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最愛的人”,你們第一個想到的會是誰呢?孩子、父母、愛人、朋友。
如果說這世界上最無私的愛,那必定是'父母的愛’,可身為父母的你,有沒有問過自己,'是否控制過最愛的他’呢?
01
控制欲的誕生
張英的生活小到穿衣吃飯,大到上學志愿,沒有一個不是經(jīng)由父母的'參與’和'幫助’下度過的,甚至連什么樣的天氣該穿什么衣服都弄不清楚,大學離開父母后,經(jīng)常凍到感冒才知道要加衣服御寒,在同學的眼中他就是個生活白癡,學習也一直徘徊在及格線,似乎離開父母后的每一天都過得十分狼狽。
“不喜歡這學科你為什么要報名?”面對室友的疑問,他只得嚅囁著說是父母的意思。
其實,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從牙牙學語時的期待到逐步成長的厚望,每一步都有父母的心血在其中澆灌,久而久之的,父母們習慣了“幫助”,總是認為自己給的才是孩子所需要的,自己給的才是最好的,卻忽略了孩子的意愿,從而導致了孩子的不自立,父母也就一直放不下,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一種'控制’。
02
你能分辨
什么是“控制”什么是“幫助”嗎?
關心則亂說的便是越是關心在意某個人某件事,越容易亂了方寸,做出沒有根據(jù)以及道理的事情。而在教育這方面,每一位家長都很容易“關心則亂”。
小林終于找到了心儀的女孩,那份想昭告天下的心思呼之欲出,很快便安排了和父母見面,女孩有個很前衛(wèi)的思想和直率的性格,不僅說話爽朗穿著也很時尚,可這些卻讓小林的母親產(chǎn)生了'不是個好女孩’的想法,散席后,母親拉著小林用自以為委婉的話表達不滿意。
“依媽媽這么多年的經(jīng)驗來看啊,這個女孩子可能不太適合你,她的性格可不是善茬,哪有好人家的說話那么粗魯?穿衣服那么隨便的?”小林聽到此話自然不愿聽,便和母親理論了起來。
可想而知,最后鬧了個不愉快收場。母親越想越覺得女孩不好,會影響他們的家庭和諧,于是三番兩次地跟小林表明自己的不滿。
最后小林和女孩分手了,之后的很多年他都沒再動搞對象的心思。
《被討厭的勇氣》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有人曾問過:“如果你的孩子正面臨一件非常緊要的事,你難道不會去幫助嗎?”
智者回答:“我當然會,但前提是我的孩子需要我的幫助。”
那人又說:“你怎么知道他是否需要你的幫助?”
智者回答:“當他向我開口的那一刻。”
真正的幫助,必然是他所需要的,而不是憑著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做的。
03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聽我的準沒錯?!毕嘈藕芏嗪⒆佣悸犨^這句話,也算是反感的最初來源。
王芳每一次下的決定都會被父母否決,然后選擇一條和她背道而馳的路,并且勸說這才是最適合你的。而經(jīng)常聽父母的王芳,慢慢覺得沒有自己的空間,生活處處充滿了壓抑和控制,便越來越累,甚至覺得生活無望,但每一次看父母樂在其中的樣子,她又不忍心發(fā)火,自己好似他們的附屬品,完全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一般。
終于在父母改填了她的志愿之后,王芳爆發(fā)了。
“我不是娃娃!我是個有生命的人??!”對于王芳父母來說,這算是她第一次公然'反抗’,除了不適之外,還滋生了不少怒氣和怨氣。
從王芳父母的角度,覺得自己是在幫助她走好每一步,怎么反倒是害了她似的?一點不識好心。
后來父母與王芳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僵,以至于暑假她都不想回家。
其實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父母不覺得自己有問題,孩子不想再繼續(xù)被禁錮。
雙方都認為是對方的錯,導致親情出現(xiàn)了“危機”。
所以,當你用自以為的想法去“幫助”孩子的時候,或許應該考慮自己提出的方法是否真的能幫助到你的孩子,讓他得到更多有意義的教育和知識,并非是在用自己的“經(jīng)驗”和“能力”去“控制”孩子的行為和思想,這很容易為孩子想辦法逃離你打下了“結實”的基底。
04
怎樣和孩子保持健康的關系
良好的關系帶給孩子的是培養(yǎng)優(yōu)質性格的環(huán)境,帶給家長的是事半功倍的相處方式。
請和控制欲說再見。
1,尊重孩子,嘗試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無論是孩子亦或是家長,都要學會以尊重作為前提的才是最健康的關系。
家長也是從孩子時期過來的,應當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和時間,讓他們自己去理解和解決,幫助孩子的時候,要先了解孩子的想法之后,再說出自己的建議,不要包辦替代,想直接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而忽略了孩子的內(nèi)心。
依據(jù)孩子的方法即便會有錯誤的后果,也要懷有一顆包容的心,給他一個犯錯的機會。
錯誤也會讓人成長。
人一生將會出現(xiàn)幾次性格轉變,我們統(tǒng)稱為“轉折期”,而沒有平穩(wěn)度過的,將會把“轉折期”轉化為“危機期”,也就是所謂的性情大變。
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異于平日的舉動時,首先要平復自己的情緒,不要再加重孩子變?yōu)椤拔C期”的可能性,其次用委婉的言語及時和孩子溝通,了解原因,記住溝通是萬年不變的好方式。
3,改變“上下級”的處境,重新考量親子關系
你的態(tài)度就是孩子面臨的鏡子,不要用上下級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盡量減少用自己的眼光看事物,應該多從孩子的視角和心理去衡量。
做個引導者而非告知者。
想要和孩子發(fā)展良好的親密關系,應該先從自己做起,所謂親子并不是替孩子做事做決定,而是給予一定幫助的建議,但是否采納應該由孩子做主。
不被控制欲擺布,還給孩子一片自由成長的環(huán)境,制造一個充滿尊重的家庭氛圍吧。
END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