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以李白、杜甫為主要代表的詩人們的隱沒,唐代詩歌進入中唐時期。這一時期的代表詩人有劉長卿、韋應物、李益、孟郊、賈島等,他們的山水詩和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作品,成為傳世佳作。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作者劉長卿,河間人,中唐詩人,官終隨州刺史,擅長近體,優(yōu)工五言,曾自詡“五言長城”。多寫宦游失意的感慨和山水隱逸的閑情。也有反映離亂之作,風格沖淡含蓄,清雅洗練。
注釋 芙蓉山主人:指作者投宿的人家。白屋:蓋以白茅或木材的房屋,指貧家的住所。吠:狗叫。
賞析:此詩是寫雪夜投宿山中貧寒人家的情景,凝練自然,含蓄親切。但在具體理解上稍有分歧。一說這首詩寫的是寒山夜宿的全過程,一句一景,彼此連屬,“風雪夜歸人”之人,乃是投宿者,“歸”字表現(xiàn)了行人在風雪中找到宿處的喜悅之情;二說認為三四句與一二句之間的章法上,既連屬又跳躍,日暮投宿的題意,在詩的前半部分已寫足,后半部分寫的是借宿人家以后的事,“柴門”、“風雪”二句,是投宿者就寢后耳聞?!叭漳荷n山遠,天寒白屋貧”,以凝練之筆,見寫生之妙。
《滁州西澗》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作者韋應物,長安人,中唐詩人,官終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其詩以寫田園較有特色,恬然簡遠,氣韻澄澈。對社會離亂,民生疾苦也時有反應,態(tài)度鮮明,情辭真切。
注釋 獨憐:獨愛。幽:作芳。生:作行。黃鸝:黃鶯。深樹:林木深處。樹:作處。野渡:郊外的渡口。舟自橫:渡船自在漂泊。
賞析:此詩寫西澗暮春景色。分別從“澗邊”和“澗中”著筆,繪影繪色,優(yōu)美如畫,是歷代公認的山水詩名篇。即景會心,借景舒意,在幽草黃鸝,晚雨野渡的“畫意”中,融進了作者對于人生的深刻體驗。
《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作者李益,甘肅省武威人,中唐詩人。曾居邊塞十多年,他的邊塞詩當時流傳很廣,多寫久戍怨望的軍旅之思,風調(diào)悲涼。
注釋 受降城:唐代靈州治所回樂縣的別稱,貞觀二十年,唐太宗親臨此地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由此而來?;貥贩椋褐富貥房h城附近的烽火臺。烽:作峰。外:作下。蘆管:樂器名,以蘆葉為管,管口有簧,管面有孔,下端有銅喇叭嘴。管:笛。征人:守衛(wèi)邊關的將士。盡:全。
賞析:這是一首抒寫征人久戍思鄉(xiāng)情懷的詩篇。前三句是詩人登城所見所聞,寫足詩題作烘托鋪墊。末句抒心中所感,表現(xiàn)了作者對戍邊將士思想情緒的深刻體察,甚為感人。也有人推崇此詩為中唐邊塞詩的絕唱,被譜入弦管天下傳唱。
《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作者孟郊,中唐詩人,性格耿介孤直,一生困頓貧寒,其詩多五言古體,大部分是傾訴窮愁憂戚之作,也有不少篇章觸及社會現(xiàn)實矛盾,質(zhì)樸深摯,詞意透辟。與賈島齊名,有“郊寒島瘦”之評。
注釋 此詩是作者官居溧陽縣尉時所作。游子:離家遠游的人。意恐句意思是說,恐怕兒子在外遲遲不回家。寸草:小草,這里比喻子女心,語意雙關,即指草木的莖干,也指子女的心意。報得:報答得了。三春暉:春天的陽光,這里比喻母愛的溫暖,三春:孟春、仲春、季春。暉:陽光。
賞析:這是孟郊自創(chuàng)的樂府體詩,是一支醇厚深摯的母愛頌歌。前四句全系白描,末兩句轉(zhuǎn)用比興,不是雕飾藻繪,純從肺腑流出。因為它藝術地再現(xiàn)了人所共感的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所以贏得了千百年來無數(shù)讀者的強烈共鳴。詩中沒有寫淳淳叮嚀,漣漣別淚,而是以臨行縫衣的動作意態(tài),一片母愛的純情,凝聚在無聲的場景之中,正是這首詩藝術上的一大成功之處?!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貼切形象,意味深遠,值得細心品味。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作者賈島,北京市附近人,中唐詩人。早年為僧。與孟郊齊名,多寫閑居情景或描寫自然景物,以清奇苦澀為特色,長于五律,以鑄字煉句取勝。
注釋 尋:訪。隱者:指隱居山林的友人。童子:末成年的人,這里指隱居山林中人的弟子。師:隱者。處:地方,這里指隱者行蹤。
賞析:這是一首寫訪友不遇的詩,在短短四句中,包蘊著數(shù)番問答,含義甚豐,用筆至簡,詩人把發(fā)問語一概省去,專寫童子的回答。寓問于答,是此詩構思謀篇方面的主要特色,風清淡雅,有悠然不盡之意。
品讀詩詞人靈秀。中州文墨一生緣,與你一起欣賞古典詩詞的情景交融,意境優(yōu)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