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樣記載時代變遷
據(jù)《中國古代家具鑒定實例》考證,戰(zhàn)國時工匠們已較能熟練地在家具表面進行髹漆、繪彩、浮雕。到秦、漢時已開始有比較自由的構(gòu)圖,出現(xiàn)縝密的花紋;而唐代則開始劃分出裝飾的部位;明代的部件裝飾的布局皆有定則,花紋也趨向程式化。正如張行保所言,“雕刻雖然無言,但也是一種象形文字,是一種含義的表達”,雕刻的紋路也是根據(jù)時代逐漸演變。
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已有魚的形象作為裝飾紋飾,如著名的魚紋盆,象征年年(連年)有余,表達生產(chǎn)落后的時期人們希望生活富裕寬綽,有余有剩。戰(zhàn)國時代銅器和漆器上的紋樣中出現(xiàn)植物,線條也更為流暢秀麗,反映了描繪對象的豐富和刀筆工具及制作方法的進步。東漢時期,隨著佛教文化的傳入,作為佛教中的一種圣潔之物,出現(xiàn)了最早的蓮花紋飾。自先秦發(fā)展到唐代,圖案紋樣的風格深受當時繪畫的影響,極具富麗堂皇絢麗多彩之美。
明末清初,博古之風盛興,博古圖案也因之成為家具雕刻的重要裝飾之一,明代已有在家具上鐫刻詩文的實例,入清以后更為盛行。清康熙年間,宮廷中大量使用西洋藝術(shù)匠師,傳統(tǒng)家具受其藝術(shù)滲透而出現(xiàn)了這一時期特有的西方裝飾紋樣,西番蓮紋就是其中的代表。
除以上逐漸演變的紋飾外,作為中華民族圖騰文化的產(chǎn)物龍鳳紋,則是貫穿家具雕刻的始終,最開始被視作是呼風喚雨的吉祥之物,到封建時代則成為至高無上的皇權(quán)和尊嚴的象征。我國古典家具的龍紋,開始時從青銅器、磚畫、玉器演繹而來,到清代時就更為寫實,龍身矯健,雙目圓睜,神采飛揚,連龍身上的鱗片也雕刻得細致入微。
中國地域幅員遼闊,不僅能從時間上看到差異,不同地方的人對于文化的表達也不一樣。龍順成的孫占英師傅告訴記者,龍順成作為京作家具,雕刻圖案更多的是龍鳳、花鳥之類,而南方的一些家具流派還會更多地進行人物雕刻,“北方在人物雕刻上不如南方,開臉不會開,開不好的人臉可能就跟瞎子似的,比如佛臉開不好,佛就跟生氣了似的,不吉祥。”
無論是飛禽走獸還是人物傳說,紋必寓意,意必吉祥,都表達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企盼與向往。這些紋飾在織繡、陶瓷、漆器等品類中也常能看到,中國古典家具裝飾紋樣從自然寫生到圖案化,每一種雕刻紋樣都記錄著一個時代的變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