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 再讀現代豫劇之父樊粹庭先生
作者:郭寬平
上世紀二十年代初期的一個寒冬之夜,刺骨的北風像一個巫婆的手指猛烈叩擊著門窗兒。在西北大學一間教工宿舍里,一位教授一邊撥弄著火盆里的炭火取暖,一邊語重心長對著一位十五六歲的孩子說道:“我建議你還是學理工科,力爭考取清華大學,將來用實業(yè)救國?!甭犕赀@話,這位孩子懇切地回應道:“父親,我還是想報考咱河南大學。因為這所大學目前在全國排名前五。聽老師講,該校人文、歷史、國語、戲劇等專業(yè)相當厲害,完全不次于北京的燕京大學。再說,我也很喜歡文科專業(yè)。”作為教授的父親拗不過自己的孩子,沒過多久,這個孩子就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河南大學。幾年后,這個孩子成為河南大學首屆本科畢業(yè)生。隨后又沒兩年,這個孩子又以特別優(yōu)異的成績光榮成為河南大學畢業(yè)的第一位文學碩士研究生。這個孩子就是青少年時期的樊粹庭。作為豫劇史上的莎士比亞、我國戲曲界公認的一名偉大的劇作家,他一生殫精竭慮、嘔心瀝血、奮筆耕耘,為我國豫劇事業(yè)留下了一份份豐厚的遺產。在他短暫的(1905至1966)一生中,共創(chuàng)作劇本37個,改編劇本20個。其中,最著名的四大悲劇是:《洗滌血》、《三拂袖》、《霄壤恨》、《義烈風》。最著名的四大喜劇是:《洛陽橋》、《凌云志》、《女貞花》、《柳綠云》。最著名的四大歷史劇是:《王佐斷臂》、《水工鄭國》、《宋景詩與武訓》、《再生鐵》。最著名的四大神話劇是:《紅珠女》、《劈山救母》、《金山寺》、《雷峰塔》。解放后,《王佐斷臂》、《宋景詩與武訓》等優(yōu)秀劇目進京文藝匯演時,還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自觀賞與高度贊譽。他的不少劇作還被翻譯成英、法、俄、西、德等語種介紹到國外去。樊粹庭先生又是一名極具戰(zhàn)略眼光的戲劇教育家和管理家。為了儲備豫劇表演人才,輸送新鮮的血液,進一步開拓大家的藝術視野,他先后舉辦培訓班八期,除了自己擔任主講以外,還跨越劇種、兼容并蓄,特意邀請梅蘭芳、尚小云、程艷秋、荀慧生等國內各劇種的頂尖名家為學員們親授戲劇指導課。據史料記載,從解放戰(zhàn)爭時期到解放后,共計培訓豫劇專門人才400余人,而這些學員隨后走向全國各地,都成了豫劇事業(yè)的臺柱子和主力軍。他還是現代豫劇學者型的第一位專業(yè)導演藝術家。如:在西安北大街有一座“五四劇院”,解放前和解放后,京劇四大名旦梅蘭芳(帶著他的《西施》《貴妃醉酒》等劇目)、尚小云(帶著他的《昭君出塞》《四郎探母》等劇目)、程艷秋(帶著他的《鎖麟囊》《荒山淚》等劇目)、荀慧生(帶著他的《紅樓二尤》《釵頭鳳》等劇目)和周信芳(帶著他的《董小婉》《徐策跑城》等劇目)以及裘盛戎(帶著他的《將相和》《秦香蓮》等劇目)等名家每到此進行演出時,都要特邀樊粹庭先生前往觀看。末了 ,召開座談會,專門在一字一板、一招一式、一腔一眼上虛心征求他的意見和建議。又如:在西安東大街有一座“香玉劇社”,自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河南淪陷于日寇的鐵蹄之下。為此,河南的許多豫劇名家飽受苦難,帶著戲班子來到西安避難和演出。當時,樊粹庭先生吃住都在“西安獅吼豫劇團”(該團地址就在西安火車站以南一公里處)。除了傾其所有、熱情款待河南老鄉(xiāng)與同仁食宿外,他從不以先生自居,經常受邀在排練現場、耐心指導小字輩們進行戲劇彩排。當時,像常香玉、陳素珍、崔蘭田、馬金鳳、閆立品、桑振君等許多河南著名藝人都親自獲得過他的藝術指導和精心指點。同時,他還充分利用西安“同鄉(xiāng)會”的力量,發(fā)動大家廣做宣傳,鼓勵大家都到“香玉劇社”和“西安獅吼豫劇團”看戲,增加一些河南藝人們的生活收入。再如: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樊粹庭收養(yǎng)了一些流浪天涯、且有表演天賦的河南孤兒,在西安成立、創(chuàng)辦了一個“災童豫劇班”,也就是后來的“西安獅吼豫劇團”、如今的“西安豫劇團”。期間,樊粹庭先生不僅讓他們認真學習文化、揣摩劇本,還仔細地手把手教他們如何一點一滴、扎扎實實、苦修豫劇基本功。并告誡孩子們“要想人前露臉,必須背后作難”。到了解放時,這些孤兒長大成人,個個都成了中堅力量,其中有幾人像張敬蒙、辛鳳云等成了名震西北五省的大家。另如:上世紀六十年代前期,陜西省文化廳決定打造兩個精品工程,并將其拍成戲劇電影:一個是秦腔《三滴血》,一個是秦腔《火焰駒》。接到任務后,時任陜西省戲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干級別的樊粹庭先生擔任總導演,他不計報酬、廢寢忘食、任勞任怨、親自操刀、不斷穿梭于影視拍攝基地、劇團排練場,并嚴格要求演員們把握吃透劇本,深刻理解角色,注重協調配合,高標準完成了任務。這兩部電影拍攝完畢一經公演,立刻在海內外引起巨大的轟動效應。這也讓陜西的父老鄉(xiāng)親們見證了樊粹庭先生、這位“河南人”的超然魅力。他更是一位具有愛國情懷的民主人士。在萬惡的舊社會,他見證了軍閥割據、天下混戰(zhàn)、民不聊生的苦難中國,他見證了在日本侵略者燒、殺、掠、搶下,華夏民族發(fā)出痛苦地呻吟以及反抗精神,他見證了國民黨政府腐敗無能、好打內戰(zhàn)、致人民生活與水深火熱中而不顧的反動本質,他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前赴后繼、眾志成城打下紅色江山的光輝歷程?;谶@種認識:1.樊粹庭先生在解放戰(zhàn)爭初期,就把自己的長子(也是我的姑父)送到解放軍的隊伍上,該其先后在“挺進大別山戰(zhàn)略行動”和“攻克洛陽戰(zhàn)役”中勇敢殺敵、身負重傷,并立下二等軍功。2.解放戰(zhàn)爭時期,面對西安國民黨統治下的軍、警、特、憲窮兇極惡圍捕追殺我黨地下人員和我黨西北局高級負責人的特殊行動,樊粹庭先生多次臨危不懼,利用劇團演出的機會,讓他們化妝成演員或裝扮成樂隊演奏人員混跡其中,從而使其最終成功脫離險境。3.面對日寇犯我中華的嚴酷現實,他毅然將自己親手創(chuàng)辦的“西安災童豫劇班”改名為“西安獅吼豫劇團”,意即:中國人民不甘屈服、像睡醒的雄獅一樣、奮起反抗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并不時組織大家到街頭巷尾、工礦企業(yè)、機關學校、三秦大地的廣袤農村進行義演數百場,并將演出收入捐獻給“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用實際行動支援了前線浴血奮戰(zhàn)的抗日將士。早在1957年,戲劇大師田漢就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評論,稱他“為戲曲創(chuàng)作開辟了一條獨特道路”。著名戲劇家吳祖光為他題詞:“詞章懸日月,名跡滿江湖”。河南省文學會會長、文藝評論家協會會長孫廣舉用四個字評價他:“巨人,豐碑”。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趙季平稱他為“現代豫劇之父”。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張庚則稱“他是豫劇的革新家和教育家”。河南戲曲界名宿馬紫辰認為:“沒有樊粹庭,就沒有豫劇的今天”。河南大學文學院博導張大新教授稱其為“豫劇現代化進程的偉大奠基者”。當我們走進河南省駐馬店市這塊沸騰的熱土中,有兩張歷史文化名片引起世人格外關注:一個是蜚聲海內外的豫劇藝術宗師樊粹庭,一個就是曾令東三省倭寇聞風喪膽的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很巧的是這樣一文一武兩個偉大的人物,竟然都是出生在1905年2月。前者出生在駐馬店北5公里的關王廟鄉(xiāng)潘莊村一個街坊鄰里皆稱人緣頗好的大戶人家,后者出生在駐馬店南5公里的古城鄉(xiāng)李灣村。非??上驳氖?,這些年來,在當地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關懷下,分別建造了一個以樊粹庭為主題的文化公園,一個紀念館或展覽館,一座“樊粹庭大劇院”,每年排演一臺“樊戲”以作紀念,等等。1966年、也就是我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還沒有開始的一天,樊粹庭先生因積勞成疾不幸去世。聞此噩耗,十余萬群眾自發(fā)走向街頭,他們列隊整個西安城區(qū)數華里長的東大街街道兩旁,含淚目送靈車哭訴道:“樊老師,您走得太早了!樊先生,我們還想再多看看您的戲啊!樊院長,您一路走好!”在人山人海的“公祭樊粹庭先生大會”上,許多駐華使館文化參贊、我國許多戲曲界名流、許多海內外學子與弟子參加會議。全國各省的文化部門負責人或代表、國家文化部領導人參加會議。還有河南家鄉(xiāng)的代表、全國各大豫劇團領導參加會議。黨和國家領導人周總理等也專門發(fā)來唁電。整個大會主席臺兩側擺放著不計其數的鮮花、花圈和挽聯 ,它展示出人們對樊粹庭先生不盡的哀痛與追思。歷史的汗青把樊粹庭先生和關漢卿、魏良輔、李漁等戲曲宗師并列在一起,稱其為中華戲曲“四大家”,并將其定格為中華戲曲從古典走向現代進程中的一架堅實橋梁,一座巍峨豐碑。參考文獻:《央視專題紀錄片》、《人民日報》、《河南日報》、《陜西日報》、《樊粹庭文集》(河南大學編纂)、《駐馬店日報》、(與樊粹庭長子樊尚文、也是我的姑父交談記錄)等。【作者簡介】郭寬平,中國一拖公司叉車廠工會干事,現已退休。喜歡文學。九十年代初期至2002年,先后發(fā)表雜文、小說、散文、論文、報告文學等體裁文章達三十多萬字?,F有作品散見于各網絡平臺。
※ ※ ※
編輯:楊來治(河南洛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