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習(xí)倪海廈偏方大全
肝硬化常見癥狀
1、食欲減退:肝硬化早期最為常見的癥狀,有時伴有惡心、嘔吐,多由于肝硬化引起胃腸充血,胃腸道分泌與吸收功能紊亂所致。
2、面色晦暗黝黑:三分之一的肝硬化患者面部、眼眶周圍皮膚較病前晦暗黝黑,這是由于肝臟受損,肝功能減退,導(dǎo)致黑色素生成增多導(dǎo)致。
3、不規(guī)則出血:肝功能減退影響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于的合成,脾功能亢進義引起血小板的減少,故常出現(xiàn)牙齦、鼻腔出血;皮膚和激膜有紫斑或出血點或有嘔血與便血。
4、疲倦乏力:也為早期癥狀之一,其程度自輕度疲倦感覺至嚴重乏力,與肝病的活動程度一致。產(chǎn)生乏力的原因為:①進食的熱量不足;②碳水化合物、蛋白質(zhì)、脂肪等的中間代謝障礙,致能量產(chǎn)生不足;③肝臟損害或膽汁排泄不暢時,血中膽堿酯酶減少,影響神經(jīng)、肌肉的正常生理功能;④乳酸轉(zhuǎn)化為肝糖原的過程發(fā)生障礙,肌肉活動后,乳酸蓄積過多。
5、體重減輕:硬化早期多見癥狀,因食欲減退,進食不夠,胃腸道消化及吸收障礙,體內(nèi)清蛋白合成減少。
6、肝區(qū)隱痛:在肝硬化中也比較多見,約占60%~80%。勞累后明顯,與其同時出現(xiàn)的還有黃疸、發(fā)熱。表示肝細胞有明顯損害,對預(yù)后的判斷有一定意義。
綜合各家經(jīng)驗,現(xiàn)歸納為以下五型:
1.氣滯濕阻:此證為本病初起。腹大脹滿,脅肋脹痛,納呆食少,食后腹脹,噯氣無力,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腹脹按之不堅,脅下痞塊。苔白膩,脈弦緩。
2.濕熱蘊結(jié):此證為水濕內(nèi)蓄而熱化。腹大堅滿拒按,脘腹撐脹,煩熱口渴,目膚發(fā)黃,小便黃赤短少,大便秘結(jié),不欲飲食,嗜臥。舌紅苔黃糙,脈弦數(shù)。
3.瘀血阻滯:此證屬實脹之重癥。腹大堅滿,腹壁青筋暴露,脅腹攻痛,面色黧黑或唇色青紫,頸部胸部可見蜘蛛痣,肝掌,小便不利,大便色黑。舌紫紅,有瘀斑,脈細澀。
4.脾腎陽虛:此證為寒水內(nèi)蓄。腹大脹滿,人暮為甚,納呆食少,精神疲乏,面色萎黃不澤,形寒肢冷,小便清而短少。舌質(zhì)淡紫胖,脈沉細。
5.肝腎陰虛:此證多因久病瘀熱,傷津耗液,病重之癥。腹大堅滿,甚則青筋暴露,脅脹刺痛,形體消瘦,面色黧黑,口唇青紫,肌膚不澤,心煩口干,齒鼻衄血,小便短少,大便秘結(jié)。舌質(zhì)紅絳,少苔,脈弦細而數(shù)。
(1)氣滯濕阻
治法:疏肝理氣,燥濕健脾。
處方:柴胡6克,陳皮6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枳殼10克,香附10克,蒼術(shù)10克,厚樸10克,甘草6克。
加減:腹脹尿少甚加萊菔子、沉香、車前子、通草;腹硬滿,口干便秘加山梔、茵陳、大黃、金錢草;脅下脹痛甚加青皮、佛手、香櫞;脅下刺痛加丹參、姜黃、三七。
用法:1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上方共治療80例,治愈28例,顯效13例,有效29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87.5%。
常用成方:柴胡疏肝湯、平胃散。
(2)濕熱蘊結(jié)
治法:清熱利濕,攻下逐水。
處方:茵陳30克,桂枝10克,茯苓12克,白術(shù)12克,豬苓30克,澤瀉15克,郁金12克,枳殼12克,防己10克,大黃10克。
加減:熱毒熾盛減白術(shù),加大青葉、板藍根、虎杖、蒲公英、車前草;大腹撐脹加枳實、沉香、萊菔子;小便不利加玉米須、商陸、陳葫蘆、蟋蟀粉;神志模糊者,先服清營湯,加安宮牛黃丸。
用法:1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上方共治療102例,治愈14例,顯效28例,有效26例,無效34例,總有效率為66.7%。
常用成方:茵陳蒿湯、茵陳五苓散、消化丹、清營湯。
(3)瘀血阻滯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逐水。
處方:丹參30克,當(dāng)歸12克,紅花5克,桃仁10克,丹皮10克,赤芍20克,穿山甲10克,牡蠣30克,白術(shù)10克,青陳皮各10克,澤瀉15克。
加減:脅下癥塊刺痛加姜黃、莪術(shù)、三七、地鱉蟲;小便不利加豬苓、商陸;形體消瘦乏力加太子參、黃芪;吐血便血,上方停用,改用仙鶴草、地榆炭、生地炭、紫珠草、茅根、大小薊草、三七、蒲黃等。
用法:1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上方共治療67例,顯效32例,有效28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9.5%。
常用成方:桃紅四物湯、化瘀湯、人參鱉甲煎丸。
(4)脾腎陽虛
治法:健脾溫腎,化氣行水。
處方:黨參30克,生黃芪30克,白術(shù)12克,干姜5克,附子10克,肉桂5克,茯苓12克,澤瀉15克,豬苓30克,山萸肉10克,劉寄奴12克,鬼箭羽12克,甘草6克。
加減:小便短少,下肢浮腫加濟生腎氣丸;腰酸,怕冷加鹿角膠、仙靈脾。
用法:1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上方共治療106例,治愈8例,顯效30例,有效37例,無效31例,總有效率為70.8%。
常用成方:附子理中湯、五苓散、濟生腎氣丸、附桂八味丸。
(5)肝腎陰虛
治法:滋腎養(yǎng)肝,涼血化瘀。
處方:沙參15克,麥冬20克,生地30克,當(dāng)歸15克,枸杞子20克,川楝子10克,鱉甲10克,牡蠣30克,黨參30克,三棱1O克,莪術(shù)10克,赤芍12克,雞內(nèi)金10克,枳殼10克。
加減:內(nèi)熱口干舌絳少津加石斛、花粉;午后潮熱加銀柴胡、地骨皮、龜版;小便短赤加豬苓、茅根、通草;齒鼻衄血加水牛角、茜草炭、丹皮、仙鶴草。
用法:1日l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上方共治療137例,治愈7例,顯效26例,有效39例,無效65例,總有效率為52.6%。
常用成方:一貫煎、杞菊地黃丸。
(1)消癥丸
組成:蟅蟲、炮山甲各100克,水蛭75克,大黃5O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次服5克,每日2至3次,2個月為一療程。
療效:上方共治療40例,治愈Ⅲ例,顯效13例,有效12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0%。
(2)黃芪丹參黃精丸
組成:黃芪、丹參各20~30克,黃精、雞內(nèi)金、板藍根、連翹、敗醬草各15~20克,白術(shù)、茯苓、郁金、當(dāng)歸、女貞子各12~15克,紫河車2~5克。
用法:每1日劑,水煎服,或研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9克,每次1丸,每日3次。
療效:上方共治療105例,治愈45例,顯效31例,有效19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90.5%。
(3)益氣化積解毒湯
組成:黃芪、丹參各20~30克,白術(shù)、茯苓、郁金、當(dāng)歸、生地各12~15克,澤蘭葉、雞內(nèi)金、板藍根、敗醬草、黃精各15~20克,紫河車4~10克。
用法:上藥除紫河車外,水煎,分2次服;紫河車研末裝人空心膠囊中,每次另服2~5克,亦為每日2次。
療效:上方共治療96例,治愈40例,顯效28例,有效19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為90.6%。
(4)腹水湯
組成:益母草60克,茅根3O克,蒼術(shù)30克,白術(shù)30克,牛膝30克,防己45克,山藥15克,陳葫蘆30克。
用法:水煎,飯前服用,1日3次。
療效:上方共治療20例,腹水全部消失1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5%。
版權(quán)聲明:本文來源網(wǎng)絡(luò)。我們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此文出于學(xué)習(xí)分享、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yè)用途。若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或其他問題,敬請版權(quán)原作者聯(lián)系我們處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