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
王學仲藝術館里珍藏著一塊鐫有“魯國驛”三字的秦磚,為王先生早年所收藏,該磚似乎是古代魯國“郵電局”的門招牌。在有無線電通訊以前,古代的官方公文要通過專門驛道上的快馬傳遞,根據(jù)文件急需的程度而分六百里或八百里等快馬傳遞,差人身背公文急件,騎馬在驛道上飛奔,每到一處驛站換馬不歇人,日夜奔馳。這“魯國驛”,該是山東境內大道上的一處驛站吧,而這條官員走馬的驛道,老百姓就稱之為“官路”。
滕州境內古代“官路”的遺跡甚為明顯,如今出城沿善國南路向南沙河去的公路東側的深溝,就是當年的古驛道。這條溝蜿蜒崎嶇,南北貫穿滕州全境,大致與今天的104國道平行。在城區(qū)一段,如今的善國路與荊河路的交叉口,正是當年“官路”的中心驛站——“滕陽驛”的舊址。據(jù)縣志記載:明代的滕陽驛有驛馬60匹,馬夫30人,是個不小的“單位“了。這條古道沿途經過的鄉(xiāng)鎮(zhèn)還遺留著地名上的痕跡,如“柴胡店”、“官橋”、“時店”、“十里鋪”、“關路口”等,南沙河原叫“沙河店”,龍陽本稱“龍陽店”,這些都是當年大道旁的旅店和村莊。民間傳說,這條古道北通北京,南達南京,三國時代的關羽就帶兵走過這里,是名副其實的“馬路”。
滕州扼魯南、蘇北的門戶,亦稱“九省通衢”,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和魯南重鎮(zhèn)?!峨h志.藝文志》中,收集了許多途徑滕縣的歷代文人墨客們描寫的滕縣古道和古滕景物的詩篇。明代的李流芳在《滕縣道中》這樣描寫了沿途的風光:
“山欲開云柳乍風,杜梨花開小桃紅。
三年三月官橋路,策蹇經行似夢中?!?/p> 詩人在初春時節(jié)途徑官橋一帶,眼見古道兩旁的景致,不禁發(fā)出“人在畫中游”的感嘆。李長衡曾在《行次滕縣》一詩中說:“轂城山好青如黛,滕縣花開白似銀?!鼻宕笤娙送鯘O洋(士禎)慕名前來,卻沒有見到那“驛路白花”的景象,很是掃興,因而留下一首含有牢騷和怨氣的《滕縣道中》:
“薛北滕南幾問津,遠山如畫黛眉新。
惟余底事堪怊悵,不見花開白似銀。”
從而留下了一樁詩壇的“文案”。究其原因,想來或是季節(jié)不對,或是環(huán)保綠化被破壞,至今也看不到古道兩旁那“花開白似銀”的景象了,只是在柴胡店的劉村還剩有一片梨園……
現(xiàn)代公路的路基大都高出地面,為什么古驛道卻陷在深溝里?帶著這個疑問,筆者曾請教一位歷史學家,那位白發(fā)蒼蒼的老教授抬頭望著遙遠的時空,嘆息一聲說:“千年的古路,熬成河??!”
這一個“熬”字,道盡了歷史歲月的滄?!?/p>
(該文發(fā)表于1997年12月2日《棗莊日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