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貴州和云南的火鍋,總是緊張刺激,充滿驚喜——
比如說,第一次來到貴州,吃黔東南的牛癟、羊癟火鍋。
一開始我是拒絕的,畢竟這牛癟、羊癟,就是在牛羊胃中取出半消化的草擠出來的湯,加上膽汁一鍋煮沸,綠中泛著黃,紅中配著綠,聞起來有三分清香,看上去卻令人七分心涼。
癟湯火鍋制作大賞。
圖1攝影/楊通榮
圖2、圖3攝影/陸宇堃
但是一入口,肉片辣得帶勁,后味微苦帶麻,能一口氣能吃到舌根麻木。真的勇士,吃這口鍋從不加水,等到熬得剩個底兒,苦味更醇更香,連佐餐的花生米、酸蘿卜,甚至老酒喝著都是甜的!
當你深入云貴高原這片神奇地域,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只是云貴火鍋的開始。酸菜薄荷野生菌,到底有多香?酸湯魚火鍋和豆米火鍋,哪一個更貴州?百香果和折耳根,誰才是火鍋蘸水的靈魂搭配?
在云貴高原,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吃不到的。野性口味,包容食材,是云貴派火鍋最大的底色。
吃了菌子豆米黑山羊
才知道云貴食材有多野
云貴高原,地理形勢獨特,十里不同天的微域氣候,孕育了極其豐富的食材——
山上跑的,有糍粑辣子雞、花溪鵝、麗江臘排骨、花江狗肉、保山黃牛肉、黑山羊;水里游的,有烏江魚、花鰱、稻花鯉;土里長的,有云南菌子、貴州辣椒、劍川天麻、檸檬、薄荷……實在是數(shù)不勝數(shù)。
總有人說“不吃肉怎么能算吃火鍋”,但到了云貴,素菜足以撐起云貴火鍋的一片天。
從豆子到菌子,從配角到主角
在云貴派火鍋里,素菜的地位是獨一無二的,四季豆在別處是一道菜,但在貴州人看來,卻是火鍋的招牌。
四季豆果實飽滿,正適合拿來做豆米火鍋。將豆子洗凈泡軟,放入高湯與糟辣椒熬煮,不時拿鏟子輕輕擠壓成豆蓉,湯底也逐漸變得醇厚爽滑。
清香微辣的豆米湯,可以配上靈魂美食脆哨、臘肉丸子等,也能舀一勺湯,調(diào)成風味獨特的蘸水。當然最香的,莫過于直接舀一碗濃湯泡飯,鮮紅色的湯汁淌過剔透的米粒,還有脆哨顆粒點綴其間,好吃,就兩字!
每年6-8月的云南菌子季,千萬不要錯過菌子火鍋。云南的可食用野生菌種類繁多,占了中國食用菌的三分之二。菌子火鍋,正是一鍋燉出個精彩。
開鍋前先上沙漏——菌子一定要定時燉熟才能吃。菌子搭配土雞湯,鮮上加鮮。先把雞樅菌的菌傘一朵朵小心撕開,再將牛肝菌、青頭菌、奶漿菌、黃絲菌等肉質(zhì)偏脆的菌類切片或撕成小塊,一一下鍋。先喝湯,再吃菌,最后涮煮蔬菜,肉早已忘到九霄云外。
當然,想要吃肉也是可以的,云南菌子鍋配上云腿,簡直是鮮味的王炸,更講究的,還要配上特制的菌碟,用干菌子焙制、炒細后,加入小米辣,不但要“原湯化原食”,更要“原菌化原食”!
云貴火鍋里的肉,有多講究?
云貴高原多有豐富草甸,少數(shù)民族們從山谷平壩向山坡移居,多年放牧,也就有了美味的高山黃牛肉和黑山羊肉。上篇文章中東南火鍋的代表潮汕牛肉火鍋,好的牛肉,其實都是來自云貴。當然,上好牛肉配上云南本地做法,就是一道好火鍋——比如保山的火瓢牛肉。
云貴高原,為潮汕牛肉鍋提供上好牛肉。
攝影/李藝爽
黑山羊火鍋,則一統(tǒng)云貴火鍋的吃肉江湖。都說吃羊要到西北,其實大西南的“溜達羊”口感細膩,吃起來一點都不差。
這黑山羊火鍋,湯底多用羊骨熬高湯,有的還會用魚骨,魚羊為鮮。開吃前,半熟的山羊肉已經(jīng)連皮帶肉切成小片地放進湯里。少不了的是一把翠綠的皺葉留蘭香薄荷,清爽的味道溶入濃白的湯底,空氣里都彌漫著薄荷的清香。舀一碗濃湯,配上蘸水,正適合下飯。
黑山羊火鍋到了貴州,就變出了百般花樣。先說下鍋的部位,從羊頭肉、羊蹄到羊肝、羊肚,羊腸、羊血旺,真可以說是用一口鍋吃掉一整頭羊。
再看吃羊的風格,藏著一套貴州人的味覺地圖:興義羊肉鍋的蘸水里,得含一勺醬和一勺切細的泡酸蘿卜,遵義包括黔北一帶的火鍋蘸水愛用油辣椒,乍一看,還以為是當?shù)氐难蛉夥邸?/p>
羊肉丸也是羊肉火鍋的常見涮品。
攝影 / 學文映像
黔北一帶的紅油羊肉湯鍋,用羊油配花椒炒制火鍋底料,頗有幾分重慶風格,而在酸湯盛行的黔東南,甚至還可以吃到紅酸湯打底的酸湯羊肉鍋,配腐乳辣椒蘸水,羊肉如同略施薄粉,自帶三分嬌艷。
吃罷牛羊肉,豬肉也是云貴派火鍋的特色,到了云南麗江,一定不能錯過臘排骨火鍋。麗江四季如春,特定的氣候也誕生了獨一份的臘排骨。
這臘排骨火鍋,很是考驗人耐心,火慢慢升溫,越煮越入味,臘排骨、土豆、豆芽、冬瓜、番茄、野生菌、薄荷一齊出動,越煮越香,自成別具一格的咸鮮滋味。
高原十八怪火鍋也是一道菜!
云貴派火鍋里,藏著云南和貴州的味覺密碼。
這份味道迷人而復雜:一萬種辣椒紅紅火火;紅白酸湯和腌酸菜中和各色肉類的油膩;腐乳、折耳根、薄荷、檸檬或甘厚,或清香,或微腥,構(gòu)成一個百花齊放的風味王國。
貴州酸湯魚的背后,藏著多少風味?
攝影/陸宇堃
這些味道,就藏著云貴火鍋獨特的底色——多數(shù)云貴火鍋,本質(zhì)上是一道風味十足的菜。
火鍋,云南經(jīng)典湯菜
四川人覺得不麻辣的火鍋只能叫“湯鍋”,云南人不在乎。這里的火鍋湯底,被開發(fā)到了極致,并不止是給食材增味的“容器”,而是更像一道完整的湯菜。
云南麗江臘排骨火鍋,燉出來的火鍋“菜”。
圖/網(wǎng)絡(luò)
要尋求這些云南“湯菜”火鍋的秘密,得從滇菜的菜系風格里去尋覓。
云南有二十多個少數(shù)民族,口味也豐富多彩:滇西南一帶的傣菜突出酸辣;滇西北靠近川藏地區(qū),藏菜和納西菜風味粗獷;滇西大理一帶,有白族人家地道的火腿和奶制品;還有散布于云南各地的清真菜肴……
民族味道與中原風土交融,成就了多姿的云南火鍋。
滇西南,有非常東南亞風的冬陰功火鍋;滇西北迪慶的鍋奔(竹葉菜)火鍋,是藏式菜肴與其他味道融合的結(jié)果;怒江的漆油雞火鍋,以漆樹結(jié)籽炸出的油爆炒雞肉,體現(xiàn)云南菜里對雞和植物香料的理解;富源的酸湯豬腳,則以白瑩瑩酸蘿卜和“青菜”,調(diào)和了豬腳的油膩,最初其實也是一道燉菜。
形似火山口的騰沖土鍋,與騰沖的火山地質(zhì)公園相映成趣,雅稱“火山熱海”。
這土鍋以大骨或是土雞高湯為底,文火慢燉,鍋里放入耐煮的酥肉、芋頭、黃筍、白蘿卜、泡皮,上面鋪著蛋卷、青菜和蔥花。北方人來到云南大呼親切,這不就是我們秋冬常吃的暖鍋子么?
味道纖細而豐潤的火腿,是影響了整體云南菜的幕后大佬,云南往東有宣威,靠西有諾鄧,都出產(chǎn)品質(zhì)極優(yōu)的火腿。同樣促成了一道云南名火鍋。這就是大理劍川的天麻火腿雞。
天麻,是高原上的一味珍稀中藥,配上沉淀了時間精華的火腿,再加上吊湯提鮮的老朋友雞肉,三者融合,油香咸鮮湊成一曲大合唱,以天麻清新的藥香為指揮棒,正是一道藥膳佳肴。
酸辣野趣,貴州火鍋有多猛?
云南的“湯菜”火鍋溫柔可人,貴州的火鍋則生猛無比,貴州味道兩板斧,一為酸湯,一為辣椒。如凱里酸湯魚、糍粑辣子雞、圓子連渣鬧這些貴州名菜,加上湯,配上菜,搖身一變,就變成了酸酸辣辣的貴州火鍋。
糍粑辣子雞如果加湯涮菜,就是火鍋。
攝影/學文映像
酸與辣這兩種貴州味道。其實初衷都是解決古代貴州缺鹽的問題,卻逐漸演化為獨特的貴州火鍋風味。
“土苗以辣代鹽”的吃辣傳統(tǒng),塑造了貴州的紅色風味。辣椒漂洋過海自浙江登陸,在貴州找到了樂土,這里北有蝦子、南有關(guān)嶺、中有花溪、西有畢節(jié)、東有天柱,皆為著名的辣椒產(chǎn)地。
移民潮的流入帶來多種辣椒品種,制辣方式也是七十二變:渣海椒、糟辣椒、煳辣椒、陰辣椒、莽椒、糍粑辣椒,甚至還有直接當零食吃的辣椒干,辣的口味也因此變得更加豐滿。
這些辣里,糍粑辣椒是貴州火鍋底料的主力軍,相較于重慶火鍋的大麻大辣,貴州火鍋突出香辣,一抹青花椒的微麻清香,是神來之筆,加上配菜后,演化出辣子雞火鍋、糟辣魚火鍋等不一樣的貴州風味。
顧名思義,糍粑辣椒是搗出來的。
攝影 / 陸宇堃
酸,同樣也是鹽的替代品。在貴州吃酸最厲害的黔東南地區(qū),有最會吃酸的苗族人。古代中原的離亂迫使他們遷徙到缺乏鹽產(chǎn)的黔東南。怎么解決鹽的問題?答案是酸湯、酸菜等各種酸食,可以幫助減緩鈉離子的流失,讓身體保持健康狀態(tài)。
明清時期西紅柿的傳入,造就了紅酸湯。
攝影/陸宇堃
貴州人的酸不同于山西的老陳醋,來自于自然發(fā)酵。毛辣角(野生小西紅柿)酸得醇厚,酵出來的紅湯通透爽朗,與當?shù)爻霎a(chǎn)的稻花鯉或鯰魚、草魚并花椒、辣椒等香料同煮,形成貴州酸湯火鍋的基本樣式,由此衍生出酸湯牛肉、酸筍魚、酸辣燙火鍋等類別,名揚全國。
一尾江河鮮魚,一碗白豆腐,再加上綠葉蔬菜,就是一鍋湯紅肉白菜翠的酸湯魚,吃酸湯魚的味覺密碼,還在于一點木姜子油。草藥的特殊辣味和酸湯的醇厚相融,讓人胃口大開。
貴州流行的酸湯魚火鍋。
攝影 / 學文映像
貴州最知名的酸湯魚火鍋,就是這酸與辣的共鳴。辣的部分,在于調(diào)制復雜如香水般的蘸水——前調(diào)是“三椒并流”,要用煮酸湯的熟青辣椒、擂成茸的擂椒、煳辣椒面;中調(diào)以豆腐乳增加黏稠度,豐滿口感;后調(diào)是當?shù)靥赜械摹棒~香菜”(皺葉留蘭香薄荷),當清涼的魚香菜遇上狂野的辣和徹骨的酸,口腔里仿佛上演了一出蕩氣回腸的“冰與火之歌”。
不要麻醬、不要香油
蘸水才是云貴火鍋的靈魂!
在云貴吃火鍋,少不了的是“打個好蘸水”。帶著植物野趣的蘸水,讓云貴派火鍋“七十二變”。
蘸水怎么做?一般來說,先是一小把辣椒鋪底作為“主調(diào)”,再伴以蔥花、姜末、醬油、食鹽等調(diào)味,最精髓的在于舀上一大勺鍋里翻滾的湯汁,澆在碗里將底料化開,吃什么鍋就得放什么湯。
澆一勺濃濃的湯,打一個好蘸水。
攝影 / 學文映像
細細品去,云貴蘸水有些許不同,貴州蘸水以一萬種辣椒吃法包打天下,而在云南,蘸水則花樣百出,兩者雙劍合璧,鑄就了云貴派火鍋的奇趣。
貴州蘸水,蘸板磚都好吃!
在貴州,蘸水的核心是辣椒。糊辣椒,先烤再搓再烘培,要用小火,才能烤出最飽滿的味道。在煳辣椒面里加上各式調(diào)料,簡單一拌,不說吃火鍋,下兩碗白飯也莫得問題。
糊辣椒、剁辣椒、糟辣椒等辣椒,配上水豆豉、木姜子油、折耳根等配料,可以有上百種排列組合,給貴州蘸水的味道,帶來無限可能。
號稱“貴州第一蘸”的素辣椒蘸水,用煳辣椒面、花椒面、鹽、醬油、味精、姜米、蒜泥、蔥花等調(diào)配成,搭配名菜“金鉤掛玉牌”——清湯煮熟、形似金鉤的黃豆芽和切片如玉牌的白豆腐,原湯灌進不帶絲毫油葷的素辣椒蘸水中,豆芽和豆腐既可分別呈現(xiàn)口味,又有融合后的別樣清香,蘸水煳香不壓味,可謂三味合一。
折耳根(魚腥草)是貴州蘸水的靈魂。將煳辣椒面灑在切碎的折耳根上,澆上一勺湯,就成了直擊靈魂,傳說中“蘸板磚都好吃”的折耳根蘸水。雖然多用于小吃,但蘸火鍋涮菜,也不含糊!
云南蘸水的野,你想象不到!
貴州蘸水是一味辣椒以不變應(yīng)萬變。到了有400多種香料植物的云南,蘸水的畫風就變得奇怪了起來。
比如黔東南令人聞風色變的牛癟,到了云南的傣家,又變成了一種蘸水的原料。
這就是牛撇撒,相當于是一種制法復雜的蘸水,兩樣主要原料:??嗄c水(即牛癟)和香料。??嗄c水煮沸過濾,將小米辣、香柳、刺芫荽、野韭菜等香料切末,與肉拌勻,又辣又苦,搭配牛雜或者燙一筷子米線,都很適合。
云南的蘸水味道,還帶著果香。
檸檬味的蘸水,以青檸搭配牛肉末和調(diào)料,非常適合吃清湯火鍋。更神奇的是,云南人把辣椒面灑進水果還不夠,還反向操作,拿百香果肉做蘸水。酸酸甜甜的百香果,加入蔥姜與小米辣,上可搭配燒烤,下可搭配白灼的河鮮,為云南的火鍋增添了一抹青春味道。
百香果蘸水來點小米辣,味道好極了。
圖/網(wǎng)絡(luò)
在滇中、滇東南一帶,有蘸水的地方就少不了腐乳;哈尼族蘸水,要用上黃姜芽、苤菜根等奇怪的野生香料;大理人則用梅子醋蘸生皮,越嚼越香……
如此多元的蘸水,即便是只吃一樣食材,都能有百般體驗。這便是云貴火鍋,云貴風味的大包容,大自在。
在云貴高原上,如果你一時興起,去各處村寨探訪,興許能在飯點看見這樣的場景:農(nóng)人把簡單處理過的幾種食材倒進鐵鍋里,房梁上掛滿玉米,鍋下火力正旺,人們圍爐而坐,夾起白煮的肉與菜,就著辣椒蘸水,就能吃得盡興。
這,才叫原汁原味的火鍋,一口湯鍋,百味食材,盡顯沸騰豪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