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 鏡框 1939年作 關山行旅 立軸 設色紙本 1946年作
寒山哨兵 立軸 設色紙本 1939年作
款識:山月二八年歲闌于古澳夢雨禪院畫奉仲文先生政之山月補識 印鑒:山月(朱文)易江(白文)關山月(朱文)
關山月(1912-2000),原名澤霈,廣東陽江人。幼從父習畫,二十三歲時入《春睡畫院》,從師高劍父,深得高氏倚重。解放后,曾任廣州美院副院長、廣州畫院院長、中國美協(xié)副主席。關山月,與傅抱石、李可染、錢松巖等,是解放后新山水畫的代表人物。尤以與傅抱石合作的人民大會堂的布置畫《江山如此多嬌》,最為出色,影響了一、二大的后繼畫家??箲?zhàn)期間關山月在港澳等等處辦抗戰(zhàn)畫展,旨在鼓舞國民士氣,此即一九三九年(民國二十八年)所作。茫茫雪國,寒荒蕭瑟,層林盡白,山野里銀,哨兵荷槍肅立,雖然畫面僅為一人,而戰(zhàn)時氣氛已現(xiàn)。以少許勝多多,意在不盡之中。此時關山月年僅二十八歲,落筆立意皆不同凡響,已見大家端倪,堪稱早期佳作。
溪林隱逸 立軸 設色紙本 1946年作 山居圖 鏡心
秋林暮歸 立軸設色紙本
釋文:國梁先生方家雅屬即正,嶺南關山月。印鑒:關山月
秋林暮歸為關山月早期作品。關山月1935年入春眠畫院從高劍父習畫,嶺南畫派重視反映現(xiàn)實,親近生活,師法自然的傳統(tǒng)給關山月很大的影響,秋林暮歸便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中所見之景的描寫。畫面分三段,遠景山峰巍峨峭拔,山頂樹木稀疏,山體以淡赭著色,筆力疏簡瀟灑;近景樹木夾徑,枝柯交錯環(huán)成拱形,樹下的蜿蜒小路,一直通向中景的村屋,把近景與中景穿聯(lián)在一起,小路上三兩行人從容而行,整幅畫面勾畫出一派平靜安然的山村圖象。
楊柳岸曉風殘月 立軸 1941年作 山水 立軸 1946年作
夕陽泛舟 立軸 山水 立軸 1946年作 山水 立軸 1944年作
陽朔碧蓮峰 1941年作(101.2萬元,2011年11月嘉德秋拍) 長城月色 立軸 設色紙本 1943年作
祁連雪 立軸 1943年作 雪城雙駿 立軸設色紙本
苗區(qū)墟集 立軸 設色紙本 1945年作
敦煌壁畫 鏡框 設色紙本 1944年作
仿敦煌魏畫 鏡框 設色紙本
人在旅途 立軸 設色紙本 1944年作 紡織女 鏡片設色紙本
番女舞踴 立軸 設色紙本 1943年作
《番女舞踴》是關山月一幅難得的早年人物畫作。是作得稿于1943年,其時關山月正偕妻子與趙望云等人壯游西北,穿河西走廊、翻祁連山脈,至敦煌臨摹壁畫,此畫應為行至甘肅皋蘭時,以寫生為本進行的再創(chuàng)作。畫面描繪一對相對而舞的裕固族女性,人物以線條表現(xiàn)為主,幾塊主要的色彩鮮明而單純,更添人物之樸實感,而服飾上的花紋搭配,使畫面富于變化。畫上所鈐“關山無恙月缺重圓”閑章,刻于1941年關山月與妻子因戰(zhàn)亂分離后重聚之時,二人暢游西北時期的畫作常見此印。裕固族是肅南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現(xiàn)今人口僅萬余人,但其民歌、舞蹈和服飾獨具特色,畫中女性戴喇叭形紅纓帽,束紅色腰帶,足登長靴,均具有裕固族傳統(tǒng)服飾的典型特征。
柳岸晴煙 立軸 設色紙本 1944年作 山水 立軸 1943年作 山水 立軸 1943年作
山水 鏡心 設色紙本 1944年作
嘉陵碼頭 立軸 設色紙本 1944年作
錦江春曉 立軸 設色紙本 1944年作 漁村唱晚 鏡框 設色紙本 1948年作
打漁歸來 鏡心 設色紙本
款識:山月。印鑒:關山月(白文)、關山無羔明月長圓(朱文)、嶺南人(朱文)
關山月的藝術活動介入了30年代末期以來的歷次重大社會事件,并且在所有這些時期都留下了令人記憶猶新的作品,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地區(qū)色彩。這幅《打漁歸來》同樣具有較強的時代感和精神內(nèi)涵。夕陽簇擁著片片云霞漸落,染紅了大半個水面,近處漁女三五成群,怡然自得,觀者被帶入畫面,仿若聽到爽朗的笑聲在風中顯得格外豪氣。作品充分表達出熱情、活力等精神力量,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堪稱是反映一個時代風貌的代表性作品。
西陲行旅 鏡心 設色紙本 1947年作
橋頭驛趣 鏡心 紙本 1945年作
款識:三四年七月于成都客次,畫奉麗娜嫂夫人教正,關山月。印鑒:山月、嶺南人
關山月,當代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山水、花鳥、人物皆能,尤長于山水。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繼承中國寫意畫中水墨為主與古代壁畫中人物畫的方法,同時明顯地吸收西畫的寫實手法,寫實性強,較注重形體刻畫,而不太強調(diào)傳統(tǒng)筆墨趣味;50年代到70年代的約30年間,以飽滿的熱情描繪現(xiàn)實生活,作品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地區(qū)色彩,還保持著寫實的風格,同時加強了筆墨的表現(xiàn)力和對作品內(nèi)涵意蘊的擴展和深化;80年代后,進一步增加了筆墨、意境等中國畫傳統(tǒng)在作品中的萬分,明顯地從傳統(tǒng)中汲取了更多的營養(yǎng),用筆更加潑辣、奔放、恣肆,一些畫面處理較為簡練、概括,另一些畫面又顯得豐富、蘊藉,對“形”的關注轉向對“神”的關注,筆墨意趣也大為加強。最大成就在于,以山水畫、花鳥畫表現(xiàn)較強的社會意義和精神內(nèi)涵,是對傳統(tǒng)中國畫的拓展,使中國畫在新的時代更具豐富的表現(xiàn)力。素有“當今畫梅第一人”之稱。此作品創(chuàng)作于1945年的成都。亦是贈與劉開渠夫人程麗娜的。當時關山月先生的西南、西北寫生畫和部分敦煌臨畫正在成都、重慶展出。關山月重視寫生,其作品往往立意不凡,格調(diào)高雅,此作構圖簡約,筆墨清新流暢,樹木婀娜,河流蜿蜒,山巒幽遠,飽含一種濃郁的生活氣息。
雪夜 立軸 設色紙本 1948年作 山水 鏡片 設色紙本 1948年作
漁 趣 立軸 竹溪水榭 立軸
人物 軟片 設色紙本 1947年作 歸耕圖 鏡心
南國勝境 鏡心 椰林市集 立軸 設色紙本 1947年作
珠江漁邨 鏡心 設色紙本 1948年作
達摩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948年作
積 雪 鏡片 水墨紙本 1954年作
人 物 立軸 1954年作
中山陵 鏡心 1956年作
潼塘寫生圖 鏡片 1957年作
朝霞 鏡心 設色紙本 1961年作
榕蔭渡口 立軸 設色紙本 1963年作
古樹新苗 1972年作
漠上行 鏡心設色紙本
西部寫生 鏡框 1974年作
尼亞加拉大瀑布
南國風情 鏡片 設色紙本 1958年作
揚子江建設人物寫生 手卷
熱火朝天的武鋼工地 1959年作 南方油城 立軸 紙本 1971年作
大躍進寫生稿 鏡心 游園所見 立軸 1973年作
立功報喜 立軸 設色紙本 1953年作
雷鋒 立軸 紙本 1963年作 人 物 立軸 1975年作
心愿 鏡心 紙本 1969年作
天雨瀉流泉 立軸 1952年作
山水 片紙本 1960年作
牡丹江 立軸 設色紙本 1961年作
暮歸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961年作 長白飛瀑 立軸設色紙本 1962年作
漓江春雨 立軸 紙本 1961年作
漓江春雨 立軸 1961年作 (313.6萬元,2011年8月廣東保利)
《漓江春雨》與景俱化,清超越俗。朦朧的春山,迷離的煙雨,在水墨淋漓的筆端若隱若現(xiàn)。暮春時節(jié)的村頭渡口,巨榕盤根,榕陰如蓋,晨鶴結隊出林,一派勃勃生機。漁家輕舟初發(fā),船頭魚鷹待獵,水鄉(xiāng)小景生動自然,鮮活再現(xiàn)。此圖以生活情景入畫,虛實相生,繁簡有致,氣息淳樸,互為烘托,展現(xiàn)出關氏繪畫藝術中的浪漫寫實手法。
榕蔭圖 立軸 1962年作
歸耕圖 鏡片 設色紙本 1963年作
汕尾一角 鏡片 設色紙本 1963年作
釋文:一九六三年春寫汕尾所見 關山月畫并記 印鑒:關山月
此幀為關山月中期的作品,這一時期他的創(chuàng)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畫家以飽滿的熱情,用中國畫的藝術形式描繪了廣大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現(xiàn)實生活。此畫為其在汕尾的寫生回憶作品,表現(xiàn)了在社會主義新時期漁民幸福、寧靜的生活。畫面構圖截取山之一角、崖之一壁,頗有視覺沖擊力。秀勁的線條,層次豐富的設色,險逸的構圖,使得畫面可觀可賞。
簡樸山居 鏡框 設色紙本 初春 立軸 1972年作
水鄉(xiāng) 鏡心 設色紙本 1973年作
山水 立軸 1973年作
黃山煙霧 鏡心 1973年作
山水 鏡框 設色紙本 1964年作 源遠流長圖 設色紙本 1973年作
觀瀑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973年作
此幅《觀瀑圖》創(chuàng)作于1973年,這一年,作者三次到陽江、博賀、湛江一帶訪問。《觀瀑圖》正是作者這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風貌,同時也是一個時代背景和氛圍的體現(xiàn)。畫面具有很強的震撼力,多處山泉在高山處匯聚成一個大瀑布,隨即轟然而下,在山腳濺起無數(shù)水花,便又復歸平緩的溪水,淙淙流動。陡峭的山體先以筆刷為之,后又用焦、渴筆參差勾勒;山腳的石頭則敷以濃墨,以顯示其雖經(jīng)歲月沖刷依然矗立的頑強生命力;立于其上的兩個人則是紅衛(wèi)兵的裝束,一位手持紅旗,一位拄杖而立,均為眼前飛流傾瀉的瀑布吸引,自然的造化神工讓他們充滿了敬意。
天山躍馬 鏡片 設色紙本 1975年作
秋韻 立軸 設色紙本 1975年作 風帆過峽圖 立軸 紙本 1980年作
兩岸青山相對出 鏡心 紙本 1978年作
湖曠清遠
椰 風 鏡心紙本
湛江寫生 鏡心 設色紙本 1975年作
山水 鏡心 設色紙本 1978年作
天山放牧 鏡框設色紙本
風正一帆懸 鏡框 設色紙本 1981年作
漁 歸 立軸 紙本 1987年作
白帝風光 立軸 水墨紙本 1979年作 雨后山更青 立軸紙本
青山蒼松圖 立軸 紙本 1978年作 云林空翠 立軸 1982年作
巫山霧 鏡心 水墨紙本 1983年作
漓江煙雨 立軸 紙本 1978年作 漓江小景 立軸 設色紙本 1979年作
唐人詩意圖 立軸 水墨紙本 1979年作 山水人物 立軸 紙本
山水 立軸 1980年作 雁南飛 立軸 設色紙本 1986年作
疊翠云煙 鏡片 設色紙本 1980年作
秋水長流 鏡片 設色紙本 1980年作
山水 鏡心 1982年作
山水 立軸 水墨紙本 1982年作
榕蔭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982年作
迎客松 鏡心 設色紙本 1982年作 山水 立軸 1983年作
山水 立軸 1982年作 山 水 立軸 1984年作
碧浪涌南天 設色紙本 1984年作
山 水 鏡片 1984年作
層林盡染 鏡片 設色紙本 1984年作
江峽帆影 設色紙本 1984年作
鄉(xiāng)土情 鏡心 設色紙本 1984年作
山泉水清
春山放筏圖 鏡心設色紙本
黃山松峰圖 鏡心 設色紙本 1985年作
蔥林猿嬉 立軸 設色紙本 1985年作
關山月晚年的山水畫作品不僅風格獨特,而且內(nèi)涵深刻豐富,代表作品筆墨蒼勁老辣,高風峻骨,意境悠遠,時代氣息濃郁,這和他一生堅信不移地遵循“筆墨當隨時代”的指導思想有密切關系。此幀是畫家1985年所作,云海翻騰,重山迭嶂,樹叢中的幾只猴子畫得極為傳神。畫面既有氣勢磅礴的大場面,也有精妙絕倫的細節(jié),這就是關山月的獨特之處。關山月主張“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痹谒囆g實踐中對繼承與發(fā)展的關系把握得很成功。在現(xiàn)代題材的表現(xiàn)上,要和傳統(tǒng)筆墨語言結合起來是很難的。關山月處理得很成功并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面對先生的作品使我們感受更多的是因“寫生”視野帶來景物的新奇和造化的生機。這種處身于大自然中的抒情無疑遠離了其時畫壇程序化的空疏之弊,從而把山水畫創(chuàng)作從“四王”余韻轉化為新穎而親切的形態(tài)。
山水 立軸 設色紙本 1985年作 山水 立軸 設色紙本 1987年作
山中飛瀑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985年作
參天古木 立軸 紙本 1986年作 古榕 立軸 設色紙本 1988年作
山水 立軸 設色紙本 1986年作
飛瀑圖 立軸 1986年作 山 水 立軸
廬西飛瀑 鏡心 紙本
秋 韻 鏡片 設色紙本 1985年作
長城內(nèi)外盡朝暉 鏡心 設色紙本 1987年作
萬壑濤聲 立軸 設色紙本 1986年作
萬壑松風圖 立軸 設色紙本 丙寅(1986)年作
松瀑圖 鏡心 設色紙本 1992年作 松濤瀑瀉 設色紙本 丙寅(1986)年作
松瀑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992年作
深山響泉 立軸 紙本 1987年作 綠蔭山河 鏡心 紙本 1982年作
鄉(xiāng)土情 鏡心 1987年作
松石人物 立軸 紙本 1988年作
山林圖 立軸 1988年作
江峽飄帆 立軸 設色紙本 1989年作
行軍圖 鏡心 設色紙本
湘西山水 鏡心 設色紙本 1989年作
雪山晨曲 鏡心 紙本
北國風光
山水 鏡心 設色紙本 1987年作
秋韻圖 鏡片 1988年作
古柏放棹 鏡片 設色紙本 1989年作
優(yōu)山美地 設色紙本 1990年作
林 海 鏡心 紙本 1993年作
秋江泛舟 立軸 1988年作
珠江小景 鏡心 紙本 1992年作
漓江煙雨 立軸 紙本 1993年作 漓江煙雨 立軸 紙本 1982年作
山水 立軸 1994年作
漂游伴多夢 立軸 設色紙本 1993年作 山水 立軸 1998年作
山河天賜暖 立軸 紙本 1998年作
春到漁港 鏡心 水墨紙本 1993年作
榕蔭漁歌圖 橫片 1993年作
人間春色圖 手卷 水墨紙本 1984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