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原文】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弊釉唬骸坝诱咧?。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p>
【釋義】
這一段解釋大有卦“上九”的爻辭,但放在此處,前后都不關聯(lián),應當放在第二章或第八章的最后,比較適當。
《易經(jīng)》中有“由天保佑,吉祥沒有不利”的說法。孔子解釋說:“佑是助的意思。天所幫助的對象,是順從天道的人;人所幫助的對象,是誠信的人。履行誠信,處處想到順應天道,又能禮遇賢能的人,天才會保佑,吉祥沒有不利?!?/p>
【原文】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宮,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釋義】
孔子說:“以文字寫成的書,無法完全表達所要說的話;言語也不能完全表達心中所想的意念;然而。難道圣人的心意,就不能了解嗎?”孔子又說:“文字語言所能表達的,確實膚淺,但象征的意義則深刻。因而,圣人建立卦象,以象征的方式,表達無法傳達的深意;
設置六十四卦,將宇宙萬物復雜變化的真?zhèn)?,盡情顯示;而且附加文辭,以盡量表達所要說的話;又使其變化流通,將其利點盡量發(fā)揮;并且以其道理,鼓舞群眾,堅定信念,以盡量發(fā)揮其神奇的作用?!?/p>
【原文】
乾坤其易之組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釋義】
惟有乾坤兩卦,充實了《易經(jīng)》的內容吧?《易經(jīng)》的作用,完全在陰陽,乾卦代表所有的陽,坤卦代表所有的陰,以乾坤二卦,象征天地,上下排列,則《易經(jīng)》象征的天地造化,才能在其中成立。如果乾坤兩卦毀滅,天地的秩序被破壞,則《易經(jīng)》的作用也就消失了;如果《易經(jīng)》消失了,則天地陰陽的變化,恐怕也幾乎就終止了。
【原文】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yè)。
【釋義】
所以,抽象超出形體之上的,稱作“道”,道是路、歷程,指事理、方法。具體有形體可見的,稱作“器”,即器具、工具;器具與道理不可分離,譬如弓箭、車馬是器具,沒有弓箭、車輛的器具,則射箭、駕御的道理,也不存在了。將抽象的道理與具體的器具,適當變化剪裁,以達到應用的目的,稱作“變”;窮則變,變則通,即變通的意思。進一步的推演,使其實行,發(fā)揮作用,稱作“通”,即通達,融會貫通的意思。然后,倡導設置以供天下人民使用,稱作“事業(yè)”。
【原文】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釋義】
所以,《易經(jīng)》中所說的“象”,是圣人將看到的天下繁雜的變易現(xiàn)象,模擬形容,適當?shù)南笳?,因而稱作“象”。圣人將看到的天下的一切活動,觀察其融會貫通的法則性,歸納出經(jīng)常性的規(guī)范,并附加說明的文辭,以判斷吉兇,因而稱作“爻”。極盡天下一切繁雜的現(xiàn)象,都存在于《易經(jīng)》的“卦”中;鼓動天下一切的活動,使其蓬勃生動的,都存在于《易經(jīng)》的“爻辭”中;將其適當變化剪裁,發(fā)揮作用的,都存在于“變化”中;將其推演實行的,都存在于“貫通”中;但能否明察其中的神秘奧妙,而能有效地發(fā)揮,就在于人的運用;在默默中就能有所成就,不必說明就能取信于人,就在于德行了。
以上第十二章,說明《易經(jīng)》將言語、論理無法完全表達的事理,以象征的方法顯示;而《易經(jīng)》的領會與運用,其關鍵則在于人的品格與德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