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科學期末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 生物與環(huán)境
1.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的基本條件有(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2.種子發(fā)芽總是先長(根),再長出(葉)。根會朝(有水)的方向生長。
3.植物的生長必要的條件:(陽光)、(空氣)、(水)、(溫度)、(空間)等 。
4.生物之間像鏈環(huán)一樣的食物關系,叫做(食物鏈) 。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 (生產(chǎn)者) ,(直接)或(間接) 消費別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費者),生產(chǎn)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是(吃與被吃)的關系。
5.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由多條食物鏈組成的網(wǎng)狀結構,叫做(食物網(wǎng) )。
6.像池塘里的這些生物和非生物這樣,(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形成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 。
7.自然界里的某一區(qū)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做(生物群落)。
8.蚯蚓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里。
9.我們常常做對比實驗,它需要有兩組實驗數(shù)據(jù),分別是(實驗組)和(對照組)。我們在做對比實驗時,只允許改變(一個條件),其余條件都不改變。
10.(沙塵暴)是污染環(huán)境、危害我們生活的一種惡劣天氣。
11.世界上第一個自然保護區(qū)(美國黃石國家公園),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qū)(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qū))。
12.動物和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生活環(huán)境),當環(huán)境改變后他們會努力(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舉例說明。(以下是解答參考)
答:植物:仙人掌,它的葉變成了葉刺,可以減少水分的散失,適應生活在干燥的沙漠地區(qū)。
松樹的葉是針形葉,也是為了減少水分的散失,適應生活在山地。
動物:青蛙,當冬天來臨時,青蛙會滿足自身對環(huán)境的需要,會找地方冬眠。
大雁,候鳥尋找適合自身對環(huán)境的需要而會遷徙。
13.連線:仙人掌——葉刺——沙漠
松樹——針形葉——山地
香蕉樹——葉寬大——熱帶雨林
14.人類的哪些行為引起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失衡?最終的結果是什么?為了維護生態(tài)平衡,我們人類應該做些什么?(以下是解答參考)
答:人類的行為有:1.為發(fā)展經(jīng)濟,過度放牧行為;2.大量獵殺野生動物行為;3.為經(jīng)濟利益驅趕動物行為,4.亂砍濫伐,盲目開采破壞植被行為.
最終的結果是:使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失衡,草原沙漠化,最終將引發(fā)沙塵暴.
我們應該如何做:1.努力保護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建立自然保護區(qū),2.多植樹造林,保護大自然的空氣,土壤,山林,動物,植物.3.大力宣傳保護大自然,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意義.4.模范遵守《自然保護法》等各項法規(guī),不狩獵,不采伐,不破壞環(huán)境,努力維護大自然的平衡等。
15.實驗計劃:
A:研究的問題:種子發(fā)芽與陽光有關系嗎?
我的推測:種子發(fā)芽需要有充足的陽光
相同的條件:相同的溫度、相同的水分
不同的條件:光照不同(光亮和陰暗)
實驗的方法:找6顆綠豆種子,分成兩份,加入相同數(shù)量的水滴,把其中3顆種子放在光亮處,另外3顆種子放在陰暗處。觀察哪一組種子先發(fā)芽。
我的發(fā)現(xiàn):種子發(fā)芽不需要陽光。
B:研究的問題:蚯蚓適于生活在干燥的還是潮濕的環(huán)境里?
我的推測:蚯蚓適于生活在潮濕的環(huán)境。
相同的條件:同樣多的蚯蚓、同樣陰暗
不同的條件:土壤水分不同(干燥和潮濕)
材料:一個長方形盒子,泥土,水
實驗的方法:在盒子的兩端分別鋪上泥土,一端干燥,一端淋水變潮濕,把10條蚯蚓放在中間,蓋好蓋子,5分鐘后打開觀察并記錄。
我的發(fā)現(xiàn):蚯蚓適于生活在潮濕的環(huán)境里。
第二單元 光和影
1.影子產(chǎn)生需要的條件是(光源、遮擋物和屏)。
2.像電燈這樣自己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例如:(通電的白熾燈)、(太陽)、(點燃的蠟燭)、(螢火蟲)等。
3.從不側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
4.一天中,影子的(長短)和(方向)隨著太陽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來變化。清晨和傍晚影子(影子最長) ,正午(影子最短),上午影子(由長變短),下午影子(由短變長)。
5.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影子的形狀和光源照射(角度)和(距離)有關。
6.古代,人們用日影觀測儀來計時,也稱(日晷),其原理是(陽光下物體影子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7.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反射光線也沿(直線)傳播。光的傳播速度是約每秒(30萬千米)。
8.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 (反光)。
9.光的反射在生活中利用的例子:( 汽車反光鏡 )、(醫(yī)生用的額鏡 )、(潛望鏡 ) 。
10.人眼中的瞳孔在遇強光時會(收縮),在遇弱光時會(放大)。
11.(凸透鏡)和(凹面鏡)能會聚光線,產(chǎn)生強光和高溫。奧運會圣火火種就是利用(凹面鏡聚光)取得的。
12.物體的吸熱本領和(物體的顏色 )、(表面粗糙程度)以及( 陽光的照射角度)有關。
13.太陽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14. 物體(吸熱)本領越大,(反光)本領越小,如黑色等深色物體。物體吸熱本領越小,反光本領越大。如白色,銀色等淺色物體。
15.太陽能熱水器是利用多種科學原理設計出來的一種(節(jié)能裝置)。是將(光能)轉換為(熱能)。
16.光有(可見光),也有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光如(紅外線)、(紫外線)等。
17.太陽能是一種新型能源,具有(清潔)、(節(jié)能)、(安全)的優(yōu)點。
18.連線:光的直線傳播——影子 光的反射——潛望鏡
光的折射——放大鏡看物體
平面鏡——潛望鏡 凹面鏡——太陽灶
凸面鏡——觀后鏡 凸透鏡——放大鏡
19.簡答:A、夏天為什么穿淺色衣服?
答:物體顏色淺,反光能力強,吸熱本領弱,所以夏天穿淺色衣服比較涼爽。
B、電燈上為什么要裝燈罩?
答:燈罩可以把原來向上的光反射向下,使下面更明亮。
C、光有哪些特點?
答:1.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2.光遇到鏡面會發(fā)生反射。
3.光的傳播速度很快,每秒30萬千米。
20.實驗計劃:
A、研究問題:光的強弱和溫度有關系嗎?
我的猜測:有關,光線強溫度高,光線弱溫度低。
材料:溫度計,幾面小鏡子
不同條件:光的強度
相同條件:照射的時間、距離和角度、地點、鏡子的大小
實驗方法:用鏡子將太陽光投射到溫度計上,觀察比較用一面鏡子和多面鏡子,溫度計顯示的溫度有什么不同。
我的發(fā)現(xiàn):光線強溫度高,光線弱溫度低。
B、研究問題:物體的顏色和吸熱本領有關系嗎?
我的猜測:有關,顏色深吸熱本領強,顏色淺吸熱本領弱。
材料:溫度計,不同顏色的紙
不同條件:物體的顏色
相同條件:照射的時間、地點、紙袋的大小
實驗方法:把不同顏色的紙折成紙袋,分別插上溫度計平放到陽光下,觀察并記錄。
我的發(fā)現(xiàn):顏色深吸熱本領強,顏色淺吸熱本領弱。
C、研究問題:物體受陽光照射的角度吸熱本領有關系嗎?
我的猜測:有關,陽光直射吸熱本領強,陽光斜射吸熱本領弱。
材料:溫度計,黑色的紙袋
不同條件:物體放置方式
相同條件:照射的時間、地點、紙袋的大小
實驗方法:把黑色紙袋分別插上溫度計按與地面水平、垂直和與陽光垂直三種方式放到陽光下,觀察并記錄。
我的發(fā)現(xiàn):陽光直射吸熱本領強,陽光斜射吸熱本領弱。
第三單元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
1.常見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湖泊)、(峽谷)、(平原)等。我們家鄉(xiāng)的地形以(丘陵)為主。
2.地球上(海洋)多,(陸地)少。中國的西部多(高山),東部多(平原)。地形圖上,用(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在地形圖上綠色往往表示的是(平原 ),藍色表示的是(海洋或湖泊)。
3.地球的從內到外可以分成(地核)、(地幔 )、(地殼 )三部分,絕大部分地震發(fā)生在(地殼)內?;鹕交顒优c(地幔)和(地殼)運動有關。
4.由于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的作用,巖石破碎,這種現(xiàn)象叫風化。
5.風化作用會改變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這種變化是在緩慢的過程中進行的。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會是巖石最終變成(土壤)。
6.土壤是(小石子)、(沙)、(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腐殖質)和(鹽分)是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腐殖質)是動植物腐爛時產(chǎn)生的黑色物質,能使土壤變得肥沃。
7.根據(jù)顆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類,最大的是(沙礫),其次是(沙),接著是(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這些統(tǒng)稱為(巖石的微粒)。
8.雨點降落時的力可以打散并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動時,攜走了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帶走了,這就是(侵蝕)。(雨點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蝕的開始。
9.影響侵蝕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植物的覆蓋程度)、(降雨量的大?。┑?。(保護森林退耕還林)可以減少土地的侵蝕。
10.自然界中每時每刻都有(侵蝕)和(沉積)的現(xiàn)象發(fā)生。(侵蝕)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積)卻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侵蝕)和(沉積)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1.自然力如(流水)、(風)、(冰川)、(海浪)、(重力)等都會對土地產(chǎn)生侵蝕和沉積作用。
12.防止和減少災害發(fā)生采取的措施:(植樹造林)、(興修水利)、(修筑水壩)、(修梯田)、(封山育林)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會被(侵蝕);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會發(fā)生(沉積)。
14.連線: 盆地——四周地勢較高,中間低平。
山地——地勢較高,蜿蜒起伏,層巒疊嶂。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較緩,由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
高原——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
平原——地貌寬廣平坦,起伏很小。
細菌——分解動物、植物的殘留體
蚯蚓——使空氣和水更容易進入土壤
螞蟻——在土壤中群居
蝸牛和甲蟲——靠腐爛的生物為生
植物的根和莖——腐殖質的主要來源
15.為什么說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之一?
答:1.土壤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間,也為人類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來源。
2.土壤中蘊藏著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
3.土壤能儲存水和熱量,并在需要時釋放。
4.土壤能把垃圾分解成有用的肥料。
16.實驗計劃:
A、研究問題:溫度變化能使巖石發(fā)生變化嗎?
實驗材料:酒精燈、大理石塊、鑷子、冷水
實驗步驟:點燃酒精燈,用鑷子夾住石塊。
將石塊在酒精燈中燒熱并立即放入冷水中,使石塊冷卻。
反復操作幾次。觀察并記錄。
實驗現(xiàn)象:大石塊出現(xiàn)裂縫,杯底有石屑(小顆粒)掉落……
實驗結論:冷和熱的作用會使巖石發(fā)生風化。
B、研究問題:土地的坡度大小對侵蝕程度有影響嗎?
推測:有影響,坡度小土地侵蝕程度小,坡度大土地侵蝕程度大。
實驗方法:設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對比實驗。
要改變的條件:坡度不同。
保持不變的條件:土質一樣、降雨量的大小一樣,植物覆蓋一樣。
C、研究問題:土地上有無植物覆蓋對侵蝕程度有影響?
推測:有影響,有植物覆蓋的土地被侵蝕程度小,沒有植物覆蓋的土地被侵蝕程度大。
實驗方法:設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對比實驗。
要改變的條件:實驗組的土地上種上草和樹;對照組不種植物。
保持不變的條件:土地的坡度一樣、降雨量的大小一樣。
D、研究問題:雨量的大小對土地侵蝕的程度有影響嗎?
推測:雨量小土地不容易被侵蝕,雨量大土地容易被侵蝕。
實驗方法:設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對比實驗。
要改變的條件:降雨量的大小
保持不變的條件:同樣的土質,同樣的坡度,同樣的植物覆蓋。
第四單元 運動和力
1.物體都受到一個(向下)的力,這就是(重力)。
2.一定的拉力能使靜止的小車運動起來,拉力越大 ,小車運動得(越快)。
3.物體形狀被改變時產(chǎn)生的(要恢復原形)的力叫(彈力)。利用彈力作動力的有(松緊帶)、(票夾)、(弓箭)、(拉力器)、(彈簧)。
4.橡皮筋在車軸上繞纏的方向與小車行駛的方向(是一致)的。橡皮筋纏繞的圈數(shù)(越多),小車行駛的(距離越遠、速度越快)。
5.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chǎn)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沖力)。。
6.要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對物體(施加一定的力)。要使物體運動得更快,必須對物體(施加更大的力)。要使運動的物體停下來,必須對物體(施加一定的阻力)。
7.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測量的工具叫(彈簧測力計),生活中常叫它(彈簧秤),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表示。 1?!郑?00克力)
8.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運動時,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發(fā)生摩擦,運動物體要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
9. 摩擦力大小與(物體接觸表的光滑程度)、(物體的重量)、(物體的運動方式)有關。
10.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滾動)和(滑動)兩種方式。
摩擦力對我們有時是有利的,有時是有害的。當人們需要摩擦力的時候,就想辦法(增大)它,當人們不需要摩擦力的時候,就想辦法(減?。┧?。
11.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應注意:
(1)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否在“0”位置。
(2)讀數(shù)時,視線與指針相平。
(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的測量范圍。
12.請列舉生活中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實例。(各至少3個)
增大:鞋子底上有花紋;車輪上有花紋;雪地上鋪稻草、足球鞋鞋底有鞋釘等。
減小摩擦力:;在拉鏈上涂蠟燭;往合頁里加點油等。
13.自行車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輪胎花紋、腳蹬車把手的表面粗糙、剎車;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自行車上滾珠軸承、腳蹬的軸、大小齒輪與鏈條。
14.請列舉生活中應用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的實例:
滑動:走路鞋底與地面接觸,剎車時輪胎與地面接觸,擦黑板時黑板擦與黑板接觸。
滾動:汽車行駛時輪胎與地面接觸,足球在草地上滾動,滾珠軸承的轉動。
15.賽車的設計特點:(1)輪胎很寬,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要設計力量很大的發(fā)動機;(3)車身重心很低,輪與輪之間的距離較寬,可以使行駛穩(wěn)定;(4)設計流線型車身,使阻力減到最低。
16.連線: 重力——使物體從滑梯上往下滑的力
彈力——海綿被壓扁后產(chǎn)生的力
反沖力——放鞭炮時讓鞭炮向上沖的力
摩擦力——物體從滑梯上往下滑時與滑梯接觸產(chǎn)生的力
使小車運動慢的因素——載重量大、摩擦力大、拉力小
使小車運動快的因素——載重量小、摩擦力小、拉力大
17.實驗計劃:
A、研究問題:摩擦力大小和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系嗎?
我的猜測:有關,接觸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大。
材料:小車、彈簧測力計、毛巾
不同條件:接觸面的光滑程度
相同條件:物體重量、運動方式
實驗方法:用測力計測出小車正常行駛時的摩擦力;桌面鋪上毛巾,測出小車在毛巾上行駛的摩擦力;記錄并比較數(shù)據(jù)
我的發(fā)現(xiàn):接觸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觸面粗糙摩擦力大。
B、研究問題:摩擦力大小和物體的重量有關系嗎?
我的猜測:有關,物體輕摩擦力小,物體重摩擦力大。
材料:小車、彈簧測力計、鉤碼
不同條件:物體重量
相同條件:接觸面的光滑程度、運動方式
實驗方法:用測力計測出小車正常行駛時的摩擦力;小車上放幾個鉤碼再測出行駛的摩擦力;記錄并比較數(shù)據(jù)
我的發(fā)現(xiàn):物體輕摩擦力小,物體重摩擦力大。
C、研究問題:摩擦力大小和物體運動方式有關系嗎?
我的猜測:有關,滾動時摩擦力小,滑動時摩擦力大。
材料:小車、彈簧測力計、透明膠帶
不同條件:運動方式
相同條件:物體重量、接觸面的光滑程度
實驗方法:用測力計測出小車正常行駛時的摩擦力;用膠帶固定車輪再測出行駛的摩擦力;記錄并比較數(shù)據(jù)
我的發(fā)現(xiàn):滾動時摩擦力小,滑動時摩擦力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