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京劇界有著知名的“四大名旦”之說,即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云,他們被稱為是京劇旦角行當(dāng)中四大藝術(shù)流派的創(chuàng)始人,在京劇界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
可能有些人所不知道的,在繼這四位后,京劇界旦角演員中涌現(xiàn)出了不少青年才俊,其藝術(shù)造詣也是不低。
1939年,由北京《立言報》牽頭,投票評選下,李世芳、毛世來、張君秋、宋德珠,以得票數(shù)的前四位,被列選為“四小名旦”。1947年,李世芳因飛機失事而遇難,北京的《紀(jì)事報》再次發(fā)起“新四小名旦”的評選,結(jié)果張君秋、毛世來、陳永玲、許瀚英入選,從此形成定論。
“小梅蘭芳”李世芳(1921-1947)
李世芳,名福祿,祖籍山西太谷,出生于內(nèi)蒙古包頭,父母為山西梆子演員,從小跟隨父母四處演出,直到十歲時才隨家人定居北京。
1931年,李世芳進(jìn)入富連成科班,排在小“世”字科,專工青衣兼花旦、刀馬。李世對他芳的演藝才華很快就在多次演出中展露出來,科班也不予余力加大對他的培養(yǎng)。因為,他的嗓音、扮相與梅蘭芳極為相似,所排演的大多是梅派新戲。
1935年,李世芳在廣和樓首演《霸王別姬》,技驚四座,一時轟動京城,被北京報刊稱為“小梅蘭芳”。1936年,梅蘭芳聽聞李世芳的傳聞后,也是十分感興趣,特意去觀看了李世芳的表演,之后,即收了李世芳為徒,在當(dāng)時盛傳為一段梨園佳話。同年,李世芳還在童伶選舉中,被選為“童伶主席”。
1936年的“四小名旦”評選中,李世芳的得票最多,被推為“四小名旦”之首。之后,他組班“承芳社”,在全國各地演出,所排演的《西施》、《生死恨》、《金山寺》、《木蘭從軍》,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然而,命運總是折磨人。1947年,李世芳乘坐京滬航班121號班機途經(jīng)青島上空時,遇到大霧天氣,飛機撞上山崖而墜毀,年僅二十六歲的李世芳就此英年早逝。
“四家之長”張君秋(1920-1997)
張君秋,原名滕家鳴,字玉隱,祖籍江蘇丹徒,家里條件一般,幼年時期跟隨父母在各地演出,小有名氣。
張君秋14歲時拜李凌楓為師,專攻青衣。1935年,張君秋在北京吉祥戲院首演《女起解》,一舉成名。1936年,“四小名旦”評選中,他的得票名列第二。當(dāng)時,北京報刊評價他的表演,集“四大名旦”之長“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唱功,有一條好喉嚨,似尚;腔調(diào),婉轉(zhuǎn)多音,似程;做工,穩(wěn)重大方,似荀”。
1942年后,張君秋自組班謙和社,在各地演出,獲得了極大的名聲。其代表作有《玉堂春》、《望江亭》、《狀元媒》、《春秋配》等。
新中國成立以后,張君秋與多位知名京劇家組成了北京京劇團(tuán),合作演出了多部知名劇目。后來他曾一度受到迫害,復(fù)出后將精力放在輔導(dǎo)弟子上,直到1997年去世。
“小筱翠花”毛世來(1921-1994)
毛世來,祖籍山東掖縣(今萊州市),出生于北京,九歲時經(jīng)三哥毛盛榮介紹入富連成科班,工花旦,兼演武旦。
1935年,毛世來有幸拜尚小云為師,得到尚小云悉心傳授。1936年,他又得以拜入梅蘭芳門下,因?qū)W演劇目,常由筱翠花幫助加工,有著“小筱翠花”之稱。同年,《立言報》童伶選舉中,他被列為“四小名旦”。
1940年,毛世來還與其他三位李世芳、宋德珠和張君秋于長安大戲院聯(lián)合演出《白蛇傳》,從而鞏固“四小名旦”之說。同年,他組班和平社,在各地演出經(jīng)典拿手劇目《翠屏山》、《鐵弓緣》、《英杰烈》、《紅娘》、《十三妹》、《小放牛》等。1942年,毛世來受到荀慧生重視,得以拜荀慧生為師,演藝技藝更上一層樓。
新中國成立以后,和平社改名“和平京劇團(tuán)”。1958年,毛世來被調(diào)往長春,成立吉林省京劇團(tuán),出任團(tuán)長及吉林省劇協(xié)主席。之后。他又出任了吉林省戲曲學(xué)校任副校長。
毛世來后來曾一度受到?jīng)_擊,下放到永吉縣,直到1978年被再次調(diào)回長春。1994年,毛世來因病在長春去世。
“武旦挑班第一人”宋德珠(1918一1984)
宋德珠,原名宋寶祿,號穎之,祖籍天津,出生于北京,早年考入中華戲曲專科學(xué)校,專工武旦,在校期間,曾得到王瑤卿、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筱翠花等京劇大師的指點。
在學(xué)校時,宋德珠就已經(jīng)和幾位京劇界大腕合作過,他與程硯秋、俞振飛同臺演出的《斷橋》,在當(dāng)時梨園中知名度極高。1932年,宋德珠在北京吉祥戲院首演《泗州城》,引起極大轟動。
1936年,《立言報》“四小名旦”評選,宋德珠名列其中。后從學(xué)校畢業(yè)后,宋德珠組班穎光社,在全國各地演出,所出演的劇目有《楊排風(fēng)》、《扈家莊》、《小放?!?、《鋸大缸》、《戰(zhàn)金山》、《泗州城》等。
當(dāng)時,京劇界的傳統(tǒng),由青衣、閨門旦或老生挑班,難得有凈行挑班,而宋德珠以武旦挑班卻是第一人,時人稱其為“紅珠”。
新中國成立以后,宋德珠曾在北京組班演出,后加入沈陽京劇團(tuán)。1959年,宋德珠調(diào)任為長春京劇院院長,后又被安排入河北省京昆劇團(tuán)。1964年后,全國各劇團(tuán)以編演現(xiàn)代戲為主,宋德珠推出舞臺,專心從事教學(xué)。
1974年,宋德珠調(diào)入河北省藝術(shù)學(xué)校任教,直到1984年因病去世。
“中國名旦”陳永玲(1929-2006)
陳永玲,原名陳志堅,祖籍山東惠民,出生于青島,從小喜愛京劇,8歲時學(xué)藝,9歲登臺,是南方“四大名旦”王蕓芳的得意門生。
1939年,陳永玲考入“中華戲曲學(xué)校”,師從筱翠花。1941年后,陳永玲前往天津演出,《挑簾裁紅》、《翠屏山》、《小上墳》等劇目的精彩演繹,讓他得以聲名鵲起。
1943年,陳永玲組班玲聲社,前往各地演出。1944年,他在上海演出《小放?!?、《二進(jìn)宮》等劇目,引起全城轟動,受到京劇迷們的關(guān)注。1947年,北京《紀(jì)事報》“四小名旦”評選,陳永玲被補選到其中。
1946年后,陳永玲又相繼拜荀慧生、梅蘭芳、尚小云為師,博采眾家之長,提升了自己的技藝水平,成為難得的旦角全才。所演劇目《小上墳》、《戰(zhàn)宛城》、《拾玉鐲》、和《貴妃醉酒》等,受到了廣泛好評。
新中國成立以后,陳永玲加入北京京劇二團(tuán),參演了多部劇目。1953年,他還前往朝鮮慰問演出。1956年,陳永玲被安排到甘肅省京劇團(tuán)任主演,排演了多部現(xiàn)代戲。之后,他又出任了蘭州市京劇團(tuán)團(tuán)長,在甘肅省藝校任過教。
后來,陳永玲也受到過沖擊,直復(fù)出。到1980年才得以復(fù)出。1985年,陳永玲移居到香港,直到1994年因病去世。
“荀派傳人”許翰英(1922-1971)
許翰英,原名許景烈,曾用名許彥衡,祖籍山東平度縣(現(xiàn)青島平度市)江蘇徐州人,從小喜愛京劇,早年進(jìn)入“鳴春社”搭班學(xué)藝,專工花旦。
1942年,許翰英組班在各地演出,從而打開了自己的名聲。許翰英對“荀派”藝術(shù)推崇至極,也曾演出不少“荀派”劇目。1947年的“四小名旦”評選中,許翰英入選,名聲大震。同年,他也得以拜荀慧生為師。
荀派弟子中,許翰英可以說是赫赫有名,當(dāng)時盛傳“荀派”演員佼佼者有著 “男許、女芷苓”的說法,指的就是許翰英、童芷苓。他的常演劇目有《勘玉釧》、《金玉奴》、《丹青引》、《花田錯》、《拾玉鐲》、《釵頭鳳》、《紅樓二尤》、《杜十娘》 、《英杰烈》、《紅娘》、《玉堂春》等,極為精彩。
新中國成立以后,許翰英加入青島市文聯(lián)京劇團(tuán),排演了多部現(xiàn)代戲。之后,他又被安排調(diào)入江蘇省京劇團(tuán)、徐州市京劇團(tuán),還當(dāng)選過徐州市六屆人大代表、中國劇協(xié)江蘇分會理事。
后來,許翰英受到?jīng)_擊,被迫害致死,直到1979年才恢復(fù)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