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僅僅念了五年半小學的農家婦女,能寫出13萬字的家史,無論怎樣講,都是一個奇跡。
白素萍是我的親姑舅姐姐,她的姥爺是我的爺爺。但我和她的交往僅僅是在姑舅兩姨的紅白事宴上共敘親情,直到今年5月她把這13萬多字的手稿交到我手上的時候,才真正讓我感到震撼。
由于工作忙,我用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看完了這部寫得一筆一畫、工工整整的家史,然后又用三個月的業(yè)余時間對其做了逐字逐句的修改。
白素萍的家史,講述了一戶河套農民風雨顛簸的發(fā)展歷程,橫跨70多年,涉及六代族人??嗬彼崽穑瑲v歷在目,人生艱難,盡在其中。從民勤寫到后套,鄉(xiāng)下寫到陜壩,從河套寫到阿盟。人物個個栩栩如生,場景每每動人心弦。既有讓人潸然淚下的骨肉分離的場面,也有讓人備感欣慰的豐衣足食的情節(jié);既有兵荒馬亂、天災人禍的痕跡,也有男耕女織、其樂融融的寫照。
白素萍的家史,寫得樸實無華,但蘊含了許多河套文化的元素。河套人的飲食起居、耕作習慣,細膩逼真,讀來如鄉(xiāng)風撲面;河套人的風俗民情、俚語童謠,如詩如畫,閱后似身臨其境。大到春種秋收,小到補舊縫新;有糜黍五谷、瓜果飄香;有騾馬牛羊、犁耬耙杖。從這個意義上講,白素萍的家史也是河套農業(yè)發(fā)展和農民生產生活的一個側面。
白素萍在作品里多次提到她沒有給子女留下財富而深表遺憾,這不是一種無奈的愧疚,是許許多多他們那一代農民發(fā)自內心的懇切之情。但我們細想一下,在那個年代,有多少農民與白素萍不是一樣的境遇?一樣的感同身受?小到河套、大到整個中國。
天下農民千千萬,農民寫書有幾人?從這個層面上講,白素萍如鳳毛麟角。
白素萍用兒女們孝敬的生活費來出這本書,屬實不易。我說服杭后東巖彩印廠的老板,只收了她的成本費,但即使是這樣,也可能對她的生活造成影響。所以,我此前曾動員許多親戚每家買她幾本書,一面是幫她了卻平生心愿、一面也期望大家讀讀她的家史,從中找到一些我們父輩的影子。
記住歷史,不光是撫摸傷痕,更多的是從中體味人間冷暖和人情世理,笑看興衰榮辱,總結成敗得失。因此我以為,白素萍的家史對其親人特別是對她的子孫后代,有著金山銀山取代不了的作用。
就職業(yè)而言,我也算半個作家,但我的姑舅姐姐做這件事,我做不了。我只能為她刪改一些文字,并分了章節(jié),做了小標題,最后起了個書名,叫《刻骨銘心的歲月》。修改過程中,我盡量尊重原著風格,保持原汁原味。(2008年)
又,我的表姐已于2017年去世,在此選發(fā)部分章節(jié),以示紀念!
《刻骨銘心的歲月》
從民勤上后套
我的祖父是甘肅民勤縣人,在老家是騾馬成群,牛羊滿圈的人家,土地也有上千頃,可以說是大戶財主人家。但我的爺爺卻沒有珍惜這樣的家庭,也沒有福氣經營這些財產,整天在外面賭錢。有時,一夜之間,十二只駱駝就輸給了人家,地里什么事都不管了,大小事留給我的祖母支撐著。就這樣,有時輸了錢,回到家里還大發(fā)脾氣,對我的祖母不是打,就是罵,我的祖母也敢跟他大吵大鬧,但無濟于事。日久天長,我的祖母就無法忍下去了。我的大爺爺去世得早,丟下我的大祖母,她就跟我的祖父祖母一塊過日子。大祖母看到我祖母受這樣的氣,過來勸說我的祖父道:他二爹,你再不要打你的女人,不要再去賭錢,要好好過日子,你們這樣經常打架吵嘴,也不是個辦法,娃子們看到,也不好受。我的祖父不但不聽我大祖母的勸說,反而把大祖母按倒在地,打得鼻口鮮血。從此以后,我的大祖母再也不敢相勸我的祖父了。
這些事情,我的父親,看在眼里,敢怒不敢言,淚往心里流。
我的大爹看到這樣一個不和睦的家庭,氣極了。后來就跟上他們那里的窮苦人,來到了后套,漂流到現在臨河的隆勝鄉(xiāng),在一家地主家當長工。
我的大爹來到后套,一直也沒有給我的祖父去過信,因為在舊社會通信很不方便。我的大爹走后,我祖母的心情就更難過。我的兩個姑姑也出嫁了,我的祖母心里就另有打算。有一天祖父又賭錢去了,祖母就把我父親叫到跟前。那時我的父親才只有十歲,三爹才四歲,祖母笑著說:娃子你已經十歲了,該懂事了,看來你們的父親這個樣子,是一點兒希望也沒有了,我把一切希望就全寄托給你了。你大哥走了杳無音信,你的弟弟小不懂事,我有伍佰大洋,還有咱家的地契、拴狗的大鐵繩,都放到大瓷壇子里面。在第三塊磚頭做的記號,墻里有個洞,我把這些東西都放墻里面去了,你要牢牢記住。父親說:我記住就是了,我要把弟弟看好。我的父親才十歲,年幼無知,更不懂什么事情。給父親交待完這些,我祖母就投井自盡了。丟下了祖父、父親、三爹、還有大祖母。
把祖母埋葬了,祖父心里雖然覺得不是滋味,但整天還在外面賭錢。祖父也不把我父親和三爹交給大祖母照看,把大門鎖上就走了。祖父有很大的四合院子,很寬敞。祖母去世了,祖父就不住在正屋子里了,搬到小南屋去住。這南屋窗戶又小又黑又高。祖父外出時,給父親和三爹留下炒面、烤饃,便桶也放到家里。祖父一走就是幾天不回家,父親和三爹要想找吃的,還得等太陽升高了,陽光射到里面,才能看見炒面和烤饃。
這樣時間長了,也不是個辦法。
忽然間我祖父打起了走后套的念頭,烙了一整天的干糧,晚上拉了一只駱駝,帶上駝毛被褥,帶著煮飯的鐵鑼鍋,把父親和三爹、鑼鍋、被褥干糧都放到駱駝背上。這事讓大祖母發(fā)現了,她就攔在大門外說:他二爹,你要想去后套,你就轉去吧,你把這兩個娃子就留給我照看吧。
祖父一聲也沒吭,拉上駱駝就走了。舊社會的交通道路是極其不方便,經過好長的時間,來了后套,在隆勝找到我的大爹,開始討飯度日。
大爹見到祖父、父親和三爹時,淚流滿面。祖父對他說:你媽媽投井自盡了。大爹聽了嚎啕大哭。父子見面,真讓人痛心。大爹跟柜上的財主借了二斗糜米,借了一間房子,讓他們三人先住下,過上一段時間再做打算。米吃光了,大爹對祖父說:父親,咱們還是回老家去吧,那里是咱們的故鄉(xiāng),還有親人,財產和土地。
祖父對大爹說:我暫時不想回去,我還想在后套轉兩年。大爹雙膝跪在地上,含著眼淚說:爹,至死我不想見您!起來一句話也再沒有跟祖父說,就走了,帶著氣憤的心情走了。
大爹這一走,祖父在這里也待不下去了,帶著父親和三爹流落在陜壩北面的紅旗公社紅旗六社,即現在的馮四圪旦。年復一年過去了,祖父的錢用光了,身子骨也不結實了,他便讓父親出去討飯。過去討飯的人都向財主家要,那時的大戶人家,有很多的騾馬牛羊,為防賊偷去,大戶人家都要養(yǎng)惡狗。有時飯也要不上,反被惡狗咬一頓。有時要不來飯,祖父和三爹還等著吃哩,祖父把父親就痛打一頓,父親只是放聲大哭一場。要飯也不是辦法,祖父又把父親打發(fā)在四支公社的溝心廟,去給一家大戶人家放牛。我父親當時才只有十一歲,從農歷二月送去放牛,等割完小麥以后,祖父才來看父親。我父親一見到祖父就抱著他,邊哭邊說,爹,您怎么半年才來看我,我真好想您呀,父親這么一說,祖父流下了辛酸的眼淚。
父親有好幾個放牛的小伙伴,白天去野外放牛,晚上睡在牛圈口,還得給人家看牛,怕牛跑出去吃莊稼。有時候,調皮的牛,從圈里跳出來,幾乎踩到他們頭上。祖父聽到父親這些述說,很心疼,就把父親帶回去了,還是讓父親去討飯,這年父親已十二歲了。
命運轉變,豐衣足食
后來,我的祖父也去世了,父親給一家姓白的人做了養(yǎng)子。于是我又有了新的祖父和祖母。
又過了幾年,父親給五老舅攬長工,老舅父看在我祖母的面子上,給我父親掙了不少的大洋。祖父就從陜壩搬到了現在的滿天紅八隊居住。祖父用父親掙來的大洋,買了一頃多上好的土地,買了一頭大黃牛和一輛車。那時的牛車都是木頭做的,車軸是上的黑豆油,又蓋了幾間小土房。
后來父親又買來一頭牛,一輛車,并和母親成了家,生了哥哥。
我們有土地一頃多,都是上好的土地,每畝能打一石,即三百斤,那時候稱糧食用鉤勾子稱和盤子稱,盤子稱是十六兩一斤。還有升子、斗,一升是三斤,一斗是三十斤。
我們家的地里種著麥子、糜子、谷子、高梁、玉米,菜地里種著西瓜、山藥、花草、蔥蒜、菠菜等。每年秋天,父母看到這些豐收的糧食和菜蔬,笑在嘴上樂在心里。我們這些土地打下的糧食,除了交公糧和水費,剩余的都是我們自己所有,可以說我們是中等人家了。
我父親是一個飽經風霜的,也是位可憐的人,但他從沒有給過我們多少笑臉。他常說:娃娃能給好心,不能給好臉色。我們在父親面前好像怕什么似的,我們也說不清。父親在我們的吃食方面,沒有二話可說,舍得給我們買。冬天里,凍柿子、栗子、麻糖、黑棗、海紅子,買回好多讓我們吃。家里食用的粉條有好多捆,胡油缸里滿滿的,米面、肉食樣樣齊全。有時還帶我們上陜壩的館子里,還要好好大吃一頓。
論吃的方面,父親對我們是絕份子。要說起穿衣服的話,那就不跟吃一樣了。那時,時興海潮蘭布、黑市布、血青色襪子。媽媽對父親說:人家女人們都穿,你給我也買上兩塊。父親說:“你穿上干什么去?讓誰看?一個受苦人,吃好就行了,穿好能做啥?泥里出,水里進的?!眿寢屩缓媚瑹o言。
我家的土地土質好,種什么莊稼也長勢喜人。春天里,莊稼出齊了苗,就像大地鋪上了一塊兒綠油油的大地毯似的,種著各種莊稼。夏天里,瓜菜地里,有西瓜、小瓜、黃瓜;紅豆角、綠豆、還有碗豆、黃豆、紅豆、扁豆;糖玉米、莜麥、草麥、青稞;園子里還有面葫蘆、西葫蘆、金葫蘆,萵瓜、樣樣齊全。再看我家的花草:有金盞盞、粉罐罐,牽牛牛、大出芪,小出芪,粉鈴子,白鈴子,紫花、棉花、海納花,真是五顏六色,奪目耀眼,好看極了
紅紅火火過大年
光陰似箭,轉眼間大年來了。我們這些小孩子,都盼著過大年。我們在自家屋里的墻上面,用石粉塊劃一行豎道道,過一天就勾去一道,盼的是吃好的,穿新衣服,看紅火熱鬧。我家泡了三斗黃米,我父親和鄰居大哥用木頭碓杵搗黃米,搗兩天才能搗完。臘月半截,人們開始忙起來了,蒸饅頭、炸油糕、炸糕圈,炸油蛋蛋;燒豬肉,炸酥雞,炸肉九子,炸油餅子。不論走到誰家院子里,都能聞到香噴噴的胡麻油味。
大年三十盼來了,每家中午都燜一鍋糜米飯,是隔年飯,還給豬狗吃。晚上煮豬頭豬蹄,拌涼萊,再包初一早上吃的餃子。炕桌上擺滿了茶、水果、酒、花生、塊糖、點心、肉食等等好吃的東西。院子里掛著明亮的燈籠,屋子里點著洋蠟,屋子里和院子里燈火通明。貼在門口、窗戶兩邊的對聯顯得格外通紅。窗戶紙上糊的斗方,紅一半綠一半,中間是各種好看的窗花,花紅柳綠,格外耀眼。
三十晚上,祖母坐在炕桌中間位置,父母各坐兩邊,我們哥、妹、弟當然在下首了。我們一家六口人邊吃喝,邊說笑,歡聚一堂。吃罷年夜飯,我們忙著玩去了。
年三十的夜晚,從大人到小孩幾乎都沒有睡意。半夜里父親去我家牛頭上摸,父親說能摸到麥子,明年就收麥子,能摸到糜子,明年就一定收糜子。然后,父親用木頭墩子點上一堆紅紅旺旺的火,讓我們跳過去,小弟小跳不過去,父親就把他抱過去。
這堆火是標志著來年一年旺盛,五谷豐登,風調雨順,人壽年豐的意思。
黎明時,財主家的主人仆人,拉著牛、馬、驢、騾,趕著豬羊,去村外邊迎喜神,牛吼,羊叫,人聲噪雜交織在一起。接著,大炮、小炮聲響成一片,還有各種花炮,開到天空中。我們仰頭高望,五光十色,好像是另一個世界。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換上了新衣服、新帽子和新鞋襪,真有點顯擺的氣派。吃罷餃子,父母親、哥哥、小弟準備給祖母拜年。祖母坐在炕中間,父母親跪下,齊聲說:媽媽在上,過年好!我們給您磕頭了。祖母說,你們也好!然后哥哥和小弟也跪下來說;娘娘過年好!祖母說,小孫子你倆也好!
我也說:娘娘好過年,祖母也說,秀子也好:拜罷年,祖母、父母各自從兜里掏出了壓歲錢,分給我們,我們眉開眼笑把壓歲錢裝在自己兜里了。我們屋子里正面墻上掛著圣母、耶穌的圣像,另一面墻上掛著:八扇屏的《白蛇傳》,四扇屏的《三國演義》故事。
家里、院子里都打掃得干干凈凈的。圣像兩邊的對聯寫著:全能全知全美善,至公至義至仁慈,橫聯是:慈仁慈母。糧倉上貼著,糧食如山;牛馬圈貼著:牛羊滿圈,騾馬成群;豬圈:大豬年年生,小豬天天長,豬多肉肥。門窗的對聯寫著:寒隨臘去臘月梅花增秀色,暖迎春回春日添柳梢,橫聯:春映三江綠,梅開五月紅。還有春陽歲歲春等。
老人們、成年人、小孩子們,都穿著新衣服,新鞋襪。你去他家拜年,他去你家拜年,川流不息。男孩子頭戴黑蘭色帽子,身穿黑線嗶嘰料子衣服,腳穿圓口布鞋,白布襪子;女孩子們,頭上扎的紅頭繩,有梳兩根五股辨子的,有梳朝后一根辨子的,頭發(fā)上別著紅綠小卡子,有別著小紅花的,有的別著粉紅花,發(fā)辮梢上扎著小紅稠子,身穿小紅花棉襖,下身小綠花褲子,腳穿繡花小鞋,花襪子,看上去就象小天仙似的。這些小男、小女,三人一伙,五人一伙,說說笑笑,蹦蹦跳跳,歡天喜地過了個痛快年。男人們喝酒猜拳,女人們有玩紙牌的。過了大年初幾,我家的親戚朋友多,更是你來他往,我媽媽像方四姐一樣忙,忙個不停,招待這些來我家做客的客人們。紙糊的燈籠從大年三十掛到正月初七為止。
過罷大年過小年,我和哥哥隨著三人一伙,五人一伙的小伙伴們成群結隊去陜壩大轉盤、小轉盤的正街上看扭秧歌、撐旱船、耍車子、踩高跳、耍獅子、耍海蛙兒等,還有腦閣。
正月十五月兒圓,家家戶戶又掛起花紅柳綠的紙糊燈籠。離我家一里路,是王委員村子,正月十五的夜晚又轉起了燈游會。木頭桿子上面掛著燈籠,通宵燈火通明。大人小孩你轉過來,他轉過去,有時走差路就轉不出去了。有的人講迷信說,不能生育的青年媳婦,抱一抱老桿就能生小孩子。
轉眼間又到了二月二,這天是龍?zhí)ь^的日子,早上大家小戶都是吃餃子,說是給龍安眼睛。上午大男人,小男孩子開始剃頭,說是剃龍頭;女人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兒,是怕扎傷龍眼。這天夜晚,家家戶戶又掛起了紙糊的胡油點著的燈籠。
……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