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廊橋遺夢》
作者 ▏蔣少龍
10月12日,央視電影頻道“藝術影院”播放電影《廊橋遺夢》,這是我第四次看這部電影。以前看了電影再去看小說,小說看了兩遍又再次看電影。
小說是我敬重的紫中筠先生翻譯的,與原著一樣文字優(yōu)美。電影根據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說改編,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zhí)導,梅麗爾·斯特里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主演。影片原長135分鐘,譯制片只有113分鐘,網上看還需付費。
“愛上你只有四天,忘記你卻用盡余生”,這是小說和影片的主題。
家庭主婦弗朗西斯卡在家人外出的四天里遇到了《國家地理》雜志的攝影師羅伯特·金凱,在經歷了短暫的浪漫纏綿后,弗朗西斯卡因難以舍棄家庭而與羅伯特·金凱痛苦地分手,但對金凱的愛戀卻縈繞了弗朗西斯卡的后半生。
人生原本是方向不同的兩部車。
雨中,弗朗西斯卡坐在丈夫開的車上,隔著車窗,看見羅伯特將刻著她名字的十字架項鏈掛在后視鏡上,淚眼模糊。“隔雨相看淚眼,唯有無語凝噎。”這時候,全世界的雨都停了,只剩下弗朗西斯卡內心的苦苦掙扎。
這是影片最感人的一段。項鏈和雨刷器鐘擺式的運動,左一下,右一下,左一下,右一下,就如同弗朗西絲卡面臨的選擇。左手責任,右手愛戀,那份灼心的痛,隔著屏幕直擊人心。最終,這兩部有過交集的人生之車,駛上了各自的征程。
攝影師羅伯特是弗朗西斯卡眼中完美的情人,弗朗西斯卡是羅伯特心目中有夢的圣女,他們彼此用對方成全著自己。攝影師用四天時間愛上弗朗西斯卡,讓他終生難以忘懷。
同樣,弗朗西斯卡也少女般一見鐘情愛上了對方。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愛人世界的“我們”,作為愛的第三者永恒存在,在不相見的思念里。
攝影師在雨中開車離去了。22年,他們再無聯(lián)系。22年,他們至死未再相逢。那四天愛戀,被他們當做人世的珍寶,悉心加以珍藏。22年后,當弗朗西斯卡抬起顫抖的手,戴著老花鏡,讀著羅伯特去世之前寫給她的絕筆信,她的眼里涌流著愧疚、傷感、思念的渾濁老淚。
一座廊橋,你在這頭,我在那頭。穿越世界上所有的河流,卻穿不過人心和世俗的廊橋。那就只保留著一場夢吧,一場關于廊橋的夢,讓他們的骨灰在河流里擁抱。就像弗朗西斯卡在信中對孩子所說:我生前的一切屬于你們,生后,我要追隨羅伯特而去了!
不要用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評判《廊橋遺夢》,也別用“出軌”或“婚外戀”這些世俗的觀念誤讀兩位當事人。弗朗西斯卡和羅伯特的戀愛僅僅持續(xù)了四天。
第一天,他們相識。
第二天,他們相愛。
第三天,他們決定廝守終生。
可是第四天,就在家人即將回歸的前夜,弗朗西斯卡矛盾重重,不忍傷害善良的丈夫和成長中的兒女,決定放棄和羅伯特的這段感情??吹酱颂?,相信多數(shù)人也許會感到不可思議,僅僅持續(xù)四天的激情之戀有何魅力?竟能抵過主人公貫穿一生的婚姻?
然而,《廊橋遺夢》自1995年上映以來,這部影片卻出乎意料地掀起了全美的離婚狂潮。
“婚內遇上真愛,究竟應該何去何從”?這是影片《廊橋遺夢》一直在引領人們思索的一個問題。一直以來,婚外戀都被定義為一種不齒而非道德的存在,可《廊橋遺夢》則一反常俗地將之演繹為動人心魄的唯美愛情。不管人們愿不愿意相信,《廊橋遺夢》所放大的不是對婚外戀本身的寬容,而是對人類心靈情感的細膩洞察。影片和小說難以釋懷的結局,其實是對愛情和婚姻最好的尊重。
據報道,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離婚率增長迅猛。從全國平均水平看,1979年離婚率為4%,1999年達到13.7%,2003年達到15%以上。尤其是近幾年全國離婚率逐年攀升,其中離婚率上升最快的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大城市。其中北京離婚率全國最高,高達48.3%。也就是說,在北京差不多每兩對情侶結婚的同時就有一對在辦理離婚。
一個不容回避的現(xiàn)實是,國人的婚姻絕大多數(shù)是湊合。單身和婚后“丁克”現(xiàn)象逐年增多,以及婚姻觀念的多極化,現(xiàn)在也是不爭的事實。
重溫《廊橋遺夢》,也許可以讓我們重新思考婚姻和家庭存在的意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