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讓是春秋與戰(zhàn)國過渡時期的四大刺客之一,別以為只有荊軻才是刺客,豫讓的名聲僅次于荊軻,他還為中國歷史創(chuàng)造了一個著名的典故。
春秋時期的晉國實(shí)行三軍六卿制,每軍配一名正卿及一名副卿,三軍就是六卿,卿就是諸侯之下世襲的大夫,晉國國君一旦昏庸,朝政就由六卿把控,到了春秋晚期,晉國的韓、趙、魏、智四卿聯(lián)合起來打敗并趕走了中行氏與范氏兩卿。
豫讓在趙國中行氏與范氏當(dāng)過家臣,但是不受重用,中行氏與范氏出走趙國之后,豫讓投靠了智氏,成為其家臣,智氏由于實(shí)力強(qiáng)大,成為晉國實(shí)力最強(qiáng)的卿。
智伯智伯就是當(dāng)時智氏家族的族長,也是晉國執(zhí)政的正卿,為了繼續(xù)擴(kuò)大權(quán)勢,智伯要求韓、趙、魏三家分別割讓一個萬戶城邑,韓、魏兩家同意了,但趙氏不同意,智伯于是聯(lián)合韓、魏兩家一起攻打趙氏。
當(dāng)時趙氏的族長是趙襄子,趙襄子退守晉陽城,依靠堅固的城墻來抵抗智伯,智伯與韓氏、魏氏圍攻了晉陽一年有余,仍然沒有攻下,最后智伯想到一個辦法,就是借山洪爆發(fā),掘開晉水汾河的堤壩,將水灌入晉陽,晉陽城肯定會被攻破。
智伯得意洋洋地把自己的計劃告訴了韓氏與魏氏,正巧趙襄子派出謀臣來勸說韓氏與魏氏,如果晉陽被攻破,下一個被滅的就是韓氏與魏氏,利用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韓氏與魏氏背叛了智伯。
趙襄子與智伯然后韓、趙、魏三家聯(lián)合殺死了智伯,滅亡他的家族,并吞并伯氏的領(lǐng)土,為了表達(dá)對智伯的恨,趙襄子還把智伯的頭蓋骨制作成飲酒的器具。
智伯去世后,他的家臣豫讓為智伯報仇,為了能夠接近趙襄子,豫讓更改姓名,偽裝成受過刑的人,他帶著匕首到趙襄子的家中修整廁所,結(jié)果沒能成功,豫讓被趙襄子的手下俘虜,趙襄子問豫讓:你為何要行刺我?
豫讓回答:我要為智伯報仇。趙襄子的手下想要?dú)⑺涝プ專w襄子阻止了,并說道:這個人是義士,我只要小心謹(jǐn)慎避讓就是了,智伯死后沒有后人,而他的家臣卻肯為他報仇,這是天下的賢士。
豫讓與智伯趙襄子放走了豫讓,但豫讓并不領(lǐng)情,仍然要繼續(xù)行刺,為了能夠成功,豫讓把油漆涂在自己的身上,使得皮膚潰爛,又吞下炭火使自己的聲音嘶啞,還剃掉了自己的胡子與眉毛,偽裝成乞丐的樣子,就連他的妻子和朋友都認(rèn)不出來。
千萬不要小看豫讓這種行為,以古人的觀念來看,身體發(fā)膚受之于父母,是不可以更改的,古人一生都不會剃掉胡子與眉毛,除非是罪犯,更不可能殘酷對待自己的身份,這是無法想象的,而豫讓為了一個已經(jīng)去世的智伯,不惜拋棄一切,并且自殘,也要為其報仇。
這說明豫讓的心中有一股信念,他不顧一切地殘害自己的身體,也要為智伯報仇,這就是豫讓的信念,沒有任何困難能夠阻擋豫讓報仇的信念,除非豫讓死了,這是一種讓人敬佩的信念,趙襄子也是一個喜歡英雄人才的人物,正因?yàn)樵プ屓绱?,他才會放了豫讓?/p>
豫讓豫讓做好這一切后,又在尋找機(jī)會行刺趙襄子,他摸清了趙襄子每天行進(jìn)的路線,特意埋伏在赤橋的下面,等到趙襄子經(jīng)過的時候,馬受了驚,趙襄子猜到有人要行刺他,就派人四處打探,結(jié)果又抓住了豫讓。
趙襄子看到完全不一樣的豫讓時,非常吃驚,他再次問道,你豫讓不是侍奉過中行氏與范氏嗎,智伯消滅了他們,你為什么不替他們報仇,反而一心要為智伯報仇?
豫讓回答道: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眾人遇我,我故眾人報之。至于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
豫讓的意思是:我侍奉中行氏與范氏,他們把我當(dāng)成普通人看待,所以我也像普通人一樣報答他們,不會幫他們報仇,但是智伯他把我當(dāng)成國士看待,所以我就像國士那樣報答他,一定要為他報仇。
這個故事創(chuàng)造了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著名的典故,就是:士為知己者死。
士為知己者死士為知己者死的意思就是:士人會為自己的知己而死,這是一個相互的過程,你是如何對待別人的,別人就會如何對待你,你對他人的行為,影響著他人對你的行為。
這就是待人處事中的一個典故,人生得一知己很難得,一旦得到了相知的知己,就要好好對待,這樣的知己是值得你用自己的生命去捍衛(wèi)的。
比如荊軻刺秦王,荊軻明明知道自己是去受死,為何欣然領(lǐng)命呢?這同樣是士為知己者死,因?yàn)檠鄧奶拥ず翊G軻,待荊軻如國士,荊軻不得不去死,還有荊軻與高漸離,兩個也是知己,當(dāng)荊軻被殺后,高漸離想方設(shè)法接近秦王,以便行刺秦王,實(shí)現(xiàn)荊軻當(dāng)年的夢想人,但是經(jīng)過荊軻刺秦,秦王早有準(zhǔn)備,高漸離行刺失敗,秦王把高漸離的眼睛弄瞎了。
秦王以為這樣高漸離就沒法刺殺他了,結(jié)果高漸離把鉛灌入筑中,再次行刺秦王,仍然沒有成功,高漸離何嘗不是跟豫讓一樣,都是為了士為知己者死這個信念,才能不顧自己的生死呢?他倆就是一路人。
豫讓自殺而死豫讓的行為感動了很多人,也感動了趙襄子,趙襄子知道如果再放了豫讓,他也不會放棄報仇的信念,于是準(zhǔn)備殺了豫讓,豫讓向趙襄子請求賜給他一件衣服,豫讓拿起趙襄子的衣服用劍象征性地刺殺,并仰天大呼:我終于為智伯報仇了。
然后豫讓自殺而死,豫讓以刺殺趙襄子衣服的方式,表達(dá)了自己的任務(wù)已經(jīng)完成,然后他就可以放心去死,豫讓從來就不怕死,自殘都不怕的人不會怕死,他活著只有一個愿望,就是為智伯報價,這是豫讓生存的信念,豫讓的行為感動了很多人,并由此創(chuàng)造出“士為知己者死”的典故。
豫讓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雖然他的信念有迂腐,但這種精神讓人覺得佩服,君以國士待我,我必以國士報君,成為君子之交的一大典范,豫讓以及像豫讓這樣的人在世間是極為少見的,這是那個時代的精神典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