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開頭講述的是小女孩的一家被怪獸侵害,他們的家沒了,吃的沒了,一家人被怪獸屠殺。
看著怪獸猙獰的模樣,小女孩害怕極了,她發(fā)出絕望地呼叫,然而沒有任何回音。
“如果我不是人類,而是一頭藍(lán)鯨,你還能感受到我的絕望嗎?”
此時故事角色反轉(zhuǎn),那個面相猙獰的怪獸原來是人類。
看完這個H5,震撼的心緒久久不能平靜。
因為人類,許多的“人”沒了家園,沒了未來。
然而你以為人類的獸性就止步于此了嗎?
不,遠(yuǎn)遠(yuǎn)不是。
1970年,有一部探討人性的電影,因為過于深刻曾被政府禁止。
故事背景被設(shè)定在日本平安時代末期。
伴隨著洪水和干旱,京都化作一片廢土。隨后,日本史上最大的一次內(nèi)戰(zhàn)——應(yīng)仁之亂爆發(fā)。
天災(zāi)人禍后,民不聊生。
一條受到詛咒的生命在災(zāi)難之際誕生。
剛生下孩子的母親奄奄一息,但面對豺狼襲擊,她還是毅然提起斧頭相護。
即使骨瘦如柴,也要為孩子提供乳汁。
然而現(xiàn)實總是殘酷的。
饑餓的母親只能背著孩子游蕩街頭,麻木地念著:“食物,食物。”
當(dāng)她看到路上腐敗的尸體時,再也無法控制自己,撲了上去……
可一頓人肉,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極度的餓意再度侵襲心頭,她吞咽著唾液,決定吃下這個孩子。
母親幾近瘋狂地將這個嬰兒投入火中,前一秒的母愛瞬間化入火海。
看到這里再也無法平靜。
幸好突降大雨,澆滅了火焰,似乎也喚醒了母親殘存的理智,她落荒而逃。
我們不知道母親去了哪里,只知道,烈火在這個嬰兒身上烙下了印記。
八年后,他化身茹毛飲血的食人獸。
他伏地而行,以動物皮毛裹體,牙齒和手指變得尖銳,為了自保時刻提著母親留下的斧頭。
自幼過著野獸般的生活,讓他只知道殺戮和掠奪,也只有這樣的獸性,可以為他爭取生存的機會。
所以,他一出場,就伴隨著鮮血和死亡。
直至他遇到云游修行的和尚,命運出現(xiàn)了轉(zhuǎn)折。
和尚知道眼前這個看似野獸的小孩,還有未被喚醒的人性。
將其帶進山洞避雨,恢復(fù)意識的小孩對和尚充滿敵意。
和尚卻為他做了第一頓食物,并且教他讀“南無阿彌陀佛”,期許能喚醒他。
長期遠(yuǎn)離人群的他終究無法融入人類社會。
出于生存本能,離開老和尚的他依舊靠殺戮覓食。但面對大鳥和人群,他選擇了捕食大鳥。
當(dāng)有人給他飯團時,他也能夠接受善意。
在老和尚的感化下,他多多少少有了一點人性。
可當(dāng)?shù)乇5膬鹤邮褟娏枞跗圬?fù)七郎一行人,誤傷了他時,他猛地跳起,咬死了地保兒子。
失去愛子的地保讓手下追殺他,在逃亡中,他掉下懸崖。
懸崖下堆積如山的尸骨讓他撿回一條命。
少女若狹在河邊救起他,在若狹懷里,他再次感受到母愛。
若狹為他療傷,給他帶來食物,教他說話,輕輕安撫他。
在和若狹相處的過程中,他漸漸感知到了塵封多年的愛。
他放下了一刻不曾丟掉的警惕和恐懼,安然地靠在她背上。
他每天都期待能和若狹相見,默默地等她忙完農(nóng)活,帶她到自己的秘密山林。
這大概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時光。
若狹的出現(xiàn),讓在黑暗中獨自摸爬滾打八年的他,第一次看到陽光,感受到溫暖,也喚醒了他心中美好的一面。
他強烈地想要更多陪伴和溫暖,于是越來越依賴若狹。
然而,若狹也有自己的生活。當(dāng)她察覺到他畸形的依戀,她來的次數(shù)就漸漸減少了。
每天都在期待與若狹見面的他一次次失望。
直到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若狹和七郎幽會,發(fā)現(xiàn)若狹把本應(yīng)屬于自己的關(guān)懷和陪伴分給了別人。
他開始嫉妒,盡管他不懂這是什么樣的感情,但他依舊感覺到了痛苦。
他用斧頭砍傷了七郎的手臂,若狹在憤怒中指責(zé)他“畜生,滾出去”。
他走在森林里,一遍遍默念“畜生……”
得而復(fù)失的愛讓他絕望不已。
他還能跟若狹生活在一起嗎?
等待他的又會是什么?
分享這個故事,不是為了讓我們知道人性的險惡,而是讓我們知道人性和獸性只在一念之間。
不對他人抱有無望的幻想,也要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惡念。
這個故事,我也是聽好朋友說的,她是一個理性的學(xué)霸,不光是長得好看,而且特別溫暖仗義,聽她說話總是讓人驚喜連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