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謀不軌”的罪名誅滅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時殺御史大夫陳寧、中丞涂節(jié)等數(shù)人。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朱元璋頒布《昭示奸黨錄》,以伙同胡惟庸謀不軌的罪名處死李善長、陸仲亨等開國功臣。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究其黨羽,前前后后共誅殺了3萬余人。這就是明初著名的胡惟庸案。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朱元璋又借口涼國公藍玉欲圖謀反,大肆株連殺戮功臣,傅友德、馮勝、王弼等公侯在內(nèi)全部被牽連,史稱藍玉案,前后被誅殺者逾1.5萬。
這些被誅殺的大臣中大部分都是開國功勛,都曾追隨朱元璋打天下,為何朱元璋要如此對待曾經(jīng)的“兄弟”呢?
春秋時期越國相國范蠡曾對文種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能夠共患難的君臣有很多,但能夠同享福的君臣卻屈指可數(shù)。貧農(nóng)出身的朱元璋也很難違背這個歷史規(guī)律,坐穩(wěn)江山后選擇殺功臣是保障大明江山最簡單的方法。
那么朱元璋為何覺得這些開國功勛會威脅到大明江山呢?這也只能怪這些功臣恃功而傲,不把法紀放在眼中。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yīng)天府(今南京)登基稱帝,建立明朝,由于當(dāng)時元廷還占據(jù)著北邊半壁江山,所以朱元璋沒有急著為開國功臣授封。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軍第一次北征大獲全勝,北元已無成建制的抵抗。同年十一月朱元璋舉行授封大典,對一眾開國功臣“論功行賞”,共封了六公爵,二十八侯爵,二伯爵。就這樣,這些昔日出生入死打天下的文臣武將搖身一變成了大明新朝的官僚集團。
尤其是淮西勛貴,仗著自己的功績整天耀武揚威、窮兇極惡,根本不把百姓當(dāng)回事,完全忘了當(dāng)初元朝天下的自己也只是個窮苦百姓。
朱元璋自然也知道自己這幫弟兄并非善類,為了駕馭不法群臣,便成立了錦衣衛(wèi),替自己搜集軍政情報,以達到掌控百官的目的。
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就連六公之首的韓國公李善長屁股都不干凈,他的子女仗著李善長丞相和“韓國公”的身份,在家鄉(xiāng)奴役百姓,無惡不作,兼并土地?zé)o數(shù),就連他的家奴都敢動手打死平民,致使當(dāng)?shù)孛裨狗序v。
武將當(dāng)中屬藍玉最囂張,他在軍中廣收義子,形成自己的勢力,儼然將朝廷的軍隊變成他的私人軍隊。要知道朱元璋就是靠廣收義子義侄來幫助他掌控軍隊,鎮(zhèn)守地方的。如今藍玉這么做不就是謀反的鐵證嘛。
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藍玉憑借軍功拜大將軍、受封涼國公,此后他更加肆無忌憚,仗著功績在秦淮河上建起了一艘龍船,整日在船上逍遙快活,更過分的是,船上的歌女均是藍玉縱容手下從江南擄來的良家女子。
這些開國功勛的所作所為都被錦衣衛(wèi)調(diào)查的清清楚楚,朱元璋對此當(dāng)然不能坐視不理,本就擔(dān)心子孫鎮(zhèn)不住這幫驕兵悍將的他正好以此為由徹底鏟除威脅。
朱元璋的想法其實很簡單,這些危害百姓、造成國家動亂的驕兵悍將是絕對不能留的,他就是要將皇帝權(quán)杖上的刺全部拔掉,才能放心的傳給后世之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