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統(tǒng)一的德國瀕臨北海和波羅的海,地處海洋和陸地的雙向地理位置,但卻面臨著海上霸主英國和陸地強鄰法俄的三線包抄。如此德國的戰(zhàn)略取向或傾向陸地,或傾向海洋,然德國卻雙向并重,除強勢陸軍外,其公海艦隊亦以22艘戰(zhàn)列艦傲視海洋。
但德海軍卻受困北海。西南部被阻隔在狹窄的英吉利海峽,西北部處于英海軍基地斯卡帕灣的全程監(jiān)控下。斯卡帕灣位居英國蘇格蘭北端奧克尼群島,扼守北海?大西洋航線。1916年德公海艦隊欲突破封鎖的日德蘭海戰(zhàn)爆發(fā),德海軍以損失6.1萬噸的代價,擊沉英皇家海軍3艘戰(zhàn)列巡洋艦、3艘輕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共計11.5萬噸。但英國仍牢固握有北海制海權,被封鎖在港口的德公海艦隊在戰(zhàn)爭后期幾乎毫無作為,成為馬漢理論中“只是存在的艦隊”。
德國曾欲破此戰(zhàn)略劣勢,而先導則為基爾運河的開鑿。自基爾灣至易北河口的基爾運河1895年通航,溝通波羅的海和北海,相較繞行丹麥海峽縮短航程756公里。而1914年拓寬加深工程的竣工使得大型艦船亦可暢通無阻,德公海艦隊自此不必擔憂波羅的海海口的封鎖?;鶢栠\河僅是小試牛刀,而謀奪挪威才是真正的破局之旅。1940.4.9納粹德國入侵北歐的丹麥和挪威,丹麥半日即降,而挪威首都奧斯陸在挪奸、前國防部長吉斯林策應下,當日傍晚宣告淪陷。此時德國的戰(zhàn)略態(tài)勢大為改觀:1)徹底封鎖波羅的海,保證了波羅的海鐵礦運輸線的安全;
2)瑞典鐵礦集中在高緯度地區(qū),氣候溫和的情況下可經波羅的海運抵德國。但在嚴寒時節(jié),只得先運往挪威北部港口納爾維克,后沿挪威西海岸輸往德國。此條線路極易遭受英海軍襲擊,而將挪威收入囊中后就不存在運輸線被截斷的憂慮啦。
3)挪威西臨挪威海,北鄰巴倫支海,南抵北海,海岸線數(shù)萬公里,自此德海軍可暢通無阻游弋大西洋,并且嚴重威脅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后盟國輸往摩爾曼斯克的援助蘇聯(lián)物資線路。
北歐硝煙尚未停歇的5月10日,希特勒打破了西線無戰(zhàn)事的局面。15日荷蘭投降,28日比利時放棄抵抗,6月22日希特勒在貢比涅森林的火車車廂里,坐在22年前德國簽署投降書時法方代表福煦元帥坐過的那把椅子上,接受了法國投降。瀕臨大西洋的法國疆域全部歸屬德國掌控。橫掃西歐后極大拓展出??诘牡聡?,破解英海軍封鎖的同時,在戰(zhàn)略態(tài)勢上對大不列顛形成倒“C”形包圍,可近距離對英實施機動打擊。德國雖然是陸地上的霸主,但海軍力量的孱弱和無海外支撐點的遺憾可謂其最大短板。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曾據(jù)有7.7%的非洲土地,約234萬平方公里,另囊括有太平洋頗具戰(zhàn)略價值的馬里亞納群島和德屬新幾內亞等。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重塑世界秩序的協(xié)約國集團剝奪了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沒有留下一分一毫。但即使德國在1940年時仍保有這些殖民地,也會在英國精銳海空力量的圍困下趨于崩潰。這從法屬殖民地的命運中可窺探些許。法國投降后,法屬西非、阿爾及利亞和馬達加斯加以維希法國號令為尊。而英國和以戴高樂為首的自由法國為封鎖軸心國海洋通道,1940.9突襲法屬西非達喀爾,1942年末控制馬達加斯加。
德國雖對英本土形成倒“C”形包圍,但掌控大西洋,據(jù)有直布羅陀、馬耳他和蘇伊士運河等戰(zhàn)略據(jù)點的大不列顛帝國,卻在外線反包圍了肆虐歐陸的納粹德國。戰(zhàn)爭后期,物資愈加匱乏的德國還要面臨兩線作戰(zhàn)的困局,其雖然憑借U艇部隊竭力扼殺英倫海上生命線,但強勁的護航體制并未使英海軍在根本上傷筋動骨。自1943年秋季以來的9個月內,德U艇“狼群”共擊沉27艘商船,自身卻損失12艘……,相當?shù)貌粌斒В?/p>1945.5.1蘇軍勝利的紅旗飄揚在柏林國會大廈的主樓圓頂上,德國又回到了起始點,相對封閉的海洋態(tài)勢仍未得變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