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神希園」的第 471 期 原創(chuàng)
來源 l 神希園(ID:shenxiyuan999)
在眾多中藥里,為什么唯獨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四味中藥被封為君子,其實究其根本,還是因為這些中藥的。在這四味藥中,人參被譽為“百草之王”,茯苓被譽為“四時神藥”,甘草被譽為“眾藥之王”,唯獨白術的名頭不夠響亮。然而,白術作為四君子之一,也是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千百年來,白術在臨床中也算是奇效良藥。清代名醫(yī)陳士鐸稱贊白術為“后天培土圣藥”,清代名醫(yī)黃宮繡稱白術為“脾臟補氣第一要藥”,可見,白術也還算混的不差。白術是一味由來已久的中藥,不過早在《神農本草經》中,白術與蒼術并沒有分開,而是放在一起論述的。對于白術的作用,主要分為“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等方面,從《神農本草經》的記載來看,白術的主要功效集中在祛風勝濕、益氣養(yǎng)血、調補脾胃、燥濕化濁、益津斂汗、清熱除煩、消食化積等方面。白術這些方面得作用,在《名醫(yī)別錄》時期也有繼承,不過除此之外,還提到了白術“消痰水,逐皮間風水結腫”得奇妙作用,這也為白術在利水燥濕方面打開了缺口。雖然在《神農本草經》和《名醫(yī)別錄》中,白術與蒼術并沒有分開,而蒼術與白術之分,始于梁代陶弘景,明確于唐代藺道人,闡明于宋代寇宗奭,發(fā)展于金元明清諸醫(yī)家[1]。對于白術的妙用,金元時期的名醫(yī)張元素,給白術的作用,歸納為九點,一是溫中,二是去脾胃中濕,三是除胃中熱,四是強脾胃、進飲食,五是和胃生津液,六是止肌熱,七是用于治療四肢困倦、嗜臥、目不能開、不思飲食,八是止渴,九是安胎。這可以說是將白術的臨床妙用,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概括。白術這味中藥,單獨使用也可,配伍使用更能發(fā)揮更好的效果。白術與人參、茯苓、甘草配伍,可用于治療脾氣虛所致的食少便溏、肢軟神疲;白術與枳實配伍,可用于治療脾虛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不思飲食;白術與桂枝、茯苓配伍,可用于治療中陽不振、脾失健運、痰濕內停所致的頭眩、心悸;白術與黃芪、茯苓、豬苓配伍,可用于治療脾虛不運、水濕內停所致的水腫、小便不利;白術與防風、黃芪配伍,可用于治療氣虛所致的自汗;白術與人參、甘草、丁香配伍,可用于治療脾氣虛弱所致的妊娠惡阻、胎動不安;白術與人參、茯苓、陳皮配伍,可用于治療脾虛失運、濕濁中阻所致的妊娠惡阻、嘔惡不食、四肢沉重。對于白術配伍的奧秘,《本草匯言》卻有一個不傳之秘,大意是這樣的:白術與人參、黃芪搭配可以補肺,白術與枸杞、地黃配伍可以補腎,白術與當歸、芍藥配伍可以補肝,白術與龍眼、酸棗仁配伍可以補心,白術與黃芩、黃連配伍可以泄胃火,白術與陳皮、半夏配伍可以醒脾土,白術與蒼術、厚樸配伍,可以燥濕和脾,白術與天冬、麥冬配伍可以養(yǎng)肺生津,白術與杜仲、木瓜配伍可以治療老人腳弱,白術與麥芽、枳實、厚樸配伍可以治療兒童的疳積,白術與黃芩配伍可以安胎調氣,白術與枳實配伍可以消痞除膨,白術與人參、茯苓、藿香、半夏配伍可以治療胃寒虛嘔,白術與當歸、川芎、白芍、地黃配伍可以養(yǎng)血調經。白術的炮制,自古以來就很多,比如熬黃、土炒、米泔浸、麩炒等多種炮制方法,不過在現代,白術的中藥飲片主要分為三種,也就是生白術、土炒白術和麩炒白術。一般來說,白術生用,主要作用以健脾燥濕、利水消腫為主,常用于治療痰飲、水腫以及風濕痹痛;土炒白術,主要是借助土氣來助脾,使其補脾止瀉的力量更勝,常用于治療脾虛食少、泄瀉便溏;麩炒白術,燥性大大降低,而且借麩入中,使健脾的作用大大增強,常用于治療脾胃不和、運化失常所致的食少脹滿、倦怠乏力,以及表虛自汗、胎動不安等[2]。白術這味中藥,雖然在古代很早、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與蒼術不分彼此,但隨著白術與蒼術分離之后,它們各自也都有了各自的歸屬。白術這味中藥,自古以來就備受醫(yī)家重視,在現代也被藥理研究廣為研究?,F代藥理研究發(fā)現,白術具有利尿,調節(jié)胃腸運動,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調節(jié)腹膜孔開放,保肝,抗腫瘤,抗衰老[3];調節(jié)免疫,降血糖,抗菌[4];抗癌,修復胃黏膜,抗炎鎮(zhèn)痛,改善記憶力,調節(jié)脂代謝,抗血小板,抑菌,抗腦缺血再灌注,調節(jié)水液代謝[5];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抗抑郁,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6]等藥理作用。縱觀白術這味中藥,也是頗具實力的,明代醫(yī)學家繆希雍盛贊白術為“除風痹之上藥,安脾胃之神品”;明代醫(yī)學家倪朱謨評價白術為“扶植脾胃,散濕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藥”,真不愧為中藥四君子之一。白術的功效,在現代雖然主要集中在“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等方面,可以說白術健脾胃是靈丹,去濕氣是妙藥,不僅如此,白術還擁有抗癌抗炎抗腫瘤,抗衰老抗抑郁,調節(jié)腸胃、免疫、水液、脂質、神經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堪稱實力強悍。白術雖然作用多多,但由于白術藥性苦燥,容易傷陰,所以對于津虧燥渴、陰虛內熱、氣滯脹悶等情況,不宜單獨使用白術。[1]張建逵,竇德強,王冰,等.白術的本草考證[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3,24(9):2222-2224.[2]葉定江,張世臣,吳皓.中醫(yī)藥學高級叢書·中藥炮制學(第2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3]孫燕妮.白術的藥理實驗及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1999,6(4):279-280.[4]宿廷敏,王敏娟,阮時寶.白術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概述[J].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3(2):32-35.[5]張曉娟,左冬冬.白術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新進展[J].中醫(yī)藥信息,2018,35(6):101-106.[6]董施秋,閆晨苗,高瀟,等.白術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哈爾濱醫(yī)藥,2024,44(1):130-134.
溫馨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本文僅作知識分享,不構成對任何方藥或治療的推薦,不能代替醫(yī)療建議,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一切責任。如有診療需要,請到當地醫(yī)院就診。
END
——妙用中醫(yī),健康人生,精彩內容,廣而告之——↓關注公眾號@神希園 設為星標↓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