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街頭》,同樣是關(guān)于成長的一首歌。黃舒駿,當年甫出道就想挑戰(zhàn)羅大佑的一個名字。在我看來,這張專輯、這首歌是他最接近的一次。當然,前提是非得做這種無聊的比較。
《未來的街頭》是黃舒駿第三張專輯。前兩張《馬不停蹄的憂傷》和《雁渡寒潭》在80年代末芭樂情歌盛行的臺灣歌壇確實帶來一陣不一樣的樂風。所有作品都是詞曲包辦,敘事詩般的長歌詞,時而深情時而戲謔,嘻笑怒罵,肆意放情,還有編排形式上的突破創(chuàng)新,這兩張專輯也都入選了臺灣百佳,都在三四十名左右,尤其是歌詞這個單項都在前十。
做為第三張專輯,相對于第一張時22歲剛畢業(yè)尚有青澀校園的沖動,第二張初涉禪意的思考,《未來的街頭》更像是他服兵役前對成長的系統(tǒng)總結(jié):《少年狂想曲》《不要變老》《單純的孩子》《不存在的寓言》……
也想起《單純的孩子》里那幾句簡單的歌詞:
如果他是個單純的孩子,
那就讓他單純一輩子。
如果他是個善良的孩子,
那就讓他善良一輩子。
不要教他太多事,不要說他太多不是。
不要讓你的無知,驚動他的心思。
標題曲《未來的街頭》則是一個成長即循環(huán)、周而復(fù)始輪回的故事。小孩在寺廟外迷上了老畫師的達摩像,定下了學(xué)畫的初心,但三十年的游歷學(xué)藝,技藝上已經(jīng)嫻熟,但總得不到認可,更無法讓自己滿意,終于有一天在羅丹的曠世巨作巴爾扎克雕像前頓悟,回到當年的寺廟外街頭處,畫起當年的達摩像。
寺廟內(nèi)的信徒熱絡(luò),寺廟外的行人冷漠,老畫師的濁黃眼珠,小孩的純真臉龐,歌詞用幾句對比勾勒出一個童年夢;有時向西,有時向東,地平線卻不斷退后,又是一路的迷茫?!?span style="font-style: italic; color: rgb(253, 79, 76);">屬于自己的無法認同,屬于別人的難以追求。”這句是整首歌最有共鳴的,很多人不都是如此?
有一天他在羅丹博物館中
赫然看到一尊小小的達摩
站在巴爾扎克雕像后
透視他心中的脆弱
他熱淚盈框,他終于懂
羅丹曠世巨作的源頭
歌詞中“羅丹曠世巨作的源頭”到底是什么,各人也有各人的理解。有文獻說羅丹當年創(chuàng)作巴爾扎克雕像,靈感是來自中國傳統(tǒng)陶塑達摩祖師像,所以才有了與線條明朗的西方經(jīng)典雕塑不同的、充滿國畫寫意風格的穿著僧袍的巴爾扎克雕像,所以這個源頭就是東方藝術(shù),而歌中的孩子沒有堅守卻去西方學(xué)藝,最后還是回到了寺廟外作畫,晨鐘暮鼓中才回歸自我;也有人說,當年有人看到剛完成的巴爾扎克雕像,第一句是夸他的雙手雕得真好,羅丹聽后立刻砍去了雕像的雙手,整體不能被過于突出的局部搶去風頭,所以源頭是全局觀;還有說是羅丹為了堅持自己的風格,即使被甲方拒收也堅持不改,這個作品在他死后才得到認可,所以源頭是堅持自我的藝術(shù)情懷。其實哪個觀點都無所謂了,但也可以為聽這首歌增添些樂趣,也不枉這個成功的作品。
冥冥之中的輪回,歷經(jīng)洗禮后的歸來,歌中的孩子經(jīng)過30年終于懂了,1990年推出的這首歌也有30年了。
這種記述成長領(lǐng)悟的敘事長詩般的歌,往往都會是經(jīng)典之作,當然這種歌也很不好寫?;趾甑臍鈩?,高遠的境界,還有一氣呵成的流暢,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歌的編曲也是值得一提的,這些都離不開黃的制作人楊明煌,可惜在95年楊明煌被一輛街頭飆車的摩托撞上過早離開了人世。6年后的2001年,黃舒駿給老朋友寫了一首《改變1995》,創(chuàng)作了另一個經(jīng)典,像是在楊的墳前,自己喝一杯,往地上倒一杯,嘮叨著他走后這6年的人事變遷,“小你六歲的我,今年已經(jīng)和你同年……”就像是武俠小說里給人傳真氣之后自己功力受損。
這首歌也耗費了黃舒駿的太多才氣,之后再也沒有這樣的佳作問世了,但可惜的是,未來的街頭也再沒有這樣震憾人心的作品出現(xiàn)。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