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歸經(jīng)
辛、苦、酸,溫。歸肝、脾、肺經(jīng)。
功能主治
疏肝理氣,寬中,化痰。用于肝胃氣滯,胸脅脹痛,脘腹痞滿,嘔吐噫氣,痰多咳嗽。
1.肝郁胸脅脹痛:本品辛能行散,苦能疏泄,人肝經(jīng)疏理肝氣而止痛。治肝郁胸脅脹痛,常配伍柴胡、郁金、佛手等同用。2.氣滯脘腹脹痛:本品氣香醒脾,辛行苦泄,人脾胃以行氣寬中。用治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噯氣吞酸,嘔惡食少,可與木香、砂仁、鹽香等同用。3.痰飲咳嗽,胸膈不利:本品苦燥降泄以化痰止咳,辛行人肺而理氣寬胸。用治痰多、咳嗽、胸悶等,常配伍生姜、半夏、茯苓等。
用法用量
內(nèi)服,3~9克,煎湯。
注意
陰虛血燥及孕婦氣虛者慎服。
來源
本品為蕓香科植物枸櫞Citrus medica L.或香圓Citrus wilsonii Tanaka的干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趁鮮切片,曬干或低溫干燥。香櫞亦可整個或?qū)ζ蕛砂牒?,曬干或低溫干燥?span style="font-size: 12px;">主要為栽培品,野生品少見。枸櫞的道地藥材產(chǎn)區(qū)為云南昆明、龍陵等地,重慶、四川、廣西等地亦有分布;香圓的道地藥材產(chǎn)區(qū)為浙江溫州和江蘇靖江等地,長江下游的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廣西等地亦有分布。
性狀
枸櫞 本品呈圓形或長圓形片,直徑4~10cm,厚0.2~0.5cm。橫切片外果皮黃色或黃綠色,邊緣呈波狀,散有凹入的油點;中果皮厚1~3cm,黃白色或淡棕黃色,有不規(guī)則的網(wǎng)狀突起的維管束;瓤囊10~17室??v切片中心柱較粗壯。質(zhì)柔韌。氣清香,味微甜而苦辛。
香圓本品呈類球形,半球形或圓片,直徑4~7cm。表面黑綠色或黃棕色,密被凹陷的小油點及網(wǎng)狀隆起的粗皺紋,頂端有花柱殘痕及隆起的環(huán)圈,基部有果梗殘基。質(zhì)堅硬。剖面或橫切薄片,邊緣油點明顯;中果皮厚約0.5cm;瓤囊9~11室,棕色或淡紅棕色,間或有黃白色種子。氣香,味酸而苦。
炮制
未切片者,打成小塊;切片者潤透,切絲,晾干。枸櫞本品呈不規(guī)則塊狀或絲條狀,厚0.2~0.5cm。外果皮黃色或黃綠色,邊緣呈波狀,散有凹入的油點;中果皮黃白色或淡棕黃色,有不規(guī)則的網(wǎng)狀突起的維管束;瓤囊偶見。質(zhì)柔韌。氣清香,味微甜而苦辛。香圓本品呈不規(guī)則塊狀或絲條狀。表面黑綠色或黃棕色,密被凹陷的小油點及網(wǎng)狀隆起的粗皺紋,質(zhì)堅硬。邊緣油點明顯;瓤囊棕色或淡紅棕色,間或有黃白色種子。氣香,味酸而苦。
炒香櫞:取凈香櫞片,置鍋內(nèi),用文火炒至微焦,取出放涼。
麩炒香櫞:取麩皮撒入熱鍋內(nèi),用中火加熱,候冒煙時加入凈香櫞片或絲,拌炒至淡黃色,取出,篩去焦麩皮及瓢核,放涼。
鹽制:取香櫞片置缸內(nèi),放一層香櫞一層鹽,逐層相隔至滿為止,密閉放置兩周即可。每香櫞片100kg,用鹽25kg。
成方制劑
1.蓽鈴胃痛顆粒(《中國藥典》)
功效:行氣活血,和胃止痛。用于氣滯血瘀所致的胃脘痛;慢性胃炎見有上述證候者。組成:蓽澄茄、川楝子、香櫞、延胡索(醋炙)、大黃(酒炙)、黃連、吳茱萸、香附(醋炙)、佛手、海螵蛸、瓦楞子(煅)。
2.食消飲(《衛(wèi)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
功效:消食導(dǎo)滯,除積消脹,調(diào)理腸胃。用于脘腹脹滿,積食不化,噯腐納差。
組成:山楂、麥芽、六神曲、香櫞、陳皮、瓜蔞、萊菔子、檳榔、紫蘇葉、薄荷油。
3.十香止痛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
功效:疏氣解郁,散寒止痛。用于氣滯胃寒,兩脅脹滿,胃脘刺痛,腹部隱痛。
組成:醋香附、檀香、香櫞、沉香、零陵香、丁香、木香、砂仁、高良姜、烏藥、醋延胡索、蒲黃、姜厚樸、降香、醋五靈脂、香排草、醋乳香、熟大黃。
4.健胃丸《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
功效:健胃消食,理氣除寒。主胸膈脹滿,兩脅刺痛,胃脘劇痛,嘔噦吞酸,消化不良,腹痛肢酸,中氣不足,二便不調(diào),瀉痢后重,神疲氣短。
組成:香附3兩,良姜1兩,百合3兩,香櫞1兩,木香2兩,貢桂1兩,白豆蔻2兩,廣砂仁2兩,黃連1兩,內(nèi)金炭3兩,萊菔炭2兩。
方選
1.治氣逆嘔吐,飲食不佳,腹脹噯氣:陳香櫞50g,川貝母50g,炒當歸30g,通草20g,陳西瓜皮15g,共為細末,白檀香劈碎水煎泛丸,每服10g,日服2次。方中香櫞舒肝理氣,寬中,化痰,為君藥。(香櫞丸《醫(yī)宗金鑒》)
2.治咳嗽:香櫞適量,制為粗粉,水煮爛熟,以煉蜜拌勻成膏。睡中嗽起,每服二匙。方中香櫞舒肝理氣,寬中,化痰,為君藥。
3.治鼓脹:陳香櫞一枚(連瓤),大核桃肉二枚(連皮),縮砂仁二錢(去膜)。各煅存性為散,砂糖拌調(diào)??招念D服。(《本經(jīng)逢原》)
4.治氣逆不進飲食或嘔噦:陳極香櫞二個,真川貝三兩(去心),當歸一兩五錢(炒黑),白通草(烘燥)一兩,陳西瓜皮一兩,甜桔梗三錢。共研細末,用白檀香劈碎煎濃汁泛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錢,開水送下。大虛者酌用。(《梅氏驗方新編》香櫞丸)
5.治嗽:香櫞(去核)薄切作細片,以時酒同入砂瓶內(nèi),煮令熟爛,自昏至五更為度,用蜜拌勻。當睡中喚起,用匙挑服。(《養(yǎng)疴漫筆》)
6.開胃,健脾,行氣。適用于小兒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脹等:香櫞10~15克、砂仁5~10克、白砂糖200~300克,把香櫞同砂仁一起放入碾槽內(nèi),研成細粉末;把白糖放入鋁鍋中,加水適量,以小火慢慢煎熬至稠厚時,加入香櫞、砂仁粉,一邊攪拌調(diào)和均勻,一邊繼續(xù)以小火煎熬,熬到挑起糖成絲狀時,離火趁熱倒入已涂過菜油的搪瓷盤中,稍冷后按壓平整,再切成小糖塊即可。每日2~3次,每次1~2塊,當糖果食用。(《本經(jīng)逢原》香砂糖)
7.治氣滯腹痛:陳皮(去白)、陳香櫞(去瓤)、陳枳殼(去氟,面炒)、陳茶葉各等分,研末,每服9克,開水點服。(《醫(yī)學(xué)心悟》四陳湯)
1.《滇南本草》
香櫞,氣味辛,性溫,無毒。主治下氣,除心頭痰水,痰氣咳嗽。煎湯,治下氣痛。
按∶香櫞,河南、湖、廣、浙、閩咸有之。其實如橘柚而大。至滇中則形銳益大,有尺許長者。主治較佛手柑稍遜了。本草但有佛手柑名,香櫞本名枸櫞,無此香櫞也。豈此與佛手柑氣味相類而置此不論耶?
2.《壽世傳真》
性寒。大小如橙,蒂如金錢。取其氣香,皮肉俱不佳
3.《玉揪藥解》
味苦、酸,微涼,入手太陰肺經(jīng)。清金下氣,止嗽除痰。香櫞長于行氣。
本內(nèi)容僅供學(xué)習(xí)交流,若需用藥,請遵醫(yī)囑;
小編水平有限,圖片文字難免錯誤,歡迎留言探討。
圖片選配于網(wǎng)絡(luò),侵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