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區(qū)最近有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好幾個平時在樓下玩的孩子,最近都不太下樓了。那天我們在電梯里碰到一個小朋友的媽媽,說起來這件事,她說娃9月份就一年級了,最近正在家里“惡補”拼音、認字、算數(shù)呢。
出了電梯之后,妞爸就問我,妞妞9月份就要上小學了,我焦慮不焦慮。我說,還真不太焦慮,因為我知道妞妞準備的還不錯。
其實,從一些我們常看的指標來說,她還是有“差距”的。
數(shù)學妞妞非常好,完全不需要擔心。但是語文,她認字不多,可能也就能認一兩百個字吧。拼音只是“眼熟”,完全到達不了熟練。
但是我為什么不擔心呢?
因為我知道,對于適應小學來說,真正關鍵的東西,并不是這些。
那么,到底幼小銜接要準備哪些東西?哪些指標,才是最關鍵的,決定了孩子能不能適應小學?
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吧,希望能夠給還有兩個月就上小學的媽媽們撫平一下焦慮,也希望能幫助更小的孩子們,找到一個正確的準備方向。
什么指標才能預測孩子能不能適應小學?
關于幼小銜接的準備,有很多不同的態(tài)度。
有些家長,對這個完全無所謂,覺得孩子什么都不需要準備,進了小學自然就好了。
這個其實也不對。
教育部與兒童基金會曾經(jīng)進行過一個《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一年級,不適應小學學習生活的情況其實很普遍。
而很多家長很重視幼小銜接,但是重視的主要是:
認了多少個字?
拼音會了嗎?
寫字好不好?
算數(shù)快不快?
但這些,并不是真正對孩子能不能適應小學起決定性的因素。
那么,什么指標,才能預測孩子未來能不能適應小學呢?
之前我看了一個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教授馮曉霞的講座,里面說到,國際國內的很多研究都表明,有4個極為敏感的指標,對入學適應有非常明顯的預測作用:
首先是神經(jīng)活動功能的穩(wěn)定性和協(xié)調性。
這個講的通俗點,就是孩子的注意力能不能集中,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為。馮曉霞還特別提到,運動,是孩子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過程當中,不可或缺的“營養(yǎng)”。
第二是社會性品質。
比如獨立性,堅持性,責任感,自我調控,合作,社交能力等等,和未來的學業(yè)成功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其中,自我調控能力,也就是在沒有外界監(jiān)督的情況下,抑制沖動,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尤為重要。
孩子的這項能力并非天生就有,一個正常的兒童需要經(jīng)歷外部控制、外部向內部過渡、才進入到自我調控。
在外部控制階段,孩子完全受環(huán)境或父母影響,自身缺乏獨立判斷,他們會為了獲得獎勵、逃避懲罰等,沖動或抑制自己的行為。
在過渡階段,還是會受外部影響,但他開始思考,這樣做對不對?自我調控能力雖不成熟,但已在發(fā)展。
經(jīng)歷前兩個階段,隨著身體和認知的發(fā)展,孩子會逐步形成自己的價值和判斷,慢慢調控自己的行為,克服內心的沖動,進入到自我調控。
如果能順利過渡,那孩子在進入小學后所面對的陌生環(huán)境、不一樣的師生互動模式、同學關系方面的挑戰(zhàn)就會少了許多困擾。
第三,言語發(fā)展水平對未來學校成功有明顯影響。
但是言語的發(fā)展水平,并不是認字和拼音,而是指傾聽、理解、表達和詞匯量。
第四是數(shù)學認知水平。
有很多研究表明,數(shù)學準備比較好的兒童,比如能理解數(shù)、理解加減的實際意義、數(shù)學思維能力和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的孩子,今后的數(shù)學成績會更好。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認字不如別人多,拼音不如別人好,或者還來不及在這些方面做準備,別太過擔心,因為那些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重要??梢钥纯春⒆釉谏厦孢@4個指標上,準備的怎么樣了。
像妞妞,我知道她是一個注意力、情緒控制能力、自我調控能力、社交能力都不錯的孩子,也知道她雖然認字不多,但是理解、表達能力很好,所以我不擔心。雖然一定會經(jīng)歷一個適應過程,但我知道她已經(jīng)準備好,做一名小學生了。
幼小銜接,最應該抓什么?
從前面四個敏感性指標能看出來,決定孩子能不能適應小學的,有兩大塊,一塊是社會性的指標,一塊是學習性的指標。
所以,并非說孩子不用學,而是:應該學什么?
我看過一本書,叫《歡迎來到一年級》。這本書的作者卓立校長,是北京史家小學的終身名譽校長,一個有50年小學教育經(jīng)驗的名師。
書里有一章說到,小學開學的時候,孩子的語文和數(shù)學,只要能達到認識簡單的字,會數(shù)20以內的數(shù),看到一個物體,能判斷是圓的還是方的,就夠了。
因為認識多少字,算數(shù)有多快,并不決定孩子長遠的學習成績。
真正重要的是什么呢?
馮曉霞也對這個做過一個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
數(shù)學方面: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在數(shù)學基本技能方面,比如加減法運算上面,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差異很小,而且即使有差距,在入學一兩年之后,就會逐漸消失;
但是,在復雜而高級的數(shù)學能力方面,比如解決問題、邏輯推理、數(shù)感上,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差距就比較明顯。而且,在之后的兩年中,這種差距會進一步增大,而且對學業(yè)成績的影響,越來越明顯。
語文方面:
剛上一年級的孩子,認字、拼音能力帶來的差距很小,但是表達的邏輯性、詞匯的豐富性、圖畫理解和講故事的能力,和今后的語文成績關系非常密切。
這其實也是我們一直在文章當中強調的。
如果你有時間精力,孩子也有興趣,都能抓,自然是好的。但是,如果時間精力不夠,需要有所取舍,我們需要知道什么才是更重要的,應該把有限的時間花在哪里:
幫助孩子認識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和社交能力;
多讓孩子出去運動,多讓孩子出去交朋友,不要覺得這是浪費時間,這是對孩子非常重要的事情;
數(shù)學抓住數(shù)感和邏輯思維;
語文多和孩子聊天,多陪孩子閱讀。實在沒有時間親子閱讀,多聽故事,也是非常不錯的途徑。
能做到這些,就夠了。
兩個原則
當然,關于孩子到底應該學多少,每個孩子不同,其實是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的。
但是,《歡迎來到一年級》里,對于這個問題,說到了兩個原則,我非常認同。
第一個原則是:尊重自然規(guī)律。
這個自然規(guī)律,是指孩子自己認知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
即便同樣是6歲,不同的孩子認知和行為能力的發(fā)展還是會各有不同。
有的孩子會明顯地表現(xiàn)出對“文字”的好奇——和你一起閱讀的時候,看到大街上形形色色的海報、店鋪名稱的文字的時候……如果強行以所謂“保護孩子想象力”為由而不給予解說,也不合情理。
有的孩子對文字沒有表現(xiàn)出特別的興趣,但是在和媽媽一起讀書的時候,能夠接受“指讀”的方式;
還有的孩子可能會直接忽視書里文字的部分,就對畫面的部分看得津津有味……
數(shù)學也是同樣,有些孩子感興趣,能學很多,有些孩子還不感興趣。
尊重孩子的自然規(guī)律,不必太在乎進度,只要知道自己用的是正確的方法,抓的是正確的方向就夠了。
第二個原則是:孩子無意識,而父母有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和孩子聊聊隨處可見的漢字;出門看看廣告牌,商家名字;多和孩子聊天,問問他對故事里情節(jié)、人物的看法;把數(shù)學融入生活里……
書里舉了一個例子,非常的生動:先讓孩子掰橘子瓣來數(shù)數(shù);數(shù)到10后,把10瓣橘子放進一個橘子皮里,告訴孩子,這就叫10。通過這樣舉一反三,認識了20、30,學習了十進制。
學習圖形也是一樣,通過類比的方式,告訴孩子圓圓的是球,西瓜也是圓圓的,方方的是盒子,家里的書柜也是方方的。
這和我們以前在文章里強調的學習方法異曲同工。
總之,讓認字、閱讀理解、學數(shù)學這些事對于孩子而言,變成一個自然而然發(fā)生的過程,就像孩子當年牙牙學語,學會說話的過程一樣,而不是覺得被要求、被強迫。
所以,幼小銜接,其實不是最后半年或者幾個月的事。
無論是情緒的認知、社交力、自控力的培養(yǎng),還是理解力、表達力、數(shù)感、邏輯思維,那些真正決定孩子能不能適應小學,能走多遠的東西,都需要從小重視,春風化雨。
能力勝過知識,引導高過強加。
把教育細化到生活,從長遠著手,幼小銜接的時候,就不用那么焦慮了。
(文字編輯:匣子)
聯(lián)系客服