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伊能靜18歲的兒子哈利,又登上熱搜了。
原因是他曬出了自己穿著粉色紗裙的照片,還搭配了一臉粉嫩清新的桃花妝。
這已經(jīng)不是哈利第一次因為穿女裝而被熱議了。
早在幾個月前,哈利就因為被網(wǎng)友扒出了PO在社交網(wǎng)絡的女裝照,一時引爆熱搜,吸引了6.3億的瀏覽,以及60多萬的討論。
看著照片里長直假發(fā)+性感短裙的哈利,很多網(wǎng)友的聲音不堪入耳。
但近日,伊能靜在節(jié)目中首度公開回應,力挺兒子:我會幫他阻擋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惡意。在我的世界里,他可以成為他自己。
在親子關系上,伊能靜表現(xiàn)得非常尊重和開明。她說:我常覺得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他只是經(jīng)由我的愛來體驗這個世界,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這番話曝光后,引發(fā)了不少網(wǎng)友的認同,認為她做到了很多父母親做不到的事情。
那就是尊重孩子、接納孩子,不以自己的標準去界定孩子,真正愿意聽孩子說話。
之前看《窗邊的小豆豆》,就對書里的一個小片段感觸很深:
「一年級的小豆豆,因為上課開關桌蓋、跟燕子說話等等“惡行”,被學校退學了。
到巴學園后,新校長沒有問她任何問題,而是說:“你跟老師說說話吧,說什么都行?!毙《苟拱炎约旱纳瞵嵤抡f了個遍,說了整整4個小時。
4個小時里,校長一直邊聽邊笑,點著頭,完全沒有打哈欠和不耐煩。
小豆豆覺得,生平第一次遇到了自己喜歡的人。感到非常安心,非常溫暖,心情好極了。
原來,認認真真聽孩子說話,對TA來說那么重要。
但作為家長的我們,卻經(jīng)常說得太多,聽得太少。平時和孩子的交流,總有意無意成了這樣:
經(jīng)常邊玩手機邊跟孩子說話,敷衍回應;
因為孩子的某個行為批評孩子,卻沒有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
急著發(fā)表意見,總是否定和批判孩子;
和孩子說話的時候,總想見縫插針地教育孩子……
看似在交流,其實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感受和本能是緊密相關的,我們忽視孩子的感受,就是在削弱孩子的本能。
孩子的人格完整、情商、表達能力等也都會受到影響。
長此以往,父母也會喪失傾聽的機會,親子關系變得疏遠、惡劣。
想要轉變,可不是「下次耐心一點」這么簡單~
更重要的是父母放下內(nèi)心的過高期望,真正能夠理解和接納孩子。
美國華裔作家伍綺詩的《無聲告白》里,父母就把自身無力實現(xiàn)的事情都強加在了女兒莉迪亞身上:
爸爸希望她能融入人群,不像他一樣因為膚色而飽受歧視;媽媽希望她能當醫(yī)生,而不像自己一樣成為一名家庭主婦。
莉迪亞一直都努力地去迎合家人對她的期待,但內(nèi)心壓抑而恐懼。
最終,當她決定做回自己的時候,嘗試在湖水里體驗重生,卻因為對自身水性認識不足而溺水身亡。
伍綺詩說:父母越是關心你,對你的期望就越高,他們的關心就像雪一樣不斷落在你身上,最終把你壓垮。
為人父母,最大的修行可能就在于此:真誠接納孩子的個人特質(zhì),包括他的優(yōu)點和不足,而不是以家長心目中的完美小孩標準去審視他。
通常,父母能夠發(fā)自內(nèi)心的接納孩子,并且表達出自己的接納,孩子就會成長、學會解決問題,變得更有創(chuàng)造力,實現(xiàn)自己的潛力。
當然,如何傾聽和表達出接納,也是有“藝術”的~
傾聽不只是用耳朵聽,還要看到他的表情、神態(tài),用心去體會他的感受。
比如說孩子很煩躁,我們要先理解孩子的情緒——要知道,孩子的每一個“非正常”表現(xiàn)的背后,都有一個正當?shù)睦碛桑夯蚴欠N期許,或是某種不滿,或是某種探究。
所以,需要我們仔細地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
孩子喊得最大聲的時候,正是他最需要聆聽的時候。
理解了這一點,和孩子了達成情緒性的共鳴,才能進入第二個階段:積極傾聽。
最簡單可行、也驗證有效的方法,我們稱之為“ 門把手法”:
父母放下自己的想法、判斷和情緒,只全神貫注去傾聽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說話的內(nèi)容,鼓勵孩子分享地更多一些。
不要急著給意見、安慰,這樣可以始終讓孩子保有話語權,敞開心扉地傾訴自己,也傳達了對孩子的接納和尊重。
一個顯著的優(yōu)勢是,當我們專注傾聽而不是急著給意見時,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問題,尋求解決方案。讓孩子更加獨立自主,有責任感。
而且,當我們傾聽孩子,也會讓TA變的更愿意傾聽父母的想法。
當某個人樂意傾聽你的觀點時,你才會更愿意傾聽他的觀點——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
尤其孩子漸漸長大懂事,很多事情——尤其是涉及孩子自身的事,都可以跟孩子商量,聽取TA的想法。
畢竟,我們不必成為完美的父母,但可以成為“會聽話”的父母。
1.《野獸國》
作者:【美】莫里斯·桑達克
適讀年齡:3-6歲
繪本史上的經(jīng)典之作,美國第一本承認孩子具有強烈情感的圖畫書。
小男孩邁克斯在家胡鬧惹惱了媽媽,被罰不許吃飯。
于是,邁克斯幻想自己來到了一個野獸國,成了國王,還率領野獸在森林里大鬧了一場。
但是,當熟悉的香味飄來,他決定放棄王位,回到有人愛自己的地方……
這本繪本提醒我們,孩子們的情緒波動,同樣需要被看見,被重視。
2.《有意見》
作者:【日】吉竹伸介
適讀年齡:3歲+
為什么大人可以很晚不睡,小孩子卻要早早被趕上床?
為什么爸爸喜歡的東西馬上就買,我喜歡的卻不給買?
為什么爸爸心情不好,卻要對我發(fā)脾氣?
……
小女孩找爸爸“問罪”的小表情,每次看都可愛又好笑圖片
爸爸幽默且極具想象力的回答,不僅讓大家看后莞爾一笑,也提醒我們適當反省一下自己哦~
3.《幸運貓的成長煩惱》
作者:【英】愛德華·魯尼
適讀年齡:3-5歲
KaDa故事APP可讀
這套繪本,特別適合寶寶的性格培養(yǎng):讓孩子勇于自我表達,更加自信。
比如《我好害怕》這本,就從孩子的角度,去害怕的種種問題和心理感受。
作為家長,我們也能從中學習到應對孩子情緒的方法:不要否定和回避孩子的感受,而是理解孩子,幫助孩子表達出來,陪孩子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4.《窗邊的小豆豆》
作者:【日】黑柳徹子
適讀年齡:7歲+
這本書其實屬于兒童文學的范疇,是一本文字書,所以推薦給7歲以上的孩子,以及所有的家長、老師讀。
家長會想起孩子曾在學校受到的錯誤對待,以及自己對孩子的誤解,孩子則從小豆豆身上看到了自己。
讀了這本書,你會發(fā)現(xiàn)聽孩子說話,給孩子足夠的尊重、信任和成長空間,到底有多重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