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 / 作文 / 配樂:周逸廬
10月8日,農歷寒露。
早起時略覺一絲秋意。就想:這個日子,應該聽一點昆曲。登陸百度音樂,打入“昆曲”兩字,一敲回車鍵,即列出有224首昆曲。點擊選擇全部播放。于是我的這一天就這樣聽著縹緲昆曲,悠悠度過。
我是從小在一個戲班子里長大的。平生不喝酒不抽煙不喝茶,卻一直對戲劇迷到病態(tài)。因了昆曲,也愛了國畫,學了吹笛,讀了史學,當了教師,添了些許散淡的心性,養(yǎng)了一泓息跡靜處的生活方式。
一直在心底把昆曲做著圖形化的想象。和西方幾何化、圖案化、塊面化的追求不同,中國傳統(tǒng)藝術是線條的。雕塑是,繪畫是,音樂也是。昆曲是中國式線條藝術天然的窖藏,更是一縷如絲,綿綿迤邐。
昆曲以笛聲為主線,始終線條般游走著。聽昆曲要忘卻唱詞,細聽笛音。其實,昆曲的本體在音樂,在“曲”在“腔”,一旦從昆曲劇情中釋放出來,昆笛是可以獨立成章的,沒有依據(jù)音程關系移高移低的模進重復,讓人驚訝且驚喜。其美實難言說,所以一向只聽不說。
其實昆曲和昆劇也是有微小概念不同的。有趣的是,百度和hao360等搜索系統(tǒng)一概都是沒有昆劇詞條的,打入“昆劇”,出來的都是昆曲內容。不知何故。
昆劇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發(fā)源于元末明初蘇州昆山的曲唱藝術體系,揉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的表演藝術,以鼓、板控制演唱節(jié)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北曲遵“北中州”,南曲遵“南中州”。
以前籠統(tǒng)地將昆劇尊稱為“百戲之祖”,多指在表演上對地方戲的滋養(yǎng)。百年來,京越豫劇黃梅戲什么的都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唯有昆劇,一如前朝遺老。但是一度喑啞中,反而保留了極為純正的民族音樂。
昆曲早期是明中后期,當時是男女分班,舞臺上是有女演員的。到清朝禁女伶登臺后就全是男伶了。京劇早期是同光時期,所以沒有女伶。越劇黃梅戲產生已到民國女伶大量出現(xiàn)了。
這段男聲版的《懶畫眉》,是誰唱的呢?
這段男聲版的昆曲《懶畫眉》,唱的是《玉簪記》片段:“月明云淡露華濃,倚枕愁聽四壁蛩。傷秋宋玉賦西風。落葉驚殘夢,閑步芳塵數(shù)落紅”。小生的情懷,偏生用了女款的詞牌。到底是詞寫得好,我聽聽哼哼多少遍,雖然依舊荒腔走板,卻也就熟稔了愛煞了。
后面還有一段念白,也是相當?shù)狞S絹幼婦外孫齏臼:小生看此溶溶夜月,悄悄閑庭。背井離鄉(xiāng),孤衾獨枕。好生煩悶。只得在此閑玩片時。不免到白云樓下,散步一番。多少是好……
《懶畫眉》這個詞牌,在我們所熟悉的唐宋詞選中并不多見,而昆曲中卻是尤愛用《懶畫眉》詞牌,而且還不是女生專用,或許是畫眉是男女共享之閨閣樂事吧。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昆曲《牡丹亭·尋夢》中,杜麗娘出場時唱的那段《懶畫眉》,有點淑女嗔、有點嬌憨魅、還有點小色情:“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少什么低就高來粉畫垣。原來春心無處不飛懸。是睡荼蘼抓住了裙衩線,恰便是,花似人心向好處牽”。真是最撩人的唱詞,我很喜歡。
關注《逸廬夜畫》,別致文史解讀。也歡迎加入“逸廬夜畫公社”。寫讀文史得一快,誦賞詩畫能自怡。嚶其鳴矣求友聲,最好交情書香里。“逸廬夜畫公社”是周逸廬個人公眾號《逸廬夜畫》的朋友圈。逸廬夜畫公社以文會友。每日無主題閑聊、每晚吹拉彈唱誦詩抬杠、每周五語音交流會。諸君隨興而至。談天說地,互通有無,志趣相投,雅俗共賞,舞文弄墨,豈不快哉……
京劇出于昆腔。然說是京昆一家,但細加辨識,其中的區(qū)別還是很明顯的:
昆曲屬于曲牌體,格律嚴謹,因此對唱腔唱詞要求比較嚴格,不可隨意改動。昆腔的美在于其內斂而溫婉柔美,絕無粗豪之氣,有低調貴族的感覺。保留著大量民間劇種的特征。以旦角為例,小花小葉的穿戴。同樣是包的大頭,在頭面的選用上不事張揚,顯出嫵媚、低調的特點。配合水磨腔的表演,彰顯出昆腔的獨特內涵。遠比京劇要清。
京劇脫胎于徽漢,盛行于北京。最大別于昆曲的是京劇屬于板腔體,唱詞的基本結構是一組句式整齊的上下句,在格律上要求并不嚴格,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流派之間的過門、甚至唱詞都可能有區(qū)別。
京劇演員的穿戴扮相顯得中規(guī)中矩、四平八穩(wěn),有一種大氣之感。比如林沖夜奔的伴裝京劇與昆曲就大不一樣:首先盔頭有很大差別,也可以有的演員腳穿快靴,有的則穿朝靴。大氣而張揚就是京劇的總體印象——還比昆曲要鬧。
聽昆曲顯得風雅貴族,這已是江湖共識?;蛘哒f按非著名文史歪論家周逸廬的觀點:茶道、漢服、古琴、昆曲,已成二十一世紀中華四大俗。
眼下很是有些貴族們在講究、在藝術、在小眾,昆曲被雅到上天,但絕大多數(shù)人是在用滿人玩票京劇的方法來欣賞昆曲的,確是大弄得實在太過了:尋古園點沉香,唱堂會串票友,置辦一身千萬級的行頭,盛邀一群戲曲系的女優(yōu)。真當昆曲是京劇了。用燒蹄髈的方法去做青菜豆腐,生生把文人式的秋下小雅奢成了帝豪式的陽春白雪。又不好勸他們有錢不要亂花。這真讓人無奈。
也是,如今除了專業(yè)撞壁分子和有錢人傻樂,家常人誰興這個?若我輩這般吃著方便面,穿著老頭衫,畫著20元一柄的粗制昆曲人物團扇,聽著電腦自帶音箱的蹩腳音效之流,自然不配起霸,只好不在梅邊在柳:只是自己喜歡。只是尋常喜歡,只是為了喜歡。只是純粹喜歡。
本文題目出自《牡丹亭》里的"游園驚夢"那一出,杜麗娘唱的【皂羅袍】唱詞?!赌档ねぁ穾缀蹙褪抢デ拇~了。你可以不了解昆曲,但當你坐在劇場看這出戲,空曠的舞臺,幾聲輕點的鑼鼓,繡花帔,花折扇,婀娜的碎步,半側著身子,從帷幕的一端迤邐飄來,一個美麗的故事就要開始了,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傳統(tǒng)戲曲藝術可以美得如此極致!對了,扇子是杜麗娘的主要道具。昆曲蕩氣回腸,扇子清香四溢。愛上昆曲,愛上牡丹亭,也會愛上扇子。
昆曲名典大師擢發(fā)難數(shù),昆曲軼事趣聞不知凡幾,此篇早已失控過長,應得收腔住板了。我也就是閑時偶爾好一口昆曲,獨樂樂不與人說道。不過平常絕沒有人會起興和我談這些。
平常,我一般都和人說我最愛重金屬搖滾和無限制格斗。
在這樣一個秋窗風雨夕的周日,閉門靜靜聽了一天昆曲。畫了一套8柄《牡丹亭》人物扇子。借《逸廬夜畫》開張第一篇選擇寫點昆曲,算是一份致敬。
今夜,我又從網(wǎng)上翻出三十八年前張繼青的老唱段,唱腔已然高壽,音質咿呀有懷舊風。腔調當然是原來的“張三夢”,曲目當然是原來的《牡丹亭》。曲目當然是原來的《牡丹亭》。聽曲的人已過華年,當然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少年人。
歡迎聆讀《逸廬夜話》原創(chuàng)有聲主播節(jié)目。詩詞、美文、清唱、奏樂……夜未央,聲音穿過寂寥。請進入《逸廬夜話》:http://m.ximalaya.com/zhubo/88797852/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