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湘西北,也是少數(shù)民族居住的地方,我本應是土家族,可當時鎮(zhèn)上辦白族鄉(xiāng)時,我的民族就被劃成了白族,隨我媽的族姓。按說,這樣一個少數(shù)民族的地方其民族特點本應是保存的比較好的,可實際上并不是這樣,比如說房子,那種木房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了。這些房子大多都已經(jīng)被拆掉成了磚瓦房,磚瓦房現(xiàn)在也不是那么多了,都變成了樓房。但為什么會是樓房而不是更大面積的磚瓦房呢?而且這種現(xiàn)象是怎么造成的呢?
雖未曾自己建房,但出門在外也有了六七年,也見識了一些地方的房屋風格,也有了一些感慨,為什么走到哪兒都有人建房,每年回家都能看到幾棟新建的樓房,或者已經(jīng)裝修好,或者是正要拆房建屋,或是正在建,總之房子占了在家鄉(xiāng)的大片風景,也讓我想理解為什么這么多的人對房子有這么深的渴望,它背后的意義是什么!
在我記事以后,大概是九十年代,家鄉(xiāng)興起了蓋磚瓦房。大概是1995年的時候,我家也在兩門木房子的左邊重新蓋了一間磚瓦房,以此來擴充房屋的空間。當時是每個家里都以蓋上三間房為榮,用青磚青瓦蓋起來,當時的瓷磚還沒有那么火,有錢的人家能辦的就在外面砌上瓷磚。過后,在磚瓦房門外的墻上鑲上瓷磚成了必備。建房的人是苦了點,但心底卻很高興。九八到九九年的時候,五叔結婚,仍然是建的三間磚瓦房,當時的這個樣式仍然沒有過時。
大概是到了2005年前后,家鄉(xiāng)興起了蓋樓房。在2008年我上大學之前,鄰村里就有一些人家重修房屋,最基本的樓層都是兩層或兩層半。每每經(jīng)過這些房子的時候,媽媽就會告訴我,他們這些房子是怎么建起來的,一家有幾口,都是做什么的,不過當時那些能建起房子的家庭一般都是全家人很早就出去打工了,等建房的錢攢得差不多了再回到老家,開始建房。
至于這個寒假,我們村子和周邊鄰村村道兩旁陸續(xù)建起來的樓房則將建房這個熱潮徹底展現(xiàn)出來了。走在去鎮(zhèn)上的那條已經(jīng)硬化的村道上,看著這些在建、正裝修、已建好的幢幢小別墅,心里也是那個急啊,想我們家什么時候也會建上這樣的房子呢?從外面看去這些房子確是非常的洋氣大氣,但其中所花去的成本卻是不少,一棟三間半三層的樓房要想好好的裝修好,在我們那邊若是沒有二三十萬,是建不成的,將近一二十萬元能把房子建好就已經(jīng)差不多了,剩下的裝修和購置家具這些則得花同建房差不多的價吧。一個家庭若是建一次房子,沒有十萬存款基本上是不敢架勢(作此打算),剩下的差額則能借的借一點,或者去貸款。房子于人,真是看得非常重要。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中的住,若想住好,則需為之花費的努力不知什幾??!
常自嘲的想建了房子不就是住嘛,有必要建那么幾層,裝修的那么好嗎?可當真正要建的時候,哪個不是往好了建。雖然建筑材料、工價一年一個價,不斷的上漲,但人們對于建房的渴望卻從未停息。
有時候想為什么在村里的人對建房子這么渴望呢?經(jīng)??吹降脑谵r村的人活了一輩子,能留下來的可能就是那么一棟好看的房子,以及其作為父母輩的給兒子娶上媳婦,將女兒嫁出去,其余的能多一點就是一點,是如此簡單卻又艱難的人生道路。
在老家,這種建房熱潮還未曾停息,也曾一度的想為什么會這樣呢?若是感性一點的講,村里人都是對于家的那種歸屬感,對于時代生活的腳步的追逐,一方面是有房才有家,每個家庭都希望有一片立足遮蔭之地,房子則是家的最基本的港灣。在農村里,每個家庭有兒子結婚,不管是父母出錢還是父母與孩子都出錢,都會建一棟新房,以作其兒子媳婦的新房。至如今,這個在農村的傳統(tǒng)也不曾改變,除非是孩子已經(jīng)在外地安家了,重新修房子只是父母為了有一個更好的生活場所而建。房子于家的那種依賴,成了家庭代際的綿延,不光是時代變遷的痕跡,也是家的情感的延續(xù)。
而為什么要建樓房呢?想以前大家住木房結構,一般的住磚瓦結構,現(xiàn)在住兩三層的樓房,這些肯定是有原因在的。一方面是建筑風格的變化,這是所謂的時髦,就像每一代人都有他們的流行一樣,房子也如此,曾經(jīng)很時尚的平房已經(jīng)被樓房取代,我想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當?shù)氐牧餍?。另一方面,也與農民精打細算過日子的心理離不開,在桑植這個曾經(jīng)的國家級貧困縣里,原來是公路不通,交通不便,山環(huán)山饒,基本上是離不了山,大山小山將整個地方團團圍住,山里的地都是高低不平,建房時要打的地基則需花費很多功夫,以前沒有挖土機,礦山上的石頭也拖不回來,所需要的石頭都是在山里請巖匠(碎石頭)用錘子鑿子一塊一塊的挖出來再自己背回去的,很是辛苦,所以能簡單的蓋上磚瓦房已經(jīng)很不錯了,成本也比較低。
不像現(xiàn)在,建房子選好了地方,一般都是村道附近,大多是車子能到的地方,請挖土機過去挖幾天,一塊平地就可以出來,大大的節(jié)省了人力。而且所需要的建材包括石頭、磚、水泥和混凝土都能請車子拖到地方,也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真的是經(jīng)濟水平提高了,技術的發(fā)展也帶來了房屋建筑的革新。而樓房的修建,除去技術之外,也與村子里的地形離不開。雖然說機械可以省很多力,可是房屋的宅基地就只有那么大,它并不像平原地區(qū)一塊田可以有幾畝,地形很平坦,而且周邊的地都是自己的,而是修房子的宅基地就只有那么大,建房周邊的田地也不可能全是自己的,你家一塊地,上下可能都是別人的,要地面擴建相對是較難,沒有辦法就只能往上蓋。再加上國家政策號召節(jié)約耕地,蓋樓房可以節(jié)省宅基地,減少對耕地的占用,這個想法往大了也是有的。同時從成本上算,在田地里建房子要打的地基會很深,占別人的地還需要花錢,反之加蓋樓房的成本肯定會比在地上多建房少,而且樓房在當下又顯得更洋氣一些。所以樓房的興建還是有原因的。
并且房子在農村人看來,代表著一個人的門面。所謂的虛榮心在農村人的日常交往中總是存在的??吹礁浇泥l(xiāng)親鄰里都已經(jīng)住進了嶄新的樓房里,哪有心里不著急的呢?不想早日自家也修一棟樓房呢?面子,我想也是很能帶動家鄉(xiāng)修房熱潮的原因。
雖然都要建房子,但卻是各個地方都不太一樣。像北方,可能一條主干道下陸續(xù)過去的就是一個村,可整個村子也沒有幾棟樓房,大家都是一個個四合院型的院式房屋,而在荊門,去年調查過的村子,樓房也相對較多,但是房前屋后都留下了很大的一片面積,房屋邊上就是堰塘,與水很近。在湖南常德,寒假二哥結婚的時候送親,也體驗了一把當?shù)氐慕ㄖL格,一般都是兩層小樓,如果樓房挨著,那么這兩棟樓的建筑風格多是一致,而且房屋也多是三室一廳的那種,很是狹小,但卻不失布局。一路往西到我們附近的村落時,這種對稱一致的樓房卻是很難發(fā)現(xiàn)的,每棟房子都力爭美觀,布局不一。兩層、三層、三層半的各種樣式。
在家鄉(xiāng)建房,基本上每個人都會請陰陽師傅來看屋場,除非是別無選擇的人,比如說是征地拆遷的,移民過來的人。請陰陽師傅來看想建房的周邊地勢環(huán)境,給出意見,這個看是必須的,至于你按不按陰陽師傅說的做卻是另一回事。原來我四叔建房時,請了幾個師傅來看屋場的定址,包括房屋方向以及堂屋(正門)的出路等等。今年春節(jié)我也是體驗了一把陰陽師傅看屋場(宅基地)的方式。每個師傅方法可能不一樣,這個師傅卻是合了整個家人的八字之后才決定到我家來看屋場的,先屋前遠處的大山,房后的山勢,左右邊的山勢,如果是陰陽師傅真的有能力,盡責周邊的山或者是房屋對面的山都會走一走,在對面看看,其房屋朝向的最高境界就是各方皆為我所用,皆拜我而來。在我們那兒常有一種說法是“屋對埡(狹窄的山口),墳對bao(指山頭)”。比如說是屋前的山的山埡的形容,就有不同的意思,朝向不同的埡就可能是不同的境遇,有一個是中間是個山頭,右邊一個小埡,離山頭緊湊一些,左邊是一個大埡,左邊緊鄰一座更大的山,如此師傅就會覺得右邊的埡好一些,說是兄弟姊妹和睦相處得好。而且房屋朝向因地形所限,在與屋主八字相合之后,就只有幾個選擇,只能是擇其優(yōu)而建之。這樣的陰陽先生在家鄉(xiāng)很多,至于農村人為什么會這么信呢?我想很大程度上是想找一種心理安慰,聽陰陽先生講幾句有用中聽的話,對自己建房子和房子建好后家人的運勢有信心,如此而已。拋開其是否真是迷信不談,但建房所需的基本地形和地勢卻不是假的,如坐北朝南這些朝向無需置疑,只是那些吉兇之言可懷疑一二。拋開信與不信,我想這其中希望家庭一帆風順的情感卻是融在里面的,而且陰陽師傅的一言兩句對于農村中的某些人卻是起到了很大的影響。
現(xiàn)在的房子都是建在村道兩旁,若無,則力爭靠近公路,以此來減少運輸建材的費用。但為什么要建好幾層呢?除去上面的原因,也可能與現(xiàn)在農村家庭現(xiàn)狀有關系。三代同堂,兩代同堂的人居多。父母建房,最主要的是為了完成他們人生中助兒子女兒組成一個家庭的使命,故而房子父母住一層,兒子媳婦一層,至少就需要兩層,如果父母上面還有老人在,子女孝心好的話就先讓父母住進來,如果家里有兩個兒子或兩個孩子的話,那么房子就不能簡單只有兩層,三層是最好的,每個孩子一層,只是為了給兒女有更好的居住環(huán)境。同樣的原因是山里的宅基地就那么大,現(xiàn)在的流行房屋樣式也是樓房,如果在兩個宅基地上建房的話,那么耗費的成本會更大,實際上在村里建房與在鎮(zhèn)上買房兩個價位是差不多的,只是村里可以有三層,鎮(zhèn)上只有那么簡單的100多平米,若臨近鎮(zhèn)上的村子,這么買房的話其實是不劃算的。就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來講,每個人都有那種安土重遷的思想在,在村里幾十年的生活不可能一下子就愿意搬到鎮(zhèn)上去,除非是外部因素導致,比如說做生意,征地拆遷等。
另外農民工外出打工也對家鄉(xiāng)建房有一定的影響。現(xiàn)在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建房子,他們是老一代的農民工了,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們的體力精力已經(jīng)與現(xiàn)在二三十歲他們的兒女們相差較大了,第二代的農民工在村里早不是新現(xiàn)象。父輩子輩共同將房屋建好,建房和裝修也不是一起就弄好的,而是分期完成,先建好房子,裝修則等后面將建房的債務先還清,再有掙得錢搞裝修。因為打工的存在,年輕人在家其實待的時間并不長,每年最多也就是春節(jié)前后在家住一段時間,除非是在家有活干能掙到錢的人會在家里住。等到春節(jié)過后,陸續(xù)的年輕人就下去了,有時候是兩夫妻都一起去,現(xiàn)在的趨勢是這樣,以前可能就丈夫打工,妻子在家干農活,如果是家庭中子女還沒有結婚的,父母和孩子可能都出去了,就像我家一樣,每年只有春節(jié)全家人才可能聚齊,平時父母在外面,弟弟也是在外面,獨留下爺爺奶奶在老家。
打工可以給那些人一個建房的機會,只是房子建好的成果享受卻只有那么短暫的一會兒,到最后也只留下父母在家留守,或者是孩子與祖輩共同在家。樓房是農村人奮斗多年的一個成果,是在外打工的人以后落葉歸根的地方,故而才會讓大家將其作為打工的奮斗目標之一,最重要的還是孩子,孩子上學是打工掙錢的主要目標。乘孩子還小,建一棟房,還能攢到錢,如果是孩子上了高中大學,要建房是不太可能的,只有是孩子不上學能獨立掙錢之后,整個家庭才能說是脫離負擔了,一般這個時候是孩子也大了,要結婚了,結婚就要修房子,連鎖反應,這時候家庭面臨的壓力會更大。以我在大姑舅舅他們給子女辦婚事的大致支出中所了解的,在老家若要結一次婚,男方至少要花十萬塊,認親,發(fā)八字,婚紗照,首飾,置家具,婚宴等,基本上是每個階段都要花,在農村發(fā)八字和婚宴是最看重的。如果說是女方不看重的話,建不建房都無所謂,在我看來建房就是為了給子女安一個家,尤其是在一個新的家庭剛剛組建的時候。但是因為打工的存在,子女在家的時間會很少,父母與子女最多是在金錢收入上分開,其他的吃住都在一起,并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分家單過,故而父母住一棟房不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雙方感情。父母在家沒有兒女的照顧,只有偶爾的電話聯(lián)系,在心靈上的那種寂寞其實是在節(jié)后對孩子更加的關心照顧。
時尚,成本,面子,家庭周期,打工等等各種因素促成了老家建樓房的熱潮。其中所為的情感如對房子于家的渴望,父母對兒女的期望也在樓房中體現(xiàn)出來,因其不僅是父母能干的表現(xiàn),而且也是兒女出息孝心的體現(xiàn),如果說這棟樓房兒女給出了多少錢,在父母以后同別人聊天的時候,那么這就會讓他們顯得很自豪和開心,因為房子是大家一起住的,這其中也蘊含了整個家和子孝的氛圍,如果子女出得多的話,更能展現(xiàn)這個家的孩子的出息和能耐,也會在無形中讓別人尊敬,父母驕傲。其實,在農村所謂的家就是如此的簡單瑣碎,房子也是整個家庭情感的延續(xù)。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