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銷售總監(jiān),收入足以讓人羨慕。但他家的孩子的問題,卻讓他蒼老了許多。
在職場,他意氣風發(fā),帶領著充滿狼性的銷售團隊。
但私下里,為孩子憂愁得不行。
他孩子抑郁了,每次去上海掛特需門診,就要花費一整天。孩子回家就呆在自己房里,也不跟父母說話,上學也不肯去。
我跟朋友,也是幾十年的交情了,也想幫幫他。對于他孩子抑郁,不愿跟父母說話的情況,推薦什么小說給孩子比較好呢?
首先,你要問問自己,想要給朋友孩子推薦小說,是想要起到什么作用?
是想要幫助朋友自我療愈,走出抑郁,還是其他?
如果是自我療愈,那么是不太建議推薦小說的。因為小說環(huán)節(jié)是存在虛構和夸張,所以哪怕小說主人公能讓人感到很勵志,閱讀者也有概率會認為這樣的情節(jié)只存在于小說中,脫離了虛幻的世界架構,一切都是不存在的。這樣有可能會加重抑郁情緒。
所以如果要推薦的話,可以選擇一些偏自傳類的書籍。例如《高興死了》。
這本書的作者:珍妮,本人就是一位抑郁癥患者。從小她就與抑郁癥、焦慮癥和多種障礙癥抗爭。
這種有過相同經(jīng)歷的紀實故事,更能打動抑郁癥患者。
因為在抑郁癥患者看來,作者跟自己有過同樣的病癥,作者能夠理解自己,并且作者的一些經(jīng)歷能夠引起抑郁癥患者的共鳴。
青少年有抑郁的情況,現(xiàn)在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但作為父母,很少能夠理解為什么自家孩子突然就抑郁了。
自己奮斗多年,積攢下的財富,都投入給孩子。為孩子爭取到好學校,孩子要買PAD,電腦,也都一一答應了。
平時出去買衣服,吃頓飯,都是上千的。這種日子,以前自己都不敢想。現(xiàn)在都為孩子做好了,孩子有什么還不滿足的呢?
這其實就是問題所在。現(xiàn)在的青少年物質(zhì)條件比以前要富足,但他們往往更重視精神層面、情感層面的滿足。
父母的觀念,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抑郁的事情,根本就沒法跟父母說個明白。
有的父母還認為孩子是假借抑郁去逃學,跟父母作對。
成都49中16歲男孩小林,從學校實驗樓5樓平臺躍下,結束生命。此前半小時,他躲在地下室的水泵房中反復割腕。
孩子那么痛苦,小林的父母對此一無所知。
小林父親說:“我上周末去接孩子,孩子還主動跟我說考試沒考好,我還安慰了他?!?/span>
小林母親對兒子的印象是:“孩子成績好,性格開朗。平時住校,周末回來也是有說有笑的。孩子對學習也自信,也有自己的規(guī)劃。之前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異樣”。
父母去學校了解,也確認了孩子在學校沒有遭受校園霸凌,跟老師、同學也都沒有矛盾,沒有受到過體罰或辱罵。
父母對孩子的逝去,難以釋懷,直到父親登上了兒子的QQ才發(fā)現(xiàn)孩子從去年6月開始,就出現(xiàn)了自我貶低、否定自我的表達。
也是通過青少年的QQ群,小林父親發(fā)現(xiàn),一些在父母眼中無關輕重,不值一提的小事情,則是青少年很在意的“點”。
但父母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讓孩子認為父母不懂自己,無法溝通,于是在網(wǎng)絡上加入了這些聊天群。
若孩子加入的是積極向上、相互鼓勵的正能量群,孩子或許在這個網(wǎng)絡團體的幫助下,能夠度過心理危機期。
但如果孩子不巧加入的是很“喪”的群,整天發(fā)布的都是自傷自殺的相關訊息和負能量的語言,孩子很快就會陷入情緒的泥沼。
因為青少年的一個特性就是容易模仿,被他人帶動情緒。
孩子每周回家面對父母,會裝出活潑、樂觀的樣子,這種外在表現(xiàn)與他內(nèi)部情緒是相反的。如果父母沒有識別出來,會讓孩子感到更失望。
小林的父親,在“臥底”各種青少年群之后,也對孩子的離去,有了理解。他說道:“大人們總覺得,有吃有穿有書讀就是最大的幸福,可在孩子小小的世界里,自尊、隱私、學業(yè)、社交,無處不在的壓力,都讓他們?nèi)崛醯募绨虿豢爸刎摗?/p>
所以父母要對孩子的情緒有足夠的敏感度。如果孩子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抑郁的表現(xiàn),父母更要能夠理解并接納孩子的反應。
這樣可以避免父母在心理層面上,把孩子推得更遠。
可以推薦給抑郁孩子父母的書籍,有《依戀與家庭治療》。
針對青少年常見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心理學解讀:
消沉厭學
狂妄自大
情感幼稚
缺乏自信
期望過高
自卑羞怯
固執(zhí)多疑
更多......
這本書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家庭發(fā)展與親子沖突解決的方法,了解自家孩子的依戀模式,就可以更好地與孩子互動,滿足孩子所需要的情感支持。
如果已經(jīng)為孩子預約了心理咨詢,父母閱讀這本書,就能知道如何配合心理咨詢,攜手幫助孩子更快地走出抑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