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5年7月4日,隨著申遺的成功,永順土司瞬間引爆全球,這個昔日神秘的湘西王國再次進入到世人的視野里。
土司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廣義的土司指少數民族地區(qū)的頭目在其勢力范圍內設立的且被中原朝廷認可的政府機構;狹義的土司專指“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統(tǒng)其兵、世襲其職、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土官,永順土司二者兼有。
永順土司姓彭,崛起于五代后梁時期,經宋、元、明、清諸朝,至清雍正六年(1728)“改土歸流”,歷經28代35位刺史或土司,世襲統(tǒng)治溪州地區(qū)達800余年。
走過五代、兩宋溪州刺史時期和元明清宣慰使司時期兩個階段,彭氏土司治所經歷了下溪州故城、會溪城、龍?zhí)冻堑嚼纤境?、顆砂城等變遷,轄區(qū)以溪州地區(qū)為中心,隨歷代土司勢力的消長而有所不同。
資料顯示,永順土司顯赫于明朝中葉。
那個時候,彭氏管轄區(qū)域有20個州,儼如獨立王國,土司威望、實力達致頂峰,為一方霸主,河山永固,堅如磐石,雄鎮(zhèn)南楚。
初建于南宋,明朝逐步成型、完善、拓展,老司城的衙署、宮殿、墓葬,有序地分布在靈溪河東不到一公里長的山間坡地上。
如今,墓葬雖已十室九空,但還是強烈地吸引著廣大游客的眼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明朝彭氏顯達的風水之根,不在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的司城和墓園上,而僻隱在司城對面其先人一孔平靜的墓穴處所。
□□□是一個什么地方?彭氏緣何筑城、建墳于荒郊山野中?是什么因素助其締造了絕世超倫的土司神奇?后來又為何悄然瓦解,消失在茫茫水云間?
永順土司的背后,深藏人文機秘。那是一部持之以恒的家族奮斗史,也是一部風格迥別的堪輿探索史,更是一部得失兩顯的風水傳承史。
2020年6月13日,《人文中國行》攝制組一行來到湖南靈溪鎮(zhèn)考察老司城風水。
五代后梁開平四年(910),贛人彭瑊為南楚王馬殷接納,任溪州刺史,是為溪州土司之始。
彭氏在溪州以恩惠凝聚人心,受到溪州人民的擁戴,成為溪州之地的世襲土司。
溪州是永順古稱,彭氏進入溪州后,由于溪州范圍太大,楚王于是將溪州劃分為永順州和南渭州。
“永順”二字是楚王所賜,意為永遠順從。
溪州是少數民族聚居地方,以土家族最多,苗族次之,回、侗、瑤、壯等民族又次之。土司治所是溪州的中心,地處湖南西北邊陲,與鄂西、川渝東、黔東相鄰。
這里山川秀麗,風土特異。(清)湖南學使鄭虎文有詩云:
“斗大一城耳,森林萬壑秋。有山皆絕壁,無水不懸流。虛谷風聲怒,晴空霧氣稠。客身憂瘴厲,九月已重裘。”
從彭瑊開始的彭氏世襲溪州刺史(元朝改制為土司),始于后梁開平四年(910),止于清雍正七年(1729),歷時820年。勢力最大時領轄溪州58旗、380峒,督誓南北江20州,范圍涉及湘、鄂、川、黔、渝等地。
溪州土司治所原建于下溪州(會溪坪)。南宋紹興五年(1135),彭氏第十一世土司彭福石遷治所于此,取名司城,又以土司名字命名,叫福石城,清改土歸流后稱作老司城。
老司城位于永順縣城東19.5公里的靈溪河畔,地屬靈溪鎮(zhèn)司城村,是一處布局嚴整的溪州土司城堡古遺址。
老司城遺址是國家考古專家認定的目前國內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堡遺址,是古溪州彭氏土司的治所,是土司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
老司城建成之始即為古溪州土司故都,直至雍正七年均為刺史司、宣慰使司首府。鼎盛時期,城垣數里,街巷縱橫,人戶稠密,市店興隆,史書有“城內三千戶,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鎮(zhèn),萬里之邊城”的記載。
(清)貢生彭施鐸作《竹枝詞》贊曰:“福石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紅燈萬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詩中形象地描繪了當時的盛景。
彭氏土司施治期間,始終歸屬朝廷統(tǒng)治,在統(tǒng)一的前提下實行自治,轄內獲得較好的發(fā)展。
江西彭氏入南楚為土司王,歷經蹉跎,緣何長據靈溪福石郡為司治之所?
有關解釋是土司的溪州管治受到了來自辰州勢力的壓力,專家給出的答案是出于“軍事防御上”的考慮。
老司城地理環(huán)境得天獨厚,以山為障、以水為塹的地形地貌,可輕松構成進可攻退可守的堅固防御,是戰(zhàn)亂時選址、建置城池的最佳方案。
諸多分析無疑都有一定道理,其中缺少不了風水根脈的考量,實是經過反復踏勘、綜合比選之后,經過深謀遠慮后做出的決策。
老司城所在的山川形勝籠罩著濃厚的迷信色彩,在歷代術士、時師眼里,這里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
不少人認為,老司城傍靈溪河螺螄灣之水,依太平山、紫金山、鳳凰山、將軍山、麒麟山、象鼻山群峰,對面繡屏山為凹狀山體,民間傳說是土王的寶座。
登臨“繡屏拱座”觀景臺憑欄眺望,土司遺址全貌盡收眼底。老司城后為天然屏障,前若萬馬歸朝。
高峰坡(高望坡) 又名黑山,在縣城東,靈溪鎮(zhèn)與撫志鄉(xiāng)之間,東北——西南走向,海拔1033.6米。
站在黑山的最高峰向東遙望,只見一層層山嶺相疊,一道道溝壑縱橫。群山一律呈東北——西南走向擺開身姿,由近及遠,此起彼伏。諸峰如同奔跑的千軍萬馬,高昂著頭,挺立著身,統(tǒng)一朝向老司城方向。
享“萬山朝賀之尊,萬馬歸朝之榮”,被認為是彭氏老司城選址的理由。
軍事上的防御目的與風水因素巧為結合,老司城于是在一個交通不便的封閉山區(qū)里確定了下來。
作為彭氏土司的陽宅,老司城至今歷歷在目,歷代土司歸葬的陰宅又在何處呢?
資料記載,土司古墓群多集中于司城紫金山、茅草坪(注:《永順縣志》作雅草坪)、八桶湖三個地方,其中以紫金山為最多。
經勘查,紫金山有土司及其貴族墳墓109座。彭福石之后的土司、土官及其眷屬,均葬于此。老司城土司時期墓地有20多處,1995年開始發(fā)掘。至2010年,先后發(fā)掘紫金山、蓮花座、八桶湖、義渡田、星基包5處。
以老司城為核心,大規(guī)模就近集建于山坡上的陰陽二宅,是彭氏土司發(fā)跡的真正風水嗎?不是。
歷史表明,永順土司顯耀是在明朝中葉。
據以申遺的老司城遺址及墓葬,時代框定在明朝彭氏土司穹貴之后,其作為起家風水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據此,彭氏土司真正的風水根基應該另有地方,具體施用當在老司城早期或之前,時間較明朝中葉大為提前。
不難理解,明末清初永順土司的起落變遷研究,可以從彭氏顯赫之后的老司城及其墓葬著眼;對彭氏土司風水根基的研究,則應溯及既往,從顯赫之前的明初、宋元時期墓葬入手。
老司城既是彭氏土司興衰的直接觀照,也為風水研究的前后節(jié)點和重要抓手。
繁花似錦,飄香四溢,必經苦寒中來。根究個人及家族的堪輿行為,須從恰當的時間節(jié)點切入。這一點是為必須,尤其重要。
宋至明初,彭氏土司的墓地有兩處分布在老司城西北及西一至三公里的范圍內。其中,又以西北茅草坪一帶數量最多;西部稀少,也較隱蔽。
毫無疑義,風水上研究彭氏土司緣何興起,須稍離老司城,眼光投向其西北及西,墓葬少小,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
老司城西,地名“□□□”、狀如□□□山的彭氏墓葬群,曾有被盜的痕跡,但墓穴仍算完整,山形、地勢不改。
靜靜臥伏于山上茂密樹林里的這一墓群,是蔭護彭氏土司顯達于有明一朝的龍穴嗎?
種種跡象看來,在此與老司城隔河相望的其中一座不怎么顯眼的彭氏先人墓葬,確實就是彭氏一族至關重要的風水之根,是庇佑土司發(fā)越的真龍大穴。
以上內容除考察照片外均出自桐源居士新著《千年堪輿——金玉滿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