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石光華
前幾天,“榮派川菜”第三代嫡出傳人張元富大師,邀請我參加他的新店“有云湖景食宅”開業(yè),我欣然而往。因為,他說,要在這個新店,以明廚亮灶的方式,呈現(xiàn)川菜的干煸干燒,小煎小炒。
我素來對能做大菜、有樣式的廚師油然起敬,心底里,卻更歡喜把肉絲肉片、瓜豆蔬菜炒得活泛的師傅。小煎小炒,一次定味,一鍋成菜,急火快炒中,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食材的新鮮與營養(yǎng),廚師的刀工、火候、調(diào)味,盡在其中。
我見過一位川菜老師傅,他炒煳辣腰花,從調(diào)料下鍋到出菜裝盤,只用了20多秒。高溫短炒與低溫慢煮,是烹飪中保留食物原味和營養(yǎng)的兩大技藝,川菜的小煎小炒,更加簡潔明快、活色生香有鍋氣。
本來,這是川菜的拿手,也是川廚的本藝。未曾想到的是,現(xiàn)在,能把魚香肉絲、醋溜蓮白炒得可以入眼入口的廚師,已經(jīng)名列“非遺”。
川菜中,煳辣入菜,除了拌菜和做蘸碟外,大多都是小炒。因是急火,因是快炒,煳辣味的拿捏,就更考廚師的手法和功夫。
急火容易焦煳,快炒難出煳香,面對這似乎的兩難周全,許多廚師的解決之道是,煳就煳了,不香就不香,秒忽略,零解決,哪有那么多講究?是那么個意思就行了。什么掂鍋練勺得下10年工夫?用10年,爺們要么是大師,要么是老板了。
所以,去川菜餐館,要吃到差強人意的雞豆花、粉蒸肉之類,還不算太難。要想吃到一份勉強及格的生爆鹽煎肉、火爆肚頭、煳辣肉花,難度系數(shù)接近中國男足進世界杯。
殊不知,丟失了干煸干燒,小煎小炒,丟失的不僅僅是川菜一種很有特色的技藝,更是川菜對食材的珍愛之心,是川菜最富家常風味與平民精神的菜系文化。
川菜以家常菜、家常味為根為本,為菜之大宗,一鍋小炒,就是其中主力。家庭中,一日三餐,最多的就是炒幾個小菜,不是過節(jié)或者請客,誰會天天在家中燒燉蒸烤、蒙汆釀貼?正是千家萬戶各有所愛的那幾個小菜,構(gòu)成了川菜最重要、最有滋味、最溫暖的部分。
如果說宮保雞丁的煳辣味,還無需特意強調(diào)。因為,這道菜,更喜口的是略帶果香的荔枝味,煳辣在其中,多少有些渲染烘托的感覺。那么,直接以煳辣為名的“煳辣肉花”“煳辣腰塊”“煳辣脆鱔”“煳辣兔丁”等一幫火爆油葷的肉菜,煳辣椒就必須升官加爵,從味道的偏旁部首提升到主體存在。
一句話,要隆重地突出煳辣的風味,要清楚,要理直氣壯地表達:煳辣就是這些菜式風味的核心,三分辣意,七分煳香,就是這些菜式川味濃郁的風格。
為了以辣襯香,讓適口的辣的刺激,強化煳香的濃烈,這些菜式,在干辣椒的配比上,就不能全用二荊條。按3:7左右的比例,加些朝天椒之類辣味偏重的干椒。
川菜用辣,精熟“辣過壓香,無辣不香”的門道。辣味重了,辣的燥、干、烈,就會讓香感四分五裂;隨著辣度的減弱,辣香會漸變轉(zhuǎn)濃;但是,弱到一定程度,香度又會逐漸降低。完全不辣的甜椒,也基本沒有辣椒獨有的香氣。這在煳辣中,尤為明顯。
這是辣椒香與辣的辯證法,川菜好廚師,都是味道哲學家。
這些菜式,大多也帶酸甜口,芡汁中,也要加糖醋。但飲食的劇情卻發(fā)生了反轉(zhuǎn),本是配角的煳辣成了主角,酸甜退而成渲染烘托的捧場。其實,就是在宮保雞丁中,與同是荔枝味的鍋巴肉片相比,酸甜也是小荔枝味。
過分的甜滋滋加酸唧唧,處理不好,會放大雞丁、肉花、腰塊里潛藏的臊腥,讓口舌的味感,因狼狽而尷尬,再因曖昧而滑稽。所以,為了突出煳辣菜式的煳辣味,糖醋的用量,要比宮保雞丁更少一些。
川菜重在“一菜一格”中,味道的豐富、味道的層次、味道的變化,但是,更強調(diào)主味鮮明、風味濃郁。君臣有序,主賓諧和,味道的調(diào)性必須清晰。很有一些廚師做的煳辣菜品,味道多而怪,彼此之間,僅僅是朋友,卻又眉來眼去。不清不楚的關系,讓食者疑似味道小三。
對此,我厭惡,我拒絕。
煳辣話題,詩人石光華明天繼續(xù)。
明日請雀《煳辣中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