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懷絲路 · 以夢為馬 | 第32期
2013年有一部不平凡的電影,在獲得了“第21屆北京大學(xué)生電影節(jié)”的“最佳電影”之后,卻銷聲匿跡了。直到今天,它才被正式“解禁”,大眾得以一窺其真容。
它還有個非常不一般的名字——《狗十三》,13一直被網(wǎng)友認(rèn)為可以看成拆分的B,因此這部電影從海報上看很像一個“狗B”。
這明顯是一句罵人的話嘛,又或許是曹保平導(dǎo)演的一句幽默的諷刺。
看完了電影以后,我只感覺到兩個詞——平凡和疼。
懂事,就是要推翻真相
這個世界上唯一彼此不理解又相互羈絆的感情就是親情,大人希望我們懂事,而我們只想要快樂。
13歲的女主李玩,是張雪迎飾演的,戴著牙套、額頭冒著幾顆青春痘、扎著隨意凌亂的辮子。很普通,仿佛就是當(dāng)初的你我。但是她也有些特別,喜歡物理和天文。
通過她,我看到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錯位,互不理解才是傷害的根源。
“我打你,可是我愛你”,但是愛就能將一切傷害抹平了嗎?
◆前途抹殺興趣
李玩喜歡物理、天文,但是父親希望她能選擇英語興趣班,以提高成績,當(dāng)然如果能參加演講比賽獲獎的話更好,可以得到重點高中的保送資格。
在勸說無效后他疲于應(yīng)對孩子的“頑固”,選擇用“暴力”快速解決問題。
?初次見到“愛因斯坦”的李玩
出于愧疚的心理,他送了一只小狗作為歉禮,李玩取名為“愛因斯坦”。
但它就能取代真的物理嗎?顯然不能!
◆親情長期缺位
爺爺奶奶長期撫養(yǎng)她卻不知道她不能喝牛奶,父親再婚式家庭使她在這個家庭的位置變得微妙而尷尬。雖是至親,但其實并不“熟悉”。
孤獨的她,迎來了這條會在她回家時下巴著地氏迎接她的小狗,不僅彌補她了在興趣小組上的缺失,甚至足以彌補缺失的親情。
?撲地式迎接李玩的“愛因斯坦”
因此,“戰(zhàn)火”也因這條狗而起,因為它被爺爺弄丟了。
◆錯位式思考
李玩去找“愛因斯坦”,卻在情急之下推傷了爺爺;而常年不出門的奶奶為尋她而迷路;繼母拿一條新狗騙她并要全家勸她相信這是真的“愛因斯坦”,苦悶無解的她去喝酒,被震怒的父親暴打一頓。
“娃還碎木,不懂事?!蹦棠滩僦冋年P(guān)中腔勸著。
為什么說不懂事?
就因為一條狗的走失,導(dǎo)致爺爺受傷,奶奶迷路,在“成人”的世界里,這簡直無法理解!你值得這么反應(yīng)激烈,搞得全家都不安生?真是不可理喻!
?一籌莫展的家人
不是賠了你一個“愛因斯坦”嗎?都是狗,養(yǎng)熟了都一樣。
還去喝酒?叛逆?那我就給你打服了!
于是盛怒之下的父親用武力解決了女兒的不懂事與他們眼中的叛逆。
◆忘了怎么關(guān)愛
爺爺說:“你當(dāng)娃是狗娃呢,給幾口肉就長大了?”
無疑,這些親人都是深愛李玩的,父親會在李玩英語考了95分時帶她看天文展覽,雖然搞錯了時間;他還會聽女兒的請求將狗送到收養(yǎng)所;會因為李玩獲得物理省級獎勵親她好幾口……
所以當(dāng)他紅著眼睛說:“來,過來,坐在爸腿上?!钡臅r候,我們好像就能將之前建筑的“防御大廈”摧毀,就能原諒一位父親對女兒之前犯下的錯。
“爸打你,是因為愛你,你要懂事呢。”
?打了李玩之后父親向她道歉
所以李玩收起傷心和難過,接受這個叫“愛因斯坦”的假愛因斯坦;
還要對家人充滿感激,在所有人面前露出“假笑”,祝那個和自己相處并不愉快的弟弟生日快樂;
和父親去成人的飯局,牛奶喝不了就喝酒,吃下叔叔專門點給自己的紅燒狗肉,咽掉所有委屈和抗?fàn)?,從此,做個懂事的孩子。
要乖要懂事,但我想這應(yīng)該不能叫成長,而叫“馴化”。
會哭的孩子總有一天沒糖吃
年齡、閱歷、身份的不同,導(dǎo)致親人之間出現(xiàn)溝通的錯位。相信大家經(jīng)常會有這樣一種感覺,我們可能對陌生人比對家長要好很多。
還記得那個說“我殺的又不是別人,是我媽媽。”的小男孩嗎?
因為你愛我,所以就給了我傷害你的理由。血濃于水所以關(guān)愛好像可以毫無底線,身份的不同導(dǎo)致理解的錯位,最終就演變成一種理所應(yīng)當(dāng)。
孩子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恼J(rèn)為,我受委屈你們就會來幫我了,就是典型的“會哭的孩子有糖吃”思維。
同時家長也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恼J(rèn)為,小孩不懂事,長大就明白了。小就是囂張的理由,可以不懂事、可以不道歉,但是沒人給“懂事”畫一條鮮明的年齡線。
電影的最后一幕,弟弟在滑冰場一次次摔倒、站起來、再摔倒,可是父母在一旁瞇著眼睛笑。
“懂事”其實和年齡無關(guān),是父母期望你成為一種乖、一種服從的樣子。
?滑冰場一次次摔倒的弟弟
而中國的孩子一直長在童話一般的夢里,父母曾給他們構(gòu)建一座童話的城堡,但是最終也是父母親手摧毀了這座城堡。
成長也許并不像紀(jì)錄片中快速播放的植物生長那樣浪漫,它是一個很疼痛的詞,幾近殘酷。
因為親情和成長一直是兩個難以拆解的組合,怎么教育好孩子是一代又一代的人的困惑,這個“歷史遺留問題”在今天我講的電影中真實的展現(xiàn)了,又或許,現(xiàn)在就在哪個家庭中上演著。
家長想讓孩子懂禮、得體,能夠在他們認(rèn)為的“正確”的路上規(guī)矩前行,可是他們總是不得其法,還經(jīng)常忘了聽聽,孩子想要的是什么?
我想起韓劇《請回答1988》里,父親在街角的便利店捧著蛋糕給備受委屈的女兒道歉道:“對不起,爸爸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所以,請我的女兒稍微體諒一下。”
關(guān)于這個電影,一個影評這樣寫道:“其實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如果你沒有共鳴,你不知道你有多幸運”。
作者:兜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