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為為中國歷史以死諫君的忠臣,稱為“天下第一仁”。周武王為其封墓,北魏孝文帝因感念其中心而建廟?,F(xiàn)存留的建筑群為明代弘治7年重建。比干廟是重要的廟墓合一的建筑群,是中國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廟,稱為“天下第一廟”。比干廟廟宇宏敞,古樸壯觀。整個廟宇的主體建筑由神道、照壁、山門、二門、碑廊、木坊、配殿、大殿等組成,總建筑面積達4。7萬平方米。比干廟內(nèi)保存著很多有著重要價值的文物古跡,其書法、雕刻、建筑風格都有很高的品位和歷史價值。
比干廟是1996年公布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已構(gòu)成集墓葬、廟宇、珍貴歷史文物為一體的旅游風景區(qū)。比干墓為中國第一座有記載的墳丘式墓葬,墓葬以其歷史悠久、布局完整、規(guī)模宏大、文化積淀豐富等特點,占有舉足輕重的歷史地位,稱為“天下第一墓”。比干廟內(nèi)碑碣林立,從春秋時期的孔子劍刻碑到清朝乾隆親書御碑,共64通,幾乎含蓋了我國歷史上所有朝代??鬃觿獭耙蟊雀赡埂北?,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唯一的孔子真跡,被譽為“天下第一碑”,北孝文帝的《皇帝吊殷比干墓文》相傳為南北朝著名書法家崔浩書,為魏碑精品之上。清乾隆御書的《過殷太師墓有作》為端正的楷書,筆韻嚴整雍容,華麗端莊,有帝王之風。碑廊左側(cè)第四通石碑,為清朝劉希龍所寫的行書“三代孤忠”四個大字,氣勢磅礴,端莊得體。碑中精品還有唐太宗的《封殷太師比干詔》、《祭殷太師比干文》,元朝劉敏中的《赦修比干墓碑》等。這些都是舉世名碑,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shù)的豐富寶庫。廟內(nèi)的特色植物開心柏、板柏、沒心菜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觀。
比干廟創(chuàng)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廟宇遭到戰(zhàn)火和自然的破壞,幾經(jīng)修葺,已非原來面目。從比干廟的歷史沿革看,自周武王封墓,魏孝文帝建廟,唐太宗下詔封謚,元仁宗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題詩,清宣宗修復比干廟正殿等。歷代帝王尊崇忠烈,畢恭畢敬,把比干稱為“三代孤忠”、“亙古忠臣”。郭沫若同志兩次來比干廟瞻謁,歷史學家稽文甫早年在汲縣德北街高等學堂講學,多次率師生到比干廟給師生講比干事跡。1918—1921年范文瀾同志在汲縣中學執(zhí)教期間,曾多次到比干廟瞻謁和研究歷史文物。1947年4月劉鄧大軍第一次解放汲縣時,劉伯承將軍親臨比干廟視察?,F(xiàn)存比干廟建筑,為明代弘治七年(1494年)明壽宗皇帝重建。比干廟坐北向南,主要建筑在中軸線上,有大殿、拜殿、影殿、山門、二門、三門、石坊、碑廊等。廟宇宏敞,建筑巍峨,古樸壯觀。廟有護墻環(huán)衛(wèi),周圍柏林茂密。走近比干廟,登上山門石階,即看到殿堂樓閣,鱗次櫛比。靜穆的紅墻,蒼翠的松柏,氣勢磅礴。仰觀山門對面,巍然矗立的琉璃影壁,影壁正中由二十四塊方磚燒制而成的綠色琉璃花卉,構(gòu)圖精巧,色彩絢爛。繞過影壁,兩尊威嚴高大的石獅,立于廟前。過了頭門,跨入二門,只見兩旁石碑林立。細心瀏覽,大都出于歷代帝王將相官吏和著名詩人學士的手筆。最著名的是北魏孝文帝的《吊比干文》碑,為魏碑中的佳品,素與洛陽龍門二十品齊名,世傳為南北朝著名書法家崔浩所書。另一通是唐太宗的《貞觀碑》,又高又大,氣勢軒昂,銘載唐太宗追封比干為“太師”,謚“忠烈公”的詔文及“祭比干文”。二門過庭,有一通草書“題壁詩”刻石,蒼勁深厚,勢若游龍。 順廟中心甬道前進,穿過三門,便是比干廟大殿,是一座古老的九脊殿,掩映在松柏交柯的濃蔭叢中,紅黃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金光燦燦,異彩奪目。殿內(nèi)原有佛閣一間,內(nèi)置高達4米的比干塑像,神態(tài)莊重,氣勢昂然。佛閣兩側(cè)是“四大金剛”的塑像。殿的頂板和四壁,畫有百鳥飛翔,百花爭艷,百獸追逐的彩色壁畫。正殿前,有巍峨的拜殿,上額“殷太師廟正殿”,該殿內(nèi)有一口重750公斤的大鐵鐘,系明代之物,鐘上鑄有一首詩曰:
鐘聲音徹梵王宮,
下通地府震幽靈。
西送金烏天邊去,
急催東方玉兔升,
覓求吉祥拜李耳。
比干為世界林氏之太祖。衛(wèi)輝比干廟,天下林氏根。衛(wèi)輝市委、市政府從1993年開始,每年舉辦比干誕辰紀念會,國內(nèi)外林姓子女紛紛前來衛(wèi)輝朝拜謁祖,比干廟已成為海內(nèi)外比干后裔祭謁的圣地。公元1917年和1934年,林森曾兩次派代表來衛(wèi)輝祭謁,擬大規(guī)模重新修建,創(chuàng)建“國粹大學”,弘揚比干“民本清議,士致于道”的佳說。河南省政府1963年列入第一批重點文保單位,1996年列入了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從1993年以來,衛(wèi)輝市連續(xù)舉辦了比干誕辰3085年和3090年紀念活動,先后有26個國家和地區(qū)60多個團體,數(shù)萬名林氏后裔和國內(nèi)外游客在衛(wèi)輝尋根問祖、旅游觀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