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我有一個街坊,在最小的女兒11歲時她的丈夫去世了。她含辛茹苦,嚴格要求,獨自將三個女兒撫養(yǎng) 大。大女兒現(xiàn)在是某著名大學的博導,二女兒在新西蘭,小女兒碩士畢業(yè)在一家科研機構做行政管理工作。在外人看來,她的三個女兒全都成就斐然、出類拔萃。提 起這位街坊,知道的人都敬佩有加??墒抢咸吹乖絹碓讲痪?、不快樂、不自豪。她有許多不開心的事:大女兒離婚自己帶著孩子,過得并不如意;二女兒很少 回國探親,回來了也更喜歡去丈夫家;小女兒已年過35,還沒有男朋友。她還有更不開心的事:當大女兒和小女兒回來看望她時,她希望她們能一起開開心心地嘮 嘮家常;希望她們對自己這些年的付出說一兩句感謝、報答的話,雖然她并不想要她們的任何感謝和報答;她希望她們對自己能夠上心,能夠知冷知熱??墒遣恢獮?什么,女兒們回來了談的大多是工作或者社會上的事情,或者吃什么、補什么、營養(yǎng)和保健。她知道她們是關心自己的,但是,她只覺得隔膜和冷淡。
#本文內(nèi)容來自好家長網(wǎng)(www.hjzcn.com) 以上兩個例子中,我們都感覺到有一個字呼之欲出,但那就是愛??墒且驗閻鄣谋磉_方式不同,他們?nèi)紱]有得到愛。孝順的兒子未必令父母滿意,父母的做法也讓兒子寒心;母親的含辛茹苦表現(xiàn)在要求孩子的成就上,于是孩子用成就來回報母親,孩子們以為做出成績就是母親所要的愛,于是她們向母親顯示的只有成績。 他們自己既然沒有明白地感受過愛,于是他們也不會、不知道如何去愛別人。當別人給予他們愛的時候,他們甚至都不能辨別,也就無從接受。一代一代傳下去,就 都成了既不能、不會去愛,也不能、不會被愛的“愛的殘疾者”。
愛有量的差別 世界上只有光明,沒有黑暗。真的 是這樣嗎?在一個房間中,如果你想得到光明,怎么做?開燈、點蠟燭、打開手電筒……總之,是帶來“光”與“明”。那么,你能給一個房間帶來黑暗嗎?能,關 燈、吹滅蠟燭、拉上窗簾。不過,你做的是“拿走光明”,并不是“帶來黑暗”。這個世界只有光明,光明不在的時候,我們?yōu)榱朔奖闫鹨?,稱之為黑暗。
#本文內(nèi)容來自好家長網(wǎng)(www.hjzcn.com) 這個世界上只有愛,沒有恨。愛不在的時候,我們不能稱之為恨。因為恨,也是一種情感、一種聯(lián)系、一種期望、一種接納。愛不在的時候,就是沒有愛、沒有聯(lián)系、沒有期望、沒有任何接納。
如果用一個數(shù)軸來表示愛,也就是接納,軸的一端是“斷絕聯(lián)系”,另一端是“狂熱”,中間是不同量、不同級別的情感,它們都是愛,是愛在不同“數(shù)值”時的不同名稱。
人是不斷變化的,我們與他人的交往也會在不同的處境下做著不同的事。因此,即使是對同一人,即使是對自己,我們也會有不同的接納。這并不是矛盾,也沒有什么對錯之分,關鍵在我們自己是否能區(qū)分不同的處境和事情,是否能區(qū)分自己的各類情感。
現(xiàn)在,請寫下你生活中5個重要的人。對每一個人,寫出自己對他(她)經(jīng)常產(chǎn)生的情感。要求寫出不少于5種情感,并且越多越好。每種情感后面列出相對應的 他(她)的特點或行為,可以是外貌特征、品行、脾氣、為人處世,等等。注意:這5個人中一定不要漏了你自己!做完以后,綜合讀一遍,思考一下自己與這5個 人的關系是否有變化?是否厘清了這5個人的特點?是否厘清了自己對這5個人的不同特點所做的不同情感反應?接下來,針對這5個人的不同特點和自己的不同情 感反應,寫出自己其實可以如何去接納對方的不同特點;如何換一種情緒表達的方式;對如何處理與這個人的關系,有什么新的想法。
#本文內(nèi)容來自好家長網(wǎng)(www.hjzcn.com)
愛有類的區(qū)分 常常有人說,我現(xiàn)在有了孩子,對丈夫(妻子)愛得少了。也有人說,在父母和丈夫之間,我還是愛父母更多一些?;蛘咭灿腥苏f:“我的愛太少了,愛自己都不 夠呢?!逼鋵?,這些說法都不對!對孩子的愛、對父母的愛、對丈夫(妻子)的愛、對朋友的愛、對路人的愛、對草木萬物的愛……都是不同種類的愛。若我們自己 一定要讓這些愛都一模一樣,那么錯在我們自己,不在孩子、不在丈夫(妻子)、不在父母,也不在朋友。
案例 我的一個朋友,在大女兒9歲的時候,她又懷孕了。自從她的身材發(fā)生明顯變化以來,女兒經(jīng)常表示不愿意要弟弟(妹妹),理由 是:有了弟弟(妹妹),你們就不愛我了。她的媽媽向她保證還會愛她的。她說:“就算你們還愛我,也會愛得少了。你們會愛弟弟(妹妹)更多?!蔽业呐笥丫拖?她解釋:“雖然弟弟(妹妹)會分去一些你的愛,但是……”顯然她沒能說服大女兒。因為不久她就來問我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幫助她說服大女兒。
事實上,弟弟(妹妹)分走的是父母的時間,可能還有關注。但是,弟弟(妹妹)不但分不走愛,還能帶來更多的愛。在家里,父母除了擁有對大女兒的愛以及大 女兒給他們的愛,他們還將擁有對兒子(小女兒)的愛和兒子(小女兒)給他們的愛,原來的“家之愛”也因三個成員變?yōu)樗膫€成員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大女兒 呢,除了父母的愛和對父母的愛,還將擁有給弟弟(妹妹)的愛和弟弟(妹妹)對姐姐的愛。將來,大女兒還會擁有一般中國人很少擁有的侄兒、侄女的愛!她的現(xiàn) 實世界和情感世界將變得多么富足!
父母與孩子不是,也不應該是朋友
很多人、很多書都在講家長要和孩子做朋友。做父母的也會對孩子說:“爸爸媽媽是你的好朋友?!迸c這句話常常伴隨出現(xiàn)的是:“有什么話、什么事要告訴爸爸媽媽?!奔热皇桥笥?,爸爸媽媽怎么有好多話、好多事不告訴孩子呢?既然是朋友,怎么大多數(shù)情況下孩子依了父母,而父母沒有依過孩子呢?既然是朋友,怎么同樣的話,父母可以說孩子,孩子卻不能說父 母,否則就被指為不禮貌呢?
無論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有多平等、多親密、多和睦,你們?nèi)匀皇莾奢吶?,仍然是父子(女)、母子(女?關系。如果你們是朋友,讓孩子如何理解真正的朋友關系呢?他怎么去區(qū)別友情與親情?他將如何對待朋友?他會期望從朋友那里得到什么?他又會給予朋友什么? 家長的任務之一,是幫助孩子找到這些答案,而不是制造混亂。
愛不可以比較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可以得到的愛和能夠給予的愛,也是不一樣的。既然不一樣,就無從比較,也不應該比較。
案例
有位朋友給我講過臺灣藝人小S的一件事。有一天,小S帶著兩個女兒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朋友,寒暄過后,朋友說:“嗯,比較起來,還是小女兒更可愛。”小S趕忙蹲下身,對大女兒說:“在媽媽心里,你們倆都一樣可愛?!?
小S的應對已屬難得了,但仍有可完善的地方:
首先,兩個女兒一定各有特點,即使再相像,單就年齡的差別,也可見二者的不同。小女兒由于年齡小,很有可能確實顯得稚拙可愛,大女兒只怕早已感受到并明 白這個不同。媽媽偏要說一樣可愛,大女兒未必相信,甚至可能還會因領悟不了母親的苦心,而對媽媽的謊言感到厭惡或反感。
其次,無論大女兒是否覺得自己和妹妹一樣可愛,還是覺得自己更可愛,或者同意妹妹比自己更可愛,大女兒都會對媽媽的這位朋友心存不滿甚至怨恨。
再次,無論她的父母、長輩、老師如何教導她要愛護妹妹、喜歡妹妹,大女兒自然而然會生出對妹妹的羨慕、嫉妒,或者恨。
最后,大女兒會對自己產(chǎn)生自憐或自卑的情緒。媽媽蹲下來安撫她的這一舉動本身就在證明她是委屈的,應該被關注、被同情、被憐憫和被解釋的,她是受到了不公平對待的那一個。 #本文內(nèi)容來自好家長網(wǎng)(www.hjzcn.com)
因為性格和成長環(huán)境的不同,大女兒可能還會有更多的想法,但至少會有以上四點想法。小女兒呢,不知當時有多大,如果超過了兩歲半,她多半會自豪,并認為 自己確實比姐姐可愛,她也能感知姐姐的敵意或妒意,因此她也許會對姐姐不滿,也許會對姐姐很歉疚。對于媽媽安撫姐姐的行為,她有可能會感覺不公,也有可能 學習媽媽的做法,對姐姐總要憐憫和解釋。那位朋友呢,在看到小S的舉動后,可能會很懊悔,可能會對小S的大女兒心懷歉疚,也很有可能會惱羞成怒,抱怨小S 當面糾正她,不給她留面子。
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這樣處理會有什么不同。假設小S聽了朋友的話,說:“是啊,小女兒小,顯得很天真 有趣。你不知道,大女兒也很可愛呢,她特別懂事(下面可舉一個大女兒可愛的例子,諸如媽媽生病了她給倒水之類的),她們倆都讓我好開心、好幸福?!边@樣回 答,沒有反駁朋友的話,又令兩個女兒知道自己的特點和可愛之處,使她們分別對自己和對方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她們對媽媽和媽媽的朋友都會心存感謝,媽媽的朋 友也不會覺得自己被駁了面子。不用比較,我們只是不同,我們要學會接納這些不同,更不強求大家都“同”。
愛的基礎是尊重、信任和耐心
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個有自己獨立意志的人,他將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未來,不屬于任何一個人。我們常聽有的家長說“孩子是我生命的延續(xù)”。這實際上于理 有悖。且不說孩子的生命與家長的生命完全不同,孩子出生時父母的生命還在繼續(xù),從何延續(xù)呢?難道孩子是父母生命主干上的一個分杈,沒有自己的根,依賴父母 的根或家庭的根而生存?
尊重
很多人都說到對孩子的尊重,如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批評孩子時不要當著他人的面、不要看孩子的日記,等等。這些尊重是行為上的尊重。這里所說的尊重,是對孩子人格的尊重,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尊重。
父母對孩子的養(yǎng)育,確實需要孩子的感激,但從另一方面來講,養(yǎng)育子女是做父母的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至于把孩子生下來是否是對孩子的“恩”,則有不同 的看法。從王充、孔融、李贄到胡適都辯說,父母是因一己之私而受孕生子,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是沒有“恩”的。在西方國家,也有子女告父母的案例,原因 是未經(jīng)自己許可而將自己生于此世。這些說法、做法過于極端。還是西方較普遍的一種看法比較合理:做父母的感謝上帝賜兒于我家!對這一偶然,大家都感謝上 帝,而對于必然,即父母的養(yǎng)育和子女的回報,則互相感謝對方。這就是尊重。 #本文內(nèi)容來自好家長網(wǎng)(www.hjzcn.com)
孩子不是家長的私有財產(chǎn)、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不是父母的奴隸或臣下。當我們感嘆“這孩子怎么這樣”的時候,不如接受,孩子就是這樣。在“這樣”的狀態(tài) 下,看看該怎么辦,而不是把努力放在令孩子由“這樣”變成父母心里中的“那樣”,然后皆大歡喜。對孩子生命和人格的尊重,意味著我們?yōu)楹⒆拥奈磥泶蛳铝嘶?礎,但不去干預孩子的未來;我們給孩子的生活提供必備的條件,但不去替代孩子生活。
要做到從生命與人格的角度去尊重孩子,家長自己首先要建立起足夠的自信,這樣家長就不需要通過孩子的聽話和順從來證明自己的正確與威信,也不需要通過孩子的感恩和恭敬來證明自己的付出與偉大。有足夠自信的父母才能給孩子以尊重。
信任
如果孩子從小得不到父母的信任,他的自信也無從建立,而且,他也不容易相信別人。當我們愛一個人,接納一個人,就意味著我們對他是信任的。信任是伙伴關系的基礎。當我們信任一個人,我們知道他不會傷害我們,我們才敢于接納他,也希望自己被他接納。 #本文內(nèi)容來自好家長網(wǎng)(www.hjzcn.com)
耐心
耐心意味著我們能夠原諒孩子、容忍孩子,給孩子時間和機會去成長。對孩子耐心,也就不會對孩子求全責備,會在孩子犯錯時提供幫助,而不是責難。我們常常 能對他人表現(xiàn)出耐心,卻不能對自己、對孩子、對配偶,這些我們最親近的人耐心。是什么在催促著我們?是我們兒時的父母。當我們的父母很少對我們寬容、諒 解,我們也很難寬容和諒解自己,因此對自己沒耐心,對自己親近的人也沒有耐心。
案例
我有一個朋友,小時候家 庭條件非常好,是嬌生慣養(yǎng)長大的。但是,她的人際關系總是處理不好,一直沒有什么朋友,也沒有好好談過戀愛。結(jié)婚后與丈夫、公婆、父母、孩子的保姆關系都 很緊張。據(jù)她說,小的時候,父母是拿她當寵物多于當孩子。記得在她四五歲的時候,自己去洗手絹,媽媽看見了說:“哎呀!寶寶,你洗不好的?!被旧纤浀?的很多事情,她媽媽都會說“你弄不好的,讓保姆弄或者媽媽來幫你”。上小學的時候,如果沒有考好,媽媽會埋怨學校和老師,這么小的孩子考得這么難!中學以 后,如果成績不好,媽媽就開始說她笨了:“與××家的××比起來,你怎么就這么沒出息!”
#本文內(nèi)容來自好家長網(wǎng)(www.hjzcn.com)
她的媽媽曾經(jīng)哭著對我說:“小的時候,我 們是多么愛她呀!把一切我們能提供的都提供給她,要什么給什么??墒乾F(xiàn)在,她天天說我們的不好,她的困難和錯誤全都怪父母!白養(yǎng)她了!”我沒有告訴她,她 的女兒在和朋友、同學、保姆相處時,基本上也是這種態(tài)度:挑別人的毛病,錯誤都是別人犯下的,別人對她好一點,一定懷有什么用意;別人要是離她遠一點,那 就更要讓她從頭到尾好好剖析了。
把孩子當寵物,即便愛再濃、情再深,那不是真正的愛,因為沒有尊重作為基礎。養(yǎng)寵物表面上是我們愛著它們,其實是我們需要它們愛我們更多。因為只有從 寵物那里,我們才能得到無條件的接納、無條件的順從、無條件的感恩和無條件的寬容與原諒。愛寵物,更多的是指望被愛,得到的遠遠多于給予的。而對孩子,與 寵物相反,我們是無條件地給予。如果帶著“回報”的預期去愛,就把“愛”變成了“市恩”——賣給孩子恩情。
從上面的案例中我們沒有 看到尊重、信任,也沒有看到耐心;對女兒的生活能力和學習能力的不信任——你弄不好的、學校太過分了,也就意味著孩子的能力不夠;對女兒沒有耐心——沒有 給孩子機會和時間去學習和成長;孩子的回饋呢?對父母沒有尊重,甚至把最傷人的話說給父母聽,對父母、對他人沒有信任和耐心。
#本文內(nèi)容來自好家長網(wǎng)(www.hjzcn.com) 當我看著她的時候,在她的種種怨言和負面的評語中,我看到的是對愛的渴望。可是她不知如何才能得到愛,而小時候沒有真正地“被愛”,因此更加不會“去愛”。
不過,需要強調(diào)的是,并不是說她沒有轉(zhuǎn)變的可能。她的渴望、她的求助,都表明了她在努力。只是,單靠她一人之力增長愛的能力可能較難。如果有父母和丈夫的配合,在專業(yè)人士的輔導下,幫助她打破一些過去的誤解,疏通溝通的渠道,積極的變化是一定會出現(xiàn)的。
如果父母是孩子的朋友,那么讓孩子如何理解真正的朋友關系呢?他怎么去區(qū)別友情與親情?他將如何對待朋友?他會期望從朋友那里得到什么?他又會給予朋友什么?家長的任務之一,是幫助孩子找到這些答案,而不是制造混亂。
孩子的情緒是信號,不是根源 #本文內(nèi)容來自好家長網(wǎng)(www.hjzcn.com) 情感引導理智,還是理智控制、管理情感?在哲學界、心理學界、生物學界、神經(jīng)學界,這是聚訟多年的話題。我們可以不去管誰引導誰,但我們不能忽視情感與 情緒。我們常常聽見有人說“要不是因為在氣頭上,我本應該或我就不會如何如何了”這樣的話,或者“我的心一下子就涼了,再也沒有興趣或根本就不想再如何如 何了”等,表明我們的理智確實有時受情緒的影響和控制。
了解自己的情緒 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不僅動物有感情, 植物也有。與人不同的是,它們更多的是本能的情緒和初級的情感,人卻同時擁有海馬結(jié)構中動物本能的情緒反應和經(jīng)過高度處理的情感反應。認識了解自己的情緒 狀態(tài)和情感的起因與訴求,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思考、分析和采取行動,有助于我們理解和體察他人的情緒和情感,進行更有效的溝通與互動。
#本文內(nèi)容來自好家長網(wǎng)(www.hjzcn.com) 如果讓你用5分鐘的時間,寫出自己身上常見的20種情緒。你能寫出幾種?很多人可能連10種都寫不出來,或者寫出來的不是關于情緒的,而是理智、想法。 我見過一些極端的例子,如問感覺如何,或有什么情緒,回答是:“我覺得沒意思?!薄拔腋杏X挺陌生?!被蛘哒f了很多的我“感覺”,其實是我“認為”。還有的 是情緒“品種”少,無論是受了委屈,還是惱火、憤怒、傷心、苦悶,都只有一個詞、一種情緒——恨,或者無論什么情緒都用“郁悶”、 “很不舒服”等有限的語言來表達。
我們的情緒太復雜了,用再多的詞來描述也描述不完。但是,至少要有能力分清自己的20種情緒,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和起伏的情緒,然后才談得上了解和體察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才談得上控制和管理自己與孩子的情緒。
#本文內(nèi)容來自好家長網(wǎng)(www.hjzcn.com)
在這一點上,中國人普遍比較欠缺,因為我們追求含蓄、自制,講究心照不宣,很少直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即便是戀愛這種“腎上腺激素”分泌最多的時候,也 是“嬌嗔”或者“打情罵俏”,用“嗔”、“打”、“罵”來表達愛。就像張愛玲說的,話劇舞臺上的“孩子,我愛你”、“媽媽,我也愛你”這類話,中國人是很 難說出來的。我們習慣了拐彎抹角去暗示,點到為止。但是另一方面,有好多中文詞語描述人的心理過程非常準確,例如:惱羞成怒、長歌當哭。我們把注意力放在 了“怒”與“歌”上,沒有人關注,包括我們自己也在努力使自己忽略或忘記“羞”與“哭”。長此以往,我們不清楚自己的心情,也容易忽視或誤解他人的感受。 反過來說,我們能搞清楚自己的感受,才能做到感同身受、由己及人。
辨清孩子的情緒
小孩子很小很小的時候,表達出的情緒只有哭與笑兩種。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情緒應該越分越細才好。這個過程是孩子自我領悟的過程,若有家長的點撥與解釋,會讓這一過程比較清晰和順利。
案例
一歲半的小寶寶,說話尚不清晰,和一群小寶寶以及他們的家長和保姆一起玩著玩著就突然哭著跑到媽媽身邊。此時媽媽要做什么?安撫他?當然。還有呢?問他為什么哭?可以問,但是寶寶小,他不會回答。
此時的媽媽一定會有種種猜測。猜得越多,對寶寶越有利。例如:是小朋友搶你的玩具你生氣了?還是看見別人的姥姥你想姥姥了?是看不見媽媽你擔心了?還是 摔倒了疼了?孩子雖然自己說不清楚,卻能夠做選擇題,所以你給的猜測答案越多,越有助于弄清情況,越能幫寶寶明確自己的感受。弄清孩子哭的原因之后,你可 以再進一步教給他生氣、思念、害怕、疼等情緒的不同表達。
#本文內(nèi)容來自好家長網(wǎng)(www.hjzcn.com)
案例
一個朋友的孩子剛上初一。小學時與班里的同學 關系很好,成績不錯,又是班干部。上初一沒多久,媽媽就發(fā)現(xiàn)她情緒低落,也不愛寫作業(yè),經(jīng)常表示不愛上學,甚至說要轉(zhuǎn)學或退學。媽媽了解到好像有初二的學 生威脅過她。父母給她講了很多與人相處的道理和辦法,也去找老師談過,但收效都不大。她的班主任是個雷厲風行的人,不像小學時的班主任那么耐心。 13歲的孩子,應該怎么做她可能已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明顯不愿意去努力、不敢去應對。
這里涉及的可能是她無法處理自己的情緒。我和她的媽媽一起分析,應該不只這一件事使孩子厭學。她除了對高年級同學的恐懼和對老師風格的不適應外,可能 有未當選班干部的失落、有成績不好的愧疚、有對學校環(huán)境的失望、對班級氣氛的反感以及對過去生活的懷念,等等。如果把這些情緒弄清楚,并幫助女兒解決,那 么好好上學、認真學習等結(jié)果自然就有了。其實,都未必需要媽媽幫助女兒支招去解決問題,只要能和女兒順暢地就這些話題交流感受,讓女兒能夠把這些情緒和感 受說出來,女兒就可以釋然了。因為她得到了理解、得到了認同,也就有了支持。
#本文內(nèi)容來自好家長網(wǎng)(www.hjzcn.com)
情緒的表達 我們常常會把情緒分為積極的(正向的)和消極的(負面的)兩種。其實,情緒本身無所謂好壞,它們都是自然地對發(fā)生的一切的反應。
案例 保羅·艾克曼在《情緒的解析》一書中寫道,他的女兒小時候愛往馬路上跑。馬路上車來車往,很危險。保羅把她抱回來,她又迅速地跑回去,幾次之后,她把這當成了游戲。此時,保羅的耐心到了盡頭,他氣憤得一把拉回了女兒,并打了她的屁股,從此女兒再也沒有往馬路上跑過。
憤怒一向被當做不好的情緒,負面的情緒。但在一定的處境下,憤怒才能傳遞最準確的信息,達到最好的效果??梢姡榫w是無法定正負的,而是情緒的表達方式和表達了情緒之后的結(jié)果有好壞之分。與當時的情境不相應的情緒很有可能帶來負面的影響和結(jié)果。
#本文內(nèi)容來自好家長網(wǎng)(www.hjzcn.com) 因此,有了情緒,尤其是所謂的負面情緒,諸如恐懼、憂傷、惱火、羞愧、郁悶、氣憤、悲哀,等等,不必擔心,這恰恰是在給我們信號,提醒我們要注意了。孩 子因為智力發(fā)展的緣故,12歲之前還不能抽象地、邏輯地去處理信息,他們常常更多地依賴感覺去認識世界和表達自己。做家長的若只用理智去分析、指導孩子, 而不能夠用心去體察和感知孩子的情緒和情感,那么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常常是錯位的,孩子會常常被誤解,甚至會覺得委屈。即便孩子能夠聽從家長的分析和指導, 心里也未必情愿,情緒同樣會受到打擊或壓抑。
每一個孩子對父母都有抱怨,這是一定的。因為孩子對父母百分之百地依賴和信任,因此有 很多的期望。而很多期望是父母滿足不了的,因此就會失望,從而就有了抱怨。例如:為什么我不能吃十根冰棍兒?我不愿意去幼兒園!我想要十個芭比娃娃……有 些抱怨隨著孩子長大了、懂事了,自然就會消失。但是,如果處理不好,有些抱怨可能演變?yōu)樵箽?、怨恨甚至怨毒?
#本文內(nèi)容來自好家長網(wǎng)(www.hjzcn.com) 每一個父母對孩子也都會有種種不滿??墒歉改改軌驀Z嘮叨叨,甚至大發(fā)雷霆。傳統(tǒng)上也有很多解釋:打是疼罵是愛、恨鐵不成鋼、棒下出孝子,等等。而孩子就無法順暢地表達自己怨氣。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無論看起來多么的“單向”,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永遠是互動的。家長與孩子之間感情的維系與加深有賴于日積月累的互動交流。很可 惜,我們傳統(tǒng)上提倡的和實踐的都更多的是單向的。無論是《弟子規(guī)》、各種家訓,還是《二十四孝》,規(guī)定的都是作為子女的行為和情感。對于父母的描寫,聽起 來倒是諷刺得很:舜的父親愚蠢又狠毒、閔子騫的父親偏心又剛愎,孩子的情緒難道只能被壓抑和被誤解嗎?
引導孩子正確地表達情緒
體察孩子的情緒,允許孩子表達情緒 要體察孩子的情緒,制造“安全氛圍”,允許孩子表達情緒。那么什么叫“安全氛圍”呢?就是無論孩子如何表現(xiàn)和表達,都是可以的,不會遭到否認、拒絕、責 備、打壓、羞辱。一開始孩子是自由地、自然地流露著一切情感,可是漸漸地,他開始知道有些情感是“不應該”的、“不好”的,因為家長常常說:“不要哭 了!”“不許哭!”“有什么好哭的!”“你還敢發(fā)脾氣?”“你怎么這么膽???”“你知不知道羞恥?”等等,長期被打壓的結(jié)果,是孩子已經(jīng)“不敢”、“不 會”、“不能”表達情感了。更糟糕的是,當情感產(chǎn)生時,孩子會自我懷疑、自責,產(chǎn)生羞愧感、恥辱感。這些情感會使孩子陷入自卑而無法自主地、積極地行動, 或者變得煩躁易怒、攻擊他人。
#本文內(nèi)容來自好家長網(wǎng)(www.hjzcn.com) 接納孩子的情緒 其實,接納孩子的情緒很簡單。當孩子發(fā)燒的時候,我們會很擔 心,但我們同時也會很警覺,去查看孩子發(fā)燒的真正原因,是感冒?還是肺炎?腸胃炎?當我們找病因并治療好了疾病,發(fā)燒這個癥狀自然就消失了。孩子的“壞情 緒”(在這里我沿用約定俗成的說法,不過請大家注意情緒是不分好壞的)像發(fā)燒一樣,是信號、是癥狀,但不是“病”本身。父母要處理的不是消滅情緒,而是幫 助孩子應對情緒后的難題。
積極心理治療認為:健康的人不是沒有問題的人,而是能夠恰當?shù)貞獙栴}的人。人活著,我們不去找問題,問 題也會來找我們。當我們對問題的應對不當時,自然會產(chǎn)生各種情緒。孩子更甚,因為以他們的知識、他們的經(jīng)驗和他們的能力,他們更是每天不斷地遇到新問題。 而面對新問題,他們或者束手無策,或者隨便嘗試,嘗試下來就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或后果。于是孩子會急躁、會害怕、會生氣、會委屈,豈不是再正常不過?我們當家 長的,是去禁止孩子的情緒,還是在這些情緒的引導下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即便問題是現(xiàn)在還解決不了的,我們也可以幫助孩子厘清原因,教他正確地表達情緒。
#本文內(nèi)容來自好家長網(wǎng)(www.hjzcn.com) 用語言將情緒表達出來 生氣的時候,可以大叫大嚷、拍桌子、跺地、摔盤摔碗、摔門,甚至大打出手,也可以說“你這樣做(或這種態(tài)度)讓我很生氣”!如果讓孩子從小就學會說 “我感到害怕”、“我不高興”等明確的內(nèi)容,而不是用哭鬧或發(fā)脾氣來表示,不僅有助于孩子了解自己,更有助于他與別人的溝通。
案例 女兒5歲的時候,我們開始要求她自己單獨睡覺。我們把她的臥室布置得很漂亮,功能也很齊全??墒莿傞_始的幾個月非常不順利。她有很多理由,如怕黑、怕有 小偷進來、嫌水杯放得太遠(其實她晚上從來不起來喝水)、嫌床墊不夠厚,等等。終于在大約三四個月后,她說出了真相:“本來我們?nèi)齻€人都在大臥室,為什么 偏偏要我出去?你們對我不公平!”聽了她的話,我倒很欣慰,說父母不公平是對父母的指責,需要很大的勇氣才說得出口,而她敢這樣說,說明她對我們的信賴。 而且她把原因說出來,我們就不必再去兜圈子解決怕黑和床墊等問題了。既然她已點出了“公平”二字,我們就與她探討什么是公平、公平意味著哪些行為以及愛是 什么。因為我們聽出來,她除了抱怨我們不公平,也有對我們是否還愛她的隱憂。我們給她解釋了一家人的愛中,爸爸對她的愛、媽媽對她的愛以及爸爸媽媽之間的 愛是不一樣的,并且問她,你對爸爸的愛和對媽媽的愛是不是也不一樣呢?
#本文內(nèi)容來自好家長網(wǎng)(www.hjzcn.com)
經(jīng)過這次談話,女兒順利地開始了“自己睡”的過程。與所有的 過程一樣,中間有些波折和反復,但結(jié)果是好的。試想,如果她不能告訴我們她的真實感受,我們也只能以為是她真的膽小、怕黑、喜歡厚實的床墊,或以為她就是 纏人、不聽話。而一旦我們這樣認定了,并開始從這幾個方面與她交流,只能起到強化的作用,會讓她反而變得真的怕黑和纏人了。而公平感和對愛的隱憂也不會消 失,成為她種種煩人言行的真正驅(qū)動力,會在她其后的言行中表現(xiàn)出來。如果在其后的言行和情緒中我們?nèi)匀徊荒芊直娉鲞@種不公平感,那么說不定哪一天就會有一 個大爆發(fā)。
父母要處理的不是消滅情緒,而是幫助孩子應對情緒后的難題。 積極心理治療認為:健康的人不是沒有問題的人,而是能夠恰當?shù)貞獙栴}的人。
做好伙伴的關鍵:尊重與信任
父母在與孩子的關系中處于主動的、優(yōu)勢的、強勢的地位,這一點毋庸置疑,也不可改變。孩子越小,就越被動、越弱勢。因此,家長的態(tài)度和做法決定了親子關系中伙伴關系的質(zhì)量。
不要壓抑孩子的情感
否認和壓抑孩子的情感,會令孩子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產(chǎn)生深深的自卑感與羞恥感。而且,情感是壓抑不住的,它會轉(zhuǎn)移到其他的人或事上,就是所謂的向內(nèi)攻 擊——攻擊自己和向外攻擊——攻擊別人。自卑、自責的人往往也會對他人的言行求全責備,非常敏感,也就是所謂的惱羞成怒?!澳袃河袦I不輕彈!”好吧,可以 不輕易流眼淚,但是悲傷、委屈或憤慨等引起流淚傾向的緣由,最好是找到并解決。至于涵養(yǎng),指的恰恰是溫和地、合適地對情緒的表達,而不是壓抑和隱忍。 #本文內(nèi)容來自好家長網(wǎng)(www.hjzcn.com)
不要忽略孩子的情感
有的時候,我們太忙了,或者太粗心,根本沒注意到孩子情感的變化,或者注意到了卻不去深究,用種種借口去掩飾,心安理得。例如,“小孩都這樣,貓一天狗一天?!薄昂⒆永Я?,休息會兒就好了?!薄斑@孩子人來瘋,別理他!”“到歲數(shù)了,長脾氣了?!钡鹊?。
對孩子情感的忽略,不利于孩子情感的細化和分化,不利于孩子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內(nèi)心。嚴重的會導致孩子認為父母不關心自己、不重視自己、對自己情感淡漠。這種情況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家長有可能會發(fā)覺自己的孩子木木呆呆,或者冷淡遲鈍。
在孤兒院長大的孩子常常會發(fā)生這種情況,因為孩子多,保育人員少而且忙,沒有辦法關注到每個孩子的情感。這些孩子并不是沒有強烈的情感,只是由于長期被 忽視,沒有得到相應的反饋和回應,他們的情感沒有得到足夠的分化和細化,表達的方式也比較單一。因此,在外人看來,他們好像是冷漠的、木訥的,而實際上只 是遲緩和混沌。有的孩子可能就這樣“渾渾噩噩”地過一輩子,有的孩子卻會將長期被忽視中所積累下來的憤憤不平集中發(fā)作,做出破壞性很強的驚人之舉。 #本文內(nèi)容來自好家長網(wǎng)(www.hjzcn.com)
不要誤解孩子的情感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孩子的感受,因此,“命令式”的家長相對減少,“商量式”的家長逐漸增加。當孩子明顯情緒不好的時候,家長能夠注意到,并與孩子 交流??上У氖?,很多家長過于自信和強勢,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去決定他們是何種情緒。聽起來很貼心、很關注,但后果可能比壓抑加忽略還要壞。
案例
我有一個朋友,家教很嚴,學習很好。上初中時,她的成績一直是班里前三名。她告訴我,大約初二時,有一次小測驗,她考得差極了,被老師點名批評。中午, 她失魂落魄地回到家里,正趕上家里來了一個客人,一起吃飯。當時的肉、蛋都是憑票供應。因為不速之客的到來把家里原來準備周末吃餃子的肉用來炒菜了。等客 人走了,她媽媽訓斥她:“來了客人你看你臉色!為了一點肉,連禮貌都不講了?!彼睦镂鼧O了,自己的臉色是不好,但不是因為客人吃了肉呀!確實在飯桌上 自己情緒不好,不夠禮貌,可真實的原因是自己對成績很羞愧,根本不是對客人反感。媽媽的誤解令她百口莫辯,羞愧自責之外又加上了憤懣不平和委屈。 #本文內(nèi)容來自好家長網(wǎng)(www.hjzcn.com)
有的時候孩子做了錯事,已經(jīng)又羞又惱,哭了起來,但家長有時會誤解為是反抗的哭,會責備:“你還有臉哭?”有的時候,孩子心疼父母太累,但受家庭傳統(tǒng)的影響,不會說“媽媽我愛你”,只會用責備的語氣勒令媽媽一邊待著去,反倒讓父母誤以為孩子對自己不敬不孝、態(tài)度惡劣。
當家長用這樣的話與孩子交流時,就要小心了:“媽媽知道你很不高興,但是……”或者“雖然你覺得……然而……”其實,孩子小的時候說不出什么,因此,很 多時候會直接“頂撞”說:“你怎么知道我……”“我沒有這么覺得?!奔偃缂议L在斷定孩子的情緒時態(tài)度憐憫、語氣溫柔,充滿對孩子的同情與理解,完全是為孩 子著想,則這種誤解更無法讓孩子反駁了。由于家長的一片苦心和一片愛心,孩子連被否認和被忽略時的憤憤不平都不應該產(chǎn)生,孩子受到的打壓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