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辨證治愈泄瀉四例
例一滲濕健脾案。
王某,女,42歲。
初診∶1982年10月21日。
主訴及病史∶素來體魄不健,適逢家造新居,熬心操勞,食眠節(jié)舛,便下溏糞。因家務(wù)甚忙,病延旬日未醫(yī),至瀟者以泄,臥榻不起,他醫(yī)治療月余無效,方至我處就醫(yī)。
診查∶面容浮然,雙目無彩,食谷完泄,日十余次,空腹尚適,一食即利,氣短乏力,骨骼若空。舌淡苔白膩,脈濡滑。
辨證∶脾虛濕困,運(yùn)化失司。
治法∶滲濕健脾,益氣和中。
處方∶蒼白術(shù)各12g山藥15g薏苡仁15g茯苓12g澤瀉12g豬苓10g破故紙12g蓮子15g訶子皮12g陳皮10g炙甘草5g車前子30g(包煎)
二診∶服上方藥3劑,大便次數(shù)明顯減少。中鵠不更方,續(xù)服上方藥5劑,恙瘥大半。再服藥3劑,將息善后,告愈。
例二抑肝扶脾案。
張某,女,35歲。
初診∶1983年4月8日。
主訴及病中∶家分宅基不均,其嫂罵門,備受委屈,當(dāng)晚腹中作痛,腸鳴轆轆,泄瀉迫急?,F(xiàn)已十余日,服西藥罔效來診。
診查∶脅下脹滿不適,腹痛腸鳴,日瀉十余次,為稀溏便夾有少量黏凍。舌淡微紅,苔薄白,脈弦小數(shù)。
辨證∶肝郁脾虛,木旺乘土。
治法∶疏肝健脾,扶土達(dá)本。
處方∶柴胡10g防風(fēng)10g白術(shù)10g白芍12g陳皮10g山藥15g云苓12g扁豆12g故紙12g訶子皮10g澤瀉10g車前子15g廣木香10g川楝子6g甘草5g
二診∶服上方藥3劑,泄瀉次數(shù)明顯減少,但仍有腹痛腸鳴。守方加蒼術(shù)10g、香櫞皮10g,服藥5劑后諸恙皆瘥。
例三養(yǎng)胃潤(rùn)脾案。
冀某,男,67歲。
初診∶1983年2月13日。
主訴及病史∶去年臘月生日慶壽,多啖炙炒,運(yùn)化不及,遂病泄瀉,已迭更數(shù)醫(yī),屢治無效。瀉下頻頻,日甚一日,家人恐慌,延余就治。
診查∶形瘦神疲,頻頻去周,日十?dāng)?shù)次,瀉下量少,為稀薄膿樣便。伴口渴多飲但量少。腹饑欲食而不能食,口唇乏津,面紅如櫻。舌紅少苔,脈濡細(xì)數(shù)。
辨證∶啤胃陰虛,虛熱內(nèi)生。
治法∶養(yǎng)胃潤(rùn)脾,清熱止瀉。
處方∶粉葛根12g烏梅肉15g山藥15g白術(shù)12g云茯苓12g扁豆12g田大蕓10g太子參10g訶子皮12g車前子30g石斛10g黃芪10g炙甘草5g黃連9g
二診∶5劑藥服盡,更衣次減,納食覺香。又守方加減服藥15劑。瀉止能納,諸癥蕩然。
例四溫腎健脾案。
許某,男,46歲。
初診∶1982年12月9日。
主訴及病史∶五更泄瀉延至數(shù)月,迭經(jīng)醫(yī)治,終無起色。每于寅晨之時(shí),臍癰作泄若溺,俟鳴聲數(shù)響,其泄方止,更衣之后糞門墜脹。
診查∶形寒腰冷,臍圍腹痛,便稀夾有多量黏凍。舌淡苔少,脈沉細(xì)。
辨證∶脾虛不運(yùn),腎陽(yáng)虛衰。
治法∶溫腎補(bǔ)脾,固腸收澀。
處方∶故紙15g吳茱萸3g煨肉蔻5g五味子10g附片5g白術(shù)12g姜炭3g川椒10g赤石脂15g黨參10g炒米殼5g炙甘草5g
復(fù)診∶藥進(jìn)5劑,形體溫和,諸癥好轉(zhuǎn)。守方加減服藥三十余劑,晨睡安然,頑疾盡除。
【按語(yǔ)】治泄法眾,必辨證求因而立之。經(jīng)云"伏其所主,先其所因"是也。泄瀉分外感與內(nèi)傷。外感括有濕、寒、熱、暑作祟,概與濕邪最關(guān)?!渡蚴献鹕鷷吩?/span>;"濕兼風(fēng)者飧泄也,濕兼熱者下腸垢也,濕兼寒者鴨溏也,濕兼虛者虛泄也",其理甚昭。內(nèi)傷者,淺傷脾,深及腎,樞在肝,而其病變中心乃以脾(胃)為主。蓋濕盛最易困脾,肝郁最易乘脾,傷食最易損脾,腎寒最易侮脾,是泄瀉無不由于脾也。脾氣虛則時(shí)溏時(shí)泄,脾陰虛則泄頻量少,脾陽(yáng)虛則洞瀉不止,脾(中)氣陷則不禁脫肛。正如《景岳全書·泄瀉》所云"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故本病之特點(diǎn)、是濕阻為主因。脾病為要變。所以上四例之立法有滲濕健脾、抑肝扶脾、養(yǎng)胃潤(rùn)脾和溫腎補(bǔ)脾之分,但均以治脾為要點(diǎ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