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劉繼紅 | 往事悠悠16:小油燈

小油燈
江都  劉繼紅

作者劉繼紅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屆校友。
油燈,以油為介質(zhì)的燈具。鉆木取火,讓人類從野蠻一步步走向文明,小油燈則劃破一個個孤寂的夜晚,給人類帶來了文明之光。小油燈,曾經(jīng)是人們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如今已從我們的生活中淡出而成為放在博古架上的擺設品和永恒的記憶。

▲凝視小油燈

在兒時的記憶中,鄉(xiāng)間最早使用的小油燈是香油燈。香油燈,即以香油(泛指豆油等食用油)為燃料的燈,燈盤(碗)里放上香油,擱上燈草,即可點燃照明。

早期尋常百姓人家常用的香油燈多為陶制的,形似“豆” (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像高腳盤樣器皿),“瓦豆謂之登(鐙)”,上盤下座,中間以柱相連,這恐怕就是中國油燈的始祖吧。陶制香油燈有帶環(huán)形把手的,或鑲于立柱,或嵌于底座,以端燈之用;也有不帶把手的,移動時直接端住中間立柱即可;有上釉的,也有不上釉的,形制簡單,樸實典雅。

▲陶制小油燈

過去還有一種常見的香油燈是銅制的。這是繼陶制油燈之后,隨著人類進入青銅文化時期、冶煉鑄造技術的產(chǎn)生和不斷提高而出現(xiàn)的又一種古老的油燈。

常見的銅制油燈由底座、中心軸及油盤三部分鉚接或焊接而成。底座好似一個直徑18厘米左右盤子,下面還冚(方言,音“砍”,蓋的意思)著一個小銅碗與其對頂而置;中心軸是一根高約30厘米的空心銅管,有光溜溜一抹光的,也有飾有簡易花紋的;油盤就像茶碗似的銅制盛油器具,直徑約12厘米左右,是擱香油和燈芯的地方。

▲銅制小油燈

如前所述,香油燈點的是食油,那燈芯是什么做的呢?燈芯,又叫燈草,是一種叫燈芯草的野生作物制作而成,可食用,可入藥。因其可以用作油燈的燈芯,故被稱之為燈芯草。每年的秋季開始的時候,燈芯草進入成熟期,人們便砍掉枝葉,剝?nèi)ネ馄ぃ∑淝o髓,洗凈曬干后扎成一束一束的,即可作為燈芯售賣。經(jīng)制作后的成品燈芯草細而長,白色多孔,質(zhì)輕,民間常有一句歇后語叫“賣燈草的坐飛機——輕上天了”,可見燈草之輕。

賣燈芯草的一般都是賣針頭線腦的貨郎擔。小時候看到挑貨郎擔的來了,就會湊過去看熱鬧,大娘老太,大姑娘小媳婦,圍著貨郎擔子挑這挑那,討價還價。偶有前來買燈芯草的,一束燈芯草也就幾分錢,賣回去后一般都掛在菩薩面前或房間板壁上,要用的時候抽一二根放在油盤(碗)里,一頭盤旋著浸在香油內(nèi),一頭搭在油盤(碗)的外沿上。香油燈的燈頭大小是由人來控制的,燈芯往外多拔些燈頭就大;燈芯拔得靠里些燈頭就小。香油燈點的時間長了,燈芯就會結蓮子(黑黑的小疙瘩),影響其亮度,且耗油,需要及時去掉蓮子,將燈芯往外撥一撥。記得我們家撥燈芯用的是小篾爿兒(方言,小蔑片),有時小篾爿兒找不到了,奶奶就順手取下頭上的簪子撥弄一下。

因為用的食油,是從嘴上省下來的,點燈又特費油,故而一般人家都把燈頭撥的小小的,像吃晚飯洗鍋碗、撣棉花(紡線)納鞋底,只要能看得見就行,除非家有小孩看書寫作業(yè)才把燈頭稍微撥大一點,更不會沒事將油燈長時間耗著。為了省油,尋常百姓人家晚上只點一張燈,因而油燈的位置不固定,哪兒需要就端到哪兒,做飯時把它放在煙囪柜上或鍋臺旁;撣棉花時就登在地上或小爬爬櫈上;孩子們看書寫字就把它放在桌子上;臨睡覺前再把它端到房間銀桌上。過去油燈一般只放一根燈芯,很少用兩根的。

《儒林外史》第六回講了一個《兩莖燈草》的小故事。嚴監(jiān)生臨死之時,伸著兩個指頭,總不肯斷氣,眾人總猜不出什么意思,最后還是趙氏分開眾人,走上前道:“你是為那燈盞里點的是兩莖燈草,不放心,恐費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莖就是了?!闭f罷,忙走去挑掉一莖。眾人看嚴監(jiān)生時,點一點頭,把手垂下,登時就沒了氣。故事極具諷刺意味,但卻從另一個側面道出了自古以來民間廣為流存的節(jié)儉之風。

還有較糟心的就是常有老鼠偷油喝,讓人防不勝防。兒時常掛在嘴邊的一首兒歌叫“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朗朗上口,很是風趣。為了防止老鼠偷吃油,古人(據(jù)說是元代就開始了)還設計了一種內(nèi)藏式燈,后人還為其起了一個有趣的名字叫“氣死貓”,可有效防止老鼠偷油,當然這種油燈只有有錢人家才有,普通百姓是買不起的,只好熄燈后用東西把油盤(碗)蓋上。

▲小油燈燈芯草

后來有了煤油燈,也就是以煤油為燃料的燈。煤油比香油要相對便宜些,人們便舍棄香油燈而改用煤油燈。不過那時的煤油都是從國外進口的,在民國年間至建國初期中國工業(yè)基礎薄弱,連一些基本的工業(yè)品都沒法制造,包括煤油在內(nèi)的許多生活用品都是進口的。凡進口的東西都會在前面加一個“洋”字,比如煤油叫洋油,肥皂叫洋堿(上海人叫洋胰子),火柴叫洋火,機紡布叫洋布,圓釘叫洋釘,等等,所以小時候我們都習慣將煤油燈稱之為洋油燈。

過去農(nóng)村常見的,也是普遍使用的煤油燈是自制的簡易的煤油燈,利用用過的墨水瓶或藥瓶,先在蓋子上鉆一個圓孔,然后將牙膏皮或白鐵皮卷成筷子粗細、兩寸多長的管子作為燈芯管緊緊的插到圓孔里,再用棉花或棉線捻成棉條穿入管內(nèi)做燈芯,一頭浸入注有煤油的瓶內(nèi),一頭微露于管口上,擰緊瓶蓋,浸泡在煤油中的燈芯吸足了煤油,用火柴一點就亮了。有的還用廢鐵皮給這種簡易小油燈做一個帶把手的燈座,把手與底座折成90°,油燈置于底座中央并加以固定,瓶頸也用小鐵皮與把手支撐固定,這樣既增加了小油燈的整體穩(wěn)固性,也可便于端燈。有的就直接用鉛絲在瓶頸上扭一個圓扣,以端燈之用,以免端燈時將煤油粘在手上。煤油燈的燈頭大小也是可以由人來控制的,要想讓燈頭大些,就用鑷子把燈芯往上捏一下,或用小鐵絲挑一下,反之則往下捺下子。煤油燈點的時間長了,也要用針或細鐵絲等往上挑一挑燈芯,撥掉燈花,燈光才會更亮,就是俗話說的“挑燈”。

上世紀60年代初在丁溝中學上學的時候也曾用過這種自制小煤油燈,至今讓人記憶猶新。開始的時候學校還沒有電,上晚自修時用的是汽油燈,偶有故障而歇火;后來通電了,又經(jīng)常停電,于是部分同學就自備小油燈以備用。有時下自修熄燈了,還有點“屙屎看報紙——假積極”,尤其是上初三的那年,下自修后仍然想留下來再做一會兒習題,于是三五個同學便圍著兩張拼起來的課桌,中間放一盞自制小煤油燈,下面用凳子或用書本摞起來將其墊高一些,好讓燈光照得遠一點,并將燈頭挑得稍大些,以顧及同桌的每一個人。風常常從教室門窗縫里溜進,燈頭火苗隨之晃動,黑色的油煙彎彎扭扭直往上竄,聚精會神的同學們也在不知不覺中遭到油煙侵襲,鼻孔被煙嗆的黑黑的,連擤出來的鼻涕都是黑的。第二天早上打開教室門,一股煤油味襲面而來,引起了部分同學的不滿,老師也給予了善意的提醒,于是后來大家在離開教室時把門窗都打開,讓其通風透氣。

▲鐵皮把手小油燈

▲鉛絲圈把手小油燈

而機關學校、商鋪店面、公家單位以及一些家庭條件好的人家使用的煤油燈多為罩子燈(我們老家叫“罩兒燈”)。

罩子燈由燈座、燈頭、燈罩組成。燈座,為玻璃質(zhì)材,外形似細腰大肚的葫蘆,煤油就裝在“葫蘆”肚里;燈頭,形似張嘴蛤蟆,以螺口與燈座相連緊固,通常為銅制(后來也有用白鐵的了),四周有四個帶有彈性的爪子,旁邊有一個連接“蛤蟆嘴”里小齒輪的小旋鈕;燈罩,為兩頭小中間大的透明玻璃,像一個高腳杯,穩(wěn)穩(wěn)地卡在燈頭的四個爪子中間。罩子燈用的燈芯(也叫燈捻)是棉紗織成的專用扁平棉紗帶,賣煤油燈具的地方或小雜貨店有售賣,一頭浸在“大肚葫蘆”里的煤油里,一頭夾在“蛤蟆嘴”燈頭里的兩個小齒輪之間,隨著小旋鈕的轉動而上升或下降,調(diào)控燈的亮度。

每晚點罩子燈之前要修剪燈捻,修剪時剪刀要鋒利,剪口要齊平,兩個角要修圓,火苗才正。其次就是要擦燈罩,先要用紙捂住燈罩一頭,從另一頭往里呵氣,讓里面充滿霧氣,再用筷頭點住軟紙擦拭,不時地再呵呵氣,再擦拭,直至擦得雪亮如新。擦燈罩時用力不能太輕,也不能過猛,輕了擦不干凈,猛了容易把玻璃罩碰壞;還要注意罩口玻璃是否光滑,不光滑極易劃破手皮。

▲罩子燈

在煤油燈家族成員中,還有一種可以手提的、能防風遮雨的,也是以煤油為燃料的燈具叫馬燈,因早年人們騎馬夜行時常掛在馬身上,故而得名。

馬燈,整體呈橢圓形圓柱體,高約40厘米,直徑近20厘米,由油箱、燈頭、燈架、燈罩、蓋帽、提環(huán)等組成,所有部件除燈罩為透明玻璃外,其余皆為薄鐵皮和粗鐵絲精致加工制作而成。油箱,亦為燈座,高約10多厘米,下稍大,上略小,由下而上漸次收縮而呈饅頭勢,上有口徑兩厘米的圓形注油孔,注入煤油后用帶有螺紋的蓋子蓋好擰緊。燈座上為燈頭,大體上與罩子燈燈頭差不多,燈頭凸起成圓肚形,一道不足半厘米寬小縫像張開的蛤蟆嘴,把燈芯含在口中,燈芯也是兩厘米寬、兩毫米厚的扁平帶狀棉制品,燈頭一側裝有可扭動的旋鈕,用以調(diào)節(jié)燈芯長短,控制燈光亮度。燈座兩側是筒狀燈架,呈弓形,上連蓋帽,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并裝有提環(huán)。蓋帽,為兩個相互連接的鐵蓋,分層有空隙,既可透氣,又可擋雨,如同反扣的小碗兒,與下面的燈座油箱遙相呼應。燈座與蓋帽之間為燈罩,高約16厘米,腰部周圍鼓出,似鼓形,燈罩外為粗鐵絲做成的交叉框架,保護燈罩使免受外力碰撞而受損,框架可整體向外傾斜,可摘卸更換或擦拭燈罩。

馬燈與罩子燈相比,明顯的優(yōu)勢就是能遮風擋雨,適合戶外照明。在那個沒有路燈、沒有手電筒的年代里,晚上出行提上它照明引路;夜間喂牲口帶上它添草加料;帶夜踏叉(車水)車杠上掛的也是它。記得有一年放暑假,為了幫媽媽掙點工分,就到社場(生產(chǎn)隊打谷曬場)上去打打雜,后來隊長說放鴨缺個人,問我去不去,我說去啊,于是就跟在一老農(nóng)后面放鴨,白天坐在鴨船上看鴨子或下河游泳吆鴨子,晚上睡鴨棚,鴨棚里就掛的這種馬燈,睡覺的時候把燈頭捻得小小的,夜間需要出來查看情況時再把燈頭捻大些。

▲馬燈

除馬燈外,還有一種適合戶外照明的煤油燈叫小方燈(也有人仍習慣稱之為馬燈),但其結構沒有馬燈精致復雜,較為簡易適用。小方燈是由鐵皮制作而成的框架式的立方體,底板和頂板為正方形鐵皮,邊長約20厘米;四根立柱為鐵皮敲成的小角鐵似的,下接底板上連頂板焊接成一個整體,高約40厘米;底板中心焊接一比小煤油燈直徑略大的圓圈“窩”;頂板中間開一直徑約10厘米的天窗,其上架空兩三厘米焊接一比天窗略大的蓋帽,既可出氣,又可擋雨,蓋帽上焊接一圓環(huán),可提可掛;角鐵立柱間三面裝上玻璃并固定封好,另一面加裝抽槽,玻璃可上下抽擦,相當于小方燈的門,玻璃向上提起,即可將小煤油燈放進燈“窩”里,點亮即可使用。

記得上世紀50年代初,丁溝鎮(zhèn)上老三陽河上的八字橋為梯形木制橋,那時沒有電,更沒有路燈,一到晚上烏漆墨黑,上橋下橋極不方便,弄不好還會跌倒摔傷。河西正對八字橋有一雜貨店,老板姓王,和我婆婆家是隔壁鄰居,每到晚上,王老板就會從柜臺里煤油桶內(nèi)用小油端子(打酒、打油等用的器具)把小方燈的煤油加滿,點亮后掛在八字橋的龍門架桅桿上,過橋的人就再不用擔心崴腳摔跤了。

▲小方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散文 | 燕南飛 | 遠逝的煤油燈
[黃石文壇]?尹金輝隨筆《老物件的歲月記憶·煤油燈》
煤油燈里的故事
【165】首屆全國教師文學作品大獎賽劉瓊作品
煤油燈
唐亞紅||記憶中的煤油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