻紅燥,表示脾熱,這時就要瀉脾經(jīng);鼻慘黃,表示脾虛弱;牙床紅腫,表示脾胃有熱;牙床破爛,表示脾胃火盛。唇是脾胃之竅,紅紫,表示有熱;淡白,表示脾胃虛;如果漆黑的話,脾胃虛極了。嘴往右邊歪是有肝風;往左邊歪是脾有痰。鼻孔是肺之竅,干燥,表示有肺熱;流清涕,表示肺有寒氣。耳與齒是腎之竅,耳鳴,腎氣不和。眼睛是肝之竅,愛盯著人看,眼睛又轉來轉去,就表示有肝風。
眼睛各部位也與五臟對應。黑眼珠屬肝,白眼球屬肺。色發(fā)青,表示肝風侮肺;淡黃色,脾有積滯,老黃色,肺受濕熱,為黃疸癥;瞳孔屬腎,無光采,又兼發(fā)黃,腎氣虛;目內(nèi)眥屬大腸,破爛,表示肺有風;目外眥屬小腸,破爛,表示心有熱;上眼皮屬脾,腫,脾傷了;下眼皮屬胃,青色,表示胃有寒,上下眼皮睡覺時合不緊,總是露一小縫,表示脾胃虛極。
臉上有五個部位也與五臟相對應。額頭屬心,左腮屬肝,右腮屬肺,唇屬脾。
五臟與六腑是表里關系。小腸與心關系密切,小腸的狀況會通過小便反映出來,小便短黃澀痛,表示心有熱,熱邪下移到小腸。小便色淡而多,表示心虛。
胃與脾的關系密切,嘔吐而唇紅,表示胃熱;嘔吐而唇慘白,表示胃虛;嘔吐而唇色平常,表示飲食不當,傷胃了。
大腸是肺之表,便秘,表示肺有火;如果肺無熱而便秘,一定是血少枯竭,所以,大腸得不到滋潤而導致排便不暢。
脫肛是直腸粘膜、肛管、直腸全層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并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表示肺虛。
膽是肝之表,口苦表示肝旺;聞聲就容易受驚嚇,表示肝虛。
膀胱是腎之表,筋腫筋痛,抽筋,表示腎的寒氣進入了膀胱。
面有五色也與五臟相對應。紅,病在心,面紅表示心熱;青,病在肝,同時也表示身體上有疼痛的地方;黃,病在脾,面黃表示脾傷;白,病在肺,面白表示肺有寒氣;黑,病在腎,面黑而無潤澤,表示腎氣虛極。
依靠這個方法,如果看到孩子面色跟平常不一樣,辨別臟腑虛實,診斷治病,沒有不靈驗的。
印堂色澤也很重要。印堂在兩眉頭的中間。指印堂部位出現(xiàn)的青、紅、黃、白、黑5種色紋。印堂穴用水洗凈后,細心詳細地觀察五色變化,可按色診病。
紅色屬心,小孩印堂顏色發(fā)紅的,為肺受熱,色紫說明熱毒已經(jīng)很嚴重。凡印堂有紅筋紅色,都是心肺之疾。
根據(jù)“熱則清之,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的原則,熱病適合用瀉法。印堂紅色,應瀉心經(jīng)、肺經(jīng),分別是中指和食指。心經(jīng)有熱,不能直接清心穴,可用推天河水代替,就是孩子小臂陰面正中線。若色紫則為熱甚,必須大清,用退大熱的六腑穴,推拿到熱退為止。
青色屬肝,印堂色青者,表示肝風內(nèi)動。肝為將軍之官,可平不可補,虛則補其母,補腎即補肝。五行之中水生木,腎為肝之母,肝虛可補腎水以養(yǎng)肝木。
黑色屬腎,印堂色黑,說明風寒入腎。驚風必須拿列缺穴急救,按摩到出汗,風邪即散。讓孩子兩手虎口張開,十字交叉,食指壓在所取穴位上,當食指尖端到達之處有一凹陷,就是列缺穴。
白色屬肺,肺為腎之母,印堂色白,肺有痰。天河水能清上焦之熱,重推,痰馬上就散,天河水就在手臂陰面中間的那條線。
黃色屬脾,印堂色黃者,表示孩子多脾胃病。飲食不節(jié),亂吃生冷食物必傷脾胃。若孩子腹瀉,多因脾胃薄弱、喂養(yǎng)不當而損傷脾胃引起。久瀉脾虛,腸胃積滯,功能失調(diào),這時,推大腸穴就可以痊愈,大腸穴在食指外側上節(jié),屢驗有效。
印堂泛黃的孩子,多半會便秘,便秘多因脾熱脾燥所致。大拇指伸直向外推為瀉脾;大腸與肺相表里,便秘腸結乃因肺燥,肺燥大腸亦燥,必須用瀉法推大腸。脾肺為母子關系,若燥,瀉之立愈;腎為先天,脾為后天,相互滋長,相互促進,關系密切,治療便秘時須兼補腎。
若腹痛,腹痛之因,非寒即熱。一窩風穴能治下寒腹痛,感寒腹痛揉一窩風(位于腕背橫紋上,直對中指處),輕癥揉2分鐘,重的揉10分鐘,馬上不痛。
鼻流清涕的孩子,是因為外感風寒。用食、中二指入鼻孔,左右旋轉,這叫做“黃蜂入洞”。鼻孔為肺竅,左右旋轉揉之,可以發(fā)汗祛風寒。
·望孩子的五指,可知他身上的百脈情況
絡脈是由經(jīng)脈分出來的,分布在皮下淺層的支脈。3歲以下的孩子,皮薄膚嫩,特別適合用望食指絡脈的方式來診斷身體狀況。
所謂食指絡脈,就是指虎口至食指側的淺表靜脈,是寸口脈的分支,與寸口脈同屬肺經(jīng),其形色變化可以反應寸口脈的變化,所以,望孩子的食指絡脈與把脈的意義相同,可以直接診察身體內(nèi)的病變。食指靠近手掌的第一節(jié)為風關;第二節(jié)為氣關;第三節(jié)為命關。
家長可以抱起孩子,向著亮處,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握住孩子的食指末端,再以右手大拇指在孩子虎口至食指側的淺表靜脈從指尖向指根部推擦幾次,用力適中,使指紋顯露,這樣才容易觀察。
若淺表靜脈看起來浮顯,多屬感冒,就是病灶附著在皮膚淺表,只要發(fā)發(fā)汗,毒素隨著汗液出來了就會好,給孩子捏捏脊,休息幾天很快就痊愈了;若淺表靜脈看起來沉隱,那說明病躲在身體內(nèi)很深的地方,很難出來,就只能通過小兒按摩慢慢調(diào)理好身體,等孩子體內(nèi)的正氣強壯了,才能一步步地把病根徹底拔掉。
若淺表靜脈的顏色鮮紅,屬于外感感冒;呈紫紅色,屬于里熱證,就是熱邪在身體內(nèi)較深的部位,需要經(jīng)常清天河水才能慢慢把熱邪清除掉。天河水在孩子的前臂內(nèi)側正中線,父母用食、中二指腹從孩子的腕橫紋推向肘橫紋,約推3分鐘。
若淺表靜脈的顏色是青色,表示孩子經(jīng)常有疼痛或者驚風,有的孩子經(jīng)常哭鬧,一看虎口到食指側的淺表靜脈是青色的,就要仔細全面檢查;若淺表靜脈的顏色是紫黑色,表示孩子血絡郁閉,需要給孩子捏脊。若淺表靜脈顏色很淡,表示孩子脾虛、氣血不足,這就要推脾胃經(jīng),就是從大拇指一直推動到手掌。
這種方法也能反映孩子病情的輕重,若病得重,淺表靜脈長;若病得輕,淺表靜脈短。絡脈透過三關直達指端,稱為透關射甲,病多半比較兇險,應抓緊醫(yī)治。
淺表靜脈增粗,分支顯見,得的病就是實證、熱證,給小兒推拿時應該用瀉法;淺表靜脈變細,分支不顯,就是虛證、寒證,給小兒推拿時應該用補法。一般同一種手法中,向心方向直線推動為瀉法,順時針方向旋轉推動為補法。
第三章--用推拿經(jīng)絡來啟動孩子的天然人體藥庫
小兒推拿中最主要的5個關鍵經(jīng)絡全都在孩子的五指上,這是上天賜與他和父母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藥庫?。】墒?,沒有人來教導他們認清這個道理。金燦燦的財富就捧在他們那些端著破碗的小手上!人們都眼看著這筆財富在白白地浪費,卻沒人去動用,只好眼睜睜地看著死神的魔掌一次次地抓去孩子的生命,真是悲哀之極!
孩子的雙手上藏有當代醫(yī)學沒有發(fā)現(xiàn)的億萬財富
前面我已經(jīng)提到過很多次了,小兒推拿中最主要的5個關鍵經(jīng)絡全都在孩子的五指上,這是上天賜與他和父母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藥庫??!也就是說,就算是那些窮得去街上要飯的孩子,也一樣是醫(yī)藥的億萬富翁,可是,沒有人來教導他們認清這個道理。金燦燦的財富就捧在他們那些端著破碗的小手上!人們都眼看著這筆財富在白白地浪費,卻沒人去動用,只好眼睜睜地看著死神的魔掌一次次地抓去孩子的生命,真是悲哀之極!
這里我再帶領大家一起把5個指頭上的學問梳理一遍。
孩子的5個手指頭分別跟脾、肝、心、肺、腎密切聯(lián)系,推拿孩子的5個手指頭就可以調(diào)理五臟。大拇指對應脾經(jīng);食指對應肝經(jīng);中指對應心經(jīng);無名指對應肺經(jīng);小指對應腎經(jīng)。
常推小臂上的幾條線,就可維護孩子健康。孩子手臂陰面靠中指那條線是天河水,推天河水可以清孩子體內(nèi)的熱毒,驅殺邪氣,手臂陽面靠大拇指那條線是三關,體弱多病的孩子最適合推這條線;手臂陽面靠小指那條線是六腑,熱毒侵犯咽喉部時推這條線,效果立竿見影。用于‘線性’穴位的還有開天門、推背、推上下七節(jié)骨等。
親手把健康獻給孩子是父母的最大福氣
經(jīng)常給孩子推拿可以幫助他長高、變得聰明過人、還能預防近視、更能增加免疫力,這是人體經(jīng)絡學中的一個寶貴分支。
為了盡可能清晰明白地向父母們介紹有關兒童經(jīng)絡以及小兒推拿的操作,我力求用簡潔易懂的文字和直觀形象的圖片介紹推拿操作的每一步驟,使諸位家長能按圖操作、易學易懂。以下從孩子身體的頭部往下為順序,簡單介紹經(jīng)絡和穴位的位置,并配以其對應的典型病癥,以便家長最快地明了。
·孩子元神出入的必經(jīng)之處——天門(攢竹)
天門在兩眉頭連線中點至前發(fā)際成一直線,也就是額頭的正中線。
“開”字含有開啟或打開的意思。在中醫(yī)傳統(tǒng)里,天門,都是神出入的門戶,打開天門,就可以讓自己的元神自由出入,也可把天地之元氣源源不斷地收入,以滋補元神。
天門也叫攢竹。這是個很有詩意的名字,意思就是由睛明穴上傳而來的水濕之氣,因其性寒而吸熱上行,與睛明穴內(nèi)提供的水濕之氣相比,由本穴過濾以后上行的水濕之氣量小。古代的老中醫(yī)們都是讀書人,很有文化,于是就很詩意地把它想象成像捆扎聚集的竹桿小頭一樣,取名為“攢竹”。父母給孩子推拿的時候只要用兩個大拇指在額頭正中線自下而上交替直線推動就可以了,這叫做“開天門”。一開始用力要輕,再慢慢加力,以看見孩子額頭皮膚微微發(fā)紅為度,推3分鐘就能見效。
這個穴位有安神震驚的作用,當父母給孩子推這個穴位時,孩子會感覺特別舒服,推不了一會兒,孩子就會安靜下來甚至睡著。這穴位還可以配合其它穴位治療孩子的外感發(fā)熱、頭痛、精神萎靡等癥。
剛出生的孩子在視力、聽覺、神經(jīng)放射等各方面都比較遲鈍,但惟獨對觸覺很敏感,這就是小兒推拿有奇效的原因之一。
·孩子眼睛的衛(wèi)兵——坎宮
孩子不懂得自己注意衛(wèi)生,經(jīng)常出去玩了一會回來,就弄得滿臉泥巴,滿頭沙子,所以,特別容易患上眼疾。
眼部炎癥一般都是慢性炎癥,時間長而變化小,孩子經(jīng)常感覺不到,也無法明確地向父母表達,慢慢習慣一點點微弱的變化。直至角膜帶狀變形、患上慢性虹膜炎甚至發(fā)生并發(fā)性白內(nèi)障,嚴重到這個程度了家長才發(fā)現(xiàn),才急著送往醫(yī)院,這時候已經(jīng)晚了,就不好治了。
懂得小兒推拿的道理就好辦多了,平時騰出一點時間,孩子一放學回家就給他推推坎宮,又輕松又有效。
父母將兩大拇指分別放在孩子的兩眉頭上,然后沿著眉毛向眉梢做分推,稱推坎宮。推的速度要慢,用力要輕。在春季干燥的時候,要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眼睛發(fā)紅,就應該給他推坎宮,提早治療。推拿坎宮還可以預防眼睛虹膜炎。治療孩子外感發(fā)熱、驚風、頭痛等病癥也可以用此法。
·孩子感冒的天敵——太陽穴
眉毛末端與眼睛末端的連線中點向后一指寬有一個凹陷處,這就是太陽穴。用兩大拇指推運,稱推太陽或運太陽。向眼睛的方向推運為補,向耳朵的方向推運為瀉。孩子臟腑嬌嫩,肌膚柔嫩,皮膚疏松,一不注意保暖就會感冒。孩子感冒發(fā)燒是常有的事,但感冒時,孩子真是難受得很,這時運太陽就可以緩解這些痛苦。運太陽還可治療孩子的驚風、頭痛、目赤痛等癥。
·孩子頭痛的克星——揉耳后高骨
耳后乳突下方凹陷處,用兩大拇指或中指端揉,稱揉耳后高骨。還可以治療驚風。
·孩子肚子疼——分推腹陰陽
孩子莫名肚子疼,就沿肋弓角邊緣或自中脘至臍,向兩旁分推,稱分推腹陰陽;用掌或四指摩稱摩腹。還可以治療腹脹、消化不良、惡心嘔吐。
·寶寶吐奶輕松治——推天柱
頸后正中線從頭發(fā)邊緣至大椎(第七頸椎)連成一直線,叫天柱骨,用食、中兩指或大拇指自上向下直線推動稱為推天柱。簡單地說就是推孩子的頸椎骨。
因為孩子的胃位置很淺,所以動不動就會嘔吐。嬰兒多半都會因此而經(jīng)常吐奶,只要給他推天柱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有的父母說,老是拿不準用什么力度推,其實和其他的推拿方法一樣,只要放松手腕,一開始輕輕推,再慢慢加力,每個穴位推3分鐘,推到孩子皮膚微微發(fā)紅就可以了。
另外,孩子都喜歡吃煎炸的食物,又不懂得主動要水喝,所以很容易嗓子痛,父母大多靠給孩子吃消炎藥來解決。其實,經(jīng)常給孩子推頸椎骨和給孩子多喝水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還不用擔心副作用。我把這個簡單的方法教給很多家長,百試百驗。
·孩子便秘——揉摩肚臍
用中指端或手掌揉,稱揉臍;用指或掌摩,稱摩臍;用大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臍抖揉,亦稱揉臍。這樣可以治療孩子的腹脹、腹痛、食積、疳積、腸鳴、吐瀉等病。
·氣血兩旺,告別腹瀉——給你的孩子揉丹田
丹田在臍下2~3寸之間。揉之可以治療孩子的腹瀉、腹痛、遺尿、脫肛、疝氣等病。
·讓孩子不再夜里“畫地圖”——推七節(jié)骨
七節(jié)骨在第四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線。用大拇指外側緣自下而上直線推動稱推上七節(jié)骨;用食中指自上而下直線推動稱推下七節(jié)骨??梢灾委熀⒆拥倪z尿、泄瀉、便秘、脫肛等病。
·讓孩子排泄通暢——揉龜尾
用大拇指或中指端揉尾椎骨端,稱揉龜尾??梢灾委熀⒆拥臑a肚、便秘、脫肛、遺尿等病。
·脾胃問題脾經(jīng)解——推脾經(jīng)
脾經(jīng)在大拇指末節(jié)羅紋面。在孩子的大拇指面順時針方向的旋轉推動為補;將孩子大拇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線推動為瀉。兩者統(tǒng)稱推脾經(jīng)??梢灾委熀⒆拥母篂a、痢疾、便秘、食欲不振、黃疸等病。
·還孩子一片清涼——推肝經(jīng)
肝經(jīng)在食指末節(jié)羅紋面。在孩子的食指面順時針方向的旋轉推動為補;將孩子食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線推動為瀉。兩者統(tǒng)稱推肝經(jīng)??芍委熀⒆訜┰瓴话病Ⅲ@風、目赤、五心煩熱、口苦、咽干等病。
·口舌生瘡——推心經(jīng)
心經(jīng)在中指末節(jié)羅紋面。在孩子的中指面順時針方向的旋轉推動為補;將孩子中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線推動為瀉。兩者統(tǒng)稱為推心經(jīng)。
除了治口瘡,還可以治療孩子高熱神昏、五心煩熱、小便赤澀、心血不足、驚惕不安等病。
·讓孩子輕松呼吸——推肺經(jīng)
肺經(jīng)在無名指末節(jié)羅紋面。在孩子的無名指面順時針方向的旋轉推動為補;將孩子無名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線推動為清。兩者統(tǒng)稱推肺經(jīng)。治療孩子感冒、發(fā)熱、咳嗽、胸悶、氣喘、虛汗、脫肛等病。
·先天不足后天補——推腎經(jīng)
腎經(jīng)在小指末節(jié)羅紋面。在孩子的小指面順時針方向的旋轉推動為補;將孩子小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線推動為瀉。兩者統(tǒng)稱推腎經(jīng)??芍委熀⒆拥南忍觳蛔恪⒛I虛腹瀉、遺尿、虛喘、膀胱蘊熱、小便淋瀝刺痛等病。 ·大腸功能紊亂——瀉大腸
大腸經(jīng)在食指外側緣,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從食指尖直線推動向虎口為補,稱補大腸;自虎口直線推動向食指尖的外側為瀉,稱瀉大腸。兩者統(tǒng)稱推大腸??芍委熀⒆拥母篂a、脫肛、痢疾、便秘等病。
·身體代謝全暢通——推小腸經(jīng)
小腸在小指外側緣,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線。沿小指外側緣處指尖直線推動向指根為補,稱補小腸;沿小指外側緣自指根向指尖直線推動為瀉,稱瀉小腸。兩者統(tǒng)稱推小腸??芍委熀⒆有”愠酀⑺疄a、遺尿、尿閉等癥。
·讓孩子“吃嘛嘛香”——推胃經(jīng)
胃經(jīng)在大拇指掌側第一節(jié)。循大拇指掌側第一節(jié)向手掌方向直線推動為補;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線推動為瀉。兩者統(tǒng)稱推胃經(jīng)。可治療孩子惡嘔噯氣、煩渴善饑、食欲不振、吐血衄血等癥。
·腹脹等孩子的常見病——掐四橫紋
四橫紋就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掌側靠近手掌的第1指間關節(jié)的4個橫紋上。用大拇指指甲掐揉,稱掐四橫紋;四指并攏從食指橫紋處推向小指橫紋處,稱推四橫紋。本穴常用于點刺法來治療孩子的疳積,還可以治療孩子的腹脹、腹痛、氣血不和、消化不良、驚風、氣喘、口唇破裂等癥。
·推板門(大魚際)也是治疳積的好辦法
板門就在手掌大魚際,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橫紋,稱板門推向橫紋;反之稱橫紋推向板門。本穴常用割治法治療疳積??芍委熀⒆邮撤e腹脹、食欲不振、嘔吐、腹瀉、氣喘、噯氣等癥。
·善運八卦百病除——運內(nèi)八卦
內(nèi)八卦在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根橫紋約2/3處為半徑作圓。用運法,順時針方向掐運,稱運內(nèi)八卦或運八卦??芍委熀⒆涌人蕴荡?、胸悶納呆、腹脹嘔吐等癥。
·打開清火退熱之門——掐二扇門
二扇門位于中指與無名指之間的指蹼緣,當赤白肉下半寸處。掐此可出汗退熱。手背第三掌指關節(jié)近端兩側凹陷處,用大拇指指甲掐,稱掐二扇門;大拇指偏峰按揉,稱揉二扇門??梢灾委熀⒆芋@風抽搐、身熱無汗等癥。
·祛寒的真良方——掐外勞宮
外勞宮在左手背側,第2,3掌骨間,指掌關節(jié)后約半寸處,簡單地說就是手背中心,也就是手背上與內(nèi)勞宮的相對處。用揉法稱揉外勞宮;用掐法稱掐外勞宮??芍委熀⒆语L寒感冒、腹脹腹痛、腸鳴腹瀉、痢疾、脫肛、遺尿、疝氣等病。
·過三關,氣血旺——推三關
三關在孩子前臂陽面靠大拇指那一直線。父母用大拇指或食中指指面從腕推向肘,稱推三關;屈孩子大拇指,自大拇指外側推向肘為大推三關??芍委熀⒆拥臍庋撊?、病后體弱、陽虛肢冷、腹痛、腹瀉、斑疹白痞、疹出不透、感冒風寒等病癥。·撲滅孩子身上的一切邪火之源——推天河水
天河水在孩子前臂內(nèi)側正中線,自腕至肘呈一直線。父母用食、中二指從孩子的腕推向肘。約推100~500次。可治療孩子發(fā)熱、煩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瘡、驚風等癥。
·降孩子體內(nèi)的一切實熱找六腑——推六腑
六腑在孩子前臂陰面靠小指那條線。用大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稱退六腑或推六腑。可治療孩子高熱、煩渴、驚風、鵝口瘡、木舌、重舌、咽痛、腮腺炎、大便秘結等癥。
·捏三提一——華佗捏脊法
在晉代名醫(yī)葛洪的《肘后方》中,捏脊療法作為醫(yī)療手段被正式記載,被譽為“華佗捏脊法”,從此被中醫(yī)界廣為使用。
捏法作用于背部督脈,督脈在后背正中線,稱為捏脊或捏積。捏脊方向為自下而上,從臀裂至頸部大椎穴。一般捏3~5遍,以皮膚微微發(fā)紅為度。在捏最后一遍時,常常捏三下,向上提一次,稱為“捏三提一”,目的在于加大刺激量。除捏督脈以外,還可捏兩側足太陽膀胱經(jīng)。應沿直線捏,不要歪斜。
在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中,我總結出,給孩子捏脊能很好地調(diào)節(jié)臟腑的生理功能,特別是對胃腸功能有最好的調(diào)節(jié)作用,還能促進消化吸收、提高孩子身體抵抗疾病的作用。
兒童經(jīng)絡使用原則
·小兒推拿的操作原則
下面我就說一說小兒推拿的總操作原則:
1.小兒推拿的力度應從輕到重,以孩子皮膚微微發(fā)紅為度。
2.小兒推拿的手法常和具體穴位結合在一起靈活運用。
3.小兒推拿在操作時常用一些介質(zhì)(如姜汁、滑石粉),以滑潤皮膚,提高療效。
4.小兒推拿的穴位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雙手上。
5.由于孩子還處在快速地發(fā)育過程中,因此很多穴位和成人有很大區(qū)別:有的穴位名稱與成人相同,但位置不同(如攢竹);有些位置相同而名稱不同(如龜尾、總筋)。
6.小兒推拿中,上肢的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但習慣上一般比推拿左手為主。
7.書中所給定的時間和推拿的次數(shù)僅適合6個月至8歲的孩子,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酌情增減。
8.小兒推拿的操作順序是先頭面,其次上肢,再次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
由于兒童身體的經(jīng)絡分布和成長狀況比較特殊,因此,與給成人推拿相比,小兒推拿手法和力度都有特殊的要求:輕快、柔和、平穩(wěn)、著實,“適達病所,不可竭力攻伐”,也就是以恰當?shù)牧Χ?,達到最好的效果即可,不要出于愛子心切而不注意頻率和力度,要是像給大人做推拿那樣用力,往往可能欲速而不達。
·小兒推拿的基本手法
1.推法
?。?)直推法:用拇指腹或食、中指腹在皮膚上作直線推動,叫直推。
?。?)旋推法:用拇指指腹在皮膚上作螺旋形推動,叫旋推。
?。?)分推法:用雙手拇指指腹在穴位中點向兩側方向推動,叫分推。
2.揉法
用指端或大魚際或掌根,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稱為揉法。
3.按法
用指尖或指腹或掌心,直接按壓在穴位上,施以壓力,按而留之,稱為按法。
4.摩法
用手掌掌面或食、中、無名指指面附著于經(jīng)絡治療部位上,作環(huán)形的有節(jié)律的摩轉,稱摩法。
5.掐法
用指甲重刺穴位,稱掐法。
6.捏法
拇、食、中3手指捏拿肌膚,稱為捏法。
7.拿法
用大拇指和食、中兩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對稱地用力,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進行一緊一松的拿捏,稱為拿法。
·注意事項
1.補、瀉、清。向上為補,向下為瀉;向里為補,向外為瀉;旋推為補,直推為清;以順為補,以逆為瀉;疾者為瀉,緩者為補;輕者為補,重者為瀉。
2.每組推拿穴位,可選擇幾個用,效果不明顯再加之。
3.小兒皮膚柔嫩,推拿時可加清水而推之。注意手法輕柔。
4.本書中所指的“寸”數(shù),均為同身寸。小兒同身寸是彎曲小兒中指,以中指中節(jié)側面兩頭橫紋尖之間的距離作為1寸。
5.嚴禁來回推和不按要求推。
6.心、肝、肺經(jīng)宜清不宜補,而脾經(jīng)、腎經(jīng)宜補不宜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