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
小兒推拿手法的種類較少,清·張振鋆在《厘正按摩要術》中,首次將“按、摩、掐、揉、推、運、搓、搖”列為小兒推拿八法。隨著小兒推拿的發(fā)展,許多成人推拿手法也變化運用到小兒推拿療法中來,成為小兒推拿常用手法。主要有推、揉、按、摩、掐、捏、運、搗、拿、擦、搓、捻、刮、搖、拍、按揉、揉捏17種常用手法。
一、推法
以拇指或食、中兩指的羅紋面著力,附著在患兒體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做單方向的直線或環(huán)旋移動,稱為推法。臨床上根據(jù)操作方向的不同,分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合推法。
1.操作
(1)直推法:以一手握持患兒肢體,使被操作的部位或穴位向上;另一手拇指自然伸直,以羅紋面或橈側(cè)緣著力,或食、中兩指伸直,以羅紋面著力單方向直線推動。頻率每分鐘約250次。見圖1。
圖1 直推法
(2)旋推法:以拇指羅紋面著力于一定的穴位上,拇指主動運動,帶動著力部分做順時針方向的環(huán)旋移動,頻率每分鐘約200次。見圖2。
圖2 旋推法
(3)分推法:以雙手拇指羅紋面或橈側(cè)緣,或用雙掌著力,稍用力附著在患兒所需要治療的穴位或部位上,用腕部或前臂發(fā)力,帶動著力部分自穴位或部位的中間,向兩旁做直線或弧線推動。一般連續(xù)分推20~50次。見圖3。
圖3 分推法
(4)合推法:合推法是與分推法相對而言。以雙手拇指羅紋面或雙掌著力,稍用力附著在患兒所需要治療的穴位或部位的兩旁,用腕部或前臂發(fā)力,帶動著力部分自兩旁向中間做相對方向的直線或弧線推動,本法又稱合法或和法。
2.動作要領
(1)直推法:用拇指著力做直推法時,主要依靠腕部帶動拇指做主動的內(nèi)收和外展活動;用食、中指著力做直推法時,主要依靠肘部做適當?shù)那旎顒印2僮鲿r,動作要輕快連續(xù),一拂而過,如帚拂塵狀,以推后皮膚不發(fā)紅為佳。操作時必須直線進行,不可歪斜。
(2)旋推法:肩、肘、腕、掌指關節(jié)均要放松,僅依靠拇指做小幅度的旋轉(zhuǎn)推動。動作要輕快連續(xù),猶如用拇指做摩法,僅在皮膚表面推動,不得帶動皮下組織。要求動作協(xié)調(diào),力度均勻柔和,速度較直推法稍緩慢。
(3)分推法:操作時主要依靠肘關節(jié)的屈伸活動,帶動指、掌著力部分做橫向直線分推,依靠腕部和拇指掌指關節(jié)的內(nèi)收、外展活動,帶動拇指著力部分做弧線分推。雙手用力要均勻,動作要柔和而協(xié)調(diào),節(jié)奏要輕快而平穩(wěn)。
(4)合推法:動作和要求與分推法基本相同,推動方向相反,主要是做直線合推,不做弧線合推,動作幅度較小,不要使皮膚向中間起皺。
3.注意事項
不能推破皮膚,一般需要輔以介質(zhì),隨蘸隨推。根據(jù)病情、部位和穴位的需要,注意掌握手法的方向、輕重、快慢,以求利用手法的補瀉作用,達到預期的療效。推法是從摩法中演變而來,手法比摩法、運法重,而較指揉法輕,所以旋推法與指摩法極為相似,操作時需要準確掌握力度。操作時手法不可呆滯。
4.適用部位
直推法適用于小兒推拿特定穴中的線狀穴位和五經(jīng)穴,多用于頭面部、四肢部、脊柱部;旋推法主要用于手部五經(jīng)穴及面狀穴位;分推法適用于頭面部、胸腹部、腕掌部及肩胛部等;合推法適用于頭面部、胸腹部、腕掌部。
二、揉法
以手指的指端或羅紋面,手掌大魚際、掌根著力,吸定于一定的治療部位或穴位上,做輕柔和緩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的環(huán)旋運動,并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一起揉動,稱為揉法。揉法是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根據(jù)著力部位的不同,分為指揉法、魚際揉法、掌根揉法3種。
1.操作
(1)指揉法:以拇指或中指的指面或指端,或食、中、無名指指面著力,吸定于治療部位或穴位上,做輕柔和緩、小幅度、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的環(huán)旋揉動,使該處的皮下組織一起揉動。根據(jù)著力部位的不同,分為拇指揉法、中指揉法、食中兩指揉法和食中無名三指揉法。見圖4。
圖4 指揉法
(2)魚際揉法:以大魚際部著力于施術部位上,稍用力下壓,腕部放松,前臂主動運動,通過腕關節(jié)帶動著力部分在治療部位上做輕柔和緩、小幅度、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的環(huán)旋揉動,使該處的皮下組織一起揉動。見圖5。
圖5 魚際揉法
(3)掌根揉法:以掌根部著力,吸定在治療部位上,稍用力下壓,腕部放松,以肘關節(jié)為支點,前臂做主動擺動,帶動腕部及著力部位連同前臂做輕柔和緩、小幅度、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的環(huán)旋揉動,使該處的皮下組織一起揉動。見圖6。
圖6 掌根揉法
2.動作要領
腕部放松,緊貼體表,帶動皮下肌肉組織,動作宜輕柔。
3.注意事項
揉法在操作時,著力部位不能與患兒皮膚發(fā)生摩擦,也不能用力下壓。揉法的動作與摩法頗為相似,需注意區(qū)別。揉法著力相對較重,操作時要吸定治療部位或穴位,并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一起揉動;摩法著力相對較輕,操作時僅在體表做撫摩,不帶動該處的皮下組織。
4.適用部位
拇指與中指揉法適用于全身各部位或穴位,食、中雙指揉法適用于肺俞、脾俞、胃俞、腎俞、天樞等穴位,三指揉法適用于胸鎖乳突肌及臍、雙側(cè)天樞穴處。魚際揉法適用于頭面部、胸腹部、脅肋部、四肢部。掌根揉法適用于腰背部、腹部及四肢部。
三、按法
以拇指或中指的指端或羅紋面,或掌面(掌根)著力,附著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逐漸用力向下按壓,按而留之或一壓一放地持續(xù)進行,稱為按法。根據(jù)著力部位不同分為指按法和掌按法。
1.操作
(1)指按法:分為拇指按法和中指按法。
拇指按法:拇指伸直,其余四指握空拳,食指中節(jié)橈側(cè)輕貼拇指指間關節(jié)掌側(cè),起支持作用,以協(xié)同助力。用拇指羅紋面或指端著力,吸定在患兒治療穴位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持續(xù)一定的時間,按而留之,然后放松,再逐漸用力向下按壓,如此一壓一放反復操作。見圖7。
圖7 拇指按法
中指按法:中指指間關節(jié)、掌指關節(jié)略屈,稍懸腕,用中指端或羅紋面著力,吸定在患兒需要治療的穴位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余同拇指按法。見圖8。
圖8 中指按法
(2)掌按法:腕關節(jié)背伸,五指放松伸直,用掌面或掌根著力,附著在患兒需要治療的部位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并持續(xù)一定的時間,按而留之。見圖9。
圖9 掌按法
2.動作要領
操作時,按壓的方向,要垂直向下用力。按壓的力量要由輕到重,力量逐漸增加,平穩(wěn)而持續(xù)。按壓時著力部位要緊貼患兒體表的部位或穴位上,不能移動。
3.注意事項
操作時,切忌用迅猛的暴力,以免造成組織損傷。按法結(jié)束時,不宜突然撤力,要逐漸減輕按壓的力量。
4.適用部位
指按法適用于全身各部的經(jīng)絡和穴位。掌按法適用于面積大而又較為平坦的部位,如胸腹部、腰背部等。
四、摩法
以食、中、無名、小指的指面或掌面著力,附著在患兒體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環(huán)形而有節(jié)律的撫摩運動,不帶動皮下組織,稱為摩法。分為指摩法與掌摩法兩種。
1.操作
(1)指摩法:食、中、無名、小指四指并攏,指掌關節(jié)自然伸直,腕部微懸屈,以指面著力,附著在患兒體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前臂主動運動,通過腕關節(jié)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的環(huán)形摩動。見圖10。
圖10 指摩法
(2)掌摩法:指掌自然伸直,腕關節(jié)微背伸,用掌面著力,附著在患兒體表一定部位上,腕關節(jié)放松,前臂主動運動,通過腕關節(jié)連同著力部位做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的環(huán)形摩動。見圖11。
圖11 掌摩法
2.動作要領
肩、肘、腕均要放松。操作時,前臂要主動運動,通過放松了的腕關節(jié)使著力部位形成摩動。動作要和緩協(xié)調(diào),用力要輕柔、均勻。
3.注意事項
同成人推拿手法中的摩法。
4.適用部位
指摩法和掌摩法主要適用于胸腹部。
五、掐法
以拇指甲切掐患兒的穴位或部位,稱為掐法。又稱切法、爪法、指針法。
1.操作
術者手握空拳,拇指伸直,指腹緊貼在食指中節(jié)橈側(cè)緣,以拇指指甲著力,吸定在患兒需要治療的穴位或部位上,逐漸用力進行切掐。見圖12。
圖12 掐法
2.動作要領
準確取穴。操作時,垂直持續(xù)用力切掐,也可以間歇性用力,以增強刺激。
3.注意事項
掐法是強刺激手法之一,不宜反復長時間應用,更不能掐破皮膚。掐后常繼用揉法,以緩和刺激,減輕局部的疼痛或不適感。
4.適用部位
適用于頭面部和手足部穴位。
六、捏法
以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食、中兩指或拇指與四指的指面做對稱性著力,夾持住患兒的肌膚或肢體,相對用力擠壓并一緊一松逐漸移動,稱為捏法。小兒推拿主要用于脊柱,故又稱捏脊法。
1.操作
(1)患兒取俯臥位,被捏部位裸露,術者雙手呈半握拳狀,拳心向下,拳眼相對,用兩拇指面的前1/3 處或指面的橈側(cè)緣著力,吸定并頂住患兒龜尾穴旁的肌膚,食、中兩指面前按,拇、食、中三指同時用力將該處的皮膚夾持住并稍提起,然后雙手交替用力,自下而上,一緊一松擠壓向前,移動至大椎穴處。見圖13。
圖13 捏法(1)
(2)患兒取俯坐位或俯臥位,被捏部位裸露,術者雙手呈半握拳狀,拳心相對,拳眼向上,食指半屈曲,用中節(jié)的橈側(cè)緣及背側(cè)著力,吸定并頂住患兒龜尾穴處的肌膚,拇指端前按,拇、食兩指同時用力將該處的皮膚夾持住并稍提起,然后雙手交替用力,自下而上,一緊一松擠壓向前移動至大椎穴處。見圖14。
圖14 捏法(2)
2.動作要領
肩肘關節(jié)要放松,腕指關節(jié)的活動要靈活協(xié)調(diào)。操作時,既要有節(jié)律性,又要有連貫性。操作時間的長短和手法強度的輕重及擠捏面積的大小要適中,用力要均勻。
3.注意事項
捏脊時要用指面著力,不能以指端著力擠捏,更不能將肌膚擰轉(zhuǎn),或用指甲掐壓肌膚,否則容易產(chǎn)生疼痛。捏拿肌膚不可過多,過多則動作呆滯不易向前推進,過少則易滑脫。用力過重易導致疼痛,過輕又不易得氣。擠壓向前推進移動時,需做直線移動,不可歪斜。捏法靠慢功奏效,不可急于求成。
4.適用部位
脊柱。
七、運法
以拇指羅紋面或食、中指的羅紋面在患兒體表做環(huán)形或弧形移動,稱為運法。
1.操作
以一手托握住患兒手臂,使被操作的部位或穴位平坦向上,另一手以拇指或食指、中指的羅紋面著力,輕附著在治療部位或穴位上,做由此穴向彼穴的弧形運動;或在穴周做周而復始的環(huán)形運動,每分鐘操作60~120 次。見圖15。
圖15 運法
2.動作要領
操作時,術者著力部位要輕貼體表。用力宜輕不宜重,作用力僅達皮表,只在皮膚表面運動,不帶動皮下組織。運法的操作較推法和摩法輕而緩慢,幅度較旋推法為大。運法的方向常與補瀉有關,操作時應視病情需要而選用。操作頻率宜緩不宜急。
3.注意事項
操作時一般配合使用潤滑劑,以保護患兒皮膚。
4.適用部位
多用于弧線形穴位或圓形面狀穴位。
八、搗法
以中指端,或食、中指屈曲的指間關節(jié)著力,有節(jié)奏地叩擊穴位的方法,稱為搗法。實為“指擊法”或“叩點法”。
1.操作
患兒取坐位,以一手握持住患兒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四指,使手掌向上,用另一手的中指端或食指、中指屈曲后的第1指間關節(jié)突起部著力,其他手指屈曲相握,以腕關節(jié)做主動屈伸運動來發(fā)力,帶動著力部位做有節(jié)奏的叩擊5~20次。見圖16。
圖16 搗法
2.動作要領
前臂為動力源,腕關節(jié)放松。搗擊時取穴要準確,發(fā)力要穩(wěn),而且要有彈性。
3.注意事項
搗擊時不要用暴力。操作前要將指甲修剪圓鈍平整,以免損傷小兒肌膚。
4.適用部位
適用于手部小天心穴及承漿穴。
九、拿法
以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食中兩指相對夾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處的肌筋,逐漸用力內(nèi)收,并做一緊一松的拿捏動作,稱為拿法。有“捏而提起謂之拿”的說法。
1.操作
以單手或雙手的拇指與食、中兩指的羅紋面的前1/3處相對著力,稍用力內(nèi)收,夾持住某一部位或穴位處的肌筋,并進行一緊一松輕重交替持續(xù)不斷的提捏動作。見圖17。
圖17 拿法
2.動作要領
肩、肘、腕關節(jié)要放松,手掌空虛,著力部位要貼緊患兒被拿處的肌膚。操作時,要蓄勁于掌,貫注于指,拇指與余指主動運動,以其相對之力進行捏提揉動。用力要由輕而重,緩慢增加,逐步深透,使動作柔和而靈活。
3.注意事項
操作中,不能用指端與指甲內(nèi)扣。操作時,不可以突然用力或使用暴力,更不能拿住不放。由于拿法的刺激較強,拿后手掌繼以揉摩手法,以緩解拿后不適。
4.適用部位
主要適用于頸項、肩部、腹部、四肢部。
版權聲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