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五上復習資料1
第一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
1、種子的發(fā)芽需要一定的條件:適宜的溫度、水、充足的空氣。
2、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空氣、水、溫度、養(yǎng)分、空間等。
3、動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如空氣、水、空間和食物等。
4、生物之間像鏈環(huán)一樣的食物關(guān)系叫作食物鏈。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
5、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
6、自然界是某一區(qū)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做生物群落。
7、我們常常做對比實驗,它需要有兩組實驗數(shù)據(jù),分別是實驗組和對照組。我們再做對比實驗時,只允許改變一個條件,其余條件都不改變。
第二單元:光
1、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是光源。擋光物和屏。
2、像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3、光是直線傳播的,太陽光以每秒約30萬千米的速度傳播。擋光物會有影子因為光是直線傳播成的。
4、光在過程中碰到物體會發(fā)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線傳播的。
5、許多光源在發(fā)光的時候也在發(fā)熱。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6、利用凹面鏡會聚光線的特性,可以得到強光和熱源。
7、物體吸熱的本質(zhì)與物體的顏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陽光的直射的照射角度有關(guān)。
8、太陽能是一種清潔,節(jié)能,安全的能源,人們正在大力開發(fā)和使用太陽能。
第三單元:地球表面極其變化
1、地球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峽谷、平原等。
2、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嶇不平的。
3、火山和地震是由地球內(nèi)部的運動造成的。
4、巖石在大氣、水、生物等長期聯(lián)合作用下發(fā)生風化現(xiàn)象。
5、風化作用會改變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這種變化是在緩慢的過程中進行的。
6、風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會是巖石最終變成土壤。
7、土壤包含巖石風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顆粒(小石子、沙、黏土)、動物、植物的殘留物,以及腐殖質(zhì)、水和空氣等。
8、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zhì)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后沉積。
9、保護森林退耕可以減少土地的侵蝕。
10、雨水和徑流會把泥土帶走,使土地受到侵蝕。
11、流水、風力、海浪、冰川等都會對地表產(chǎn)生侵蝕和沉積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12、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等會影響土地被侵蝕的程度。
13、河流也是流水侵蝕土地而形成的。
14、河流會侵蝕河床和河岸,并帶走泥土,在水流比較緩慢的地方,這些泥土又會沉積下來。
15、河流的侵蝕和沉積作用,形成了許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第四單元:運動和力
1、重力是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小車運動起來,拉力越大,小車運動得越快。
3、彈力是物體形狀改變時產(chǎn)生的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
4、橡皮筋的彈力越大,作用時間越長,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
5、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chǎn)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沖力。
6、要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對物體用力要使物體運動得更快,必須對物體用更大的力。
7、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力的單位是“?!薄?div style="height:15px;">
8、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成的。
9、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重量有關(guān):物體越重,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
10、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接觸面發(fā)生摩擦,會產(chǎn)生摩擦力。
11、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有關(guān):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滑動的摩擦力大
12、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方式,(滾動還是滑動)有關(guān),對于相同的物體,滾動的摩擦力小,滑動的摩擦力大。
13、物體運動有不同形式:如滑動、滾動和反沖力。運動的快慢是可以測量和比較的。
14、運動的 物體失去動力后自己會停止下來,是因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15、滾珠軸承是一種將滑動轉(zhuǎn)變?yōu)闈L動的裝置。
16、摩擦力對我們有時是有用的,有時是有害的。再工作時有時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需要減少摩擦力。
17、常有的力有:重力、彈力、反沖力和摩擦力。
18、技術(shù)設計具有一定的程序。
河北版五年級科學上冊總復習資料2
1、種子萌發(fā)需要(適量的水)、(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
2、根據(jù)土壤中“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類,含沙多的叫(沙質(zhì)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質(zhì)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
3、鳳仙花、西紅柿、白菜等大部分植物適合生長在(壤土)里。
4、三種土壤滲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質(zhì)土②壤土 ③黏質(zhì)土
5、三種土壤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①黏質(zhì)土 ②壤土 ③ 沙質(zhì)土
6、“雨露滋潤禾苗壯,萬物生長靠太陽。”這說明(水、光照、溫度)等因素對植物生長有影響。
7、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有: (水)、(陽光)、(溫度)、(空氣)、肥料等。
7、喜陰植物在植物學中被稱為(耐陰)植物。這類植物的特點是(吸收光的能力特別強),能在很弱的陽光下正常生長.
8、根據(jù)植物根的不同分類標準把根分為:直根(如芹菜、白菜)、須根(例如蔥、蒜)、貯藏根(如 胡蘿卜、紅蘿卜、白蘿卜等)
9、植物的莖與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區(qū)別是:莖有(節(jié)和芽),節(jié)是指莖上長(葉)的地方。例如(姜、藕、馬鈴薯)是(莖);(甘薯)是(根)。
10、有些動物只以(植物)為食物,叫(草食性動物)如(馬、牛、羊、蝗蟲等);有些動物以(其它動物)為食物叫(肉食性動物)如(虎、狼、蛇、青蛙等);而有些動物既吃植物也吃動物叫(雜食性動物)如(貓、狗、螞蟻、麻雀、老鼠等)。
11、向日葵的花盤能向著太陽的方向轉(zhuǎn)動,這種特性稱為(向光性)。
12、大多數(shù)植物都具有(向光性),除了具有向光性外還有(向水性)。
13、多數(shù)植物的根總(向下)生長,莖(向上)生長,我們把植物的這種特性稱為(向地性),這是植物受(地球引力)作用的結(jié)果。
14多數(shù)植物都有(定向運動)包括(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
15、養(yǎng)魚者在夏季利用昆蟲的(趨光性),用(燈光誘蟲養(yǎng)魚)。 “飛蛾撲火”也是由于昆蟲的(趨光性)。
16、生物學家把動物依季節(jié)不同變更棲息地區(qū)的習性稱為(遷徙),例如(家燕、大雁等一些鳥類)就有(遷徙)的生活習性。。
17、像鳥類一樣,一些魚類有(洄游)行為如(鮭魚和大馬哈)。除魚類外能長途洄游的還有其他(動物)如(南極鯨、海龜)
18、像(鳥類的遷徙)、(魚類的洄游)這樣的習性都可以稱為動物的(遷移)。
19、、植物雖然不能移動,但也有(遷移)現(xiàn)象。植物的花粉、種子、果實等可以被 (風、水、動物和植物)本身傳播到其他地方,甚至可以由(人)帶到其他地區(qū)。
20、冬眠是動物(適應)大自然變化的一種(生理現(xiàn)象)。冬眠時,動物(體溫下降),血液循環(huán)(速度減慢),每分鐘呼吸的次數(shù)(顯著降低),(營養(yǎng)物質(zhì)和能量)的消耗也大大(減少)。
21、駱駝遇到水源會盡量多飲水,并把水貯存在(血液)里。
22、(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
23、駝峰里貯存的是(脂肪),它能隔開(太陽的熱量),又能轉(zhuǎn)化成(水分),所以人們把(駝峰)叫(固體水庫)。
24、像蝗蟲、甲蟲這樣,具有與其生活的環(huán)境顏色一致或近似的體色,叫(保護色)。像竹節(jié)蟲和枯葉蝶那樣,體色和形態(tài)都和環(huán)境中的其它動物或另一種生物相似,而不易被敵害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叫(擬態(tài))。
25、(法國)工程師(喬治。麥斯特羅)從(芒刺)這種植物中得到啟示發(fā)明了(尼龍塔扣)。
26、人除了適應(自然環(huán)境)外,還要適應(社會環(huán)境)。
27、人類所處的環(huán)境,按環(huán)境要素可以分為成(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
28、人類的衣食住行需要(動物)和(植物)提供。
29、人類的生存依賴(環(huán)境),離不開(環(huán)境),還要適應(環(huán)境)。
30、人們用(溫度)來描述物體的(冷熱程度),并用(溫度計)來測量它的高低。
31、當我們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熱水的容器中時,冷水會逐漸(變熱),熱水會逐漸(變涼),這說明熱是從(熱水)傳向(冷水)的。
32、熱能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在同一種物體中,從溫度(高)的部分傳向溫度(低)的部分。這種熱的傳遞方式叫(熱傳導)。
33、想知道一杯水的冷熱程度,最精確的方法是(用溫度計測量)。金屬、陶瓷等(傳熱能力強)的物體稱為(熱的良導體);塑料、橡膠、木頭等(傳熱能力弱)的物體稱為(熱的不良導體),適合做(隔熱)材料。
34、顏色(越深)吸熱本領(越強)。
35、地球上的熱主要來自(太陽),太陽是個炙熱的大火球,距離地球約(1.5億千米),它從遙遠的太空直接將熱傳給地球,這種傳遞熱的方式叫做(輻射)。
36、1700年前,諸葛亮扎成(孔明燈),用來傳遞作戰(zhàn)信息。
37、200多年前,法國的(蒙特哥耳菲)兄弟制成了(熱氣球),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完成的自由飛行。
38、空氣受熱后會(上升),(上升的熱空氣)使(孔明燈)和(熱氣球)升上了天空。
39、有時需要減少熱的傳遞,使物體的溫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這就是(保溫);有時需要使熱散失,加快熱的傳遞,使物體的溫度盡快降下來,這就是(散熱).
40、1910年,(德國)科學家(魏格納)在觀看地圖時發(fā)現(xiàn),(大西洋)兩側(cè)的大陸海岸線輪廓,尤其是(南北美洲)和(亞歐大陸)的海岸線輪郭彼此吻合,于是他提出了現(xiàn)在的(七大洲是由(一塊大陸)分裂開來的假設。
41、多數(shù)地質(zhì)學家認為,地殼是由(9個大板塊)和(12個小板塊)拼接成的。
42、(地震)是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發(fā)生時,能在幾分鐘內(nèi)使城市變成廢墟,造成大量人員傷亡。
43、人們通常把那些會讓人感到大地上下顛簸、猛烈搖動等地動現(xiàn)象叫(地震)。
44、公元132年,中國古代科學家(張衡)研制的(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動儀。
45、盡管火山噴發(fā)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但也有(有利)的一面,例如火山灰中有豐富的礦物質(zhì)。
46、地球表面是由(巖石)構(gòu)成的。地球內(nèi)部有(熾熱的巖漿)。
47、地球上每(6)小時有1個物種滅絕;地球上每年有(5---7萬公頃)的土地變成沙漠;地球上有(25%)人口缺少充足的飲用水。
48、根據(jù)巖石的形成,地質(zhì)學家通常將它分為(沉積巖)、(巖漿巖)、(變質(zhì)巖)三大類。
49、地球上的山地絕大多數(shù)是由(地殼板塊抬升)形成的,只有一部分山峰是由(火山噴發(fā))形成的。
50、(山地)是地球上地勢高低起伏最大的區(qū)域。
51、1972年,第一次世界人類環(huán)境會議通過了(“ 人類環(huán)境宣言 ”)和(“人類行動計劃”)。
52、1989年,我國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
53、(環(huán)境污染)和生物與生物、生物與非生物之間和諧關(guān)系被破壞成為嚴重環(huán)境問題。
54、環(huán)境發(fā)生了不利于人類生存的變化可能是(自然)發(fā)生的,也可能是由于(人的活動)引起的。
55、冬天,暖氣或爐子的熱是以(②對流)的方式傳遞的。
①傳導 ②對流 ③對流傳導輻射
56、夏天商店常用冰塊使魚保鮮,冰塊放在(①放在魚的上面)
①放在魚的上面 ②放在魚的下面
57、(環(huán)境問題的監(jiān)測),是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58、儲油罐的外面涂上銀白色的銀粉漆是為了(減少輻射熱)。
59、下面物體中( )是熱的良導體。
①紙板②銅片③鋁合金④棉花⑤不銹鋼⑥橡皮泥⑦空氣⑧木頭
二、判斷題:
1、冬天周圍的冷空氣傳遞給了我們的身體,所以我們感覺很冷(×)
2、地震時如果我們在教室上課不要盲目往室外跑(∨)
3、采集巖石時,通常帶上一個布袋或者盒子就可以了。(×)
4、我們制作掩飾標本盒的目的是便于欣賞各類巖石。(×)
三、填圖題:
1、填圖并分析魚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是怎樣與水中生活相適應的?
①流線型的身體、光滑的魚鱗能減少水的阻力,②鰭像船槳,在游泳時劃水用。③尾鰭像船舵和螺旋槳發(fā)動機。④用腮呼吸
:
1、填表分析仙人掌和蓮的形態(tài)是如何適應各自環(huán)境的?
仙人掌形態(tài)
如何適應環(huán)境
蓮的形態(tài)
如何適應環(huán)境
葉子變成針狀刺
氣孔少,能減
少水分蒸發(fā);
葉子寬闊肥大;
氣孔多利于水分蒸發(fā)
莖肥厚
能貯存水分
莖內(nèi)有空洞。
利于在水下吸收空氣和運輸水分
2、我們身邊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是什么?就其中一項調(diào)查分析:
(1) 我們身邊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是: ①沙塵暴②空氣污染③水污染 ④白色垃圾等
(2) 身邊環(huán)境問題調(diào)查表
時間
地點
調(diào)查人
存在的環(huán)境問題
空氣污染嚴重
原因分析
汽車排放的尾氣、工廠排放的煙塵。
我的建議
多走路、多騎自行車、回收工廠排放的煙塵。
動植物的外部形態(tài)或生活習性冬天和夏天的不同
外部形態(tài)或生活習性怎樣與環(huán)境適應
夏天
冬天
麻雀
身體瘦、羽毛少適應炎熱環(huán)境
身體胖、羽毛多適應寒冷
楊樹
枝繁葉茂、綠油油水分蒸發(fā)快
葉子落光減少水分蒸發(fā)
牙齒
捕食好處
爪
對捕食好處
草食性動物
鈍、像鍘刀
適于切草
有蹄子
跑得快、躲避敵害、覓食
肉食性
尖利
便于撕咬
能伸縮鋒利
便于抓捕食
雜食性
動物
有犬齒和門齒
可吃肉類和植物類
爪長
便于攀爬摘高處果實
三、簡答題:
1、為什么許多鳥類具有遷徙的生活習性?①躲避寒冷②食物短缺③繁殖后代
2、風是怎樣形成的?
空氣受熱后會上升,周圍的冷空氣會補充過來,從而形成了風。
3、我讓熱水涼得更快的方法有哪些?
①來回攪動。②吹風 ③把盛熱水的容器放入盛涼水的容器里。
④把熱水倒在表面積大的容器里。⑤把一個容器里的熱水倒入另一個空容器里,反復多次。⑥把水倒在金屬或陶瓷等熱的良導體的容器里。
4、地震發(fā)生時我們該怎么辦?
地震發(fā)生時首先要保持冷靜并做到:
①熄滅爐子,拔掉電源,迅速跑到室外空地上上,并且遠離高壓線 ②如果來不及要躲避到廚房、衛(wèi)生間等狹窄的地方或堅固的桌子、床等家具側(cè)面,并盡可能找到一些物品保護頭部。
5、地震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①建筑物倒塌或損壞 ②人身傷亡 ③大量社會物質(zhì)損失 ④山體崩塌 ⑤泥石流 ⑥水災 ⑦火災 ⑧瘟疫。
6、暖氣片是怎樣使室內(nèi)空氣變熱的/
暖氣片使它附近的空氣受熱上升,周圍比較冷的空氣就會補充過來,補充過來的冷空氣又受熱上升,周圍比較冷的空氣又會補充過來,這樣在冷熱空氣的對流過程中使整個室內(nèi)的空氣變暖。
7、、根有什么特點?
①根都有根尖、根毛 ②都向下生長 ③都長在地下。
8、根有什么作用?
①固定植物②吸收輸送水和無機鹽③貯存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功能④少數(shù)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功能。
9、莖有什么作用?
①莖具有輸導、支持的功能 ②少數(shù)的植物的莖也有繁殖和儲藏營養(yǎng)的作用。
10、生產(chǎn)的發(fā)展和新材料的使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好處?
①節(jié)省時間 ②提高效率 ③做工精美。
11、(豆苗、花生、西瓜)在(沙質(zhì)土)里長得好,為什么?
因為沙質(zhì)土土質(zhì)疏松、透氣性好、滲水能力強、利于作物根系發(fā)育。
12、我們采取哪些行動使植物長得更好?
①澆適量的水 ②施適量的肥③松土 ④除草 ⑤捉蟲 ⑥搭架
13、動物有哪些防御方式并舉例
①放臭氣(例如臭大姐、黃鼠狼、臭鼬)②噴射毒液(例如眼鏡蛇、馬蜂、蝎子)③保護色(例如變色龍、蝗蟲、甲蟲、青蛙)④蟄刺(例如蜜蜂)⑤擬態(tài)(例如竹節(jié)蟲、枯葉蝶)。⑥用硬殼(例如海龜、蝸牛)⑦用響聲(例如響尾蛇)⑧裝死(例如甲蟲)⑨自切(例如壁虎。)⑩逃跑(例如兔子、鹿、馬、羊)……..
14、人類的哪些行為使環(huán)境遭到破壞?
①過度放牧 ②亂砍亂伐 ③亂扔垃圾 ④工業(yè)污染 ⑤圍湖造田⑥隨意捕殺動物。
13、為了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人們都做了哪些努力?
①城市綠化② 家庭綠化 ③使用無鉛汽油 ④騎車或步行上下。
14、動植物有哪些過冬方法?
(?。﹦游镞^冬的方法有:①遷移 ②冬眠 ③皮毛脂肪增厚 ④毛變成與雪地接近的灰白的保護色。
(2)植物過冬的方法有:①澆凍水 ②搬屋子里 ③用草把莖包起來 ④埋土里 ⑤放大棚里 ⑥落葉。
15、廚房的排風扇為什么要安裝在比較高的地方?
因為熱空氣上升,所以排風扇要安在比較高的地方。
16、暖氣片為什么要安在窗戶的下面?
冷空氣從窗戶縫鉆進來,暖氣片使它受熱上升,冷空氣又從窗戶縫鉆進來,暖氣片又使它受熱上升,這樣在冷熱空氣的對流過程中使整個室內(nèi)的空氣變暖,所以暖氣片要安在室內(nèi)窗戶的下面。
23、室內(nèi)的空調(diào)為什么要安裝在比較高的地方?
因為熱空氣上升,空調(diào)排出的冷空氣把熱空氣變冷,熱空氣又上升,空調(diào)排出的冷空氣又把熱空氣變冷,這樣在冷熱空氣的對流過程中,使室內(nèi)變冷。所以空調(diào)要安裝在比較高的地方
24、夏天為什么穿淺色衣服?冬天為什么穿深色衣服?
因為夏天熱,而淺色衣服吸熱本領差,所以夏天穿淺色衣服感覺比較涼快;冬天冷,而深色衣服吸熱本領強,所以冬天穿深色衣服感覺比較暖和。
25、生產(chǎn)的發(fā)展和新材料的使用給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帶來了哪些害處?能否避免?
(1) 害處:①工廠跑排放的煙塵、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氣使空氣污染。②生產(chǎn)、生活中排放的有毒的廢水使水污染。③農(nóng)藥、化肥的使用使土壤污染④植被減少、水土流失、臭氧層被破壞、土地荒漠化、淡水缺乏等造成環(huán)境污染。
(2)這種危害不可避免,但可以有效控制。
小學科學五上三單元地球表面及其變化單元復習資料3
★★★
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zhì)、水和空氣等物質(zhì)的混合物。
2.由于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的作用,巖石破碎,這種現(xiàn)象叫風化。
3.地球從內(nèi)到外可以分成地核、地幔 、地殼三部分,絕大部分地震發(fā)生在地殼內(nèi)。
★★
1.地形指地球表面的形態(tài),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嶇不平的。陸地上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峽谷、湖泊等。
2.峰巒高聳,地勢崎嶇的是高山,海拔不高,山頂渾圓的是山丘 ,低平而寬廣的是平原,周圍有山地、高原環(huán)繞,中間地勢較低的是盆地 。
3.我國的西部多高山,東部多平原。地形圖上,用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地形,綠色往往表示的是平原,藍色表示的是海洋或湖泊。
4.火山活動與地幔和地殼運動有關(guān)。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內(nèi)部運動引起的。地球內(nèi)部運動使地表形態(tài)發(fā)生不斷的變化,這種變化有時表現(xiàn)出來是很猛烈的,如地震、火山;有時出表現(xiàn)為極其緩慢的變化,如喜馬拉雅山的隆起。
5.許多科學家認為,組成地球外殼的巖石圈原來是一個整體,后來地球內(nèi)部運動的力量使它分裂成現(xiàn)在的大陸板塊。大陸板塊相互碰撞、分離、平移,從而導致地表的巨大變化。
6.水流動時能攜帶土壤微粒跟著一起運動,當水流靜止下來時,攜帶的物質(zhì)也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重的顆粒先沉積,輕的顆粒后沉積。
7.腐殖質(zhì)是動植物腐爛時產(chǎn)生的黑色物質(zhì),能使土壤變得肥沃,鹽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礦物質(zhì),它們都是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
8.雨水和徑流(沿著地表流走的雨水叫徑流)會把地表的泥土帶走,使土地受到侵蝕。
9.防止和減少災害發(fā)生采取的措施:植樹造林、興修水利、修筑水壩、修梯田、封山育林……
★
1.根據(jù)顆粒大小把土壤的微粒分:沙礫、沙、粉沙、黏土,統(tǒng)稱為巖石的微粒。
2.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土壤,土壤和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它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3.自然界中每時每刻都有侵蝕和沉積的現(xiàn)象發(fā)生。侵蝕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積卻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谕瞧皆G治g和沉積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4.在河流對土地的侵蝕和沉積過程中,上游河床往往布滿了大石頭,中游河床堆積了很多的鵝卵石,下游河床堆滿細沙。
5.自然力如流水、風、冰川、海浪、重力等都會對土地產(chǎn)生侵蝕和沉積作用。
●●●
1.影響侵蝕的因素:土地的坡度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等。
2.把土壤放入水中,發(fā)現(xiàn)水中有氣泡,說明土壤中含有空氣。把沉積物的上層抹在手上,感覺很細膩,那是黏土。
3.你是怎樣驗證“溫度對巖石有破壞作用”這個猜想的?請你簡單地寫出實驗過程和實驗結(jié)果。
研究問題:
溫度對巖石有破壞作用嗎?
我的推測:
溫度對巖石有破壞作用。
實驗材料:
巖石、水、酒精燈、燒杯、火柴、夾子
實驗過程:
1.用火柴把酒精燈點燃;
2.用鑷子夾住巖石在酒精燈的外焰上加熱;
3.幾分鐘后把巖石迅速放入盛水的杯子里;
4.反復幾次;
5.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記錄。
實驗現(xiàn)象
巖石碎裂。
研究結(jié)論
溫度對巖石有破壞作用。
4.土地被侵蝕程度可能跟(土地的坡度)、(土地上有無植物覆蓋)和(降雨量的大?。┑纫蛩赜嘘P(guān)。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因素設計對比實驗來研究。
研究問題:
土地被侵蝕程度跟降雨量的大小有關(guān)嗎?
我的推測:
降雨量越大,土地被侵蝕的程度越大;降雨量越小,土地被侵蝕的程度越小。
實驗材料:
2個相同大小的塑料水槽、土壤、2個灑水瓶、水
實驗方法:
對比實驗
不同條件:
降雨量的大小(灑水瓶的灑水孔大小不同)
相同條件:
土地的坡度、土地上都沒有植物覆蓋
實驗的方法:
1.在2個相同大小的塑料水槽里分別裝入一些土壤,做成相同的坡度。
2.在兩個灑水瓶(灑水孔的大小不同)里裝入相同數(shù)量的水。
3.分別往土壤上噴水,觀察土壤被侵蝕的程度。
4.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得出結(jié)論。
實驗現(xiàn)象
灑水孔大的灑水瓶噴灑過的土地被侵蝕程度嚴重。
研究結(jié)論
降雨量越大,土地被侵蝕的程度越大;降雨量越小,土地被侵蝕的程度越小。
5.
研究問題:
土地被侵蝕程度跟土地上有無植物覆蓋有關(guān)嗎?
我的推測:
土地上有植物覆蓋,土地被侵蝕的程度小;土地上無植物覆蓋,土地被侵蝕的程度大。
實驗材料:
2個相同大小的塑料水槽、土壤、2個灑水瓶、水
實驗方法:
對比實驗
不同條件:
土地上有無植物覆蓋
相同條件:
土地的坡度、降雨量的大?。⑺康臑⑺状笮∠嗤?div style="height:15px;">
實驗的方法:
1.在2個相同大小的塑料水槽里分別裝入一些土壤,做成相同的坡度。其中一塊上覆蓋上一些植物。
2.在兩個相同的灑水瓶里裝入相同數(shù)量的水。
3.分別往土壤上噴水,觀察土壤被侵蝕的程度。
4.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得出結(jié)論。
實驗現(xiàn)象
有植物覆蓋的土地被侵蝕的程度??;無植物覆蓋的土地被侵蝕的程度大。
研究結(jié)論
土地上有植物覆蓋,土地被侵蝕的程度?。煌恋厣蠠o植物覆蓋,土地被侵蝕的程度大。
6.
研究問題:
土地被侵蝕程度跟土地的坡度大小有關(guān)嗎?
我的推測:
土地坡度越大,土地被侵蝕程度越大;土地坡度越小,土地被侵蝕程度越小。
實驗材料:
2個相同大小的塑料水槽、土壤、2個灑水瓶、水
實驗方法:
對比實驗
不同條件:
土地上的坡度大小
相同條件:
土地上都沒有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灑水瓶的灑水孔大小相同)
實驗的方法:
1.在2個相同大小的塑料水槽里分別裝入一些土壤,做成不相同的兩個坡度。
2.在兩個相同的灑水瓶里裝入相同數(shù)量的水。
3.分別往土壤上噴水,觀察土壤被侵蝕的程度。
4.根據(jù)觀察到的現(xiàn)象得出結(jié)論。
實驗現(xiàn)象
坡度大的那塊土地被侵蝕的程度大;坡度小的那塊土地被侵蝕的程度小。
研究結(jié)論
土地坡度越大,土地被侵蝕程度越大;土地坡度越小,土地被侵蝕程度越小。
小學科學五上四單元運動和力單元復習資料
★★★
1.當我們用手提某種物體時,都會感受到物體對手有一個向下的力, 這個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力。)
2.橡皮筋在車軸上纏繞的方向與小車行駛的方向是相反的。
3.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形狀容易改變,在形狀改變時會產(chǎn)生一個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叫做彈力。生活中,利用彈力的例子有衣褲松緊帶、弓箭、拉力器、彈簧、票夾等。
4.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chǎn)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做反沖力。生活中,利用反沖力的例子有噴氣式飛機、火箭、煙花、爆竹、鞭炮等。
5.人們在生活中習慣用克、千克來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科學技術(shù)上統(tǒng)一規(guī)定用牛頓作力的單位,簡稱牛,用字母N表示。1?!?00克力。
6.物體在運動時,會受到接觸面給它的一個阻礙運動的力,這個力叫做摩擦力。
7.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光滑程度、物體的重量、運動方式(是滾動還是滑動)等因素有關(guān)。
★★
1.要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對物體施加動力;要使物體運動得更快,必須對物體施加更大的動力;要使運動的物體停止運動,必須對物體停止施加動力。
2.彈簧測力計是用來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在生活中常常被叫做彈簧秤。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成的。
3.摩擦力對我們有時是有利的,有時是有害的。我們走路、騎車行駛摩擦力太小會打滑,這時的摩擦力是有利的;機器運轉(zhuǎn),部件相互摩擦而磨損,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小孩蹬滑板車玩,摩擦力對滑板車前進有阻礙作用,這里的摩擦力是有害的,但人能穩(wěn)穩(wěn)地站在滑板車上,這里的摩擦力有是有利的。
●●●
1.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應注意:①拿起彈簧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否指在“0”位置;②讀數(shù)時,視線與指針相平;③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的測量范圍。
2.我們用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一個物體,剛好能使這個物體運動起來的力就相當于它受到的摩擦力。
3.在工作生活中有時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時需要減小摩擦力。鞋底做花紋、汽車輪胎做花紋和掛鐵鏈是為了使運動物體接觸面更粗糙,增大摩擦力,從而防滑;旱冰鞋安裝滾輪,改滑動為滾動式為了減小摩擦力。
4.
研究問題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我的推測
物體重量影響摩擦力的大?。涸谕粋€平面上,運動方式相同時,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摩擦大(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
實驗材料
彈簧測力計、鉤碼四個、塑料盒一個
相同條件
運動方式(都是滑動)、接觸面光滑程度(同一個人接觸面)、彈簧測力計
不同條件
物體重量(鉤碼的數(shù)量)
實驗過程
1.在塑料盒中分別裝上一個、兩個、四個鉤碼,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向前勻速拉動塑料盒,分別記錄三次摩擦力的數(shù)據(jù)。
2.比較三次摩擦力的大小,得出結(jié)論。
實驗結(jié)論
物體重量影響摩擦力的大?。涸谕粋€平面上,運動方式相同時,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摩擦大(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
5.
研究問題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我的推測
接觸面的光滑程度影響摩擦力的大?。和粋€物體,運動方式相同時,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實驗材料
彈簧測力計、鉤碼一個、塑料盒一個、一塊正面光滑反面粗糙的木板
相同條件
物體重量、運動方式(都是滑動)、彈簧測力計
不同條件
接觸面光滑程度
實驗過程
1.把裝有一個鉤碼的塑料盒放在木板光滑面和粗糙面,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向前勻速拉動,分別記錄兩次摩擦力的數(shù)據(jù)。
2.比較兩次摩擦力的大小,得出結(jié)論。
實驗結(jié)論
接觸面的光滑程度影響摩擦力的大?。和粋€物體,運動方式相同時,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6.
研究問題
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我的推測
運動方式影響摩擦力的大小:在同一個平面上,同一個物體滑動時摩擦力大,滾動時摩擦力小
實驗材料
小車、彈簧測力計、透明膠、鉤碼2個
相同條件
物體重量(小車及鉤碼)、接觸面光滑程度(同一個人接觸面)、彈簧測力計
不同條件
運動方式(是滑動還是滾動)
實驗過程
1.在小車上裝上2個鉤碼。
2.讓小車能夠滾動,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車滾動時摩擦力的大小。
3.把小車的輪胎用透明膠固定住,讓小車不能滾動,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車滑動時摩擦力的大小。
4.比較兩個摩擦力的大小,得出結(jié)論。
實驗結(jié)論
在同一個平面上,同一個物體滑動時摩擦力大,滾動時摩擦力小
●●
1.尋找自行車上的好設計:自行車上與運動關(guān)系最密切的部件主要是指前后輪子、后輪軸上的小齒輪、鏈條、中軸大鏈盤、腳蹬、剎車等。需要摩擦力的地方主要有前后輪胎、腳蹬子表面、剎車橡皮。增加摩擦力的方法前二者用做花紋的方法使表面粗糙,后者用增加壓力的方法。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主要有前軸、中軸、后軸、腳蹬子軸,大小齒輪與鏈條。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是安放滾珠,加潤滑油。
2.
研究問題
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快慢的關(guān)系。
我的推測
拉力越大,小車的速度越快。
實驗材料
小車、線、墊圈若干、秒表
相同條件
每個墊圈的重量、小車行駛距離、小車、接觸面光滑程度(同一個接觸面)、線、秒表
不同條件
拉力大?。▔|圈數(shù)量)
實驗結(jié)論
拉力越大,小車的速度越快。
備注:
在這個實驗中,使小車運動起來的力是重力。
3.
研究問題
橡皮筋纏繞的圈數(shù)與小車行駛距離關(guān)系。
我的推測
在一定限度內(nèi),橡皮筋纏繞的圈數(shù)越多,小車行駛的距離越遠。
實驗材料
小車、橡皮筋、軟尺
相同條件
小車、接觸面光滑程度(同一個接觸面)、起點、同一根橡皮筋
不同條件
橡皮筋纏繞的圈數(shù)
實驗結(jié)論
在一定限度內(nèi),橡皮筋纏繞的圈數(shù)越多,小車行駛的距離越遠。
小學五年級第一學期期末檢測科學試題
、我會
填空。(30分)
1、通過實驗我們知道,種子發(fā)芽必需_________、_________和 三個條件。
2、自然界里的某一區(qū)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作 。
3、太陽光在沒有遇到物體之前是沿 傳播的。
4、地震和火山是地球_________運動引起的。
5、地球的_________力量、_________力量和人類自身的_________會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
6、由于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巖石破碎,這種現(xiàn)象叫_________。
7、物體都有一個向下的力,這就是_________。
8、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 來測量的。
二、我會選擇。(20分)
1、下面需要冬眠的動物是( )。
A、蜜蜂 B、青蛙 C、蚊子
2、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體色往往是( )的。
A、灰色 B、綠色 C、褐色
3、我國古代人用太陽與影子的關(guān)系發(fā)明的計時儀器是( )。
A、指南針 B、日晷 C、地震儀
4、醫(yī)生帶額鏡給病人檢查耳朵,是巧妙地利用了( )解決了難題。
A、光的直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斜射
5、同樣材料的物體,放置的角度也相同,但表面涂上( )色,吸收太陽熱的本領就最大了.
A.紅 B.白 C. 黑
6、地形圖上白色表示 ( )的山峰。
A、一年長青 B、四季分明 C、終年積雪
7、下列現(xiàn)象不屬于反沖現(xiàn)象的是( )。
A、噴氣式飛機飛行 B、火箭發(fā)射上天空 C、烏賊噴出墨汁逃避敵人
8、給小車裝上動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橡筋繞的圈數(shù)越多,彈力越大。 B、橡筋繞的圈數(shù)越多,彈力越小。
C、橡筋繞的圈數(shù)越多,小車越慢 D、橡筋繞的圈數(shù)與小車的快慢無關(guān)。
9、我們知道1牛約等于( )克的力
A 、10 B、100 C、 1000
10、下列現(xiàn)象中,增加了摩擦力的是( )
A、滑冰 B、剎車 C、滑動變滾動
三、我會判斷。(20分)
( )1、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
( )2、環(huán)境影響著植物的生長,但是植物的生長不會影響周圍的環(huán)境。
( )3、不能用肉眼觀察太陽,因為強烈的陽光會灼傷眼睛的視網(wǎng)膜而傷害眼睛。
( )4、太陽灶是利用凸透鏡會聚光線、產(chǎn)生高溫的原理。
( )5、十五的月亮很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 )6、地表徑流的流速越大,對土地的侵蝕作用越明顯。
( )7、火山噴發(fā)只會給人類帶來危害,不會帶來任何好處。
( )8、地球表面形態(tài)的變化都是很猛烈的。
( )9、自行車的車輪與軸之間都安裝了滾珠軸承,用來減小摩擦力。
( )10、為了好看,我們的鞋底制造了許多美麗的花紋。
四、我會連線。(10分)
把左右兩邊相關(guān)的項用線連接起來。
重力 用橡筋帶動小車
彈力 用墊圈拉動小車
反作用力 用汽車帶動小車
反沖力 用螺旋槳帶動小車
拉力 用氣球推動小車
五、我來實踐。(20分)
1、媽媽買來幾個蘋果,小明想知道它們的重量,家里只有一個彈簧測力計,他不會用,請你幫助小明學會使用。
2、這是小明設計的一個簡易太陽能熱水器方案,請你評價一下,說出理由。
材料:大紙盒、棉花、小飲料瓶、錫紙、透明塑料布。
方案內(nèi)容
理由
1、把瓶子放在盒子里,周圍塞上棉花。
2、瓶子背面用錫紙反光。
3、對著光的一面用透明塑料布蓋住水瓶。
4、盒子可以改變角度。
5、將盒子外面全涂成黑色。
評分意見
一、我會
填空:共30分,每空2分。
1、水,空氣,合適的溫度; 2、生態(tài)系統(tǒng); 3、直線;4、內(nèi)部; 5、內(nèi)部、外部、活動 6、水,大氣,氣溫(動植物的作用),風化; 7、重力;8、測力計 。
二、我會選擇:共20分,每題2分。
1、B; 2、B; 3、B; 4、B; 5、C; 6、C; 7、C; 8、A; 9、 B; 10、B。
三、我會判斷:共20分,每題2分。
1、√; 2、×; 3、√; 4、×; 5、×; 6、√ ; 7、×; 8、×; 9、√; 10、×。
四、我會連線:共10分,每線2分。
五、我來實踐:共20分,每小題10分。
1、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應注意:①、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印針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②、讀數(shù)時,視線與指針相平。③、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的測量范圍。
2、
方案內(nèi)容
理由
1、把瓶子放在盒子里,周圍塞上棉花。
起保溫的作用
2、瓶子背面用錫紙反光。
利用光的反射,使光更強,利用強光攜帶熱量多,讓瓶子吸收更多的熱
3、對著光的一面用透明塑料布蓋住水瓶。
起保溫的作用
4、盒子可以改變角度。
調(diào)節(jié)盒子與太陽光成垂直角度,吸收更多的熱
5、將盒子外面全涂成黑色。
黑色吸熱快
一、概念知識
1.像電燈這樣自己發(fā)光的物體叫做 。(注:自己發(fā)光的條件:①自然光,如太陽、螢火蟲;②非自然光但處于發(fā)光狀態(tài),如點燃的蠟燭、點亮的電燈;③月亮不是光源)
2.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 、 、 。
3.從不同的側(cè)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 。
4. 同一光源從不同的側(cè)面照射一個物體,所產(chǎn)生物體影子的 、 、 、都不同;被照射的物體離光源越近,產(chǎn)生的影子 ,離光源越遠,物體產(chǎn)生的影子 。
5.光源、被照射物體、影子三者在一條直線上,所以光源照射方向與影子方向總是 的。
6.一天中,太陽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影子的變化是由 邊到 邊的,影子的長短變化是 ;一天中,陽光下物體影子最短的時候是 ,太陽的位子最
高; 和 最長,太陽的位子最低。
7.古代,人們用日影觀測儀(也稱日晷)來計時,其原理是物體的影子 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8.光在空氣中是以 的形式傳播的。光的傳播速度很快,每秒約 千米。
9.光在傳播時,遇到 的物體,一部分光就會被遮住,物體的 面就有一個暗區(qū),這就是影子。(注意不能用眼睛直對很亮的光源)
10.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 ,也叫 ,反射光線也是沿 傳播的。
11.眼睛有一個能控制入射光線的器官,那就是瞳孔。當光強時,瞳孔就會 ;當光弱時,瞳孔就會 。
12.人們運用光的反射原理制造的物品有 、 等。
13.潛望鏡的的兩塊鏡片都是 。
14.許多光源在發(fā)光的時候也在 。太陽給人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溫暖。
15.光強時,物體得到的溫度就 ;光弱時,物體得到的溫度就 。用一面鏡子比用多面鏡子照射時,物體得到的溫度低。
16.人們發(fā)現(xiàn) 和 能把光線會聚起來,形成強光和高溫。在我國,人們利用凹面鏡取火的有 和 ;18世紀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列曾用
會聚光線獲得高溫去加熱一種化學物質(zhì),從而制得了氧氣。
17.太陽是地球上最大的 和 。在陽光下,不同顏色的物體吸熱本領不同,
色的物體吸熱最快,反光能力最弱; 色的物體吸熱最慢,反光能力最強。
18.在陽光下,同一種顏色的紙袋按 的方式擺放,升溫最快。
19.太陽能熱水器是利用多種科學原理設計出來的一種節(jié)能裝置
二、實驗設計
1、黑色、粉色、鋁箔色、黑色蠟光、白色等五種顏色的物體吸熱能力強弱對比研究的實驗設計。
實驗器材:黑色、粉色、鋁箔色、黑色蠟光、白色等五種顏色的紙袋、五支溫度計、計時器
操作過程:1.記錄溫度計的初始溫度,把5支溫度計分別放入不同顏色的紙袋中,并排放在陽光下。
2.用計時器計時,觀察并兩分鐘記錄一次溫度。
3.對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分析,得出結(jié)論。
實驗結(jié)論:這五種顏色的紙袋吸熱由強到弱是的:黑色、黑色蠟光紙、鋁箔紙、粉色、白色
三、分析題
做光的強弱與溫度的關(guān)系的實驗。10月21日下午第一節(jié)課,天氣晴朗,某班同學在操場上測得如下數(shù)據(jù),見表格。(溫度單位℃,在表格中省略。)
鏡子數(shù) 不用鏡 一面鏡 兩面鏡 三面鏡
①組 22 22 24 26
②組 19 20 22 24
③組 21 32 33 35
(1)以上3組同學測量活動中,你認為數(shù)據(jù)有錯誤的小組有 。
(2)第 小組是正確的,請你在下面表格中完成矩形統(tǒng)計圖。
(3)從數(shù)據(jù)中分析,光的強弱和溫度有什么關(guān)系?
第一單元:生物與環(huán)境
1、種子發(fā)芽需要一定的條件。綠豆種子發(fā)芽需要水和適宜的溫度。植物的生長需要合適的環(huán)境條件。當環(huán)境改變的時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主要包括適宜的溫度、充足的水分、空氣。
4、動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對于一個生物來說,周圍的環(huán)境包括生物環(huán)境和非生物環(huán)境。生物環(huán)境有動物、植物、微生物等,非生物環(huán)境有陽光、溫度、水、空氣、土壤等。
各種動物都喜歡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不同的動物對環(huán)境有不同的需求。當環(huán)境不合適它們生存時,它們會重新選擇合適的環(huán)境生活,否則它們將難以生存。同時,動物在形態(tài)、構(gòu)造和習性上都有它們各自適應環(huán)境的本領。
蚯蚓喜歡黑暗潮濕的環(huán)境。
5、生物之間這樣一種像鏈環(huán)一樣的食物關(guān)系,稱為食物鏈。薔薇花叢中動植物之間存在著食物能量交換關(guān)系。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生物的叫做生產(chǎn)者,直接或間接地吃別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費者。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俗話說的“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啃泥底”,就生動而形象地比喻了這種相依為命的食物鏈關(guān)系。
同一種植物會被不同的動物吃掉,同一種動物也可能吃多種食物,生物之間這種復雜的食物關(guān)系形成了一個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叫做食物網(wǎng)。如果一種生物滅絕了,就會影響其他多種生物的生存,因而保護一種生物,也就是保護了許多種生物。
6、像池塘里的這些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一片樹林、一塊草地、一個湖泊、一個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個生態(tài)群落。
7、減少水和添加動物、植物會引起生態(tài)群落的變化。
8、自然界里某一區(qū)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即生物群落。
沙塵暴是污染環(huán)境,危害我們生活的一種惡劣天氣。近年來,沙塵暴在我國北方發(fā)生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甚至開始影響我國其他地區(qū)。
世界上第一個自然保護區(qū)是1872年3月1日成立的美國黃石國家公園。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qū)是1956年成立的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qū)。
第二單元:光
1、光源、遮擋物和屏是影子產(chǎn)生的條件,且遮擋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間??梢宰约喊l(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沒有通電的電燈、沒有點燃的蠟燭、月亮就不是光源。物體影子的長短、方向隨著光源位置、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物體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guān);物體影子的形狀和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cè)面的形狀有關(guān)。
從不同側(cè)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做投影。[
小2、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隨著太陽方向的改變而改變,影子總是和太陽的方向相反。陽光下物體影子長短的變化是隨著太陽在天空中位置變化而變化的,太陽位置最高時影子最短,太陽位置最低時,影子最長。
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是怎樣變化的呢?影子的方向和長短隨著太陽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來變化。早上太陽在東偏北,影子在西偏南。中午太陽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陽在西偏北,影子就在東偏南。至于影子的長短,清晨和傍晚太陽位置最低,影子最長;正午太陽位置最高,影子最短。古人利用影子計時,是因為影子每天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日晷又稱“日規(guī)”,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
3、光是直線傳播的。每秒約30萬千米。太陽離地球的距離為1.5億千米。從太陽發(fā)出的光到達地球約需要8分鐘。
4、光碰到鏡面會改變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現(xiàn)象。反射光也是直線傳播的。
照明裝燈罩、教室的墻壁涂成白色都是因為需要增強反光的原因。燈罩可以把燈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來向下的光線合在一起,增加亮度。墻壁涂成白色是因為白色物體反光較強。
反光有時候也給我們帶來不便和危害,目前很多建筑廣泛使用玻璃幕墻就給人們帶來了光的污染。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晝污染和彩光污染。光污染正在威脅著人們的健康。
我們的眼睛也有一個能控制入射光線的器官,這就是瞳孔。教科書的左圖顯示了光太弱時瞳孔放大的情況,右圖顯示了光太強時瞳孔縮小的情況。
5、許多光源在發(fā)光的時候也在發(fā)熱。太陽給我們帶來光明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溫暖。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對于同一種光源,光強溫度就高,光弱溫度就低。
凹面鏡是球面鏡的一種,又叫凹鏡。它能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會聚光線。凸透鏡是一類中央比邊緣厚的透明的鏡子,我們平常用的放大鏡就是凸透鏡,凸透鏡也能會聚光線。普里斯特列是18世紀英國著名化學家,1774年,他得到了一個大型凸透鏡(當時叫火鏡),開始研究某些物質(zhì)在凸透鏡聚光產(chǎn)生的高溫下放出的各種氣體,從而發(fā)現(xiàn)了氧氣。
6、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物體的顏色與吸熱的本領有關(guān)系,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吸熱快,平整無褶皺的黑色蠟光紙因為反光較強,吸收光的能力就弱,而黑色無光紙相對反光較弱,吸收光的能力就較強,所以黑色蠟光紙比黑色無光紙升溫慢。鋁箔紙反光能力強,吸收光的能力就弱,升溫最慢。物體受陽光照射角度與吸熱的關(guān)系,物體與陽光垂直比傾斜吸熱快。夏天選淺色衣服是因為反光強,吸收的熱較少。
7、太陽能熱水器是一種光熱轉(zhuǎn)換器,具有節(jié)能、環(huán)保、安全的優(yōu)點。基本結(jié)構(gòu)由太陽能集熱器、絕熱貯水箱、連接管道、支架和控制系統(tǒng)組成。工作原理是利用集熱器吸收太陽光,將光能轉(zhuǎn)化成熱能,并通過儲水箱將熱水儲存。太陽能集熱器是太陽能熱水器接收太陽能量并轉(zhuǎn)換為熱能的核心部件和技術(shù)關(guān)鍵。
我們設計方案的塑料瓶、盒子既是集熱器又是保溫箱。用塑料瓶裝水,容易讓陽光射進去,減少熱量外流,起到升溫和保溫的雙重作用。(盒子里面涂黑色,是為了吸收更多的太陽輻射。盒子內(nèi)瓶子的背面貼錫紙是為了加強反射,讓透過瓶子的陽光反射回瓶子,減少熱量外流。盒子的蓋用塑料薄膜,也和塑料瓶一樣,減少了盒內(nèi)的熱量向外輻射。瓶子周圍用泡沫塑料,是為了保溫。裝塑料瓶的盒子支起來,可以改變角度,以保持使陽光直射。)
8、太陽能是一種清潔、節(jié)能、安全的能源。檢驗太陽能熱水器的效能的標準:能夠裝水200毫升;能夠盡可能地在15分鐘內(nèi),使熱水器中水的溫度升上去。要求每5分鐘測一次水溫。
4、學生自由說,教師隨機用簡單的文字和箭頭表示這種關(guān)系。(薔薇或草——蚜蟲——瓢蟲——小鳥;落葉——蚯蚓——小鳥;薔薇——毛毛蟲——小鳥)
5、講述: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huán)一樣的食物關(guān)系,叫做食物鏈。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產(chǎn)者,直接或者間接消費別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費者。(讓學生劃出書中12面相關(guān)句子)
6、讓學生指出上面幾條食物鏈中的生產(chǎn)者和消費者。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食物鏈都是從綠色植物開始的,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結(jié)束。
五年級科學上冊一二單元復習資料‖——第一單元——‖
1.種子發(fā)芽最基本的條件:水、空氣、溫度。但是有陽光和土壤可以讓發(fā)芽更快更好。在驗證其中任何一個條件時,必須保持只有這個條件不同,其他條件都相同。
2.植物生長條件:水、空氣、溫度、陽光yangguan。植物的根向有水的方向生長。
3.蚯蚓喜歡的生活條件:陰暗、潮濕。動物對環(huán)境具有依賴性:如魚必須在水中生存,動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如北極熊身上有厚厚的皮毛。
4.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huán)一樣的食物關(guān)系,叫做食物鏈。
5.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食肉動物終止。
6.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產(chǎn)者,直接或間接消費別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費者。
7.食物鏈關(guān)系:生產(chǎn)者(綠色植物)——直接消費者(食草動物)——間接消費(者食肉動物)。
8.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瓶中的植物,動物不是越多越好,做好之后就不能再更改條件。
9.自然界里某一區(qū)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做生物群落。
10.食物鏈上的各種生物互相依賴、互相影響、互相制約,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如果某一環(huán)節(jié)發(fā)生故障,鏈條就會失去整體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就會發(fā)生絮亂。
11.世界上地一個自然保護區(qū):美國黃石國家公園。
12.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qū):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qū)。
‖——第二單元——‖
1.向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月亮,不通電或沒點燃的燈和蠟燭不是光源。
2.像這樣,從不同側(cè)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須有光源、屏幕和遮擋物。
4.影子的長短和方向與光源的位置、角度有關(guān)。
5.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體的距離有關(guān),距離越遠影子越小
6.影子的形狀和被照射的物體側(cè)面有關(guān)。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觀測儀計時,其原理是一天中影子的長短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8.小明發(fā)現(xiàn)大樹的影子朝西,那太陽在東邊。影子的方向總和太陽的位置相反。
9.光以直線形式傳播,速度以每秒約30萬千米。
10.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直線形式傳播的。
11.運用光的反射的有醫(yī)生的額鏡、汽車的后視鏡、手電筒的燈罩等。
12.吸熱本領最強的是黑色的粗糙物體。太陽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熱源。
13.物體和太陽光垂直升溫快。
14.人們對太陽能的利用有:太陽灶、太陽能電板、點燃奧運圣火、太陽能熱水器。
15.光弱時瞳孔放大,光強時瞳孔縮小。
16.物體光滑,反光越強,吸熱能力越弱;物體粗糙,反光越弱,吸熱能力越強。
17.物體顏色深,反光越弱,吸熱能力越強;物體顏色淺,反光越強,吸熱能力越弱。
18.經(jīng)過多面鏡子投射,會形成強光和高溫。
19.人們還發(fā)現(xiàn),凹面鏡和凸透鏡能把光線會聚起來,形成強光和高溫。
20.奧運會圣火火種就是用凹面鏡取得的。
21.18世紀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鏡會聚光線獲得高溫去加熱一種化學物質(zhì),從而發(fā)現(xiàn)了氧氣。
22.太陽能熱水器是由:儲水箱(保溫)、集熱管(黑色)、支架(與陽光垂直)。
23.光的特性:光是直線傳播的,光能反射,光具有能量,光的傳播速度很快約每秒30萬千米,由紅、橙、黃、綠、藍、靛、紫7種顏色的光組成。
食物鏈分類
食物鏈又稱為“營養(yǎng)鏈”。指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以食物聯(lián)系起來的鏈鎖關(guān)系。例如
整個水生食物鏈
池塘中的
藻類是水蚤的食物,水蚤又是
魚類的食物,魚類又是人類和水鳥的食物。于是,藻類一水蚤一魚類一人或水鳥之間便形成了一種食物鏈。根據(jù)生物間的食物關(guān)系,將食物鏈分為三類;
(1)捕食性食物鏈。它是以植物為基礎,后者捕食前者。如青草一野兔一狐貍一狼河谷類植物—昆蟲—食蟲鳥—鷹。
(2)碎食性食物鏈(腐食食物鏈)。指以碎食物為基礎形成的食物鏈。如樹葉碎片及小藻類一蝦(蟹)一魚一食魚的
鳥類。
(3)
寄生性食物鏈。以大動物為基礎,小動物寄生到大動物上形成的食物鏈。如哺乳類--跳蚤--原生動物--一原生動物--細菌--過濾性病毒。
1
水稻→
稻螟蟲→
青蛙→
蛇水稻→稻螟蟲→
麻雀水稻→麻雀(麻雀是雜食性的,既吃水稻種子又吃昆蟲)
2.植物→秧雞→鷹
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小魚→白鷺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浮游生物
‖————第一單元————‖
1.種子發(fā)芽最基本的條件:水、空氣、溫度。
2.植物生長條件:水、空氣、溫度。
3.蚯蚓喜歡的生活條件:陰暗、潮濕。
4.生物之間這種像鏈環(huán)一樣的食物關(guān)系,叫做食物鏈。
5.食物鏈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食肉動物終止。
6.食物鏈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產(chǎn)者,直接或間接消費別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費者。
7.食物鏈關(guān)系:生產(chǎn)者——直接消費者——間接消費者。
8.生物和非生物這樣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
9.自然界里某一區(qū)域的生物形成一個平衡和諧的整體,叫做生物群落。
10.食物鏈上的各種生物互相依賴、互相影響、互相制約,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如果某一環(huán)節(jié)發(fā)生故障,鏈條就會失去整體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就會發(fā)生絮亂。
11.世界上地一個自然保護區(qū):美國黃石國家公園。
12.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qū):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qū)。
‖————第二單元————‖
1. 向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fā)光的物體叫光源。
2. 像這樣,從不同側(cè)面照射得到的物體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須有光源、屏幕和遮擋物。
4. 影子的長短和方向與光源的位置、角度有關(guān)。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體的距離有關(guān)。
6. 影子的形狀和被照射的物體側(cè)面有關(guān)。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觀測儀計時,其原理是一天中影子的長短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8. 小明發(fā)現(xiàn)大樹的影子朝西,那太陽在東邊。影子的方向總和太陽的位置相反。
9. 光以直線形式傳播,速度以每秒約30萬千米。
10.光碰到鏡面改變了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線形式傳播的。
11.運用光的反射的有額鏡、反光鏡、燈罩等。
12.吸熱本領最強的是黑色的粗糙物體。
13.物體和太陽光垂直升溫快。
14.人們對太陽能的利用有:太陽灶、太陽能電板、點燃奧運圣火、太陽能熱水器。
15.光弱時瞳孔放大,光強時瞳孔縮小。
16.物體光滑,反光強,吸熱的能力弱;物體粗糙,反光弱,吸熱能力強。
17.物體顏色深,反光弱,吸熱能力強;物體顏色淺,反光強,吸熱能力弱。
18.經(jīng)過多面鏡子投射,會形成強光和高溫。
19.人們還發(fā)現(xiàn),凹面鏡和凸透鏡能把光線會聚起來,形成強光和高溫。
20.奧運會圣火火種就是用凹面鏡取得的。
21.18世紀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鏡會聚光線獲得高溫去加熱一種化學物質(zhì),從而發(fā)現(xiàn)了氧氣。
22.太陽能熱水器是由:儲水箱(保溫)、集熱管(黑色)、支架(與陽光垂直)。
23.光的特性:光是直線傳播的,光能反射,光具有能量,光的傳播速度很快約每秒30萬千米。
冀教版五年級科學上學期復習資料(一)第一單元一、填空1、種子的萌發(fā)除了種子本身具有活力外,還必須有適宜的外界條件,一般地說,具有充足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足夠的空氣,種子可以萌發(fā),有的種子萌發(fā)還需要光照。2、通過實驗表明我國研制的飛船,其生命保障系統(tǒng)很完善,溫度、光照、空氣、水等能夠滿足植物生長的需要。3、根據(jù)土壤中的沙和黏土的含量多少,可以把土壤分成三類,含沙多的叫沙質(zhì)土,含黏土多的叫黏質(zhì)土,沙和黏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壤土。4、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沙質(zhì)土、黏質(zhì)土和壤土這三種土壤的滲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沙質(zhì)土②壤土③黏質(zhì)土。由土壤的滲水能力我們可以推測出,土壤的保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①黏質(zhì)土②壤土③沙質(zhì)土。5、在黏質(zhì)土里生長較好的植物有水稻、蘆葦,適合在沙質(zhì)土里生長的有西瓜、大豆、花生,適合生長在壤土里的植物有小麥、玉米。6、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有土壤、陽光、水、空氣、溫度、肥力。7、通過觀察我們認為根的共同特點是都有根尖、根毛,都向下生長、一般都長在地下。8、"雨露滋潤禾苗壯,萬物生長靠太陽。"這說明水、光照、溫度等因素對植物生長有影響。9、根據(jù)事實分析,我們認為根有以下作用:固著,吸收輸送水分和無機鹽,貯藏營養(yǎng)物質(zhì),少數(shù)植物的根也有繁殖功能。10、我們大家的結(jié)論,植物莖的作用是:具有輸導、支持的功能,少數(shù)植物的莖也有繁殖和儲藏營養(yǎng)的作用。11、有些動物只以植物為食物,叫草食性動物,如牛、羊、馬,有些動物以其他動物為食物,叫肉食性動物,如獅子、老虎、豹子,而有些動物既吃植物也吃動物,我們稱它們?yōu)殡s食性動物,如猩猩、螞蟻、鼠。12、磚廠燒磚的土之所以選黏土,是因為黏土的顆粒小,黏性好,磚的硬度大且非常牢固。13、豆苗適合在沙土里生長的主要原因是:沙土疏松,透氣性好。14、莖有:土豆、蓮藕、姜、芋、蒜、洋蔥、水仙、荸薺,屬于根的有:山藥、甘薯(紅薯),胡蘿卜。15、蔥根、小麥根、狗尾草根是須根,白菜根、油菜根、棉花根是直根。二、判斷1、蘿卜的食用部分是莖。 ×2、莖是植物身體的一部分。 √3、只要有水,種子就會萌發(fā)。 ×4、種子萌發(fā)需要陽光。 ×5、種子不干燥,就有可能萌發(fā)。 √6、人和其他動物的生長也離不開空氣、水、陽光等條件。 √7、動物是我們地球家園的主人。 √8、壤土的保水能力最高。 ×三、問答1、我們當?shù)氐闹饕r(nóng)作物是什么?為什么當?shù)剡m合生長這些農(nóng)作物?答:有花生,大豆,因為我們這里沙質(zhì)土較多,而花生、大豆屬豆科植物,根部長有根瘤,沙質(zhì)土壤通氣良好,根瘤菌的活動旺盛,可以固定土壤中的大量氮氣,使作物生長能得到更多的養(yǎng)分,長得更好。2、我們應當給周圍的植物創(chuàng)造一個怎樣的生活環(huán)境?采取哪些行動使植物生長得更好?答:我們可以根據(jù)植物所需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地給它創(chuàng)造合適的生活環(huán)境??梢越o植物定期除草,除蟲,松土,澆水,施肥,給攀援植物搭架等,這些措施都可以使植物生長得更好。3、動物的牙齒和爪的不同特點對動物的捕食有什么好處?答:草食性動物的犬齒退化,門齒發(fā)達像鍘刀適于切草,腿較長,趾端有蹄,便于快速奔跑,可以躲避敵害和覓食。肉食性動物的牙齒十分尖利,便于撕咬獵物 指趾端長著能伸縮的利爪,便于抓捕食物。雜食性動物既有發(fā)達的犬齒又有像鍘刀一樣的門齒既可以吃肉類,又可以吃植物類的食物,爪較長,便于攀援,可以幫助它們摘到更高處的果實,還可以躲避天敵的捕食。4、舉例說明"動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環(huán)境",我們應當采取哪些措施保護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答:動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的環(huán)境,例如馬、牛、羊需要廣闊的草場,肉食性動物大都需要在茂密的森林中和草原上捕食其他草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也要在森林和草原上獲取自己所需的食物。我們可以采取的保護動物生存環(huán)境的措施有:建立自然保護區(qū),禁止捕殺,圍欄放牧,退耕還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