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轉(zhuǎn))鄧散木先生的書法執(zhí)筆運筆臨帖理論

鄧散木先生的書法執(zhí)筆運筆臨帖理論

前言

有人問:“練字就是練字,為什么一定要臨帖?”我說,我們讀書,為的是從書本里吸取作者經(jīng)過實踐積累的經(jīng)驗來充實自己,來幫助自己解決_問題。臨帖的意義,正和讀書一樣,也為的是從碑帖里吸取前人寫字的經(jīng)驗,學習他們的用筆方法、結(jié)構(gòu)規(guī)律,來幫助自己打好寫字基礎(chǔ),提高書寫技巧。因此,臨帖久已被歷代書家一致公認為練習寫字的必經(jīng)過程和有效方法。雖然我們今天練習寫字,只是為了把字寫得端正、流麗,看去順眼,并不要求每個練字的人最終都能成為書法家。但是如不掌握用筆方法、結(jié)構(gòu)規(guī)律,是很難達到這個最低的要求的。所以即就今天來說,臨帖對練字還是有其現(xiàn)實意義的。不過臨帖有臨帖的方法,如果隨便照著帖亂寫一通,這是“抄”帖而不是臨帖,盡管成年累月地寫,也不會有什么長進,徒然浪費時間而已。臨帖的方法有如下幾點:

在臨帖之前,先須懂得怎樣執(zhí)筆和怎樣運筆。掌握了正確的執(zhí)筆、運筆方法,臨起帖來就容易進步,不然就會徒勞無功。如筆執(zhí)得對了,運筆方法不對,或者運筆方法對了,執(zhí)筆方法不對,也同樣會徒勞無功的。等到執(zhí)筆和運筆方法練習得差不多了,然后方可開始臨帖。

臨帖分“摹”、“臨”兩個過程,  “臨”又有“格臨”、 “對臨”、“背臨”三個步驟,先后有序,不可凌亂。在“摹”、 “臨”的時候,又須隨時注意抓住帖里的特征,特征掌握不住,下筆時就會茫無頭緒。又無論在“摹”或“臨”的過程中,不會永遠一帆風順,而是必然會不止一次地遭遇障礙和波折,如何克服障礙,渡過波折,事先也應作好思想準備。

此外,像如何選帖,如何安排練習時間,如何培養(yǎng)寫字興趣,如何博采眾長等等,也都有講究。

老話說:“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币?guī)就是圓規(guī),是畫圓形的工具;矩就是曲尺,是畫方形的工具。學習木工,首先必須學會使用圓規(guī)曲尺。這里所述的臨帖方法,等于學習木工的使用“規(guī)” “矩”一樣道理,希望讀者不要認為這是清規(guī)戒律或老生常談而忽略過去。

下面就來談談這些方法。

一執(zhí)筆

執(zhí)筆的方法,說來很簡單,只是“指實掌虛”而已。

筆管應放在食指.(第二指)第一個指節(jié)的節(jié)彎里,中指(第三指)指尖緊貼著食指的第一節(jié),在筆管前面往里鉤,無名指(第四指)指甲稍上的節(jié)肉貼在筆管里面,小指(第五指)指甲緊貼無名指,將筆管往外項,拇指第一節(jié)在筆管左面往右擫這樣筆管被五指的力量從四面八方把它撐住,自然就穩(wěn)定了。這里要注意,拇指和食指、中指必須攢在一起,無名指、小指必須緊靠中指,拇指的指節(jié)必須突出(這一點特別重要)

這樣執(zhí)筆,打外面看去,從食指到小指是層累相次而下,和拇指相會,很像未綻的花苞;而從里面看去,手掌和手指聯(lián)成一個像蒙古包似的拱形物??傊?,從外面看是實(指實)的,從里面看是虛(掌虛)的。這就是正確的執(zhí)筆法。

有些人執(zhí)筆,食指鉤得老高,拇指在中間,中指在下面,三指分布為上、中、下三截,這樣無名指及小指自然而然地掐在掌心。掌心掐實了,筆尖運轉(zhuǎn)就不靈活。也有些人執(zhí)筆,五指是攢聚在一起,可是拇指指節(jié)不突起,這樣無名指和小指也很容易掐在掌心里,指實而掌不虛,也是要不得的。

從前人管上面所說食指高鉤的執(zhí)筆法叫“鳳眼”,形容虎口(拇指和食指交叉的地方)狹長,像鳳凰的眼睛。另有一種執(zhí)筆法,’食指、中指只用指尖作弧形攥住筆管前面,無名指的第一節(jié)節(jié)骨在筆管里面推頂,拇指右邊指肉撅在筆管左面,使虎口平平的圍成圓形,叫做“龍眼”據(jù)說練習“龍眼”時,把一滿杯水放在虎口上再寫字,要杯子里的水一點不潑出來,方算功夫到家。其實這只是故弄玄虛,不足為訓,希望有志練習書法的朋友不要上這個當。此外也有人認為筆管要重,才容易增加筆力。我年輕時就曾誤信為真,定制了一支灌上鉛的銅筆管,約有斤把重,拿這支筆練字,練了好久,只感到手酸腕重,寫的字依然如故,不見什么進步。方知所謂筆力,乃是從手,腕間發(fā)出的靈活自然的力量,只要多練多寫,筆力自然會逐漸增長,根本與筆管輕重無關(guān)。

執(zhí)筆應執(zhí)得松好,還是執(zhí)得緊好?要解答這個問題,可以拿騎自行車作比。初學騎自行車的,為了怕摔跤,往往把車把攥得緊緊的,結(jié)果車身反而更容易傾倒。執(zhí)筆也跟這個道理一樣。執(zhí)得太松了,筆管容易掉落;太緊了,手就會戰(zhàn)抖,也容易累;所以要執(zhí)得不松不緊,恰到好處。相傳東晉時代的“書圣”王羲之看到他的小兒子獻之在寫字,在他背后出其不意地拔他的筆,竟沒有拔動。由于這段故事,后人便誤以為筆要執(zhí)得緊。其實如照前面所說的方法執(zhí)筆,用不了很大的指力去攥住筆管,而筆管自然穩(wěn)如泰山,要想拔去,確乎是不大容易的。

執(zhí)筆的高低問題。從前人有的主張執(zhí)得高,甚至有執(zhí)在筆管頂端的,叫做“高捉管”反之有主張執(zhí)得低的,叫做“低捉管”根據(jù)我個人體驗,大致寫小楷,筆要執(zhí)得低些,拇指距離筆尖約四到五厘米左右。寫三四厘米的中楷(也稱寸楷),執(zhí)得稍高些,拇指距離筆尖約六至七厘米左右。寫三四厘米以外的大楷,執(zhí)得更高些,拇指距離筆尖約七到八厘米左右。不過這僅作為參考。究應執(zhí)得多高多低,要看筆管長短和所寫的字的大小、以及寫者自己的體驗去測定合適尺度,不能也不應作硬性規(guī)定。其總的原則是字越小,筆執(zhí)得越低;字越大,筆執(zhí)得越高,可由自己去體驗掌握。

寫字除必須講究執(zhí)筆而外,坐的姿勢,也很重要。前人說寫字時筆管要對準鼻子,筆管怎樣才能對準鼻子呢?首先右肘骨必須盡量向外撐出,其次,下臂必須與胸部成平行,筆管就自然直立在鼻子前面了這樣,手腕必須平覆,筆管必須稍稍向里傾側(cè),方能寫字。如果手腕豎起,筆管勢必向外臥倒,就無法運轉(zhuǎn)了。要肘向外撐,腕與紙平,肩部一定得用力,肩部一用力,整個右臂的肌肉都繃得緊緊的,這時右半身的力量,由背到肩,由肩到肘,由肘到腕,再通過手指,直達筆尖,筆尖運轉(zhuǎn)時就會格外有力。不過這樣寫字,左臂肘骨,也應盡力外撐,左手的食指中指應用力緊壓紙面,使全身力量向左右平均發(fā)展,不致右強左弱。再則這樣寫字,胸部不可能貼近桌邊,脊背和頸項不可能向前彎屈,可以糾正許多不良姿勢,對身體健康也有好處。

最后我要聲明,上面所說的那些,都是初學寫字練習基本功時必須遵守的正規(guī)法則,等到熟練之后,無論怎樣執(zhí)筆,“多一都能運用自如,甚至像拿鉛筆、鋼筆那樣斜著使,也可以寫出端端正正的毛筆字來。因為筆只是一種寫字工具,初學寫字所以必須講究執(zhí)筆,就是為了練習掌握這一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寫久了,,手里有了一定功夫,工具的性能摸得熟透了,到這時候,,無論你怎樣去使用,它都乖乖地聽受指揮,自然無所不可。古人說:  “執(zhí)筆無定法”,就是這個道理。

 

二運筆

運筆,是指筆的運轉(zhuǎn)。首先要注意的是,寫字必須以手  腕運筆,而不可用手指運筆。筆管被五指攥住不動,全靠手  腕里發(fā)出力量使手活動,筆管就隨著手的活動方向來回運轉(zhuǎn)使筆尖在紙上寫出點畫來。這樣運筆,手腕就必須離開桌面,使之懸空,不然手就無法活動。好些人寫字時將手臂連腕緊  貼桌面,這樣手不靈活,就只好用手指去撥動筆管,而且筆  尖的活動范圍也非常之小,寫小楷或二厘米左右的字,還可  勉強對付,寫中楷、大楷以至再大的字,就無法運轉(zhuǎn)了。因此,要講究運筆,首先需要練習懸腕。

不曾練習過懸腕寫字的人,由于手臂上的肌肉不習慣于這種動作,下臂一離開桌面,失去依憑,筆在手里發(fā)顫,手也忽高忽低,寫出字來,不是東倒西歪,就是或粗或細,非常難看,這就必須下些功夫練習,不要知難而退。練習的方法有二。一種是空閑的時候,倒拿筆管,或去拿一根筷子,按照正確的執(zhí)筆法執(zhí)住,懸起手腕,在桌面上繞圈兒,經(jīng)過相當時期練習,手腕可漸穩(wěn)定一種是寫字時將左手平覆在桌面上,右手腕擱在左手背上寫,這樣寫過一段時期,抽去左手,右手也漸穩(wěn)定。這兩種方法可以同時并用,要不了一百天,一定能收到效果。

至于手腕懸空,要離桌面多遠?那跟執(zhí)筆的高低一樣視所寫字的大而定。大抵寫中楷,腕離桌面約四厘米左右??傊?,字寫得大,腕懸得高些,離開桌面遠些;字寫得小,腕懸得低些,離開桌面近些,也沒有硬性規(guī)定。

前人為了手腕高懸練習不易,提出一種折中的辦法,叫做“提腕”,也叫“虛腕”,肘骨靠在桌上,手腕靠近桌面而不貼緊,可以自由活動,換句話,就是最低的懸腕,當然要比高懸手腕輕易得多。我們?nèi)缰粸榱送ㄟ^練習使字寫得端正、流麗,那么不妨采用“提腕”的方法。如果為了進一步向書法藝術(shù)進軍,希望在藝術(shù)上有所成就,那么還是下些苦功,練習高懸腕,等到基礎(chǔ)打定,便可運用自如。

至如寫匾對、標語、招牌等特大的字,非僅懸腕所能勝任,那就非連肘也懸空不可懸肘可在練習懸腕時同時練習,這里姑不具論。

怎樣運筆談得差不多了,應該接著談談筆法。筆法亦稱用筆,是指筆尖在紙上寫出點畫的活動過程。不要以為  點畫很容易,只要隨便在紙面上點上一點、寫上一畫就成,事實不這么簡單,隨便寫成的點畫,看去也好像很有筆  力,但是浮而不實的,并不涵有真實的力量。古人有“力透紙背”之說,試問隨便寫成的點畫,如何能透過紙背呢?筆法的要訣,只有“無垂不縮,無往不收”八個字。意思是說無論點、橫、撇、捺等任何筆畫,都得有去有來,不可只去不回?!偟恼f,就是任何一筆都要“逆筆回鋒”何謂“逆筆”即起筆時筆鋒逆入。比如橫畫自左向右,寫時先逆筆向左,到起筆頂點,往下輕輕一按,再向右畫去;直畫自上向下,寫時先逆筆向上,到起筆頂點,向右下方輕輕一按,再向下畫去。何謂“回鋒”?即收筆時筆鋒回進,比如橫畫到收筆處,稍向右上,再向右下輕輕一按,向中間回進;直畫到收筆處,向左上輕輕一提,再向中間回進,其它點、挑、撇、捺等任何筆畫,都是這樣寫法。為什么一定要這樣寫呢?這與寫漢字的主要工具——毛筆有關(guān)。毛筆的性能軟而有彈性,筆尖的近尖部分叫做“鋒”,彈性特別強,寫字時筆尖在紙上一按即倒,一提即直,這就是“鋒”所起的作用。寫橫畫起筆用逆筆使筆鋒倒向右邊像心,再轉(zhuǎn)過來往右,這時筆毛就平鋪在紙上,而筆鋒就在橫畫中間,不偏上也不偏卞,末了往回一一收’,筆鋒依然挺直,這在書法術(shù)語叫做“中鋒”,也叫“正鋒”,“藏鋒”古人論用筆秘訣,用“令筆心(筆鋒)常在點畫中行”,就是指的中鋒。寫字能做到筆筆中鋒,自然踏實而不虛浮,用墨也能均勻到家。反之,如果順著筆勢,隨便點畫,或者像拖把擦地板那樣橫掃(這叫偏鋒,筆鋒偏在一邊),筆畫只是浮在紙面,不會沉著,麗且筆鋒有去無回,長些的筆畫,寫到中段,筆頭所蓄的墨已用得差不多,寫到收筆,必然會因墨少而成枯筆,或需重新蘸墨方能寫完,所以是要不得的。

三摹與臨

“摹”與“臨”,是傳統(tǒng)的有效的練字必經(jīng)程序。舊時代老師教小學生寫字,總是先寫“描紅”(北方叫紅模子),后寫“影格”(北方叫照格,也叫仿影) “描紅”是用墨筆依著印有紅字的描紅本直接填寫; “影格”是用薄紙蒙在字帖上隔紙描寫。這是“摹”的兩個步驟。練習寫字,必須先“摹”后“臨”,不過我們現(xiàn)在應該變通辦理,將“描紅”“影格”兩個步驟并在一起來做,以縮短練習過程。

為什么不能一開始就“臨”而先要“摹”呢?這是因為初學寫字,手未十分熟練,筆未十分穩(wěn)定,必須先經(jīng)一段時間“摹”寫來打定基礎(chǔ)。就是已能初步掌握書寫技巧的人,一本新帖買到,對它的內(nèi)容還完全陌生,只覺得帖里的字寫得好,不知道好在哪里,更不知道應該怎樣寫,也必須先通過“摹”.寫,掌握了帖字的筆法、間架、精神、面貌,然后再“臨”,方不致茫無頭緒。

“摹”的方法是:先從帖里挑選清楚完整的單字(古代碑帖因年久剝蝕斷裂或拓裱不精,往往有模糊不清的,所以必須挑選),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紙(如打字紙,有光紙、雪連紙等)蒙在帖上,依著帖字的輪廓,用極細的線條鉤成空心字(書法術(shù)語叫“雙鉤”)。然后把雙鉤的字作為描紅本,第一步蘸紅墨水填寫,第二步蘸綠墨永到純藍墨水填寫.最後在完整填寫,這樣一本雙鉤本可填寫三遍,最后變成原帖的復制本,再就這復制本蒙上薄紙寫“影格”。不過有兩點必須注意:一,鉤空心字要極細心,勿使絲毫失真(雙鉤線條稍微偏里一些,鉤出的字就會比帖字瘦;稍微偏外一些,鉤出的字就會比帖字肥。必須剛好在帖字的邊緣上,方不失真)二,每次填寫時,要注意不要寫出雙鉤輪廓之外,不然就會破壞字形。至于寫“影格”時,尤需注意“亦步亦趨”,帖字粗,我也跟著粗;帖字細,我也跟著細,總之要完全跟著帖走,不要任意變動。

這樣做,一方面利用雙鉤,制成描紅本供填寫,一方面通過復制本寫“影格”,可以避免原帖被墨污損,可稱一舉兩得。我們?yōu)榱饲笃浜啽?,省去“描紅”,一開始就寫“影格”,也無不可,只要把雙鉤本填上墨就成了。再說,現(xiàn)在印刷術(shù)比前方便,好的碑帖墨跡,多有石印本或珂羅版本印行,如經(jīng)濟條件許可,買帖時可以買同樣兩本,一本備“臨”寫用,一本按頁拆開,當“影格”用。這樣可省去雙鉤帖字的一道手續(xù)了。    一本帖經(jīng)過三遍“描紅”  (或不經(jīng)描紅),幾遍寫“影格”,大約不過三個月光景,對帖字的筆法、結(jié)構(gòu)已漸熟悉,下筆也已有相當把握,這時就可以開始“臨”帖了。

“臨”帖有“格臨”、“對臨”、“背臨”三個步驟;

 第一步是“格臨”。取云母片或薄玻璃片或洗凈的廢攝影軟片,照帖字大小畫上九官格或米字格(圖十一),把這格字放在帖字上面,然后在現(xiàn)成印有九官或米字格的練習本上照式臨寫,也可以在別一張紙上畫上放大的格子(一般比帖字格子放大三分之一倍或二分之一倍,不可太大),蒙著白紙臨寫。臨寫的時候,先看清帖字哪一筆在格子的哪個部位里,照著它也寫在該一部位里(圖十二),這樣才不致走樣。不然,字還是這個字,筆畫、間架的位置跟帖字不同,那就是“抄”帖而不是“臨”帖了。  “抄”帖是練字者最易犯的毛病,必須注意避免。

“格臨”臨過幾遍之后,就可進入第二步“對臨”了?!皩εR”,就是不用格子,直接對著帖臨寫(也需放大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倍)臨寫時,最好將帖用特制的帖架架起(圖十三),放在桌子前方(如無帖架,用幾本書或其它東西把帖架起來也可以),對著它寫。又須注意要看一字寫一字,不要看一筆寫一筆,因此必須先經(jīng)“格臨”,熟悉了帖字的筆畫、間架,然后方可“對臨”。

第三步“背臨”,就是把帖收起,憑記憶默寫。“背臨”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把帖字全部臨完,即臨到熟透以后,從頭至尾默寫出來。一種是隨臨隨默,臨熟多少字,即耿寫多少字。這兩種方法都可以用,而且可以合起來用,先局部默寫(即臨幾字默幾字),后全篇默寫。默寫完畢,要與原帖比對,發(fā)現(xiàn)某些點畫或間架跟帖里不一樣,要改正重寫(對臨時也要如此)一本帖到能全部默寫,而且寫得跟帖很相像,才算初步成功。但這樣的成功是不鞏固的,如就此停止不臨,隔了些時,還會回生,所以就是能把帖全部默寫出來,仍須繼續(xù)臨寫,這時可以“對臨”、  “背臨”相間為之。等到帖里的每一個字都能牢牢記住,永不忘記,即使帖里所沒有的字,也能寫得跟帖字相仿佛,至此才可告一段落。

從“對臨”到“背臨”這一段過程,需要較長時間方能走完。時間多長,一要看帖字多少,二要看練習的人能否堅持執(zhí)筆運筆的基本法則,三要看練習的人是否有時間和決心使不間斷。如帖字不太多,能堅持基本法則,能天天臨寫不間斷,以每天臨五六十字,每十天臨完一遍計,大約一年左右可得到初步成功。之后為了鞏固已取得的成績而繼續(xù)臨寫,大約再需幾個月。合起來算,總共所需時間約一年半左右,當然如再加緊練習,這段時間還可縮短。    在臨寫過程中,還有兩件事須注意:一是字要寫得慢,不要快。既然“臨”帖不是“抄”帖,那么只有慢慢地寫,才能學到帖里的筆法、間架,才能把筆和墨都送到家,不致浮而不實。往往有些人,臨一篇字,很快就完事,這樣草草了事,是練不好字的。總的一句話,就是要認真,千萬不要馬虎敷衍。二是每天臨寫的字課要好好保存,不要隨便丟掉,每隔一定時候,拿出來跟前些日子臨的對比對比,看看究竟有沒有進步或是進步了多少。

 

四讀帖

在“摹”“臨”的時候,同時還有一件事要相輔而行,那就是“讀”帖?!白x”帖的“讀”,不是為了認字、記詞而高聲朗讀,實際上就是要多看,多與帖里的字打交道。當一本字帖經(jīng)過雙鉤,制成復制本后,可把原帖拆開(如有兩本帖,可拆開其一),用圖釘釘在墻上或壓在桌上玻璃板底下,空閑的時候就對它看,細細體會每個字的筆法、間架,隔十天半月?lián)Q一頁,周而復始。就是出外時也可以帶幾頁在身邊,隨時掏出來看看??傊诓挥绊懝ぷ?,學習、休息的原則下,盡量利用可以利用的時間多多閱讀,這對于加深對帖字的認識、記憶和提高寫字興趣,縮短學習過程,是會有莫大幫助的。

在“讀”帖的同時,也可以把自己臨寫的字課,釘在墻上或壓在玻璃板下;與字帖并放,看帖時可以把自己寫的字跟帖字比對,看看有幾分相像,或一點不像。有些相像的,除去像的部分,就不像的部分再加比對分析,找出所以不像的原因,在下次臨寫時予以改正。一點不像的,更要細心分析,找出原因,全盤改正。這樣對加速進步,也能起很大作用。

五時間的安排

書法跟其它藝術(shù)一樣,也須經(jīng)過長時期不斷苦練,方會有所成就,除多看多寫而外,別無捷徑可走。

古代許多書法家,練字時都是長年累月,夜以繼日地寫,積累了幾十年苦功,方才成為一家或一個流派。在今天的新社會里,許多重要任務待我們?nèi)ネ瓿?,許多新的知識待我們?nèi)ャ@研,絕對不會有這么多時間,讓我們?nèi)ハ脑诰毩晫懽址矫?,那該怎么辦呢?

古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边@話一點也不假。我們練習臨帖,只要肯下決心,那么有的是時噸只問你會不會安排和怎樣去利用。練字以清早為最適宜,早上空氣比較新鮮,頭腦比較清醒,寫起字來也比較輕松愉快。只要你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習慣,能早些起床,臨他幾十個字再去上班或上學,也不為遲。如為客觀條件所限,不可能在早上練習,那么午休時,下班、放學后,或臨睡前,都可以抽出些時間來練習,時間多就多寫幾個,時間少就少寫幾個,只要不妨  礙工作,不影響學習、休息就是??傊褪且焯炀?,不間斷。

前代書法家有不少勤學苦練的事跡值得我們學習。如三國魏的鐘繇和唐代的虞世南,都有畫被習書的傳說(注)。我們一方面堅持天天練習,一方面也呵以利用休息時或入睡前,閉目想像帖字的筆法、間架,用手指代筆,跟平常寫字一樣臨空摹擬,這樣可以幫助熟練書寫技巧,尤其對臨時有事或經(jīng)常出差,一時無法接觸毛筆的人來說,也就等于在執(zhí)筆練習,不致于受到練習中斷的影響了。

注:相傳鐘繇學書時,常白日里畫地,夜眠時畫被,  日子久了,甚至連被子都被畫穿。又傳說虞世南學書時,晚上躺在床上還在肚子上比劃著字的結(jié)構(gòu)和用筆。這二人都是古代有名的大書法家。(見《書林紀事》)

 

六幾種情況

在“臨帖”的過程中,還有下面幾種情況必須注意,因為這些情況,都是練字者前進途中的障礙,而且隨時可能出現(xiàn),甚至反復多次,意志不夠堅強的人,很容易在這些障礙面前低頭而致前功盡棄,所以我在這里特別提出,好讓大家事先作好思想準備

一種情況是“見異思遷”。往往有些人學歐字,學了些時,覺得不大對勁,就改學顏字,顏字過了幾時又不對勁,就改學柳字,這樣改來改去,自己沒有一定主見,其結(jié)果必然一事無成。也有些人歐字剛學了不久,看見顏柳字帖,認為顏柳都比歐字好看,就丟開歐字,改從顏柳,這樣練字也是永遠練不好的。臨帖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選定了某一本帖,就要一口氣練下去,不到成功不止,這也是練字的訣竅之一。

一種情況是“流水作業(yè)”式的練字。假定這本帖共十頁,今天臨第一頁,明天臨第二頁,后天臨第三頁,十天就臨完了,再從頭里臨起。這樣臨帖,也是要不得的。因為每天換I臨一頁,等于每天換寫若干生字,要十天方一轉(zhuǎn)回,帖里所有的字就不容易全部記住。所以必須每天臨同一頁字,臨他十天八天,臨熟了,方換一頁,如有某一字或某幾字老寫不,好,還得提出來專門臨寫,要到自己覺得滿意了再更換,不然,就會浪費時間而無收效。

另一種情況是“矜奇立異”有一種入明明自己對寫字從未下過苦功,而目空一切,專批評別人寫的字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就是在選擇字帖時,也嫌這嫌那的,不是說這本帖不好,就是說那本帖俗氣,凡是整齊規(guī)矩的字帖都瞧不上眼,專挑冷僻的、殘損的以及字形奇里古怪的碑帖,作為學習范本,想從這里面練成一手不同凡俗的字來。這種人,不肯打正規(guī)基礎(chǔ)入手,而只是從矜奇立異的動機出發(fā)練字,不用說,是決不會有良好結(jié)果的。

再有一種情況是“一曝十寒”有些人練字像犯冷熱病,高興時一天寫上幾百字,不高興時一歇就是半個月,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式的練字,肯定是不會有好處的。如果能堅持每天練習,雖然寫字多少要看時間而定’,細水長流,總比一曝十寒要好得多。

第五種情況是“知難而退”開始臨帖時,頭幾天當然會不像或不太像,到后來一天比一天好,越寫越像,自己看到不斷進步,心里當然高興,因此越臨勁頭越足。過了一個時期,漸漸的覺得越寫越不像;越來越不見進步,有時和初期寫的字對比,反而覺得比前退步,許多人由于這種現(xiàn)象而悲觀失望,先是自怨自艾,到后來干脆換一本帖,也有的甚至從此停止不練的,如果這樣,過去歷下的一些功夫就成白費。要知寫字是手眼并用的,手只管執(zhí)著筆寫字,字寫得好不好,進步不進步,要眼睛去觀察評比,而進度則總是眼比手快,手底下的進度是老跟不上眼睛的。常言說“眼高手低”,就是這個道理。臨帖的越臨越像,說明手與眼逐漸跟帖里的字接近;后來的越臨越不像,則是眼已能進一步看出帖字里的某些特征,和自己字課里的某些缺點,而手還不夠熟練,掌握不住帖字的特征,克服不了自己的缺點,盡管誠心誠意  地照帖臨寫,而寫出來的字總與帖里的字不一樣。這是生理  現(xiàn)象的自然規(guī)律,不能勉強,也不必灰心喪氣,遇到這種情  況時,只要能咬緊牙關(guān),不管像不像,進步不進步,堅持苦練,闖過了這一關(guān),就會苦盡甘來。不過這種情況,過了些時,到一定階段,又會重新出現(xiàn),因此,必須樹立起堅韌不拔的決心、信心,方能一關(guān)一關(guān)地闖過去。

上面所舉五類情況,是在一般練習過程中比較常見的,  特別是第五種情況“知難而退”,尤為每一個練字的人必然  會遇到的障礙,更要切實注意。根據(jù)我個人經(jīng)驗,中途遇到  越臨越不像,越寫越不高興的時候,干脆把筆硯字帖收起,  不寫也不想,擱它十天半個月,然后再繼續(xù)臨寫,到時自會  覺得別有一種新的境界呈現(xiàn)在眼前,使你恢復過去的興趣。這樣每經(jīng)一次,就把你的眼法手法向前推進一步,是一種很  有效的方法,不妨一試。

 

七選帖與換帖

關(guān)于臨帖的基本法則和應該注意的各種問題,前面已談得差不多了,接下來談談怎樣選帖和怎樣換帖。

我國書法藝術(shù),豐富多彩。就書體來說,有篆、隸、正(正楷,亦稱楷書)、行、草,以及行楷、行草等等。就書派來說,有鐘(繇)、王(羲之、獻之)、虞(世南)、褚(遂良)、歐(歐陽詢)、顏(真卿),以及蔡(襄)、蘇(東坡)、黃(山谷)、米(元章)等等好多家數(shù)。各種書體有不同的體制,寫法,各家書派有不同的面貌,風格,我們究應從何入手呢?

先談書體。前人對練習書法的程序,有的主張先學篆書、隸書,然后再學楷書、行書、草書;有的主張先學楷書,然后上追篆、隸。從書體源流來看,自應先學篆、隸,篆、隸基礎(chǔ)打定,再寫楷書、行、草,就輕而易舉。不過我們知道執(zhí)筆、運筆等基本法則,古今一理,無論學哪一體,都可應用。從實用觀點來看,楷書、行、草的使用面要比篆、隸廣泛得多,而且前面已說過我們今天并不要求每一個練字者都成書法專家,所以我認為先從楷書練起,比較實際??瑫鴮懙眯行?,就是行書、行楷;行書寫得草些,就是草書、行草;楷書練好了,再學行、草書,是輕而易舉的事。隸書在今天,那是作為裝飾藝術(shù)中的美術(shù)字在使用著,還有一·些實月價值,如在楷書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學習隸書,也非難事。至于篆書,既不易認識,除應用于刻印而外,又并無用處,盡可不去學它。不過楷書有大楷、小楷之分,有人認為應先練大楷,有人認為應先練小楷,我的意見是寫小楷筆尖的活動范圍較小,不易施展,大楷練好了,縮小寫小楷,沒多大問題,所以還是先練大楷。

書體確定了,現(xiàn)在來談談書派。同是楷書,二派有一派的面貌,各不相同,如歐字方而瘦,顏字圓而肥,虞字婉轉(zhuǎn),褚字飄逸等等。我們學哪一家,當然可以隨自己的愛好決定,如喜歡肥大的就學顏,喜歡方正的就學歐等。至于選帖,流傳印行的各家碑帖多不勝舉,在本書末了一節(jié)里,擇要開列了一些帖目,可供選擇。

碑帖選定了,就要專心致志地臨寫,不要見異思遷。比如選定的是歐陽詢的《九成官醴泉銘》,就依著“摹”、“臨”方法,一步步練下去,直到真正成功為止,這時歐字的基礎(chǔ)已打得相當扎實,如有意在這基礎(chǔ)上再提高一步,就可以另換其他碑帖了。但歐字的面貌、風格,不僅僅止于《九成官》,如他寫的《皇甫君碑》、《虞溫恭公碑》等,都與《九成官》有某些不同,因此當練完《九成官》后換臨它帖,仍應到歐帖里去找。直到把歐書各種碑帖一一臨遍,練習歐派楷書這一階段才箅結(jié)束。到這時候,如寫字興趣越來越濃而客觀條件許可的話,就可以換學顏,柳等其它書派,以求由專而博了。

 

八各家的特征和寫法

前代書家各有各的面貌、風格,這些面貌、風格都由各家書法上的特征所形成。在臨帖的時候,必須隨時留意找到這本帖里的特征。掌握了它的特征,就能事半功倍,就能很快地走上正軌;掌握不住它的特征,就只是暗中摸索,越臨離帖越遠。下面我想為初學臨帖的讀者們介紹一些各家書法的特征和其寫法。不過歷代書家數(shù)以千計,分成好多種不同書派,每一書派都各有其特征,若要一一說明,決不是這本小冊子里所能容納,這里只能擇要地列舉若干例子,介紹一些發(fā)掘和掌握特征的竅門;作為臨帖的幫助。

楷書莫盛于唐,唐代的楷書,是從六朝(南北朝)經(jīng)隋代一直發(fā)展過來的,所以談書法特征,應先從六朝開始。    六朝書法,大致可分“造像”,  “碑志”兩大類。  “造像”用筆多方,“碑志”用筆多圓,這是它們的兩個總特征。

造像  流傳下來的六朝造像多至不可勝數(shù),其中最著名的為《龍門二十品》,二十品中以《始平公造像》為最方正規(guī)矩,筆法也最顯露,堪為方筆書派的代表。下面就從始平公造像》里摘出幾個字來說明方筆的特征和寫法。方筆,起筆收筆都方如刀切,起筆都不用逆筆,收筆一筆直下不回鋒,有的與圓筆一樣回鋒,不過筆帶方勢而已。   

碑志   六朝碑志,數(shù)量上雖不及造像,但也有幾百種。碑志書法,有的純用圓筆,有的方圓間用廠比起造像的專用方筆,一味拙樸,更為豐富吒如北魏《兗州刺史鄭羲碑》就是純用圓筆的。因是刻耷石壁上(書法術(shù)語稱摩崖),所以字形特別寬展,字體特別圓健,在北碑群里一直被推崇為第一流作品

此外另有方筆圓筆間用的碑志,如《張黑女墓志》《張猛龍碑》《崔敬邕墓志》《司馬景和妻墓志》等等好多種,各有不同面貌,只要參考前面所列方筆圓筆寫法,就可舉一反三,故不另作說明。

前面介紹了六朝造像碑志的書法特征,學者依此方法去臨摹碑帖,大致可不會茫無頭緒。但歷代書家流派紛多,各家有各家獨具的特征,不是單純的方筆圓筆所能概括,因此,接下來談談適合一般臨帖需要的唐代各家書法所獨有的特征和寫法。

現(xiàn)在最普遍流行的唐代楷書碑帖,不外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quán)五家。這里即就此五家書法,作些比較具體的分析介紹,以供參考。

 

虞字

虞字的總的特征為“收斂”、  “含蓄”,一點不露鋒芒,沒有絲毫火氣,所以很不容易學。

 

歐字

歐字的總的特征,在唐代各家楷書里最為顯著。結(jié)體嚴正險勁,而有時往往奇峰突起,出入意料。拿《九成官》來說,有些本來方正的字,由于某一筆寫長而使這個字變成長方,如“侍”字等。也有些本來長形的字,被他寫得更長了的,如“暑”字等。也有字形本短而被他寫得特別扁的,如“而”字等,又如本來筆畫多,應該寫得大些的,他就寫得特別大;本來筆畫少,應該寫得小些的,他就寫得特別小。諸如此類,不一而足。這都是歐字獨具的風格,是一種藝術(shù)夸張手法,通過匠心經(jīng)營,適當安排,使碑字整體端莊而有活潑氣像,并不因長短大小不一而顯得凌亂散漫。

總的說來,歐字給予我們的一般概念是結(jié)體長方,由于結(jié)體長,所以就顯得瘦。但歐字的瘦,不像病夫那樣憔悴,而是像有武功的人那樣,外表干枯,內(nèi)里充實,這一點我們必須注意。還有一點必須注意的是,歐字表面方正,其實筆法都用圓筆,不是方筆,因此臨寫歐字,只要掌握前面介紹的圓筆寫法,就可游刃有余。至于歐字在點畫方面的特征尤多,而且富有變化。

 

褚字

褚遂良在初唐時期是虞、歐之后晚起的書法家,他曾請益于虞、歐兩位,得到他們的指導啟發(fā),對他影響很大,所以褚字兼有方圓之長。他所書碑版,流傳于世的,如《倪寬贊》、《雁塔圣教序》等幾種,屬于圓的一路;  《伊闕佛龕(音Kan)碑》、  《孟法師碑》等幾種,屬于方的一路?,F(xiàn)在以《雁塔圣教序》來談談褚字的特征和寫法。    《雁塔圣教序》的特征,跟虞的《孔子廟堂碑》有些相像,書勢都是向右邊發(fā)展的。所不同者,虞字看去飄逸而筆筆扎實;褚字看去沉著,而筆筆輕靈。最顯著的表現(xiàn)是,褚字輕重分明:輕的地方如蜻蜒點水,重的地方如力  士拔山,所以有時極細,有時極粗。但  盡管這樣,而輕的不嫌纖弱,重的不嫌  粘滯,拙秀勻凈,毫無輕重不協(xié)調(diào)的感  .覺,褚的本領(lǐng)在此,褚字的可貴也在此。    在點畫方面有一個最大也最明顯的  特征是,不論何種點畫,絕大多數(shù)都是  卓筆直入,不用逆鋒起筆,所以寫時比  較爽利。

 

顏字

唐代書派,歐陽詢、顏真卿兩家可以說是書法領(lǐng)域里的兩大主流。這兩家書法的面貌,風格,各有不同。如歐內(nèi)斂而顏外拓,歐險勁而顏穩(wěn)重,此其一。歐字看似比顏字生動,其實下筆遲重謹澀;顏字看似比歐字肥重,其實下筆靈活爽利,此其二。歐字字與字間排列得疏朗,字形長短大小不一;顏字字與字間排列得緊湊,字形差不多一樣方正,此其三。據(jù)此三點,足以說明歐顏兩家書派的分歧。但正如武術(shù)家之有南北派,學拳的人,不學南便學北一樣,并不因此分歧而降低了那一家的藝術(shù)價值和主流作用。

總的來說,顏字的特征不多。原因是顏字從褚字里出來,雖然自成一家,某些筆畫的形式和寫法,還有若干褚字成分在內(nèi)。 

 

柳書

柳公權(quán)的字’,字形比顏字稍長,筆畫也稍細??偟奶卣魇墙罟峭饴?,筆畫富有彈性,無論橫、豎、撇,捺,筆勢都向四面伸展,所以覺得局勢開擴,如果說顏字是武術(shù)里的內(nèi)家拳,那么柳字就是外家拳,顏柳兩家的不同點,就在于此。但柳字是從顏字里化出來的,雖然姿態(tài)不同,而筆法絕大部分與顏字一樣,不過有些筆畫從顏的基礎(chǔ)上加以夸大而已。嚴格說起來,柳字應隸屬于顏字系統(tǒng),因此附在這里,不作單獨介紹。

 

附行書

前人說: “楷書如立,行書如行,草書如走”(注:“草書如走”的“走”字在古代是“奔跑”的意思。)這樣說法雖不一定正確,但正說明行書就是流動的楷書。拿唐代諸家來說,他們的行書,仍表現(xiàn)著原來楷書的面貌,例如歐陽詢的行書《千字文》,一望而知是歐字,顏真卿的行書《祭侄稿》,一望而知是顏字,這就是最現(xiàn)成的例子。

行書有沒有它的特征呢?有,楷書是一筆一筆地寫的,有許多筆畫寫時需逆筆回鋒。行書則不然,有時兩筆連寫,有時三筆連寫。也有筆斷意連的,如《祭侄稿》里的“稱兵犯順”四字,字與字雖然分列,并不連接,但上一字的末筆筆勢,是與下一字的起筆相銜接的。

這些都是行書的總的特征,由于這,所以不必要也不可能像楷書那樣每一筆都逆筆回鋒。學者能懂得這原理,那么臨歐的盡管臨歐,臨顏的盡管臨顏,使用時只要寫得流動些,就是行書,可不必另起爐灶,專門去練,這是我的看法。

有人認為楷書在六朝以前,只有小字,沒有大字,不便臨摹,所以只好向唐人學習。行書則有的是《蘭亭序》、《懷仁集圣教序》、  《半截碑》  (亦稱《吳文碑》、《興福寺碑》)等碑帖,盡可“取法乎上”,不必仍拘束在唐人的圈子里。這說法我不反對,不過如學《蘭亭》,須從墨跡本《神龍?zhí)m亭》入手,因這本《蘭亭》,一則是墨跡影印的,筆畫清楚,可以看到古人的運筆方法;二則它相傳是唐代書家馮承素就王羲之真跡雙鉤填墨的,雖不是王羲之親筆,但總傳達了真正的王字面貌。至于《蘭亭》的許多種石刻,都是虞,歐、褚等各家臨本和復刻本,多少摻雜著臨寫者自己的面目,已不是純粹的王字,所以與其學石刻本,還不如學他們的行書來得直截了當。至于《圣教序》,《半截碑》則都是集字湊成的,有些字王羲之沒有寫過,就由兩個偏旁字拼湊起來,雖然還未全失王字面貌,但有些字的間架已跟王字不同。其最大的缺點是,由于集字的關(guān)系,字與字間缺乏有機聯(lián)系,看去只是一個個字排列著,行氣并不貫串,所以臨習的時候,必須注意此一字與彼一字的關(guān)系,不要失去聯(lián)絡。例如《圣教序》里的“高嶺”二字, “高”字的末筆筆勢斜向左邊,與下.字“山”頭中直脫節(jié),臨寫時要使這兩個字筆斷意連方好(其它字依此類推)不過這樣臨寫,就非初學所能勝任,因此我說這兩本帖,還是等楷書練好以后再去臨寫。

行書不像楷書那樣可以把每個字拆開來一筆一筆地分析,所以練習行書,只要掌握前面所說的總的特征即可,這里就不再專門介紹、詳加說明了。

 

隸書

就漢字書體演變歷史來說,隸書是從篆書里蛻化出來的。篆書的筆道勻圓均稱,隸書的筆道變?yōu)榉秸街?,其結(jié)體與楷書相仿佛,可以說是楷書形式的胚胎,所以只要是認識楷書的人,對一般隸書都能認識,不像篆書那樣非對文字學有相當修養(yǎng)的.人才認識。

隸書,前人分為“隸”和“八分”兩種,沒有挑腳的是“隸”,有挑腳的是“八分”,其實“隸”跟“八分”,只是部分筆畫寫法上的差異,不是兩種書體,并無劃分的必要。此外還有“秦隸”“漢隸”或“古隸”“今隸”之分,不過是根據(jù)時代先后而假定的不同名稱。所以這里只統(tǒng)稱為隸書。

隸書不同于楷書的是,楷書的筆畫分向上下左右四面發(fā)展,而隸書的筆畫,則像“八”字那樣只向左右兩邊發(fā)展(“八分”之名,由此而來)。

 

九寫字工具的選擇和使用

寫字工具,不外筆、墨、紙、硯,舊稱“文房四寶”。臨帖時,除了必須注意掌握前面所說的各種基本原則而外,寫字工具的好壞,也相對地影響著我們的練習成果,所以這里需要談談寫字工具的選擇和使用方法。

筆    制筆材料,主要是動物的毛,所以叫做毛筆。毛筆的種類很多,性能也各有不同。一般寫字用筆,大致分硬性、軟性、中性三類。硬性的筆,有兔毫(紫毫)、鼠毫,鹿毫、狼毫等等。軟性的筆,有羊毫、雞毫等。中性的筆稱兼毫。兼毫現(xiàn)在通行的有羊紫兼、羊狼兼兩種。羊紫兼本來有好多種,現(xiàn)在只分七紫三羊、三紫七羊、五紫五羊三種。七紫三羊,紫毫成分多,故較硬;三紫七羊、羊毫成分多,故較軟;五紫五羊,兩者成分相等,故最軟硬適中。羊狼兼分羊狼毫、狼羊毫兩種。前者狼毫成分多,故較硬;后者羊毫成分多,故較軟口就使甩方面說,用慣軟筆的,改用硬筆,更可得心應手;用慣硬筆的,改用軟筆,就覺得難以掌握。所以初學寫字,還是用羊毫的好。如嫌羊毫太軟難使,則可用三紫七羊、五紫五羊或狼羊毫。不過羊紫兼筆,只能寫寸楷以下的字,不能寫較大的字,如臨顏字,就更不能勝任,所以選用什么筆,還要看字的大小而定。甚至寫小楷,一般多用羊紫兼筆或紫狼毫、烏龍水、大綠穎、小綠穎等所謂水筆。過去老師教小學生練大楷,總叫他們用“小大由之”,其實“小大由之”中摻苦麻,不是純粹羊毫,是不適宜用來臨帖的。

寫字用筆,宜大不宜小,要用大筆寫小宇,不要用小筆寫大字。大抵寫一寸以內(nèi)字要用中楷筆,寫中楷要用大楷筆,寫大楷或三四寸左右字要用對筆(寫對聯(lián)用的大筆)。

筆的好壞,以“尖,齊、圓、健”為標準,舊稱“四德”無論哪種筆,只要能具備這四個條件的,就是好筆。所謂“尖”,就是筆毛聚攏時筆鋒要尖銳。所謂“齊”,就是把筆毛撩扁時看去要齊??捎檬种赴压P頭捻開,捺扁,看是不是內(nèi)外都齊,像篦子的齒一樣沒有參差長短。所謂“圓”,就是寫起字來,四面都圓轉(zhuǎn)如意。必須整個筆頭像初出土的肥筍,圓渾飽滿,沒有凹凸。所謂“健”,就是彈性較強。把新筆捻開,蘸些唾沫,在拇指的指甲上來回繞圈兒,筆尖要圓轉(zhuǎn)自如,沒有“搶毛”(筆毛在旁邊突出謂之“搶毛”),繞罷提起,筆尖自然收束,回復尖挺。將這四個條件合起來考慮,就可知筆毛應該要肥些厚些,不要又瘦又薄,寫起來方能得力。后附示意圖(圖四七五).,可供選比時作參考。筆鋒越長則彈力越強,所以選筆時須挑長鋒:所調(diào)“鋒”,就是筆尖捻開捺扁后,在陽光下照看,靠近筆尖的那一段透明的部分“長鋒”,即透明段較長。一般以為筆頭長的就是“長鋒”,其實是不對的。

新筆筆頭上有膠,買回來后,須先浸在涼水里讓它自己慢慢發(fā)開(不要用熱水),不要硬捻或用牙齒咬開。寫中楷的筆,發(fā)開整個筆頭的三分之一;寫大楷的筆,發(fā)開整個筆頭的一半,不要多發(fā)或全發(fā)。

寫字寫畢,須把筆頭上余墨用清水洗凈,擠干,抹順筆毛,插入筆筒或掛在墻上。千萬不可偷懶,不然筆被余墨膠住,用時既不順手,筆也易毀。

 墨   臨帖練,“不必用珍貴的好墨,只用普通墨就可以了。

古話說:“瞎墨如病夫?!本褪钦f墨要磨得輕而慢,像病人走路一樣,不可性急。磨時墨要在硯臺上垂直地打圈兒,圈兒要大,不要只繞小圈子,不要向外向內(nèi)直里推動。要注意保持方正,磁彩砰磨,不要斜磨。

磨墨用水,詫少勿多,磨濃了,加水再磨濃,如一下注入多量的水,未待磨濃,墨已浸松,這樣是不好的。另外,要注意不可用茶或熱水來磨墨。

墨太濃了,筆頭膩住拖不開,不能揮灑自如。太淡了,墨在紙上容易滲開,有時甚至會使寫的字模糊一片。所以,墨要磨得濃淡適中。又墨最怕風吹日曬,磨畢候干,就要裝進匣子,以免坼裂。

磨墨比較費時間,可利用這段時間觀摩字帖,一面磨墨,一面讀帖,手眼并用,正好一舉兩得。同時,窗墨盡管磨得輕而慢,磨久了,手總有點累,待墨磨濃,手已乏力,寫起字來便會發(fā)顫,所以最好能練會用左手磨墨。

為了省事,也可以用墨汁代替磨墨。.墨汁里含有強酸成分,能起腐蝕作用,縮短筆的壽命,所以還是費些時間磨墨好。

紙    臨帖用紙,一般都用元書紙(亦叫蕓書、玄史),毛邊紙,或?qū)芳垼叺囊环N)北方糊窗用的高麗紙、遷安紙和貴州皮紙,也都可以用。練字打基礎(chǔ)要在比較糙而澀的紙上下功夫,所以臨帖用紙,總的說以毛糙而能吸水為主要條件。如一時辦不到上述的紙,則用廢報紙或有光紙代替也成,不過有光紙要反過來用毛的一面。至于一般的機制紙如道林紙等,因紙面太光滑,且纖維組織較密,不易吸墨,故不適宜作臨帖之用。

硯    硯有“端硯”、  “歙硯”兩類?!岸顺帯逼贩N較多,價值很高,“歙硯”比較普通,所以臨帖只要買一方“歙硯”就可以。不過最好能買有蓋子的硯池(有方圓兩種,都可用,大的叫“硯?!保3幊氐暮锰幱腥阂?,蓄墨多。二,墨不易被風吹干。三,塵土不致飛人。

用硯池的,可多磨些墨,供兩三天使用。但酷熱的三伏天,磨好的墨一隔夜,不是干了,就是臭了。嚴寒季節(jié)里,墨又容易凍結(jié),室內(nèi)有火爐或暖氣的,墨又易被烤干,所以都不及現(xiàn)用現(xiàn)磨的好。又北方天氣干燥,墨也易干,也以用多少磨多少為宜。硯用過了必須洗干凈,否則被墨渣膠著,高低不平,墨無法磨,且易損壞筆毛。洗硯最好用吃空了的蓮房或絲瓜絡,不要用破布、紙片或用廢牙刷去擦,以免損傷硯石。硯如幾天不洗,硯上墨渣膠得很牢固,一時洗不掉,千萬不要用刀子去刮,可注些清水,等膠著的墨渣松動后再洗。

 

十碑帖簡介

這里介紹的一些碑帖,是根據(jù)切合實用,字跡清楚,便于臨習(包括好的翻刻本),和有石印或珂玀版印本而又比較容易覓致三個條件開列的。計分楷書(分大楷、中楷兩類)、行書、隸書三類,小楷不一定要學(理由見前),故不列。有些著名碑帖,或者不易訪得,或者雖然容易辦到而字跡模糊或字數(shù)太少的,如南朝梁的《瘞鶴銘》,歐陽詢的《化度寺碑》,李邕的《麓山寺碑》,《云麾將軍李思訓碑》、《云麾將軍李秀碑》等等,也都不列入。再則這里所開帖目,雖說比較容易覓致,但有許多印本是解放前所印,決非一下子就能遇到買到,須在走過舊書店時,隨時留意,方能碰上,這點必須聲明在先。(注)

楷書類

大楷   

北魏始平公造像

北魏牛橛造像

北魏北海王元詳造像

北魏楊大眼造像

注:因本書成稿于一九六三年,有許多碑帖’的新的印本著者    未及見到,故未在書目中列入

北魏魏靈藏造像北魏孫秋生造像

以上六種皆在上海有正書局(以下簡稱有    正)石印的《龍門二十品》內(nèi)  

北魏鄭文公(鄭羲)碑

有正石印本  上海藝苑真賞社(以下簡稱    藝苑)影印本  

北魏張猛龍碑

有正石印本又影印本上海商務印書館    (以下簡稱商務)影印本   

北魏高貞碑

有正石印本   

隋龍藏寺碑

上海文明書局(以下簡稱文明).影印本    北京古物同欣社(以下簡稱古物)影印本    文物出版社‘(以下簡稱文物)影印本   

唐顏真卿書多寶塔碑

文明影印本文物影印本    北京出版社影印本

唐顏真卿書東方先生畫像贊    有正石印本   

唐顏真卿書大字麻姑仙壇記    有正石印本  文明影印本   

唐顏真卿書元次山(結(jié))碑   有正石印本   

唐顏真卿書顏勤禮碑

有正石印本  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選字本 

唐柳公權(quán)書玄秘塔碑    商務影印本  北京出版社影印本 

唐裴休書圭峰禪師碑    有正石印本    , 

唐徐浩書不空和尚碑    有正石印本    ,’ 

宋黃山谷書七祖山題詩    文明石印本 

元趙孟顆書福神觀記    躉物影印本中楷北魏崔敬邕墓志    文明、藝苑影印本,    ,北魏司馬景和妻墓志    文明影印本

北魏刁遵墓志    有正石印本  藝苑影印本  ,·

北魏李璧墓志    文明石印本  ,北 

張黑女墓志    有正、藝苑影印本隋董美人墓志  藝苑影印本

唐虞世南書孔子廟堂碑.  文明、有正影印本上海書畫社影印本.古籍書店(以下簡稱72古籍)影印本   

唐歐陽詢書虞恭公溫彥博碑    藝苑影印本    唐歐陽詢書皇甫誕碑    文明、有正影印本   

唐歐陽詢書九成官醴泉銘    文明、文物、‘北京出版社影印本   

唐歐陽通書道因法師碑    有正石印本  舊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    故宮)影印本  文物影印本   

唐歐陽通書泉男生墓志    上海中華書局(以下簡稱中華)石印本   

唐褚遂良書雁塔圣教序    有正影印本  

唐褚遂良書倪寬贊(墨跡)    故宮影印本.   

唐敬客書王居士磚塔銘    有正石印、影印本 

 

行書類

唐虞世南書汝南公主墓志(墨跡) .  中華影印本

唐歐陽詢書夢奠帖(墨跡)    文物影印本  故宮影印本   

唐褚遂良書枯樹賦   有正石印,影印本   

唐集字三藏圣教序   有正、文明古籍、文物影印本   

唐集字興福寺碑(半截碑)    文明影印本  

唐李邕書法華寺碑(翻刻本)    有正影印本   

五代楊凝式書韭花帖(墨跡)    有正,故宮影印本   

宋蘇東坡書前赤壁賦(墨跡)    故宮影印本一   

宋蘇東坡書洞庭春色賦(墨跡)    有正影印本。   

宋黃山谷書松風閣詩故宮膠印本古籍影印本    

宋米芾書蜀素帖(墨跡)    故宮、古籍影印本   

宋米芾書方圓庵記    .文明影印本  

元趙孟頰書玄妙觀三門記(墨跡)    有正影印本藝苑翻印本   

元趙盂板書尺牘詩翰(墨跡)    故宮影印本

隸書類  

西岳華山廟碑有正影印本

乙瑛碑古物、文明影印本.

史晨前后碑商務、文物影印本.(這三種最正路)

曹全碑    古物、商物、文物影印本(這一種最秀逸)

禮器碑   文明、有正、藝苑影印本(這一種最瘦硬)

后記

《怎樣臨帖》是我父親鄧散木去世(1963)前的最后一本著作。這次印刷出版,除個別地方加了些注釋、補充外,基本完全照原稿。

關(guān)于我父親的生平、藝術(shù)造諧以及著述情況,我已陸續(xù)在《美術(shù)》、《書法》、《書譜》、《人物》等雜志上寫了文章,做過介紹,此不贅述。這里,我只是想結(jié)合本書的內(nèi)容,講一講我父親生前是怎樣臨帖的。   

 

(一)

我父親從十幾歲開始自學書法,三十歲左右已經(jīng)在當時書壇享有盛名,直至他六十六歲去世,五十余年當中,沒有間斷過臨帖(這個“帖”是泛指,即包括帖、碑版以及別人臨帖的摹本等。)

父親的少年時代,由于我祖父只是一個地方法院的小文書,而兄妹七人中,父親是老大,家境并不富裕。當時印刷品少而貴,拓本更非敢企及,在這種情況下,父親學習書法的啟蒙老師只是掛在家中墻上的四條屏。這四條屏的作者,是我祖父的一位同事李肅之先生,寫的是北碑。父親每天對著這四條屏臨習,半年之后,已經(jīng)寫得很像,祖父把父親所寫拿去給李肅之先生看,李先生也認為“孺子可教”,收了父親這個徒弟。

不到兩年,李肅之先生病逝,父親又繼續(xù)走無師自學的道路。手邊沒有成本的碑帖,就從書報雜志上去找,當時不少書的封面是寫的北碑,還有一些寺廟、公共場所的庭柱上能夠找到伊秉綬的隸書。父親就這樣,看、背、臨、寫,二十歲左右,他寫伊秉綬式的隸書,幾可亂真己。

(二)

父親的書法,很早就出現(xiàn)了自己的面貌。1931年,他三十三歲,在上海首次舉辦了書法篆刻個展。在“名士如云”的十里洋場,他,一個普通的職員,硬是以精湛的書藝引來了藝壇的矚目,從那年直至1949年,他在江南一帶連開十二次展覽,名重一時,有書壇的“江南祭酒”之稱。

在形成了自己的書法面貌以后,父親不是只顧寫自己的字,而是堅持長年不輟地臨帖、讀帖。幾十年里,他每天照例是未明即起,磨好濃濃的一大盤墨,然后開始臨帖至八、九點鐘再吃早飯,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晚年。后來,由于截去左腿,右手傷筋,行動、書寫均甚不便,他就用相當多的時間去“讀”帖。那時,我們?nèi)乙堰w居北京,首都的一個便利條件,就是能夠見到許多歷代名家墨跡的影疹或照片。在最后的幾年當中,父親沉疴在身,常時臥床不起,但一帖到手,總是反復摩挲,有時還強支病軀,手臨幾過?,F(xiàn)在家中留存的“十三行”、“散氏盤”等,都是他病中手臨的。

(三)

書壇的北碑南帖之爭,打了許多年的筆仗。而父親在學習過程中,抱定一個宗旨,不論是帖是碑,見好就學。

他這種博采廣搜的學習態(tài)度,不僅僅表現(xiàn)在學碑、學帖上,即以書體而論,也是正、草、隸、篆乃至一種書體的各類流派,他都曾涉獵一番。

1980年在中國美術(shù)館開的((鄧散木金石書法展》上,展出了父親的二百余件墨跡。許多觀眾感到驚奇的是這二百多件墨跡既是同出一人之手,有著統(tǒng)一的風格;同時又有著不同的面貌,每幅有每幅的特點,盡數(shù)百幅而無一雷同。這不能不說同他廣泛臨習各家書法有很大關(guān)系。現(xiàn)在我還保存了父親晚年臨的漢碑,集上百種,釘成了厚厚的五大本。

“博”的同時,父親每臨一帖,務求得其精髓,往往盡數(shù)百通猶未已。僅家中留存的手臨《蘭亭》,就有好幾百通,還有縮臨的。在臨摹的過程中,他不是一味追求形似,以“亂真”為滿足,而是力求抓住所臨字體的特征、規(guī)律,求其神韻。這本《怎樣臨帖》里關(guān)于“各家的特征和寫法”就是他積數(shù)十年臨帖的經(jīng)驗概括出來的。而在這掌握各體各家特征的過程中,父親擷取了它們各自的長處,熔為一爐,體現(xiàn)到自己的,書法中去??催^父親的展覽,許多人認為他的書法兼寓二王書體的流麗、歐的秀勁、顏的沉厚,以及漢簡的拙樸、魏碑的金石韻味等等,而這,正足在其博采眾長而又精擅各體的基礎(chǔ)上形成的。

父親在篆刻美學上強調(diào)“遺貌取神”,臨刻古璽印,做到“取長不取短,臨神不臨貌”。他在臨帖方面也同樣實踐著這一主張,在抓住各體各家書法特征,發(fā)展其長處的同時,對結(jié)體以至個別筆畫,作一些合理的調(diào)整,使之更符合書法美學的原則。這點我覺得有著它的現(xiàn)實意義,如果一味強調(diào)追求形似,而不從精神上去學其長處,有時容易學來毛病。

(四)

我從上中學開始臨帖,父親就十分強調(diào)姿勢、方法一定要正確。當時我年紀還小,只能照貓畫虎,并不能領(lǐng)會父親  所強調(diào)的方法究竟有什么好處。經(jīng)過這些年的實踐,才開始  有了一點體會,也_并在此談談,供讀者參考。

比如執(zhí)筆,有些人是拇指指肚攥緊筆桿,食指、中指成階梯狀,拇指和食指間成新月形。這樣執(zhí)筆,拇指骨節(jié)繃緊,頂住了手腕,使腕關(guān)節(jié)不能活動自如,不可能作到用腕運筆,而只能靠其他幾指的力量來撥動毛筆?!_.的執(zhí)筆法是指實掌虛,握筆時拇指頂端輕輕抵住筆管,其它四指平放并緊,在拇指和食指間形成一個圓形空檔,這樣才能做到指實掌虛。

再如一般要求坐得要正,但不強調(diào)筆桿、手臂之間的關(guān)系,這種“正襟危坐”的姿勢往往持續(xù)不了很長時間,寫著寫著就逐漸歪過來了。寫字時,坐的正確姿式是筆桿要同鼻尖及衣服中間扣子成一條直線,右肘骨必須盡量向外撐出,小臂要與桌邊平行,只要注意這點,坐多長時間也能保持正坐挺直的姿武。   

(五)   

我父親到了晚年在政治上蒙受冤屈,身體上重病纏身而經(jīng)濟又沒有保障的情況下,還是勤勤懇懇地為普及祖國傳統(tǒng)的書法藝術(shù)做了許多工作。在生命的最后幾年,他寫的普及性的書法讀物就有許多種,一類是古代書法理論的詮釋圖解(如《續(xù)書譜圖解》、《書譜序譯注》、《歐陽結(jié)體三十六法詮釋》),一類是字帖(有幾十種),還有一類就是介紹學書方法的技法普及讀物,除本書外,還有《草書寫法》、《鋼筆字寫法》、《歐體書法特征分析》)等等。他在編著這些書當中傾注了自己的心血,寄托了自己的心愿:愿書法這一祖國傳統(tǒng)藝術(shù)后繼有人,不斷前進,不斷發(fā)展。

接到本書即將發(fā)排的消息,正值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成立之際,父親二十多年前就盼望著書法家能有一個自己的“家”。今天,在他去世十八周年之后,這個愿望實現(xiàn)了。相信在書法家協(xié)會的帶動、組織下,書法藝術(shù)將會煥發(fā)青春,一個新的廣泛的群眾性書法活動將會在全國開展起來。父親雖然已經(jīng)去世十八個年頭,但他的著述還在繼續(xù)完成他生前未竟的愿望.一書苑茁奇葩,澆灌誠有責。

愿父親的這本遺著再一次起到澆灌書苑-新花的作用!

鄧國治  一九八一年六月干北京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散之先生談草書
書法基礎(chǔ)知識67問 - 書法入門
啟功當書協(xié)主席前寫的字,太舒服了!
學習書法入門知識
《書法初步》(蔚秉惠著)因公眾平臺字數(shù)所限,刪去書中的字外功部分,大約占三分之一。圖片也僅為《九成宮...
林散之談書法(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