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紅”不只枸杞
“寧夏味”不只羊肉
寧夏人對油辣子的鐘愛,絲毫不輸陜甘青。
攝影/wanderlust歡
10月份的寧夏固原,紅辣椒豐收,就可以安心吃辣啦。
爆炒牛犢肉,寧夏風味菜大多辣味出頭。
攝影/嚴肅
吃燒烤,怎么能少了辣爆!
吃寧夏菜,最是“辣爆”讓人大開眼界。辣爆,不是專指某一道菜,而是一種烹飪方式——大火熱油過料,再下辣椒爆香,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將食材燙熟。
熱油過一遍,再加入干紅辣椒做成的辣爆小公雞。
圖/網(wǎng)絡
辣爆,也不等于“爆辣”,辣味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強烈。最常見到辣爆的地方,是寧夏的燒烤店,辣爆的作用,除了辣椒爆香以外,是提供一種不同于燒烤的口感。
辣爆方便面,干紅辣椒+青辣椒+紅辣椒的三重魔辣。
攝影/李電池
辣爆的主要食材,同樣也是燒烤的食材。羊肉、羊排、雞胗、小河蝦、雞翅、魷魚、鳳爪、田螺,都可以辣爆的方式出現(xiàn)在燒烤旁邊,而小公雞、方便面、肚絲這些燒烤店常點的食物,也是辣爆???,說寧夏人“辣爆一切”也不錯。
辣爆過的肚絲,口感依然Q彈。
攝影/嚴肅
過油爆香,最能保護食材易受損的口感,比如肚絲的Q彈,蝦尾的外酥里嫩。另外,油爆也使辣香輕松入味,與食材本身的鮮香融為一體。
再比如辣爆鳳爪,鳳爪先用鹵湯慢慢鹵軟再過油加辣,辣椒和鹵湯的味道都能滲進鳳爪的骨頭里,軟軟糯糯,吃進嘴里不用啃,一抿就只剩骨頭。
吃火鍋,寧夏人有辣糊糊!
銀川人對辣的理解,延伸到火鍋上,就是除羊肉以外的另一味鄉(xiāng)愁——辣糊糊。
辣糊糊,銀川人尤其鐘愛的新式火鍋。
圖/紀錄片《沸騰吧火鍋》第二季
一鍋橘紅色的鍋底咕嘟咕嘟,粘稠的辣汁裹著食材,不用蘸料就被送入口中,這幅誘人的畫面出現(xiàn)在紀錄片《沸騰吧火鍋》里,成功讓全國人流下羨慕的口水。
辣糊糊不同于重油的川渝火鍋,它是用辣椒面、孜然粉和十三香等炒香,再熬成糊狀,說它是“無油火鍋”也沒錯。盡管沒油,因為底料的黏糊,煮出來的食物味道一點也不輕薄,反而更加濃郁。
圖1 初代經(jīng)典:土豆;圖2 今日“網(wǎng)紅”:牛筋面。
圖/紀錄片《沸騰吧火鍋》第二季
辣糊糊原本不是火鍋,而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銀川小孩子日思夜想的串串。而且,辣糊糊原本的食材只有土豆片、豆腐皮,如今早已五花八門,吸滿辣糊糊汁的牛筋面——咀嚼時將辣湯重新釋放,吃起來綿軟中又帶著一股韌勁兒——是今天的辣糊糊“明星”。
辣糊糊,不僅是火鍋。
圖1 辣糊糊的原始吃法:串串辣糊糊;圖2 干汁辣糊糊。
攝影/wanderlust歡
如今,吃著辣糊糊串串的銀川小孩長大了,忘不掉的童年記憶,就將其改造成火鍋,童年的時光遠去,童年的味道一如往昔。
麻辣燙,也能吃出特色!
寧夏人吃辣,除了吃菜和火鍋搞創(chuàng)新,就連最普通的麻辣燙,也是別具特色。最有名的,是吳忠麻辣燙。
吳忠,寧夏名副其實的“美食之都”。在吳忠,街道上隨處可見麻辣燙的館子。麻辣燙也在這里煥發(fā)出一套新的詮釋——可以盆燴,可以沾汁,可以干拌,還可以干炒。
吳忠的盆燴麻辣燙和蘸汁麻辣燙。
圖/網(wǎng)絡
手打芝麻醬加入秘制油辣子,再加入精華的牛肉湯底,這個秘制蘸料是沾汁麻辣燙的靈魂。湯底則是越清越香,菜越不吸油越好,吃完碗邊只有辣椒和芝麻。
干炒麻辣燙,本地版的“麻辣香鍋”。
攝影/wanderlust歡
如果喜歡帶湯吃,就把食材泡在調(diào)好味的寬湯里,即“盆燴”。而“干拌”是將調(diào)料澆到食材上拌勻;至于“干炒”,可以視為一種本地版的麻辣香鍋。在寧夏,“吳忠”兩個字永遠是麻辣燙的金字招牌。有人說,連銀川的麻辣燙館子,也要打著吳忠的旗號才開得起來。
寧夏人吃辣,不僅花樣繁多,就連最為人熟知的寧夏風味——羊肉,也躲不掉辣椒“伺候”。
黃渠橋爆炒羊羔肉。
攝影/陳鏞安
圖1 香辣羊蹄;圖2 羊肉臊子面。分別是紅油與辣椒粉的杰作。
圖1攝影/攸杰,;圖2攝影/陳鏞安
羊油辣子,是寧夏人最愛的油潑辣子。
攝影/shaojie2262691
熱羊油潑三次,潑出油辣子不同層次的口感。
圖/網(wǎng)絡
在寧夏,不加辣子的羊雜碎是不完整的。
攝影/Geethan
???豐饒的物產(chǎn),通通裹進辣味里
北方人吃辣,除了口味追求,主要是御寒暖身,寧夏人吃辣,大概也如此。但是,寧夏人吃辣為什么獨獨如此豐富,如此花樣多呢?
寧夏辣味眾多,離不開這里豐饒的物產(chǎn)。這里雖然西、北、東三面被沙漠和沙地相圍,但黃河沖出一片沃野平原,哺育出全國有名的米糧川。“天下黃河富寧夏”,各種辣椒與其他食材,總能在這片“塞上江南”找到。
銀川鼓樓早市上的青辣椒與紅辣椒。
攝影/孫偉
單說辣椒,就有平羅羊角椒、青銅峽辣椒、枸杞辣椒等多種。平羅辣椒雖然不是很辣,卻有一股普通辣椒望塵莫及的辣香。后來,平羅辣椒被帶到了新疆,是如今新疆“火辣出圈”的源頭之一。
青銅峽辣椒受黃河水灌溉,且根植于這片富硒地區(qū),品質(zhì)優(yōu)良;枸杞辣椒,則是枸杞與辣椒遠緣雜交培育而成的新品種,是“寧夏紅”的神奇聯(lián)動。
沙湖剁椒魚頭與干燒黃河鯉魚。
外地吃法與寧夏當?shù)匚锂a(chǎn)的經(jīng)典結(jié)合。
圖1攝影/喬虹富,圖2攝影/6度美食廚官
除了辣椒,鹽池的灘羊早已聞名全國,還有沙湖大魚頭、黃河鯉魚,都能讓寧夏辣椒“發(fā)光發(fā)熱”,大展身手。
哪怕是簡單的面條,也能奏響辣香與麥香“交響曲”。
攝影/嚴肅
哪怕是簡簡單單的小麥,寧夏出產(chǎn)的品質(zhì)也格外優(yōu)異。由寧夏面粉制作的油香,配著腌辣椒吃最是可人;懷遠辣條,不只是辣得過癮,更是有嚼頭,余味里總能嘗出濃濃的麥香味。
懷遠辣條,寧夏娃的另一味“鄉(xiāng)愁”。
攝影/wanderlust歡
寧夏平原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讓這里不僅適合種小麥,也適合種水稻。中午吃米,晚上吃面,五湖四海的移民來到寧夏,總能扎下根來,各大菜系也都能在寧夏落地生根。
來自上海、浙江的移民,改變了這里原本不吃魚的習慣;湖南、江西的移民,帶來了新鮮的吃辣方法,在這里融匯改良,成為獨特的寧夏風味。比如湖南人就利用平羅干辣椒,成功改造湘菜里的青椒爆老鴨,在寧夏“一辣成名”。
今日寧夏,由移民塑造。
辣,是寧夏人共通的交流密碼。
圖/紀錄片《沸騰吧火鍋》第二季
豐饒的物產(chǎn)匯聚,四方的移民融合,共同碰撞出辣味寧夏。這里的人,早已超越南北之爭,因為“辣”是他們心領神會的交流密碼。
在這片6.6萬平方公里,面積不算大的土地上,是辣味,串起了移民融匯與物產(chǎn)碰撞的西北傳奇。
文 | 李亦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chuàng)內(nèi)容
未經(jīng)賬號授權(quán),禁止隨意轉(zhuǎn)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