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雕自古以來就被帝王將相、達官顯貴奉為奇珍異寶,象征著身份與地位。它的價值不僅僅是“象牙”的特質(zhì),更在于它所承載的歷史與藝術。
在世界各地收藏有中國文物的博物館,幾乎都會展示一兩件廣東地區(qū)制作的象牙球;在亞洲地區(qū)的博物館中,象牙球被視為清代晚期地方(廣東)雕刻工藝,巧匠展現(xiàn)技術之一環(huán);在歐美地區(qū),象牙球也被看成中國晚期奇工巧藝,外銷藝術品的重要代表。
據(jù)記載,象牙球從開始的1層,至清乾隆時期發(fā)展到14層,廣州牙雕藝人在牙球制作上多有創(chuàng)獲,套球可達數(shù)十層。乾隆時套球已達十多層,玲瓏剔透,巧奪天工。再到清末已達到25或28層,目前最多能刻至57層。象牙球——的確是我國象牙雕刻中的一種特殊技藝。
何謂象牙球?
象牙球是用整塊象牙雕刻而成。球內(nèi)套球,逐層鏤空,每層厚薄均勻,球面刻上精細圖案花孔,層層都能轉動。配上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的牙雕球柱和底座,就成為一件完美而別具風格的藝術。
牙雕套球又稱“同心球”,制作相當繁復,工藝要求極高。清代,因商貿(mào)的需求,民間藝人仿自石雕,創(chuàng)造了鏤空雕花、專門用作觀賞的象牙球。這種象牙球交錯重疊,玲瓏精致,表面刻鏤著各式浮雕花紋。球體從外到里,由大小數(shù)層空心球連續(xù)套成,外觀看來只是一個球體,但層內(nèi)有層。其中的每個球均能自由轉動,且具同一圓心。并且象牙球里外每一套球均雕鏤著精美繁復的紋飾,有百花、龍鳳及山水人物等數(shù)種。球與球之司相互連接,雕刻外層球體表面較易,但刻鏤內(nèi)層許多球體時,因施工空間的限制,很難,所以象牙球工藝會讓人感到技巧的奇特和玄妙。
一根象牙雕出57層象牙球
今年已經(jīng)84歲高齡的“國寶級”牙雕大師——李定寧,是牙雕世家的第三代。目前,最高紀錄正是由李定寧保持的57層。其獨到之處是用一塊完整的象牙料巧妙地鏤空成層層相套的球體,球體精巧剔透,且每層鏤空雕刻不同的通透花紋圖案,并能轉動自如的活球。
2010年上海世博會“廣東周”,李定寧的作品《盛世乾坤》——以多達57層的象牙球,再度向世界人民展示了“廣州牙雕”技藝的登峰造極。該作品由李定寧親自設計和主刀,前后花了30年時間,主體以巨龍噴出水柱襯托起龍珠(57層象牙球),象牙球上則以敦煌飛天仕女為主題,寓意中華民族的繁華盛世。其中最為珍貴的是象牙球每層都薄如絲紙,且均為鏤空雕刻,層層都是同心圓,靈活轉動。
據(jù)介紹,這件作品僅用了一根象牙,是李家傳了四代、珍藏了過百年的一支非洲象牙,重達80公斤。
唯有象牙才能完美體現(xiàn)牙球價值
粵派牙雕,首推牙球,出身牙雕藝人世家的翁榮標在1958年首創(chuàng)十三層象牙球,1979年再創(chuàng)四十五層象牙球。而廣州近代象牙球鏤雕工藝的創(chuàng)始人,正是翁氏家族。清乾隆至嘉慶年間,翁榮標的曾祖父——廣州牙雕藝人翁五章在繼承前人技藝的基礎上,鏤雕了11層,層層可以轉動的牙球,成為廣州近代象牙球鏤雕工藝的創(chuàng)始人,從此業(yè)界便有“翁家蛋”之美稱。
隨著技術大發(fā)展,工具也逐漸開始機械化,不過,并非所有的工序,都采用機械化。代表廣州牙雕界最高技藝的象牙“鬼工球”,依然沿用一百多年前手工技法。
“鬼工球”的創(chuàng)始人是翁五章,早在清道光年間,翁五章首創(chuàng)在一塊象牙整料上雕出幾層大小不一且內(nèi)嵌在一起的象牙“鬼工球”,而經(jīng)過家族五代傳承后,技法和工藝不斷得到完善和成熟,“鬼工球”的層數(shù)越來越多,造型和藝術特色也日漸精美與成熟。
據(jù)翁耀祥介紹,牙球最小的直徑僅1厘米,大的直徑可達15-17厘米,而層數(shù)更是可達數(shù)十層,而一個直徑十幾厘米的象牙原料,最多能雕刻出五十多層,其中最靠近球心處的象牙薄層球,只有綠豆粒那么大小,而這樣大小的薄層也許還不止一層。
翁耀祥在接受一家媒體采訪時曾說道:很多材質(zhì)都可以用來做牙球,但是象牙球的價值最高,牙球只有象牙才能完美體現(xiàn)其價值。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