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今天說說皮膚科常用的一些“清熱涼血”藥物。
清熱涼血藥主要用于熱病邪入營分、血分,具有清解營分、血分熱邪的作用,常用于血熱發(fā)斑、出血、便血、衄血、舌絳等癥候,皮膚科疾病伴有上述癥狀者皆可用。
01
紫 草
紫草,亦名紫丹、紫草根,性味苦寒,入肝、心包經(jīng),功能涼血活血,清熱解毒透疹,長于清理血分之熱,可治一切血熱妄行之實火病,一般用量10~15g。
皮科臨床主要用于清血熱,配赤芍、槐花、白茅根、生地黃,更加強涼血之功效,常用于血熱型銀屑病、結(jié)節(jié)性紅斑、過敏性紫癜、玫瑰糠疹等紅斑出血性疾患。
配大青葉、板藍根可治扁平疣;
配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可涼血解毒,用于瘡癰癤腫等皮膚感染性疾患及丹毒;
配山豆根、牛蒡子可治療咽喉腫痛。
紫草用植物油炸或浸泡后濾過取汁可外用于燒燙傷、蟲咬傷等,有消炎、止痛、止癢之效。
方劑選用涼血活血湯(自擬方):紫草、赤芍、槐花、白茅根、生地黃、丹參、雞血藤,可清熱涼血活血,用于血熱引起的皮膚病。
02
茜 草
茜草亦名紅茜根、血見愁,性味苦寒,入心、肝經(jīng),功能涼血止血,活血祛瘡,通經(jīng)活絡(luò),一般用量10~15g。
皮膚科臨床配紫草、白茅根治療血熱引起的皮膚病(見紫草);
配大薊、小薊、牡丹皮重在涼血止血,可治療出血性疾患、紫癜、血管炎等;
配桃仁、紅花、赤芍可活血通絡(luò),治療跌打損傷、關(guān)節(jié)疼痛、瘀滯、皮膚腫痛及結(jié)節(jié)性紅斑、風(fēng)濕性紅斑等。
現(xiàn)代藥理學(xué)研究本品含紫茜素,動物實驗顯示可縮短出血凝血時間,有止血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并有止咳祛痰作用。
方劑選用《十藥神書》十灰散:茜草、白茅根、大小薊、牡丹皮、大黃、荷葉、棕櫚、梔子、側(cè)柏葉各等份,燒灰存性,每服15g,可涼血止血,治療一切出血癥。
03
牡丹皮
牡丹皮,亦名丹皮,性味辛苦涼,入心、肝、腎經(jīng),功能清熱涼血,活血消瘀,長于涼血熱、行血滯,一般用量10~15g。
皮膚科臨床配犀角、赤芍、生地黃治療血熱熾盛,皮膚發(fā)斑的疾病如紅皮癥、藥疹、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急性發(fā)作、皮肌炎急性發(fā)作等;
配青蒿、地骨皮可治熱伏血分、夜熱早涼或低熱纏綿的皮膚病如白塞綜合征、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后期等;
配桂枝、桃仁、茯苓可活血行瘀,用于血管炎、結(jié)節(jié)性紅斑、硬紅斑等;
配乳香、沒藥、赤芍可治跌打損傷疼痛。
方劑選用《圣濟總錄》中之牡丹湯:牡丹皮、山梔仁、黃芩、大黃、木香、麻黃各等份煎煮,內(nèi)服可治傷寒熱毒發(fā)皰如豌豆(此癥屬于發(fā)皰性皮膚病如天皰瘡等)。
04
地骨皮
地骨皮,亦名地骨、枸杞根,性味甘寒,入肺、肝、腎經(jīng),功能清熱涼血、善清肺熱,并能清骨中之熱,瀉火下行,一般用量10~15g。
皮膚科臨床配白茅根、牡丹皮可涼血止血,用于出血性皮膚?。?/span>
配雞冠花、凌霄花用于面部紅斑;
配青蒿、知母可清虛熱、退低熱;
配桑白皮可清肺經(jīng)熱,治療皮膚發(fā)疹;
配防風(fēng)、甘草可治骨蒸肌熱、解一切煩躁;
地骨皮煎水外洗可治陰癢。
現(xiàn)代藥理學(xué)研究本品含桂皮酸及多量酚類物質(zhì)有解熱作用,擴張血管作用。
方劑選用《小兒藥證直訣》中之瀉白散:地骨皮、桑白皮各30g,甘草3g,可瀉肺清熱,治由肺熱引起的皮膚蒸熱、瘙癢、咳喘等。
05
生地黃
生地黃,亦名于生地,性味甘苦涼,入心、肝、腎經(jīng),功能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鮮地黃清熱涼血作用大,干生地滋陰涼血作用大,生地黃炭可涼血止血并清血分毒熱,一般用量15~30g。
皮膚科臨床取鮮生地黃配金銀花、連翹等可清熱解毒涼血,治療癰癤丹毒等感染性皮膚病;
取干生地配青蒿、地骨皮等可滋陰涼血,清血分毒熱,用于嚴重皮膚病后低熱不退;
配側(cè)柏葉、生荷葉可涼血止血用于血熱毒盛、皮膚發(fā)斑;
配黃芩、牡丹皮用于急性濕疹、急性皮炎等紅斑類皮膚??;
配玄參、麥冬可用于熱盛傷陰引起的腸燥便秘。
現(xiàn)代藥理學(xué)研究本品含甘露醇、葡萄糖、地黃素、生物堿等物質(zhì),在試管內(nèi)對一些淺部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方劑選用《千金方》中之犀角地黃湯:犀角、生地黃、芍藥、牡丹皮,可清熱涼血、解毒散瘀、專清血分之熱,可治血熱熾盛的皮膚病。
06
槐 花
槐花,性味苦微寒,入肝、大腸經(jīng),功能清熱涼血止血,長于清大腸熱,一般用量15~30g。
皮膚科臨床配生地黃、紫草可加強清熱涼血作用,多用于血熱性皮膚病如急性銀屑病、過敏性紫癜、多形紅斑、玫瑰糠疹等;
配黃芩可清肺經(jīng)之熱,治療急性皮炎、急性濕疹等;
配荊芥穗可治大腸下血。
現(xiàn)代藥理學(xué)研究本品含蕓香苷、槐花二醇、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及鞣質(zhì),可減少毛細血管通透性;有抗炎作用,可使毛細血管致密,抑制滲出。本品在試管內(nèi)對病毒及淺部真菌有抑制作用。
方劑選用《本事方》中之槐花散:槐花、柏葉、荊芥穗、枳殼,可清腸止血、疏風(fēng)利氣,治療腸風(fēng)下血、便后出血,并可治皮膚紫斑以及其他出血性皮膚病。
07
凌霄花
凌霄花,亦名藤羅花,性味酸寒,入肝經(jīng),功能涼血祛瘀,能祛血中之伏火,可治血熱生風(fēng)之瘙癢,一般用量5~10g。
皮膚科臨床配雞冠花、玫瑰花可涼血活血瀉血熱,治療酒渣鼻、玫瑰痤瘡及顏面紅斑類皮膚病;
配白茅根、紫草可加強涼血之效,治療玫瑰糠疹、日光性皮炎等;
配羊蹄跟等量,酌加白礬研末外擦患處,可治皮膚濕癬(《上海常用中草藥》)。
方劑選用:凌霄花、梔子各等量研細末,每服6g,食后茶水送下,每日2次(《百一選方》),可治療酒渣鼻及皮膚瘙癢;凌霄花研細末配密陀僧面等份外涂亦可治酒渣鼻(《嶺南采藥錄》)。
注:本文選摘自《張志禮醫(yī)話驗案精選》,人民軍醫(yī)出版社出版,2009年8月。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xué)術(shù)交流,若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