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老祖宗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為我們整理出了很多的簡單生活道理。
里面包含了人生的哲理和處世的智慧,都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可以讓我們少走許多彎路。
在《增廣賢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與人不和,勸人養(yǎng)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边@句話就是講我們鄰里之間關系的重要性。
“與人不和,勸人養(yǎng)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看到這句話,可能很多人會納悶:與人不和時,為何要勸人養(yǎng)鵝與架屋,為什么不是其他的事情呢?
會有這種理解也不奇怪,畢竟這又是“不和”又是“不睦”的,連《論語》都說“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那跟人有了矛盾,用一些奇特的手法報復回去,好像也沒什么問題。
與人不和,勸人養(yǎng)鵝:有很多人說,鵝是一種比較兇悍的家禽,見了生人會伸出脖子來啄人,所以養(yǎng)鵝容易得罪人,破壞鄰里關系。
與人不睦,勸人架屋:蓋房子是一件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事情,蓋起一棟房子,主人常會耗盡家財,而且會精疲力竭。
當然,這句話后面的一句才是“精華”,體現(xiàn)了老祖宗的處世智慧,那就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養(yǎng)鵝在古代除了吉利,還能增進鄰里感情。因為一來鵝蛋可以送給鄰居;二來鵝又是一種十分團結(jié)的動物,遇到險境時,它們會一致對外,從養(yǎng)鵝可以學習團結(jié)互助的精神,人際間的隔閡也就慢慢消除了。
古人蓋房子,需要大量的人工,這時最能體現(xiàn)鄰里之間的互幫互助。生活在農(nóng)村的朋友都知道,蓋完房子人們常會擺宴席,請鄰居來喝酒吃飯,這樣鄰里的關系就會變得更加融洽。
這就不禁讓我們想起了歷史上有名的“二尺巷”的故事。
相鄰的兩家王瑞玉和王瑞有還是五服之兄弟,因宅園邊界不清,雙方爭執(zhí)不下,將要打官司。親友族人出面調(diào)解,化解了鄰里糾紛,息事寧人,將此事圓滿解決。
解決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將兩家各有一尺的夥巷兩端相調(diào)換,即“王瑞有與王瑞玉場園夥巷各一尺,夥巷南頭宅園各一段,王瑞玉以夥巷南頭宅園退于王瑞有。王瑞有以場園西邊夥巷一尺退于王瑞玉”。
在親友族人張廷振、庭椿、宗禹的調(diào)解下,沒有一方為另一方補貼錢財,雙方都接受,“兩家皆便”四個字,既便于生產(chǎn)生活又融洽相鄰關系,和諧相處,化干戈為玉帛。
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是指遇到緊急情況需要幫助的時候,遠方的親戚就不如近旁的鄰居能及時給予幫助。
老祖宗的這些處世的智慧真是值得我們學習。但是這些智慧都是從哪里來的呢?
其實這都大多來源于我們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小故事。尤其是馮夢龍寫的一本“奇書”——《智囊全集》,
馮夢龍在寫這本《智囊全集》時,就說:“天下無余智”,這意思就是——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于此。
《智囊全集》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被稱為“千古謀略第一書”。
里面記載了從先秦到明代的各種小故事,全部正史和筆記、野史,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小故事里藏著大智慧,馮夢龍將這一個個故事講給我們聽,再由這一個個故事中解讀出人生的智慧。
看書最重要的是能看懂,尤其是對于這樣的古書來說,要是全都是文言文,我們不太能看懂。
而這本《智囊全集》,和其他的是不一樣的,因為這本書是有白話文解釋的,是特別由中華文化大講堂做的注釋、講解,而且里面有馮夢龍的全部總述和評論,還所以對比其他版本注釋要更詳盡也更容易讀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