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龍村是一座位于江西贛州市寧都縣山區(qū)的客家民居古村落,距今已有1056年。
村內(nèi)現(xiàn)保存有明清時期的古建筑160余棟,其中僅宗祠建筑就有48棟。
東龍村全貌圖
據(jù)東龍村族譜記載和專家考證,東龍村在鼎盛時期,全村擁有的祠堂數(shù)量超過100座,因此被國內(nèi)權(quán)威古建專家譽為“中國江南第一宗祠村”,又有“古代窗戶博物館” 之稱。
千年東龍村為什么會建這么多的祠堂呢?主要有以下四點原因:
一、客家人認祖歸宗意識強,尤其重視宗族祠堂的建設。
眾所周知,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地區(qū),自西晉末年開始,由于戰(zhàn)亂,歷史上先后經(jīng)過五次大南遷,最終主要定居在江西、福建、廣東三省交界的山區(qū)。
其中贛州地區(qū)是客家南遷第一站,所以贛南又被稱為“客家搖籃”。
東龍村作為典型的客家早期古村落,自宋代967年,開基祖李翊俊建村一千多年來,就是一個以單一李姓為主的族群村落。
全村現(xiàn)有400余戶,2000多人,98.5%都姓李。唯一的外姓陳氏,也是李姓人祭祖及舉辦廟會時,為村子吹喇叭表演木偶戲提供有償服務的戲子,后來在東龍村長期定居下來。
根據(jù)東龍村李氏族譜記載,盡管東龍李氏源自同一個開基祖,但又分成了兩個不同的支系。
兩支人各有各的祠堂,各修各的譜,各祭各的祖先,各掃各的墓,過去除了每年會共同舉辦廟會之外,幾乎沒有其他來往。
兩支李氏家族,各自發(fā)展,以建祠修譜為榮耀,互相攀比,造成宗祠越修越多。
上李祠
上李祠
下李祠
凌宵閣
玉皇宮
二、東龍人自古崇文重教,人才輩出,客觀上推動了大興宗祠的風氣。
東龍村崇文重教, 是清初文學家、“易堂九子”之一的李騰蛟的和理學大家李大集的家鄉(xiāng)。
歷史上東龍人才輩出,僅明清時期就出了400多名科舉人才。
上千年來,在京城和地方為官者甚多,這些光宗耀祖的官員告老還鄉(xiāng)后回到村里,修建宗祠必在情理之中。
清初文學家李騰蛟雕像
三、東龍人自古經(jīng)商有道,富甲閩贛交界地區(qū),為修建宗祠提供了充足資金。
東龍村人,書讀得多,見識廣,加上特別勤奮肯干,自古東龍村就是閩贛古商道上重要的商品貿(mào)易集散地。
到明朝時東龍村已成為閩贛兩地聞名遐邇的富庶之鄉(xiāng),鼎盛時期村中千戶聚居,萬瓦參差,貿(mào)易及至閩浙贛,田產(chǎn)達百余里,富甲一方。
古時村里住戶60%以上都是地主,生活富足程度遠超周邊其他村落。
東龍村田園風光
四、東龍村建址在高山盆地中,易守難攻,同時村民尚武,戰(zhàn)斗力強,歷史上遭受人為破壞較少。
東龍村被稱為““架上金盆”,開基祖將村落建在一個海拔500至900米,占地面積約2.5平方公里的山間盆地里。
出入村落的四條山路,分別建有四座隘口,遇到強敵入侵,隘口一關(guān),易守難攻。
在盆地內(nèi)有耕地千余畝,古時村民就挖出百口水塘,引山泉入塘,保證了耕地和飲用水的供應。
同時東龍人特別尚武,建有自己的護村武裝組織。在近代,富裕的東龍護村隊還配有槍支,傳說太平天國曾幾次進攻東龍村,都沒有得手。
一旦遇到特別強敵入侵,東龍村會把婦孺兒童集體撤到修建在山頂?shù)乃膫€寨堡里,保護他們的安全。
東龍村地形閣
古寨堡遺址
東龍村私塾
東龍村千畝荷塘
東龍村不僅宗祠文化在中國古村落中獨樹一幟,更是一個原生態(tài)的古村落旅游勝地。
村中祠堂、民宅、廟宇、古塔、石橋、寨堡等古建筑星羅棋布,尤以“百座祠堂、百口池塘、百間大屋”聞名于世。
走在村中,古木參天,綠樹成陰,盆地中阡陌縱橫,清溪環(huán)流,景如詩畫,祠堂民宅、小巷幽徑錯落有致,令人流連忘返。
東龍十景是東龍獨特的人文與自然融合一體的景觀,虹橋鎖水、羅漢曬肚、塔影湖心等天人合一的景觀,使得東龍村猶如一個世外桃源。
百間大屋全貌
百間大屋:東里一望
古塔和永東寺
虹橋鎖水
東龍村一年一度的春晚演出
民俗活動胡太公游神
如此獨特而有魅力的千年古村落,在國內(nèi)確實罕見,難怪東龍村會先后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tǒng)村落、中國景觀村落、中國民族優(yōu)秀建筑等諸多國家級榮譽。
我是文遺頭條,分享好聽、好看、好玩、好奇的中國文化遺產(chǎn)故事,期待你的持續(xù)關(guān)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