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那時交通還沒現(xiàn)在這么發(fā)達,高速公路也尚未出現(xiàn),原有的國道省道,路況也都不是太好,這樣,就給物流的運輸,帶來了極大地不方便,如此,亞熱帶海南地蔬菜要想運輸過來,也便就很費周折了,又加之,那時蔬菜大棚尚未普及使用,所以,人們“冬天及早春”所食用的蔬菜就要在過年前早早準(zhǔn)備存儲下來了。
那時候,“冬天及早春”人們所能食用到的蔬菜品種,也沒現(xiàn)在這么多,基本上都是秋冬季節(jié)收獲來的蘿卜白菜以及耐寒的菠菜、新鮮的茄子辣椒芹菜,這些在那時的“冬天及早春”就屬于“稀罕物”了,平常人家基本上都是見不到的。
那時候,城里的機關(guān)事業(yè)單位過年時發(fā)福利,發(fā)的也還都是白菜蘿卜這些,一遇晴天太陽好的時候,那白菜蘿卜,還會被人們抱出來“曬太陽”,擺得白花花的一大片,這在當(dāng)時卻也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曬菜”風(fēng)景。那時候,農(nóng)村里存儲的菜蔬,自然也都是白菜蘿卜這些,但農(nóng)村里這些菜蔬的存儲就與城里人的存儲蔬菜大大的不同了。
那時的農(nóng)村,家家挖的都有紅薯窖子,那紅薯窖子是深挖在地下的,上面還有木棒支撐起的高粱秸作頂,頂上又覆蓋了一層厚厚的泥土,由于這紅薯窖子是深挖在地下的,上面又有這些保暖措施,所以,盡管那時外面冰天雪地,天寒地凍,在這紅薯窖子里卻也依然十分溫暖,農(nóng)村里的白菜蘿卜,就是連同紅薯一同存放在這窖子里的,想吃了時,就掀開窖子門,取點出來。
頓頓白菜蘿卜,未免日久生厭,為改善這種狀況,嘗到點時鮮的蔬菜,所以那時的人們大年一過,無不盼望著春天早早來到,因為春天一到,各種野生的地野菜也就“朝氣蓬勃”地迎面而來了,人們也就可以“大飽口?!绷?。
那時候,農(nóng)村里,最早被人們采挖的應(yīng)該就是薺菜了,第一批“探春”的薺菜,是出現(xiàn)在打麥場旁邊的細碎雜草里的,因為細碎的雜草里,比裸露的地面溫度要高那么一點,就是這一點點的溫差,卻也被薺菜所利用,成為了第一批“迎春的先鋒”。這時,碎草屑里的薺菜,雖已長出,但還很小,小得你不把碎草扒開,都難能找到它們,所以那時十來歲的我們挖薺菜時,基本上都是坐在地上進行的。這樣的薺菜,碎草里一旦出現(xiàn),往往還都是一大片,這時的薺菜,根也還都很細,小鏟子挖它時,鏟子的拐角稍微碰它一下,薺菜根也便就斷了,所以那時挖薺菜,人們又叫“挑薺菜”。
薺菜又分“香薺菜”和“水薺菜”兩種,“香薺菜”的葉條細長,“水薺菜”的葉條胖大,兩種薺菜雖是大多相伴而生,都可食用,但口感是不一樣地,“香薺菜”吃到嘴里給人一種淡香的感覺,“水薺菜”就沒有這感覺了,只是吃到嘴里有一種清新地味道。
薺菜的用途很廣,即可以放進拌的面疙瘩里,增加面疙瘩的美味,也可以調(diào)進餃子餡里。餃子餡里,加上薺菜后,那味道不但鮮美,口感更是上乘,至今美食店里,還有薺菜餃子這一品種。不過,在那時十來歲的我們看來,什么也沒有母親用薺菜加粉絲再多放點紅辣椒,做出的包子好吃,那包子以至于好吃得,都能讓十來歲的我們,一下子吃下去五六個。
打麥場邊的薺菜挖完后,這時溝邊河沿的薺菜也就長大了。挖河邊的薺菜時,此時也正是茅茅草鼓泡時,那種茅草的泡泡,我們那時又叫它“茅蒂蒂”,那種被嫩綠的茅草莖緊包著的“茅蒂蒂”,即柔軟又潔白,吃到嘴里雖不太甜,卻也給你一種嫩滑的感覺,那種嫩滑,都能讓你在懷疑自己有沒有把它咽下去。
河溝邊的薺菜挖著挖著,這時,伸直了腰長著地麥苗地里的“羊蹄子棵棵”,也就長大了,這種“羊蹄子棵棵”放在面疙瘩里,也是一種美味,為此,我們那時還有兒歌唱道“羊蹄子棵,拌面疙,神仙來了別掀鍋,若是神仙聞到味,定會吃完這一鍋”。
春天的愛,是廣泛的,不但催長著野菜莊稼,壓抑了一冬的樹木,此時也會開始被春催得“青春煥發(fā)”,葉子都還沒長出來,那種叫土桃子樹上的“土餔嘰”,便就硬生生地鉆了出來,成串的榆樹上的“榆錢子”也會隨春風(fēng)搖擺開來,這兩樣?xùn)|西都是可采來,摻上面粉蒸了吃的,雖是吃時,都要拌上醬油辣椒蒜末,但依然會各有各的味道,“土餔嘰”地味濃,“榆錢子”地味淡,這味,只有入口后才可體會得出。
土桃子樹和榆樹,這兩種樹的攀爬,難易程度也是不一樣地,土桃子樹,樹皮粗糙,爬起來較容易,榆樹樹皮較光滑,爬上去有點難度,但再難爬的樹,也難不倒那時十來歲的我們,于掏鳥窩時,早就練就了爬樹地高超技能的我們,無論什么樣的樹,也會像猴子那樣,匆匆地便爬了上去。
也許是那時的“季節(jié)”這老哥,生怕我們閑暇下來便會“無所事事”,就在“土餔嘰”和“榆錢子”漸漸變老,不能采摘了時,遍地的槐花便也就盛開了,那白花花地槐花,掛在洋槐樹上,都白得即像是炫耀,又像是在挑戰(zhàn)我們,如此,這時也正是那時十來歲的我們,最忙碌的時候了,因為槐花結(jié)得多,往往一棵大點的樹上,都能采下一兩笆斗的槐花,新鮮的生槐花放在嘴里,不但有種清香的感覺,更有那種淡淡的甜味,那種清香淡甜,直到槐花拌上面粉蒸熟了后,這味還會依然存在。
由于槐花采來的量大,吃不完的槐花,母親還會把它開水里煮出,涼薄上曬干,留作冬天里去燒肉,曬干的槐花燒出的肥豬肉,母親那時又叫它“老頭笑”,意思就是老頭們看到這菜,心里便就“樂開了花”。
采槐花時是要冒風(fēng)險的,這風(fēng)險便是洋槐樹上不但長有長刺,會時不時刺破你衣服,扎破你皮膚,更有那采蜜的蜜蜂,貪那一口槐花蜜,深藏在槐花里,在你去采擇槐花時,被打擾憤怒了的蜜蜂,還會狠狠地蟄你一下,讓你痛癢無比,所以,一般采槐花時,我們都是要戴上個手套進行地,若是一時沒有手套戴時,我們還會用樹枝把槐花搖來晃去,搖去那些“貪嘴”蜜蜂們。
槐花枯萎后,就已到了節(jié)氣驚蟄之后,春雨也便會偕同雷,同時到來。這時,河溝里的螺螄聽到雷聲,也會開始慢慢活動起來。螺螄在那時,我們又叫它“蝸兒?!保藭r,受到雷聲召喚的“蝸兒?!保阋簿蜁缮钏幣赖綔\水處,去覓食,這時也正是我們摸它的大好時機。餓了一冬的蝸牛,不但行動慢,腦子也似乎被餓得不太“靈光”了,任由你把它摸進糞箕里,尚還回不過神來,在那糞箕里,它也還會把肉體深深地縮進殼里,自認為只要呆在殼里,“天王老子也拿它沒辦法”。
我們那時,把蝸牛摸得多了時,會把它先開水里“燙一下”,專挑里面的肉燒了吃;了時,就連殼炒了吃,那味道卻也絕對鮮美。
和蝸牛同一時間出現(xiàn)的,還有那種“地角皮”,學(xué)名又叫“地衣”,是一種菌類食物,生長在溝邊河沿的腐敗地碎屑雜草里,顏色墨綠透明,晴天太陽光強烈時消失,遇雷陣雨時便就出現(xiàn)。這種“地角皮”營養(yǎng)價值更為豐富,是那時母親們做“膠糊子”時地最佳佐料,但由于是先天生長在碎草屑里的,淘洗起來便就十分麻煩了,往往即使淘洗個十遍八遍,“膠糊子”里的“地角皮”,吃起來,依然會有一股子草屑味。
進入四月份不久,第一批先成熟了的桑葚就開始紅得發(fā)紫了。桑葚的成熟期是四至六月份,它的成熟是分期分批成熟的,并且是由青到黃,由黃到紅,由紅到黑,由黑到紫,紫了桑葚,酸中帶甜,吃到嘴里更是令人回味無窮,是那時十來歲的我們的最愛。一棵樹上,先熟了的桑葚被我們采了,吃完了,過不了多久,第二批又會接著成熟,所以我們那時都要經(jīng)常前去看它,前去采摘桑葚。
那時候,感覺大自然對我們實在太好了,饋贈的物品也太豐富了,整個春天里我們都是“口福滿滿”。
王桂田,筆名:文海釣客。于宿州市第九中學(xué)工作,系中國鄉(xiāng)村雜志社,中國鄉(xiāng)村人才庫認證作家。安徽省詩風(fēng)詩社會員。宿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2019年度宿州文學(xué)獎獲得者。2020年度詩圣杯全國詩詞大賽優(yōu)秀獎獲得者。2021年度安徽省郵儲杯散文獎獲得者。退役軍人,當(dāng)過兵,打過仗,參加過老山者陰山地區(qū)的對越自衛(wèi)還擊作戰(zhàn),是位從戰(zhàn)火硝煙里走出的詩人作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