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 名〕蚳母、連母、野蓼、地參、水參、苦心、昌支、毛知母、肥知母、蒜瓣子草、羊胡子根。
〔來 源〕為百合科知母屬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根狀莖。
〔成分〕根狀莖含多種甾體皂甙,總皂甙約6%,其中分離出知母皂甙A1、A2、A3、 A4、 B1、 B2等。其甙元部分已知為洋菝葜皂甙元、馬可甙元、新吉托甙元,已知結(jié)合糖為葡萄糖及乳糖。此外,尚含多量的粘液質(zhì)、煙酸、黃堿素、糖類及少量的芳香物質(zhì)和脂肪油、膽堿等。
〔作 用〕
一、歷代經(jīng)驗
1.瀉氣分實熱:知母有似石膏樣瀉氣分實熱作用?!睹t(yī)別錄》: “療傷寒六癥煩熱……”。陶弘景: “甚療結(jié)熱,亦主癥熱煩”。
2.清肺止咳:知母有清肺化痰止咳作用。 《日華子本章》: “通小腸, 消痰止嗽,潤心肺……”。 《本草求原》: “治嗽血、 喘……”。 《本草正義》: “知母寒潤,止治實火,瀉肺以泄壅熱,肺癰燥咳宜之”。臨床也常用于肺熱及肺燥所致之咳喘。
3.瀉肺胃火而滋腎陰:《本經(jīng)》: “主消渴熱中……”。張元素: “涼心去熱,治陽明火熱,瀉膀胱腎經(jīng)火”。王好古: “瀉肺火,滋腎水,治命門相火有余”。 《重慶堂隨筆》: “知母,清肺胃氣分之熱,則津液不耗而陰自潛滋暗長矣”。
4.滋陰降火:有退虛熱作用。 《藥性論》: “骨熱勞往來,生產(chǎn)后褥勞, 腎氣勞,憎寒虛損,患人虛而口干,加而用之”。李杲: “知母,其用有四: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止虛勞之熱, 滋化源之陰”。
5.除煩安胎: 《藥性論》: “主治心煩躁悶”。 《日華子本草》: “……潤心肺,補虛乏,安心止驚悸”。 《本草綱目》:“安胎。止子煩……”。
二、近代研究
1.解熱作用:動物試驗證明,知母流浸膏對大腸桿菌引起的發(fā)熱有解熱作用〔1〕。
2.鎮(zhèn)靜作用:臨床觀察有鎮(zhèn)靜作用,能降低神經(jīng)的興奮性,如配伍棗仁能降低大腦皮層過度興奮造成的虛煩不眠;配伍芍藥能減低神經(jīng)肌肉興奮引起的筋惕肉瞤,類似肌纖維抽搐;配伍黃柏能降低神經(jīng)興奮引起的滑精(中醫(yī)學(xué)的相火旺動);配伍桂枝能加強鎮(zhèn)痛作用等。
3.抑菌作用:體外試驗證明知母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霍亂弧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百日咳桿菌等均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動物試驗證明對感染H37、RV人型結(jié)核桿菌病灶有抑制作用〔2〕。
4.抗真菌作用:體外試驗證明對常見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對白色念珠菌也有抑制作用〔3〕。
5.對糖代謝的影響:知母內(nèi)服后有促進(jìn)脂肪組織對葡萄糖的撮取,能使肝糖元下降,橫膈糖元上升〔4〕。
6.抑制中樞神經(jīng):中等量的知母浸膏能麻痹呼吸中樞,使血壓下降,并使心臟麻痹,大劑量可以導(dǎo)致呼吸、心跳停止。
〔性 味〕苦,寒。 歸肺、 胃、 腎經(jīng)。
〔功 效〕滋陰降火,除煩止渴, 潤燥。
〔主 治〕溫病高熱,口渴飲水,心煩不安,肺熱咳嗽,虛勞骨蒸,陰虛便秘,小便不利,消渴,滑精,遺精等。
〔臨床應(yīng)用〕
1.氣分實熱:高熱、煩躁不安、口渴、飲水、汗出、甚則神昏譫語、脈洪大等,類似于各種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熱,常與石膏配伍,方例《白虎湯》 (方見石膏)、寒》解湯》 (方見蟬退)。中暑發(fā)熱及夏季熱等常配伍石膏、青蒿、柴胡、黃芩、桂枝等,方例《桂枝黃芩湯》。
2.肺熱咳嗽:知母既能瀉肺火,又有滋陰潤燥作用,故對肺熱及陰虛肺燥之咳嗽皆宜??人?,痰少而粘、咽干、或痰中帶血,面赤,骨節(jié)疼痛等,常配伍貝母、杏仁、半夏、陳皮等,方例《二母丸》、《知母散》、《二母湯》。肺燥咳嗽可配桔梗、甘草、石膏、地骨皮等,方例《知母桔梗湯》、 《知柏參冬飲》。
3.溫瘧壯熱:瘧疾寒熱,壯熱難退,不能食者,常配伍鱉甲、地骨皮、常山等,方例《知母鱉甲湯》。
4.陰虛火旺:見骨蒸潮熱、五心煩熱、心煩不安,或心悸、失眠、小便赤澀、 滑精、遺精等,類似于結(jié)核病、貧血、營養(yǎng)不良、神經(jīng)官能癥以及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常配伍黃柏、熟地黃、龜板,方例《大補陰丸》、 《知柏地黃湯》。
5.消渴尿多:知母可治消渴并尿多,類似于糖尿病。單用效薄,常配伍人參、 黃芪、葛根、花粉等,方例《豬肚丸》、 《玉液湯》。
6.虛火牙痛:知母有滋陰瀉火作用,可用于陰虛火旺之牙痛、口舌生瘡等,常配伍黃柏、骨碎補、砂仁、生地黃等滋陰瀉火藥。
7.妊娠子煩:妊娠胎動不安, 五心煩熱,盜汗易驚等,常配伍柴胡、 茯苓、 人參、黃芪、熟地等,方例《婦圣散》、 《人參黃芪湯》。
此外,尚可用治水腫、痢疾、便秘等。
〔用 量〕 6~12克,丸散酌減。
〔用 法〕去毛后生用,或用鹽水炒后用。
〔禁 忌〕無熱者不宜用,脾虛便溏忌用。
〔附 方〕
1.桂枝黃芩湯(《證治準(zhǔn)繩》): 桂枝、黃芩、知母、黨參、柴胡、甘草、生石膏、半夏。
2.二母丸(《和劑局方》):知母、川貝母。
3.知母散(《證治準(zhǔn)繩》):知母,貝母、桑白皮、柴胡、黃芪、紫苑、杏仁、半夏、款冬花、馬兜鈴、白礬、姜汁。
4.二母湯(《濟(jì)生方》):知母、貝母、杏仁、甜葶藶、半夏、秦艽、橘紅、甘草。
5.知母桔梗湯(《癥因脈治》):知母、石膏、桔梗、甘草、地骨皮。
6.知柏參冬飲(《癥因脈治》):知母、黃柏、人參、麥冬、廣皮、甘草。
7.知母鱉甲湯(《延年方》):知母、鱉甲、地骨皮、常山、竹葉、生石膏。
8.大補陰丸(《丹溪心法》):知母、黃柏、熟地黃、龜板、豬脊髓、蜜。
9.知柏地黃湯(《醫(yī)宗金鑒》) : 知母、黃柏、熟地、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牡丹皮。
10.豬肚丸(《三因方》):知母、黃連、粟米、天花粉、麥冬、茯神、豬肚。
11.玉液湯(《醫(yī)學(xué)衷中參西錄》):知母、黃芪、山藥、葛根、五味子、 雞內(nèi)金、天花粉。
12.婦圣散(《婦人大全良方》):知母、柴胡、茯苓、甘草、熟地、 人參、 當(dāng)歸、鱉甲、胡黃連、沉香、桑寄生、葛根、烏梅、大棗。
13.人參黃芪散(《證治準(zhǔn)繩》):人參、黃芪、知母、葛根、麥冬、赤茯苓、秦艽、甘草、生姜、竹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